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翻开历史的画卷长河漫漫,重温往昔岁月思绪万千。生活在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的年代,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值得我们铭记与珍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序:中国远征,浩气长歌</b></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深处,抗日远征如同一座巍峨不朽的丰碑,铭刻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热血与牺牲、坚韧与荣光。</p><p class="ql-block"> 当战火在华夏大地熊熊燃烧,山河破碎,家园涂炭,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妄图踏遍每一寸国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的生命线,为了给绝境中的祖国开辟希望之路,无数中华健儿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远征之途。</p><p class="ql-block"> 他们告别了故乡的山水,告别了亲人的怀抱,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奔赴那遥远而陌生、充满艰险与未知的战场。在缅甸的崇山峻岭间,在怒江的汹涌波涛畔,远征军战士们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p><p class="ql-block"> 丛林密雨中,他们忍受着饥饿与疾病的折磨,蚊虫肆虐,瘴气弥漫,却从未退缩一步。每一场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仁安羌之战,他们以少胜多,解救盟军,威震异域;松山攻坚,他们舍生忘死,一寸山河一寸血,用生命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腾冲血战,他们与日寇巷战逐屋争夺,让这座英雄的城市在战火中涅槃重生。</p><p class="ql-block"> 远征军的功绩,不仅在于一次次战斗的胜利,更在于他们在异国他乡展现出的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风貌。他们用血肉之躯,为祖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与尊重,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毅力。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在黑暗的岁月里,撑起了国家的希望,守护着民族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顾抗日远征这段历史,是为了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民族团结的坚不可摧,看到了在绝境中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些精神财富,如同璀璨星辰,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翻开这段厚重的历史画卷,在抗日远征的壮丽史诗中,汲取力量,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缘由</b></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保卫滇缅公路</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沿海地区被日军封锁,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生命线,是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日军企图夺取缅甸以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的国际援助,迫使中国屈服,因此中国需出兵保卫滇缅公路,确保抗战物资的供应.</p><p class="ql-block"> (二)配合盟军战略</p><p class="ql-block">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结为同盟国。英美等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抵御日军在东南亚的扩张,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而中国也需要与盟国协同作战,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提升自身国际地位,获得更多国际支持与援助.</p><p class="ql-block"> (三)英国的请求与中英军事同盟</p><p class="ql-block">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日军进攻时,英军难以抵挡,于是向中国求援。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据此派兵入缅作战,支援英军抵御日军.</p><p class="ql-block"> (四)防止日军两面夹击</p><p class="ql-block"> 若缅甸被日军占领,中国西南大后方将面临日军从缅甸和中国东部两个方向的夹击,使抗战局势恶化。出兵缅甸可在境外抵御日军,保护中国大后方的安全,为长期抗战创造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五)战略反攻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中国军队在印度和滇西进行了重新整编和训练。之后的缅北反攻作战,不仅可以收复失地,还能与滇西远征军相互配合,对日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为最终的抗战胜利创造条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中国远征军诗词赞</b></p><p class="ql-block"> 《远征军诗词集序》</p><p class="ql-block"> 烽火连天南疆外,血雨腥风缅地昏。当抗日之硝烟弥漫,山河破碎,日寇之祸不仅肆虐华夏,亦殃及邻邦缅甸。值此危亡之际,我中华健儿,组远征军,毅然跨出国门,赴汤蹈火,开启壮烈卓绝之境外御敌篇章。</p><p class="ql-block"> 其行也,别桑梓而辞亲眷,冒锋镝而向蛮荒。“风悲鼓角榆关暮,日映旌旗瘴岭昏。”缅北丛林,幽森蔽日,蚂蟥瘴疠,困厄重重。然我军志比金石,心向家国。同古孤军,浴血奋战,坚守不退,威震敌胆;仁安羌处,奋勇突击,解盟军之困厄,彰大义于异邦。</p><p class="ql-block"> 于腾冲焦土,街巷皆为修罗场,攻坚之战,血沃热土,终复城垣,扬我国威。松山之役,坑道夺魂,壮士捐躯,浩气干云,“松山泣血千秋恨,怒江悲歌万古存。”虽历经野人山之惨劫,万千英灵埋骨他乡,然其不屈之精神,如星耀夜空,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此诗词集,乃后人为铭记远征军之丰功伟绩、壮烈情怀而作。或歌其勇,或叹其艰,或颂其德,或悼其殇。诗韵之中,饱含对英雄之敬仰,对往昔之追思。愿读者展卷之际,能感怀那段血与火交织之岁月,领略远征军之浩气雄风,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使中华之英魂,长传后世,永志不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哪方面军参加远征军作战</b></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主要是由国民革命军组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一) 第五军:是当时中国军队中的机械化部队,下辖多个师。其中第200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师,在同古保卫战等战役中表现英勇.</p><p class="ql-block">(二)第六军:该军参加了远征军初期在缅甸的作战,在一些战役和战斗中承担了相应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三) 第六十六军:也参与了第一次入缅作战,不过在作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遭受了较大损失.</p><p class="ql-block">(四)中国驻印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部分远征军撤往印度,后在印度兰姆伽等地接受了美军的训练和装备,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他们在缅北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反攻作战,如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等,取得了显著战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滇西远征军:在云南重新组建和整训的部队,于1944年发起滇西反攻作战,先后进行了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龙陵战役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作战,最终实现了滇西失地的收复以及与驻印军在缅甸的会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中国远征军由谁领导?共赴多少人?</b></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先后投入远征军兵力总计约4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国民党军队.以下是国民党军官率师英勇抗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一)同古保卫战中的戴安澜</p><p class="ql-block"> 1942年,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同古保卫战中,他率领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坚守阵地十二昼夜,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p><p class="ql-block"> (二)仁安羌大捷中的孙立人</p><p class="ql-block">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孙立人率领新38师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p><p class="ql-block"> (三)滇西远征军中的卫立煌</p><p class="ql-block"> 19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远征缅甸,指挥滇西远征军接连发起腾冲战役、松山战役等反击作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成功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p><p class="ql-block"> (四)昆仑关大捷中的杜聿明</p><p class="ql-block"> 杜聿明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1942年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六、中国远征军参与了几次战争?</b></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主要参与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一)第一次入缅作战:1942年初,日军进攻缅甸,中国应英国请求,以第5、第6、第66军共十万余人组成远征军赴缅作战。远征军在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战役中取得了一定胜利,但由于英军配合不力、指挥混乱以及后续援军未及时抵达等原因,最终作战失利,被迫撤退,一部分退往印度,一部分沿滇缅公路向西退过怒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1月,退往印度东部和中国滇西的中国军队,经过整训后发起反攻。其中,中国驻印军于缅北实施反攻作战计划,先后攻占孟关、孟拱、密支那等,而中国远征军则在怒江地区全线反攻,进行了腾冲战役、松山战役、龙陵战役等。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打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特别要提的是松山战役其惨烈程度您无法想象,卫立煌司令长官征来了7000娃娃兵,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当现在这么大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时,这些娃娃兵早已生死度外奔赴战场我民族而战。一首娃娃兵赋让大家记住这些娃娃兵先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娃娃兵赋</p><p class="ql-block"> 夫松山一役,烽火漫天,滇西大地,血火相连。倭奴犯境,山河破碎,家国蒙难,黎庶倒悬。于此存亡之际,娃娃兵出,意气干云,谱写壮烈新篇。</p><p class="ql-block"> 娃娃诸兵,龄幼志坚。小者九岁,大者未及束冠。本应嬉戏闾巷,承欢膝前,却逢乱世烽烟,毅然投身戍边。离亲别故,踏上征途,无畏无惧,意志如磐。</p><p class="ql-block"> 战场之上,枪林弹雨,炮声震天。娃娃兵们,奋勇向前。手持枪械,目光如电,身姿矫健,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其心向国,不顾生死,冲锋陷阵,何惧艰难。为护家国,甘洒热血,以稚嫩之躯,担起民族重担。</p><p class="ql-block"> 且看那阵前身影,虽年少却果敢非凡。面对强敌,毫不退缩,以坚毅之态,迎击敌寇凶顽。或匍匐前行,侦察敌情;或持枪射击,奋勇杀敌。每一次冲锋,皆含无畏勇气;每一颗子弹,皆为家国尊严。</p><p class="ql-block"> 娃娃兵者,虽未弱冠,却具英雄肝胆。其事迹,感天动地,泣鬼神;其精神,光照千秋,启后贤。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以小小身躯,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铸就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 今时今日,硝烟已散,盛世如愿。然娃娃兵之英勇事迹,永载史册,铭记心间。吾辈当缅怀先烈,传承精神,奋发图强,为中华复兴而不懈登攀。看我华夏大地,承先辈之志,正焕发出新的灿烂光焰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山战役娃娃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远征军十大名将</b></p> <p class="ql-block"><b>七、中国远征军之安徽名将</b></p><p class="ql-block">(一)卫立煌</p><p class="ql-block"> 安徽自古出圣贤,然而在近代史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出了两位名人:卫立煌、陈维旺、孙立人、戴安澜</p><p class="ql-block"> 卫立煌是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卫杨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镇卫乡村),并在那里度过了儿时和童年时光,直至15岁离家。</p><p class="ql-block">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名辉珊,是中华民国的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他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后在抗日战争中担任重要角色,指挥了忻口战役,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3年,他担任中国远征军代司令长官,成功收复了滇西失地,并在缅甸与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卫立煌在国民党内被誉为“五虎将”之一,日军将领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美国方面也对其有“常胜将军”之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安徽名将陈维旺</b></p><p class="ql-block"> 陈维旺(1919-1998)享年80岁。安徽黄山休宁人,就读于复旦大学,黄埔军校第14期学员,他是家里的独子 ,在国家危难之际,其父陈鸿寿系万安中学校长,抗战爆发毅然决然送陈维旺到黄埔军校就读,成为黄埔军校14期学员,当时陈维旺同志是卫立煌部下,担任远征军二总大队辎重长官,1942年2月随远征军赴缅作战。他会四国语言(俄语、英语、德语、法语),在战场上交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赴缅作战临走前,陈维旺挚友冯玉祥将军曾亲笔题词:“不成功便成仁”,陈维旺带着父亲的嘱托,冯玉祥将军的厚望,卫立煌司令长官的重用,在战场上不顾生命,顽强作战,身上多处受伤也没有抵挡他继续作战的战斗力,因为只有缅甸的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才能阻断日军侵华的铁蹄,每一个上战场的军人都将生死度外,滇缅战争是何其惨烈,战士们不但忍受战火的袭击,还要忍受热带雨林气候,沼泽、瘴气、野兽的攻击……困难程度难以想象,即使这样他们也通过了层层关卡,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3年值得一提的是陈维旺同志在缅甸英勇杀敌,而他家里却也尽能量去帮助八路军战士,有200多八路军战士在陈维旺家里休整,足足待了15天左右,其父亲把家里所有的吃食毫不保留的都拿出来招待了八路军战士,只有他们的身体养好了才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此等大义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特别是战争年代,资源匮乏时期,一般家庭糊口都成问题,但陈维旺父亲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敬佩。在这里感恩感谢陈维旺同志一家为抗战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陈维旺同志,学历高、人特别聪明,在战场上还跟美国医生鲁登道尔学习了很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蛇伤、烫伤炉火纯青,受到了战地医院护士玛珍珠的青睐,他们一来二其互生情愫,滇缅战争结束后,1946年陈维旺带着缅甸仰光市的妻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休宁县陈霞村,改名为李玉天。陈维旺少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因当时乡村几乎没有医疗条件,陈维旺自掏腰包办了私人诊所,为方圆百里父老乡亲诊治,其精湛医术,善良淳朴的人品,很快就得到了十里八乡父老乡亲的好评,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陈维旺同志从医60年成为徽州历史远近闻名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后解放战争结束,陈维旺把自己的诊所无私上交给“人民公社”现在的陈霞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陈维旺爱妻缅甸仰光市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冯玉祥将军给陈维旺亲笔题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安徽名将:孙立人</b></p><p class="ql-block">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 。以下是其简介:</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背景</p><p class="ql-block"> 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加修土木工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又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深造 。</p><p class="ql-block"> (二)军事生涯</p><p class="ql-block"> 早期经历:回国后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在“一·二八”抗战中,率税警总团参战。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受伤昏迷三昼夜 。</p><p class="ql-block">(三)远征军生涯:</p><p class="ql-block"> 1942年率新38师入缅作战,取得仁安羌大捷,解救7000多英军及500多名被俘人员 。后率部退入印度休整,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 。1943年开始反攻缅北,先后攻克孟关、孟拱、密支那等地 。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升任新一军军长,攻占八莫、南坎等地,击毙日军3万3千余人 。</p><p class="ql-block"> (四)个人荣誉</p><p class="ql-block"> 因卓越战功被誉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 。</p><p class="ql-block"> (五)后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率新一军到东北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 。1950年起在台湾任职,1955年因“孙立人案件”被撤职软禁,1988年恢复自由,1990年11月19日病逝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安徽远征军名将戴安澜</b></p><p class="ql-block">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 。以下是其简介:</p><p class="ql-block"> (一)早年经历</p><p class="ql-block">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 。</p><p class="ql-block"> (二)军事生涯</p><p class="ql-block">1、 早期作战:参加过北伐战争等。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参加保定、漕河、中条山诸役 。</p><p class="ql-block">2、台儿庄战役与后续:在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表现出色得华胄勋章 。同年5月徐州会战中,因战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副师长 。</p><p class="ql-block">3、昆仑关战役:1939年1月升任第200师少将师长,12月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攻坚,重创日军,全师受嘉奖,他本人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 。</p><p class="ql-block">4、 远征缅甸: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作战,在东瓜保卫战中,率部孤军奋战12天,毙伤日军5000余人 。之后收复棠吉,但在5月18日郎科地区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p><p class="ql-block"> (二)个人荣誉</p><p class="ql-block"> 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其为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小日子无条件投降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 一、宋美龄赴美确实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争取到了美国在物资援助、军事合作等多方面对中国抗战给予更多支持与重视,提升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尤其是美国的关注度,有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外部环境,包括推动驼峰航线等重要援助通道的持续运作等。</p><p class="ql-block"> 1943年宋美龄访问美国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美国军事援助,以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宋美龄在访美期间,通过与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层接触,成功提升了中国在盟国中的国际地位,唤起了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支持,最终争取到了更多的军事援助。</p><p class="ql-block"> 此外,宋美龄在访美期间还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这是她在美国国会发表的20分钟演讲,她是登上这个讲台的第一位平民和第二位女性1。这次演讲不仅唤起了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支持,还成功募集了1700万美元的援助。</p><p class="ql-block"> 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定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并以此抑制苏联,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加速战争进程。</p><p class="ql-block">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 日本天皇裕仁误认为美国有50多枚原子弹,为了不让日本遭受灭顶之灾,再继续战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随即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p><p class="ql-block"> 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造成了巨大消耗与牵制,使其深陷战争泥潭;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本的沉重打击,包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以及大规模的海空作战使其本土遭受重创;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从军事、政治、战略等多层面共同促使日本最终走向无条件投降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山河无恙,铭记历史,缅怀先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征缅赋</b></p><p class="ql-block"> 哀日寇之披猖,祸延华夏;愤缅土之沦陷,患累友邦。于是组劲旅,越重洋,挥师异域,剑指蛮荒。</p><p class="ql-block"> 观夫远征军行,气势干云。辞故园之桑梓,赴绝域之烟尘。风萧萧而旌旆扬,马嘶嘶而鼓角振。丛林密翳,掩壮士之躯;瘴雾氤氲,迷征夫之眼。</p><p class="ql-block"> 既至缅境,战火纷飞。同古之战,血沃焦土,孤军坚守,英名垂晖。仁安羌里,神兵天降,解盟军困,大义昭威。然征途多舛,野人山深。蚂蟥肆扰,疫病交侵。壮士饥馁,犹怀壮志;英雄困厄,不坠雄心。</p><p class="ql-block"> 及乎腾冲之役,攻坚惨烈。炮火轰天,刀光蔽日。街巷皆为战场,砖石尽染血赤。松山之下,坑道纵横,生死相搏,尸积峰岭。</p><p class="ql-block"> 嗟夫!远征军者,中华之脊梁,民族之精英。虽万千之险阻,未改其贞;历百战之艰危,愈奋其勇。扬国威于域外,播浩气于寰中。其功昭昭,青史永铭;其德熠熠,后世景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十、中国远征军:血与火中的壮丽篇章</b></p><p class="ql-block">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伟大胜利的背后,是无数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其中,抗日远征军的事迹尤为壮烈。</p><p class="ql-block">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妄图迅速吞并中国。但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其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战争陷入相持阶段。随后,日本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地区,企图切断中国的国际援助通道滇缅公路,以实现对中国的全面封锁,从而迫使其屈服。</p><p class="ql-block">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毅然组建了抗日远征军。远征军将士们怀着满腔热血,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奔赴遥远而陌生的缅甸战场。他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有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刚刚入伍的热血青年。</p><p class="ql-block"> 远征军的作战环境极为恶劣。缅甸的丛林茂密,湿热多雨,蚊虫肆虐,疾病横行。瘴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无情地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许多将士在战斗尚未打响之前,就因感染疟疾、痢疾等疾病而倒下。而且,远征军面临着强大的敌人。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在缅甸战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拥有制空权和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p><p class="ql-block"> 然而,远征军将士们毫不畏惧。在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将军率领第 200 师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十二昼夜。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能,坚守阵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戴安澜将军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指挥作战,虽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最终,在完成战略任务后,第 200 师成功突围,这一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与顽强。</p><p class="ql-block"> 仁安羌大捷更是远征军的高光时刻。当时,日军包围了英军一部,英军陷入绝境。孙立人将军率领新 38 师星夜驰援。在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和猛烈攻击时,远征军将士们奋勇作战,以少胜多,成功解救出被围英军七千余人,以及大量的传教士和新闻记者。这一胜利,不仅在军事上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国际上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声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但远征军的征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与牺牲。在密支那战役中,远征军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城市攻坚战。战斗持续数月之久,双方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远征军将士们在炮火和硝烟中穿梭,不畏强敌,前赴后继。无数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异国的土地上,他们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p><p class="ql-block"> 松山战役同样惨烈无比。日军在松山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远征军为攻克松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士们一次次冲锋,又一次次被敌人强大的火力压制回来,但他们没有退缩。在经过数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成功攻克松山,打开了滇西反攻的关键通道。</p><p class="ql-block"> 抗日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战斗,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远离家乡,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与强大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不仅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当年远征军的战场如今已渐渐恢复平静,但那些英雄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的热血与牺牲,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十一、缅怀中国远征军赋</b></p><p class="ql-block"> 赫赫华夏,浩浩乾坤。日寇犯疆,山河泣血。狼烟起于卢沟,烽火遍于九州。在民族危亡之际,抗日远征军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 十万雄师,辞家国,赴异域。穿丛林,越山川,战瘴疠,斗强寇。野人山险,路难行,饥寒交迫,伤病缠身;密支那恶,炮火烈,枪林弹雨,生死无常。将士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以坚韧不拔之意志,抗凶残暴虐之敌。</p><p class="ql-block"> 看那娃娃兵,稚气未脱,却心怀大义。扛枪上战场,无畏赴生死。他们的笑容,定格在青春岁月;他们的热血,洒遍异国他乡。十万之众出征,归来不足六千。多少英魂,长眠于青山绿水间,化作他乡孤魂。</p><p class="ql-block"> 戴安澜将军,虎胆雄心,扬威域外。率部杀敌,屡建奇功,不幸中枪,壮烈牺牲。马革裹尸还,英名垂千古。</p><p class="ql-block"> 如今,硝烟散去,山河已安。然先辈之功绩,不可忘;英烈之精神,不能灭。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愿世间永无战火,和平永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