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半岛西葡游(一)(副本)

lyx

<p class="ql-block">  9月中旬,我和先生、姐姐三人参加了沈阳旅行社西班牙葡萄牙12日游。9月17日,我们乘中国国航到北京首都机场集中,18日凌晨2点39分,国航空客由北京机场起飞,12小时零7分后到达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尔普拉特国际机场。</p><p class="ql-block"> 北京与西班牙时差6小时,我们到达巴塞罗那是早上7点46分。</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和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角的伊比利亚半岛,如果不是西班牙东北部与比利牛斯山那边的法国相连,葡萄牙的东部和北部与西班牙接壤,那西葡两牙就是地中海和大西洋中的岛国了。西班牙的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葡萄牙的海岸线长832公里,历史上,两国同为欧洲古国和海上强国,对推动世界地理大发现和促进欧洲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后来崛起的英国。</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于1978年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土面积50.6万平方公里,人口4859万人。</p> <p class="ql-block">  巴塞罗位于伊比利亚东北部,面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奇幻的“米拉之家”拉开了我们西班牙游的帷幕。</p><p class="ql-block">‍ “米拉之家”建于1906 ~1912年间,是高迪为富豪米拉先生设计的私人住宅,距今已有112年了。</p><p class="ql-block">‍ 高迪的建筑风格似一朵奇葩,外观是波浪曲线,没有一处直角,厚重的柱子被当做承重墙,屋顶的烟囱似螺旋似外星来客,使用的建筑和装饰材料给人的感觉也似脑洞大开,扭曲的铁条,破碎的瓷砖,看着眼前这幢六层楼的建筑,我的感觉是八个字:天马行空,奇特梦幻。</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正体现了高迪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p><p class="ql-block">‍ 高迪一生中有17项作品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米拉之家”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屋顶上似天外来客的烟囱照片取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  巴特罗公寓也是高迪的作品,灵感来自于英雄救美(公主)的童话故事。十字架代表英雄,鳞片是恶龙,外立面斑驳的绿色瓷片似油画,两只眼睛的阳台则像面具。</p><p class="ql-block"> 公寓建于1877年,1904至1906年间被改造,距今也有近120年的历史了,200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外立面的设计也是完美的曲线,因为虔诚的基督徒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上帝。</p> <p class="ql-block">  早上出了机场就直接上旅游大巴,时至中午大家都饥肠辘辘,面对餐桌上色香味俱佳的海鲜饭,我快速让手机“先吃”,然后大家动手盛饭。西班牙海鲜饭为西餐三大名菜之一,与法国蜗牛、意大利面齐名,米饭发红的颜色出自名贵的香料藏红花,饭中点缀着大虾,蛤蜊、鱿鱼、豌豆等等,味道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  奎尔公园占地20公顷,是富商奎尔伯爵请高迪设计的一个社区,建于1900–1914年,1922年,市政府收购了奎尔公园,做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奎尔公园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座椅、百柱厅、动物喷泉、糖果童话屋…..</p><p class="ql-block">‍ 公园的一大特点是建筑材料大量运用碎瓷片,将五彩缤纷的碎瓷片粘贴在建筑物表面,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舒适感,是市民休闲和网红打卡地,也是高迪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观景天台的周边有着世界上最长的长椅,形似波浪蜿蜒曲折,碎瓷片拼贴的长椅五彩斑斓,是游人休息聊天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站在百柱厅上的平台眺望市容和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  由86根罗马风格的陶立克式的立柱支撑的百柱厅,屋顶上是一个个精美的碎马赛克瓷片拼成的圆形图案,中空的立柱还兼有排水功能。</p> <p class="ql-block">  彩色碎瓷片拼接的蛇形喷泉和巨形蜥蜴喷泉。</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左右,我们按照预约直奔圣家族大教堂,没想到途中突降大雨,只得在饮料店暂避,怕误时间,雨稍小些导游招呼出发,还好在预约时间内赶到了教堂。</p><p class="ql-block">‍ 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是一座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标性建筑。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1883年高迪接手这一工程,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教堂立面为不规则多柱体,是一座不对称的哥特式建筑,主体由五座殿堂和三座侧翼殿堂组成。</p><p class="ql-block"> 高迪1926年74岁去世时,教堂仅完成不到四分之一。这项跨跃两个世纪的教堂目前己完工绝大部分,余下部分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完工,以纪念高迪逝世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1984年圣家族大教堂的建成部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进入教堂,人们不自觉的被眼前梦幻般的场景和五颜六色的彩绘玻璃窗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  在教堂东南部的墙上,是高迪设计的有各国文字的圣经词句,其中的中文写的是“赐给我们今天所需的饮食”。</p> <p class="ql-block">   地导正在讲解的时候,突然一抹阳光从红色玻璃窗射进来,红光即刻洒满侧面大厅,耀眼的红光给游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大家举起手机一顿狂拍。导游说这种红光不是总有的,你们能见到真是太幸运了。</p><p class="ql-block">‍ 三分钟左右,教堂内的红光逐渐消退了。</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的祈祷区。</p> <p class="ql-block">  耶稣受难,用直线在石头上刻出人物等造型简单,突出耶稣受难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左边这组数字是上帝的密码,横加、竖加、钭加都是33,以纪念耶稣33岁受难。</p> <p class="ql-block">  耶稣诞生</p> <p class="ql-block">  荣耀</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乘大巴前往佩尼斯科拉的海边小镇和号称欧洲“阳光之城”的瓦伦西亚。出发前的蓝天白云在路上被乌云遮住,快到海边时绵绵细雨悄然而至,我们冒雨前行,兴致不减,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依山傍海的中世纪的白色石头城,狭窄的石板街巷和白蓝色建筑充满地中海风情。</p> <p class="ql-block"> 小镇海拔300多米,看着不高,一路向上的斜坡和石阶让我着实感到吃力,伞得撑,景得拍,一时间手忙脚乱,很快我和姐姐便落在队伍最后。 </p> <p class="ql-block">  在贝壳屋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小镇高处的佩尼斯科拉城堡,这是13世纪由圣殿骑士团建造的,昭示着小镇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一条石梯很陡,一条平缓绿植多。年轻人和不服老的吴先生选择了有难度的路,我们选择了绿色通道。</p><p class="ql-block">‍ 小巷中除了各种绿植藤蔓,还有一个小小的书店和图书馆,不少沿着石梯摆放的桌椅,雨中无人。可以想象,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小巷一定飘着香浓的咖啡,还有那精致甜点的下午茶。</p> <p class="ql-block">  走在带着岁月痕迹的小巷中,静享小雨带来的清新美好。</p> <p class="ql-block">  这是瓦伦西亚的塞拉诺斯塔楼,塔楼修建于1392年,是老城墙的一部分。岁月沧桑,中世纪围绕老城而建的老城墙不断被损毁,这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双塔式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  圣女广场是瓦伦西亚老城的地标建筑,广场中心矗立着著名的图利亚河喷泉雕塑,广场的南面是瓦伦西亚大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瓦伦西亚大教堂从1262年以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开始修建,至1426年结束。传说大教堂内的小教堂藏有一只小巧的玛瑙杯,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过的圣杯。</p><p class="ql-block">‍ 照片下方是十五世纪的教堂墙上留下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  广场边上的金属台上是瓦伦西亚大教堂的模型,很精细,与实景一模一样。  瓦伦西亚大教堂从1262年以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开始修建,至1426年结束。传说大教堂内的小教堂藏有一只小巧的玛瑙杯,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过的圣杯。</p><p class="ql-block">‍ 照片下方是十五世纪的教堂墙上留下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来到市政广场不久,雨又来了。</p><p class="ql-block">‍ 市政广场周边有着非常多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有喷泉,咖啡厅、酒巴和餐厅。</p> <p class="ql-block">  今天行车450公里前往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到附近的超市逛了一下,外表不起眼的超市商品种类繁多极大丰富,价格也不算高,不过火腿除外。</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的火腿世界有名,制作主要选自伊比利亚的黑蹄猪和普通的白猪,猪都是自然放养,吃橡果,喝含有矿物成分的水。所以猪的脂肪中胆固醇含量低,脂肪清洁、透明,价格也可想而知。超市里最贵的一个火腿售价399欧元,合人民币3000多元,应该是天价吧?</p><p class="ql-block">‍ 在西班牙的那些天,早餐几乎都有生火腿片,受到包括老吴先生在内讲究饮食营养旅友的青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行车途中,为防止司机疲劳驾驶,每两小时大巴进入服务区休息半个小时,下午5点左右到了格拉纳达。</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最美王宫的入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王后莱蒂齐亚在宫中“迎接”我们,美丽优雅的西班牙王后。</p><p class="ql-block">‍ 建筑在海拔750米山丘上的阿尔罕布拉宫始建于1238年,面积达23.4万平方米,为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摩尔人统治西班牙达800年之久,1492年被逐出西班牙后,宫中的所有古迹精华被留存下来,成为回教艺术在西班牙的瑰宝。在西班牙历朝历代王宫中,阿尔罕布拉宫被誉为最美王宫。</p><p class="ql-block">‍ 怀着一种神秘感,我们走进了阿尔罕布拉宫。</p> <p class="ql-block">  参观阿尔罕布拉宫的旅游团队都配备西班牙导游,我们团的年轻导游外国式的中文听起来太费劲,好在参观前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一本中文版的《漫步阿兰布拉宫》,回去翻书吧。</p><p class="ql-block">‍ 进入阿尔罕布拉宫见到的第一座建筑是卡洛斯五世的宫殿,这座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风格与阿尔罕布拉宫中充满阿拉伯文化和风格的其它建筑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  葡萄酒门,因当年在马蹄形的门内贩卖免税酒而得名,门面的彩釉石块图案与雕饰质朴、精致、典雅。</p> <p class="ql-block">  城堡区在历史上被称为格拉纳达之城,又称红宫,十三世纪初建造的塔楼及外环墙具备防御功能。红宫源于修建阿尔罕布拉宫时,围墙和建筑材料多是红色的石块,因宫殿的外观呈红色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昔日整座宫殿的塔楼有33座,除去倒塌损毁的,现今剩余20余座了。</p> <p class="ql-block"> 纳塞瑞斯皇宫包括三个主要宫殿:梅苏亚尔厅、桃金娘庭院和獅子庭院,这些宫殿是阿尔罕布拉宫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伊斯兰教建筑与园林技艺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这是梅苏亚尔厅,据说这是皇宫里最古老的建筑,曾是皇家司法审理的场所。正方形的大厅由四根圆柱支撑,整个大厅装饰着繁复精美的花纹,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科玛莱斯宫是为了纪念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在公元1368年攻占阿尔赫西拉斯后所建造。</p> <p class="ql-block">  桃金娘庭院是纳塞瑞斯皇宫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唯美的水池、喷泉和水池两边修剪平整的桃金娘树蓠,与周边精雕细刻的建筑、廊柱、拱门、墙体融为一体,恍若仙境。</p><p class="ql-block">‍ 倒映在清澈透明水池中的桃金娘宫美仑美奂,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大使厅是王宫接见外国使节和举行宫廷礼仪的地方,厅的四面墙壁上全是用金银丝镶嵌而成的几何图案,色彩艳丽。中间的圆顶高22.9米,满天星的天花板和阿拉伯的拱形门营造出一种神秘典雅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獅子庭院是纳塞瑞斯皇宫中最经典的部分,四周那124根雕刻精美的拱形回廊和周边的四个大厅,还有院中的十二只喷水的白色大理石狮子,古色古香,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姊妹厅是獅子庭院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一个,其中最显眼的是圆顶建筑上布满类似蜂巢状的小孔,据说这是摩尔人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的四星级宾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到达西班牙的第四天,早餐后前往龙达和英国在西班牙的飞地直布罗陀。</p> <p class="ql-block">  8点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到达龙达。</p><p class="ql-block">‍ 龙达是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马拉加省西北部的一座小城,是一座建在悬崖之上的天空之城。这里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 有着西班牙上镜率最高的龙达新桥。‍</p> <p class="ql-block">  龙达的拉普拉塔主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的斗牛经久不衰,斗牛既是西班牙的代名词,也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来到龙达,见识了建于1785年的西班牙最大最古老的斗牛场。临街的斗牛场大门外表平平,两边各有一尊斗牛士雕像,这座能容纳5000名观众的圆形建筑外表像中国客家的土楼,其貌不扬,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无可比拟,是西班牙乃至世界各地斗牛士们朝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现代站立式斗牛的发源地,最早的斗牛是骑在马上斗牛的贵族运动,贫民是无缘参加的。</p><p class="ql-block">‍ 斗牛是西班牙的一种文化,是斗牛勇士的赞歌,但同时也是血腥和残忍的一项运动,据说在二十一世纪初被取消,但现在斗牛仍存在,只不过是变成斗牛表演了。 </p> <p class="ql-block">  出生在龙达小镇的弗朗西斯科·罗梅罗是斗牛职业化的鼻祖,他是红色斗布的发明者和首次使用者,也是第一个在斗牛场上一对一与公牛厮杀的人。他的孙子佩德罗·罗梅罗被誉为“现代斗牛之父”,从1771年至1799年,他在斗牛场上共杀死了5600多头公牛,自己却毫发无损,是人们心中的偶像,为了纪念他,城中有多处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龙达陡峭的悬崖给人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埃尔塔霍峡谷将龙达分为新城旧城两部分,1735年,连接新旧两城的空中之桥开始动工,新桥长120米,高98米,大桥竣工6年后意外倒塌,直到1751年开始重建,42年后才竣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经历了231年雨雪风霜的西班牙的古老新桥,</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峭壁上的咖啡店,悬崖近在咫尺,估计去这儿喝咖啡的都是勇敢者,有恐高症的朋友,哪怕老板免单,也绝不会去冒险的。</p> <p class="ql-block">  这幢四层楼房曾是海明威住过的地方,这位美国作家因《老人与海》为人熟知。海明威喜欢看斗牛,喜欢西班牙人与生俱来的浪漫和血性,他的后半生多次往返龙达,所著的斗牛专书 《死在午后》,就是在旅居龙达时写的。</p> <p class="ql-block">  打卡英属直布罗陀。</p><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南端,扼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咽喉要道,是英国在西班牙的飞地。直布罗陀曾是西班牙的领土,1704,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的战争中攻占了直布罗陀,当时西班牙不敌英国,1713年,不得已与英国签订了《乌得勒支合约》,将直布罗陀割让给了英国。</p><p class="ql-block">‍ 做为英属殖民地,我们进入直布罗陀需要出示护照。</p><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面积6.54平方公里,人口3.4 万(2016年数据),岛上只有一个小镇,一条主街,有一个勉强够起落的飞机场,机场地下是隧道,进出车辆在隧道中通行,在机场没有飞机起落时,行人可从机场穿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海边的欧洲角。</p> <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灯塔位于直布罗陀半岛最南端,是欧洲大陆最南端的灯塔,具有重要的导航作用。这里还是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唯一的一条街道 — 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  直布罗陀巨岩高426米,巨岩的成份是石灰岩,内部有超过100个大大小小的岩洞,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海平面350米高度的圣迈克尔岩洞,洞里遍布各具形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岩洞内有一处巨大的空间,像一个天然大礼堂,我们拾级而上坐下来欣赏着介绍溶洞的影片。</p><p class="ql-block">‍ 巨岩顶部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栖息着欧洲唯一的,备受英方关注的直布罗陀猕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直布罗陀后,乘车从地下隧道来到市区,地下隧道的上面就是飞机场。离开直布罗陀时,我们穿过这道金属网的小门,直接从机场穿过(有飞机起落时机场不允许穿行),回到了西班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