浅谈我对简教深学的认识

倾城🌟暮光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乡镇上的语文老师,面对的总是些参差不齐的学生,同样的课堂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却截然不同。也导致考试结果令老师大跌眼镜,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求一种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怎么样让我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语文考试中得心应手,一次和朋友在交流时偶然提起现在的语文课要“简教深学”,出于好奇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我对语文教学的认知,我认为语文课应该上得有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老师要我学变成我喜欢主动语文,而老师则是该多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寻语文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所谓 “简教”是指教师要精简课堂上所教学内容,简化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师把精力放在核心知识的传授上,突出重难点,避免过多的旁枝末节,让教学过程清晰明了。让学生在教、学、评、展、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轻松完成。而“深学”则应强调的是学生深度学习。学生不是表面地、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质意义。能在教师的情景教学中去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简教深学”是一种高效且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理念。 从“简教”角度看,作为教师要精简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避免繁杂、琐碎的目标设定,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本节课需要弄懂哪些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钻研课标和研读教材,这样才能紧扣教材重点,精准提炼精华部分,而非面面俱到,甚至满堂灌。例如在教六年级的古诗词时,我们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之后,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注释自己尝试理解经典诗句、体会诗人情感,而非过度纠结于生僻字词的细枝末节。教学方法要简洁实用,摒弃花哨形式,如采用直入主题的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快速切入知识核心,节省时间用于学生的深度思考与实践。 “深学”意味着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在思维上深入探究。如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鼓励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在读完文本后尝试着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写作手法及作者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撰写读后感等形式深化理解。理解能力相对差点的学生我只要求他能读通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敢于上讲台和同学们简单的分享读书感受。在写作教学中,我也是采取分层教学,后进生只需要从简单的模仿写作逐步过渡到自由创作,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与完善中提升写作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而成绩好的同学则是自己列提纲,画出思维导图,写好文章后先自己修改再与同桌分享,最后小组内互评,评出最好的文章,并能大胆的说出别人的文章好在哪些地方。整个过程中老师只做简单的指导,而学生也能取长补短,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当然“简教深学”也并非看看资料听听讲座就能做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与精准的教学把控力,以简洁之教促学生深刻之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小学语文课堂在简约中彰显深刻内涵与无限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