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我成功预约到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票,由于省博9点才开馆,我便先去革命公园游玩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革命公园又称湖南烈士公园,是以湖南省籍烈士为主题的城市公园,它依托自然山水风光,集纪念、游玩、休闲于一体,是一座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公园。10月底的长沙,一点秋天的样子都没有,晴空万里的天气特别适合游玩,漫步公园,随处可见附近居民锻炼的身影,生活中城市中的人们好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有两个湖泊,分别为年嘉湖和跃进湖,两个湖泊中间被堤坝隔开。年嘉湖上有四个小岛,取名春夏秋冬,从迎丰桥可登夏岛,夏岛与春岛则有三拱桥相连,一侧通过中堤可到达秋冬两岛。四个小岛各具特色,高大的树木将小岛掩映在湖泊之间,风景特别优美。晨光挥洒在湖面,映衬的周围金光灿灿,又似万道霞光,斑驳陆离,好看极了。</p><p class="ql-block"> 位于东面的两个湖泊地势较低,整个公园呈西高东低走势,园内树木丛生,青葱的草坪随处可见,而东北角则是民族村寨群落,建筑充分体现了民族特点,其间还有一座红军渡飞架于湖上,远看壮观漂亮。红军渡前的广场是公园人最多的地方了,一群广场舞爱好者载歌载舞,似一道靓丽的风景给公园增添了生机。靠近湖堤的水坝餐厅前,则有许多组团旅游的人们正在休憩。靠近北侧一个半坡上,建有云南三塔,正在施工的原因环境杂乱也少有人至。北面的斜坡上,亭榭长廊藏隐在高大的树木中,十分幽静,偶有游人走过,似一幅美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烈士纪念塔则建在西面地势高处,一条石阶缓坡而上,长百余米,中间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两旁有高大的树木似在守护。走在石阶上,我油然而生庄严肃穆的感觉。来到坡顶,革命烈士纪念塔便伫立在我的眼前,纪念塔是1959年建成的,高58.7米,由2932块白玉石和花岗石砌成。塔上镌刻着由毛泽东同志亲笔提写的碑铭,塔内陈列着157位烈士及8.2万余名湖南烈士。整个建筑由纪念碑和奠堂两大部分组成,奠堂由8根6米长的石柱支撑。奠堂正面竖立着1951年12月安放的奠基纪念碑,塔堂合一,上部为纪念塔,高38.6米,平面呈八方形,塔身南向正面嵌祁阳石碑心,上镌毛泽东题“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下为纪念堂,平面不等边,八边形,出抱厦,堂四角为壁龛,后祭堂,竖碑铭:“近百年来特别近三十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湖南人民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堂顶斗拱、藻井。东、西为陈列厅,陈列着杨开慧、夏明翰、郭亮等157位烈士遗像、简介及8.2万余名湖南烈士名录。塔、堂均有明显的收分,以示崇高。塔堂全部为花岗石贴面。塔顶用朱色斗拱八角绿琉璃攒尖宝顶,其余平顶,女墙上用绿琉璃镂空花脊。陈列厅东西两侧和堂后外墙,均刻作浮雕。烈士塔后方建有仿宋代建筑的纪念亭,两阁分耸,长廓相接,碧瓦朱栏,雕梁画栋。近百年来,无数的湖南籍革命烈士踏上了追寻梦想的道路,他们甘洒热血甚至生命,以前赴后继的精神,和其他革命先烈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我们做为后来者,当尽己所能,在寻梦的道路上继续斩荆破浪,努力工作,去建设美好家园。</p> <p class="ql-block"> 出了革命公园,不一会便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此时已经是早上10点多了,博物馆参观者排成了长队,顺序进馆参观。</p><p class="ql-block"> 湖南博物院建筑设计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精神内涵入手,转化出湖南博物院的新馆建筑外形。同时,建筑顶部造型像水的结晶体,象征了三湘四水洞庭湖的凝固与升华,寓意着凝聚的湖湘文化,象征了环洞庭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对话,彰显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新馆建筑外观造型呈三殿式,总体布局对称、简练、统一、稳重,象征着湖南底蕴深厚的历史、创新开放的今天和崛起腾飞的未来,也寓意着湖南博物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肩负着传承创新的重任、引领湖南文博事业的未来发展。</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博基本上就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和辛追夫人墓的一个专列展,一楼有一个临时设立的现代摄影作品展。湖南省博物馆的名气因这两个汉墓而闻名遐迩,我也是慕名而来,但感觉有点过于夸大,偏薄一隅的感觉,华夏文明几千年,显然两个汉墓只是其中之一,并不能代表湖南省的历史。作为省博,承载着为人们展现整个省的灿烂辉煌的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示各个时代不同文物盛况的责任,这些在省博并看不到,有点名气大于实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个汉墓展厅从湖南博物院3楼开始,由上而下参观,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一同发现的还有辛追夫人墓。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馆内展品精美,保存完好者居多,其他省市的博物馆也会看到马王堆汉墓的巡展,可见其影响。馆内参观者特别多,光线比较暗,体验感一般,但展出的漆制品保存完好,历经2000余年,依然如新,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 湖南省博镇馆之宝的素纱单衣,只有49克重。</p> <p class="ql-block"> 馆内展出的四重漆棺。</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简牍及残缺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 一楼摄影临展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的几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 其他精美的摄影展品。</p> <p class="ql-block"> 湖南省博之行,算得上寻梦之旅中的圆梦时刻了。一个人的旅行,总能发现美好,在拥有好心情的同时,收获满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