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是怎么形成的

林文采萨提亚家庭陪伴中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林文采博士的学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儿子肺炎出院,已回来一周,可还是断断续续的咳嗽,最近可能流感肆虐,全家人都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涕,而且持续很长时间,很有点像是疫情末期,阳了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在医院陪护期间,看到了活生生的父母教材,是怎么照顾,教育孩子的,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邻床是一个三岁的小姑娘,跟儿子同岁,长得漂亮水灵,也是肺炎,治疗了四五天,到了快出院的阶段。小儿子打吊针,我就把手机给他玩,看短视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姑娘说:“妈妈,我也要玩手机,”,她妈妈吼到:“不许玩,都生病了,好好打针,玩什么手机。”小姑娘又说:“对面哥哥都在玩手机,为什么我不能玩?”。妈妈:“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能玩,再说信不信我揍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姑娘“哇”的一声,就哭起来了,我以为,她妈妈应该会妥协了吧,没想到的是,居然从衣柜里拿出衣架,直接打在孩子身上,一瞬间,哭喊声锣鼓喧天,特别刺耳。顿时,我感到特别尴尬,把手机给儿子玩,居然引发了小姑娘被打的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第二天早上,小姑娘又咳了几下,她妈妈一下子又发飙了,吼到:“昨晚肯定是你把被子蹬开了,着凉了,现在又在咳嗽,这几天真是白治了,气死我了!”拿起衣架,又是一顿暴击,小姑娘被打的语无伦次,又难受,又害怕,又不知所措,嘴里哭喊:“妈妈,我要抱抱,我要抱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个当妈的,特别情绪化:“你再叫我抱,信不信我把你丢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说:“你可以抱一下,哄哄她就不哭了嘛,不要总是打,孩子越打,肯定就越会哭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她并没听我的,反而问到:“你们家孩子怎么那么乖,都不哭,那么听话啊?”这有些哭笑不得,“我从来都不打孩子,也很少吼他们,孩子又怎么会哭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这个喜欢打小孩的女人,便是打开了话匣子,主动诉说她的烦心事,说她家里老公,是电焊工,特别喜欢喝酒,容易喝醉,从来不管孩子,只给孩子买零食买玩具,从来不去关心孩子怎么样,这次住院,送来之后就再也没来过了。对他特别生气又很失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又问,“你是哪里人?怎么对孩子那么有耐心!为什么别人家的男人,对孩子那么上心,我家男人却这么懒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又让我尴尬至极,我在医院陪护孩子,对比之下,更是激发了她对老公的生气,于是,这些愤怒火苗🔥,全部点燃在了无辜的小姑娘身上,成了发泄情绪的出气筒。用萨提亚学派的冰山理论,来解释这个女人的行为、情绪、感受、观点、期待、渴望。最为恰当不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怜的小姑娘,真是让人心疼。心理营养的五朵金花,没有被无条件接纳、没有被重视、更加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被认可赞美,最后的认知模范,就是做什么都不对,都要挨打!永远都是被指责批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小姑娘的怜悯,想到了小时候的我,无论成绩好坏,无论帮家里干活多累,从来没听过父亲的,一句肯定赞美,永远都是哪里又错了,哪里还不好,又要挨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长期的被否定,被打击,就会产生强烈的潜意识“我不好,我很差,我没价值,”会牢牢的刻在骨子里。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去治愈这个受伤的童年。难以想象,这个小姑娘,长大以后的人生,注定是,“我不值得被爱,我要去讨好别人”,承受各种委屈,拿刀插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世上有多少类似家庭,父亲或者母亲,因为讨厌对方,厌恶对方,情绪能量在身上爆发,又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只能拿孩子出气,无论你做得好不好,都要把你打一顿再说。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发泄情绪的最好方式,可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这对孩子的伤害,就是一根根打进树干的钢钉,就算日后拔出来了,也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好,在我这里,有了深刻觉醒,每当儿子闹腾不听话,那股情绪刺激,也很想把他揍一顿,一了百了。可又会马上浮现,父亲打我的场景,那么刻骨铭心,创伤的痛苦,如影随形。我又极力克制,“不打孩子,不打孩子,不打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小时候的创伤,亦是如此,望天下父母,都能换位思考,接纳孩子,肯定孩子,重视孩子。“棍棒出孝子”的偏方,不适合现代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