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红军桥上盼望铁路 思念红军的湖南新宁县老人(贾越云/文)

贾越云诗画融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坐在红军桥上盼望铁路 思念红军的湖南新宁县老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贾越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那双怀念红军、期盼铁路而远望的眼睛,闪烁着思念和渴盼之光,如同两颗晶亮的小星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曾经为红军送去红薯和鸡蛋,在古老木桥上见过红军;他常常想念红军;他因红军而渴盼湖南新宁县通上铁路;他经常坐在当年红军经过并夜宿过的古老木桥上呆呆地远望,口中念叨着“了不起的红军,新宁铁路,铁道部,滕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眼下是2024年末。2024是红军长征出发的九十周年,也是红军湘江战役九十周年。我不禁想起数十年前的那件往事,尤其那双泪光盈盈的渴望的眼睛。也想起老人念叨的滕代远部长,他是共和国首任铁道部长,湖南怀化人,乃中国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1978年夏天,新宁一中高中班同窗、班长阳同学,听说我收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特邀我一起去看崀山风景区西南边、靠近肖市的崀山公社船形大队古老木桥。我们沿着县城南的水头村山路,跋涉行走了三个来小时才到达木桥边。那是一条盖了木质瓦屋的长亭式石墩老木桥,有数十米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午时,阳光照在的桥下清澈的鲤溪小河上,波涟犹如飘动的银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桥上的两边建有木凳,我们发现木凳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翁,他一动不动,眼睛呆呆地望着东南方,嘴唇一开一合地在叨咕什么,全然不顾我们就站在他身边。我有些好奇,在他身前停了片刻,便有意向老人问及这条木桥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人突然盯着我们,满是菊花般皱褶的脸上似有几分兴奋。老人说,这是一条红军桥,老名承天桥。是清代同治年间当地大户虞然良等人筹资建的风雨桥,是为了连通湖南广西两省,便于经商和行走的要道桥。后来红军的两支部队,曾先后在这桥上经过,夜宿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接着问他为什么一动不动坐在桥上望着远处,在望什么?老人立刻放大了嗓门,大声说:想念红军啊!盼望铁路啊!接着他便细说起往事。他家当时离这条桥不远,1930年冬一支红军经过此桥,在桥上夜宿过,他没敢去见。几年后的1934年冬,另一支三百多人的红军又经过这条桥,部分人也夜宿桥上。红军们很饥饿的样子,但不进农民家抢吃的。他听村里人说红军很和气,就提了一篮红薯和半篮鸡蛋给坐在木桥上歇息的红军送过去。因小路又窄又滑,他在路上跌倒了,摔坏几个鸡蛋。桥上有一位红军的团长,姓朱,很瘦,三十来岁,满脸胡子,很温和地与他握个手。接待他的是一位很瘦的戴眼镜的红军。眼镜红军接过篮子,道了谢,还给了他一些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摔坏几个鸡蛋,他便向眼镜红军埋怨新宁的路坑坑洼洼太不好走,每次一大早挑担蔬菜去县城卖钱,来回路上要走四、五个时辰,到家总是深夜了。有时去一趟广西挑盐,翻山越岭要走几天,有人挑盐还在高山里遇到站起来比人还高的大黑熊,被黑熊活活咬死。有人去一趟省城长沙,来回走了半个月。眼镜红军听后,便指了指木桥,安慰他说:不要急啊,中国的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已经有铁路了,等红军胜利了,新宁县一定会通铁路了的!这条桥不远处一定通上铁路!有了铁路,新宁的交通一定好起来的!百姓会坐着火车去广西,去长沙。一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来,他一直牢牢记着红军的话,经常坐在木桥上望着红军来新宁的东南方,也是100公里外有铁路的东安县全州县之间的方向,嘴里不停念叨着“善良的红军,新宁铁路,铁道部,滕部长……”等词句。老人忆着说着,眼光时而爽朗亮丽,时而焦躁愁伤,慢慢便禁不住泪水盈盈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几年后,我回新宁时遇到阳同学,阳告诉我:两年前经过承天桥,还看到那位老人,他更加苍老消瘦了,皮包骨的样子。他依然一动不动坐在桥上,远望着,念叨着……。再后来去那里,桥上便看不到老人了,估计风烛残年的他,带着对红军的深切思念,对铁路的殷切期望,已经过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十几年后,作为省报记者的我,去老家新宁县采访时了解到,其实湖南新宁县就是一个红军县,从1930年到1934年,红军部队曾有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有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有中共中央直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一部等多支红军部队,分多次,从多地经过并驻扎过新宁县;红军队伍在新宁留下亲善百姓、智勇不屈的良好印象;新宁百姓与红军结下了深深的军民情谊;红军留传在新宁县的动人故事太多太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当年我遇到老人的承天桥,也由新宁政府和百姓联手维修,命名成了红军桥,并立字纪念。新宁县多个地方都有了红军桥,红军井,红军树,红军宿营,红军哨所,红军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新宁相邻的几个县也都有了铁路,但新宁县还没有。新宁的百姓们,一有空也像那位老人一样,常坐在红军桥上,红军井边,红军树下静望远方。深切怀念红军、殷切企盼铁路的他们,自然也会反复念着红军,铁路,铁道部,滕部长等词句……。共和国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乃红军将领出身,曾任红三军团政委,中央军委参谋长等职。是湖南怀化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宁县有着众多的河流和溪流。我回新宁沿水写生吟诗时,常常仿佛看到河流与溪流的水面,隐隐约约地悠晃着那位思念红军、渴望铁路的老人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贾越云:省报退休记者,长沙黄埔书画院院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院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