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闲庭信步fz<div>地点: 青阳圣武生漆夹纻文化艺术馆<br><div><br></div></div> 池州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是安徽重要的苎麻产地,麻纺业较为发达,境内的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麓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漆树,割漆制作漆器的习俗。<div> 生漆夹纻技艺是以漆树割制的天然土漆、纻布、瓦粉(或玉石粉)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先以泥塑成胎,再以生漆为粘剂,将纻麻在胚胎上逐层裱褙,达到一定厚度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就形成坚固的外壳,待阴干后去原胎,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再施以各种装饰纹样,经几十道工序即成为外表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夹纻艺术品。<br></div><div> 由于生漆夹纻技艺制作的漆器具有质地轻便,造型精准,不易开裂变型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宗教界作为制作佛像的首选。唐天宝二年,扬州大云寺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夹纻造像之法由此传入彼邦,鉴真和尚之像,迄今尚存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br></div><div> 九华山历代使用漆纻技艺塑造的佛像至今都保留完好,如旃檀林、祇园寺、百岁宫、慧居寺、上禅堂等,自清中期到民国时期制作的"十八罗汉、地藏菩萨、三世佛、四大天王"等菩萨造型典雅,线条优美,神态沉静殊胜。 <br></div> “生漆夹纻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建武<div> 徐建武:1970年生,“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从事生漆夹纻雕塑三十多年,2017年入选“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导师。漆塑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艺术类奖项,《问琴》获得2015安徽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莲趣》获得安徽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br></div> 被誉为"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漆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生漆夹纻技艺作为传统工艺之精华,是我国传统漆工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制作胎体技法,常用于制作生活用品且被人们广泛使用.其中青阳生漆夹纻技艺制作的漆器以质地轻便,造型丰富多变,坚固而美观著称. 生漆夹纻是传统漆艺中的一种胎骨制法,生漆夹纻技艺制作的漆器具有质地轻便,造型精准,不易开裂变型等诸多优点,具有防潮耐酸碱,千年不腐的特性。 生漆夹纻先以泥塑成胎,再以生漆为粘剂,将纻麻在胚胎上逐层裱褙,达到一定厚度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就形成坚固的外壳,待阴干后去原胎,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再施以各种装饰纹样,经几十道工序即成为外表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夹纻艺术品。 据历史记载东晋时期,安徽雕塑家戴逵发明了夹纻造像技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青阳生漆夹纻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有着独特的工艺语言。《青阳生漆夹纻技艺》2017年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申报了国家级非遗)。 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是安徽重要的苎麻产地,境内的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麓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漆树,割漆制作漆器的习俗。 九华山历代使用漆纻技艺塑造的佛像至今都保留完好,如旃檀林、祇园寺、百岁宫、慧居寺、上禅堂等,自清中期到民国时期制作的“十八罗汉、地藏菩萨、三世佛、四大天王”等菩萨造型典雅,线条优美,神态沉静殊胜. 青阳圣武生漆夹纻文化艺术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