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老街”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一条有上百年历史的商业街。整条街区建筑保留明清式建筑风格。

黑猫警长

<p class="ql-block"><b>照片 视频 是手机拍摄🤓😎欢迎围观 感谢浏览☕️🍵</b></p> <p class="ql-block"><b>塞上老街</b></p><p class="ql-block">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内,是一条有上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区。整条街区建筑保留明清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p> <p class="ql-block"><b>大召寺</b></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b>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b>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b></p> <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殿宇、雕塑、壁画,经卷,以及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召见证了政治原因主导下的藏传佛教在土默特地区的传播过程,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实行、壮大到削弱的整个过程,也承载着历史事件中各种人物的活动,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无量寺” 又叫 “大召寺”</i></b></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i></b></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1572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p> <p class="ql-block"><b>塞上老街简介</b></p><p class="ql-block">其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召,门前西侧有一条横街,立了牌楼,名为塞上老街。老街其实不老,塞上老街是市政府花两年时间重新修缮,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亮点的一条街道,全长380米,全部建筑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特点,被誉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p> <p class="ql-block">烧麦的典故</p><p class="ql-block">早年呼和浩特地区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茶客饿了总要补充点吃的。但茶馆是清雅之所,不像饭店不怕稠油浓烟,只能备点清蒸面饼,小菜由茶客自带,最多只能帮着把茶客带来的肉菜,卷在饼中热一下,用了几张面皮,收几张面皮的钱。时间久了,连饼中的菜也捎上了,但仍然按面饼的分量计价,“捎卖”就这样诞生了。因此,正宗烧麦馆子是按皮的重量计价的,在呼和浩特“二两烧麦撑死汉”,千万不要按饺子的量去点。</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有句诗提到了烧麦:“捎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乾隆皇帝吃烧麦必然要把这东西的来龙去脉问个清楚,因此“捎卖”作为名称的正宗源头是没有问题的。这里的“捎卖”就是现在的“烧麦”。</p><p class="ql-block">1937年完成的《绥远通志稿》中有这样的记载:“惟室内所售捎卖一中,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呼和浩特)烧麦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p> <p class="ql-block">大召,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位于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南街路西。</p><p class="ql-block">大召,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大召,是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属于格鲁派(黄教)。</p><p class="ql-block">大召的藏品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开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较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殿宇、雕塑、壁画,经卷,以及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大召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