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书,能让灵魂从枯燥重复的日常中抽离出一下下,然后充满电,继续上路。</p> <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我所敬仰的一位才思泉涌的艺术大家。看她的作品我能感到心灵的震撼,它们是那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彩夺目,超凡脱俗,令人心荡神移。她那密密匝匝的圆点在我周围旋转,渐渐逼近,最终让我进入眩晕和充满幻觉的状态…….她究竟要向我们诉说和表达什么?看看她的自传是怎么说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她的作品通过丰富的视觉体验,让人感受到事物无限的可能性和意义;强烈的生活力和生命力;暗示着生命的持续发展和重组;带领观众探索自己的存在方式……</p><p class="ql-block">如有机会再次观看她的艺术展,相信我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也许会震撼到我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外,读完此书后,她那冲破禁锢的藩篱,面对陌生的世界,面对饥饿、平穷、不被认可时的坚持与坚强让我对她更加充满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不仅是名画家,还是位作家,作品涉及各种题材,包括诗歌和小说,在本书中她摘录了几首她的诗歌,不过只有她年老后的诗歌我能明白,年轻时的诗句让思想不够深刻的我看不明白</p> <p class="ql-block">《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女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她17岁前从未上过学,主要的生活场景是跟着父亲在垃圾场工作,主要被灌输的思想是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明显的躁郁症,具有偏执狂的性格的父亲给予的:</span>女性属于厨房、世界的末日即将来临、学校的教育是邪恶洗脑的、现代医学违背上帝意图会给人身带了毒一般的伤害……。好在他有一个像光一样的哥哥泰勒鼓励她冲破家庭的牢笼,去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无疑塔拉是坚强的,17<span style="font-size:18px;">岁之前所经历的刀和火的磨难,虽然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其难以磨灭的伤害,但同时也锤炼了她的意志。她一路披荆斩棘,勇敢地对抗命运,去接受高等教育,去重塑自己的认知,去改变自我,去体会自由的空气,像鸟儿一样飞向自己神往的那座山。</span>最终她实现了人生逆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步步将自己打造成为社会的精英人士,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哲学硕士和剑桥大学的历史博士</span></p><p class="ql-block">塔拉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命运真的可以被改变,只要你想,你就能。内心的强大,足以抵抗一些,面对困难、嘲笑、打压,只需要一点勇气,你也可以让自己走出来</p><p class="ql-block">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你自己</p><p class="ql-block">一本十分励志的书</p> <p class="ql-block">此书厚达六百多页,把长达几千年的欧洲艺术发展及演变、衍生的脉络描述的十分详尽。我非常认真的、花了巨多时间仔细读了,仔细到居然发现了四个错别字。但是,读完之后脑子里记住的东西不超过两页纸的内容。这种书,不读个五六遍,对我来说是读不清楚的。先这样吧,我一直在学习油画,并经常去看些大师们的画展,所以过些时间等我再读它的时候,脑子里留下的东西会更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由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撰写的一本心理学小说。中文版译作的痕迹太重,但无奈我看不懂原作,只能看译作</p><p class="ql-block">书中的尼采、布雷尔、弗洛伊德等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著名的。呵呵,当然是著名的,我虽今后也是历史人物,但不会有人知道这个世界我来过</p><p class="ql-block">书中人物是真实的,但作者说的故事是虚构的。作者只是通过真实人物的虚构会面而演绎了人生的困境与纠结</p><p class="ql-block">你过的是你想要的生活,还是被指派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命运之爱—爱你的命运</p><p class="ql-block">以上三句就是我的读后感</p> <p class="ql-block">很有启发的一本书</p><p class="ql-block">是在徐家汇书院里翻阅的</p><p class="ql-block">希望对我画风的改变有帮助</p><p class="ql-block">我一直羡慕可以用大色块把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画家</p><p class="ql-block">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努力争取把人画得像,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不需要,我又不是照相机。哈哈,有道理!我只要能画出心中想就行了。当然,画出心中想也是要好好继续努力学习才能表达出来的。我加油</p> <p class="ql-block">准备三月下旬晋北长城探究竟</p><p class="ql-block">为此买了这么一本书</p><p class="ql-block">此书文字简洁,内容浅显易懂,十分适合我这种只想只其一,不想知其二的人</p><p class="ql-block">而且各朝各代所修建的长城图描绘地一清二楚</p><p class="ql-block">我没文化,但我看懂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本书的作者赫尔曼.黑塞无愧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悉达多》是如此直击灵魂,虽然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此书给我内心的触动是至今我所读过的所有书最强烈的</p><p class="ql-block">“我所关心的,只是能够爱这个世界,不蔑视这个世界,不憎恨世界和我自己,能够怀着喜爱、欣赏和敬畏之心,来观察世界,观察我和万物。”</p><p class="ql-block">如果能做到如此,那么现在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必不会在我心中荡起一丝沉重</p><p class="ql-block">容我慢慢开悟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哦哦,普及一下:悉达多是释迦摩尼的名</p> <p class="ql-block">马未都先生是我仰慕的一位学者,虽然他只比我年长五岁,虽然他的小学四年级学历与我硕士研究生毕业似乎相差悬殊,但他中国文化的学问远甩我十万八千里。所以,真正能学深的东西不是在学校里背书和刷题得来的,而是出自内心深处由衷的喜爱。所谓在校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们,你们不要焦虑了,不要逼着孩子补课了,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在,朝着那个方向促进吧!</p><p class="ql-block">哎呦,话题扯远了,赶紧扯回到这本书吧。这本名为《背影》的书,实际上是马先生写给他的亲人、朋友的悼词。看完之后的感想:人生不在长短,在薄厚。读了这本书,突然对出生入死这几个字有了特别的感觉。小时候受的红色教育,一直把这几个字用在英雄的身上,其实,所有的人谁不是出生入死呢?</p> <p class="ql-block">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读一本推理小说,活动活动日渐退化的大脑</p><p class="ql-block">告白这个词,最常见在言情小说中,但此书《告白》却是一部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推理小说。通过五个与谋杀一个小女孩的案件相关的人的“告白”,多角度地揭示了案件的发生经过及深层原因。虽然小说情节是虚构的,但却反映了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在科技划时代的跃进时期,我们原有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嘿嘿,我说了也不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伴其三分之一人生的人,更要用心去关注孩子,理解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否则书中的悲剧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发生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余光中先生是台大外文系的毕业生?这些超美的文字难道不应该是中文系学生的杰作吗?</p><p class="ql-block">本书前八篇散文语言极其精彩,尤其是第一篇,差点读得我流下泪来。但后面的文章对我来说或者说是代沟,或者是因我才疏学浅,总之是没有特别的感觉。呵呵,这也跟我的喜好有关吧?我喜欢触动我内心的散文,不喜欢评论式的。再者,对于某件事,各人自有各自的观点,即使面对大师,也不必强迫自己认同他,否认自己,不是吗?</p> <p class="ql-block">要去晋北长城溜达去了,赶紧临时抱个佛脚,补补课</p><p class="ql-block">嗯嗯嗯,这书蛮好的,把长城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沈雪江是兄弟的战友,所以我从兄弟那里免费得到了一本标价120元的《沈雪江》印稿,可能是全套书的标价吧?我这是一本2014年的人物篇。书拿来后随意地翻过几页。因近期痴迷于画画,便重新捧起此书,这次是认真看,细细观察,好好学习了。</p><p class="ql-block">寥寥数笔,人、景和谐共处,人物的形态和姿态让画中人栩栩如生,仿佛他们说的话你都听见了</p><p class="ql-block">神!妙!</p><p class="ql-block">敬仰!膜拜!</p> <p class="ql-block">我还是蛮喜欢台湾作家的作品的</p><p class="ql-block">因着那份落笔的纯粹,因着那份思想的自由</p><p class="ql-block">我和陈映真先生之间有23岁左右的年龄差,那么所谓的代沟是必然存在的,我所说的代沟是他经历与描述的事情我没有亲历过,不可能有共鸣,是在听邻家的故事。但语言的美好及人类情感的本质是没有代沟的,所以陈先生的作品依旧深深地感染了我,打动了我。这就是“开卷有益”的那种感觉!</p><p class="ql-block">对于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陈先生又非常深刻的认识。在我读他的书之前,从来没有从那样一个角度想过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因为喜欢陈映真先生的这本书,因而还把此书扉页上的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画成了油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小波这么有名的人,我却是第一次阅读他的作品。呵呵,我是一个没太多文化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小波的这本杂文随笔集挺震撼我内心的,更觉得自己没文化,活得很肤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小波则是一个思考者,面对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林林总总,他总是在思考、在和这个世界对话,并于内心自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生在世总是越思考越迷茫,所以我选择做了鸵鸟。而王小波则选择剖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此我通过他体会到了思考的魅力,他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灵魂中的深刻道理,让人读罢不免觉得酣畅淋漓、振聋发聩,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声音</span></p><p class="ql-block">读过此书后我依旧选择傻傻地活着,因为越是思考,越是经历,越会觉得自己无知,这个世界总是越走越大……</p> <p class="ql-block">读了蒋勋老师的书,又神游了一次吴哥,而且是更有深度的游览</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先读一遍此书,再去吴哥窟,感受一定会更深刻</p><p class="ql-block">不过,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有了吴哥窟之行再来读此书也并不是一件颠倒了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因有了感官,再来读书脑海中的影像会跟书中文字相结合,使书中的描述有了画面感</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访吴哥窟是点水式的,而蒋勋老师是有知识背景支撑的多次访问,所以他可以将吴哥文明演变的历程讲解的十分清晰:从砖造到石质结构,从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从六座寺塔不规则的排列,到神殿山建筑形式精美完美比例的完成,从罗洛斯遗址的草创形式,到吴哥寺令人惊叹的形式美的完成,这就是吴哥文化的递变过程……</p><p class="ql-block">意犹未尽,吴哥窟值得再走一次</p> <p class="ql-block">马伯庸先生的大作只要一出版,我必拜读。读马先生的书是一种十足的享受,无论从语言、故事情节上都让人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顺便还可以补习一下历史和地理知识</p><p class="ql-block">马先生真是知识渊博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呀!仅凭《史记》的《西南夷列传》里的一段记载,就编织出了这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且重要之处皆有根有据……让我敬仰</p><p class="ql-block">遵马先生之建议,下次去广州一定去南越王博物院看看</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翻开此书,《你是人间四月天》,多么合适读这个题目的书的日子啊</p><p class="ql-block">林徽因真是名符其实的大才女啊!我原以为她仅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学者,没曾想她诗歌、散文、小说样样都拿得起来。这其实是我对我自己曾经的期望,可惜没有达到,只能仰慕地读着才女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看这书名,像是一本心灵鸡汤。其实不是,是一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p><p class="ql-block">由于童年的经历,我形成了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虽然我一直在自我救赎,但只是略有改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我知道这也是因此我患有严重失眠症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本专业心理医生的著作,我想找到一个真正的出口,好好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自己之名爱自己。因为</span>这辈子陪伴自己最久的,不是父母,不是爱人,而是自己</p><p class="ql-block">书中给了我很多启发和解决现状的方式,从此我试着用专业人士的建议改变自己,努力为自己活着,自个儿成全自个儿</p><p class="ql-block">生活很多彩,有酸有甜,有光有影,有晴有雨。在生活中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书书集合了刘慈欣最经典的几篇短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每一篇单拎出来,都非常触目惊心!作者用他丰富的物理知识、演绎能力,以及有根有据的想象力,让人读起来不由得有些恶寒。作者写的究竟是科幻,还是警世预言?</p> <p class="ql-block">翻开了三册巨著的第一卷—《南渡北归》之南渡篇</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学者那么有气节</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教授聘用不靠所谓的论文及学位头衔,而靠真正的学识和专业人士的推举</p><p class="ql-block">王国维关于治校之论述:“一校之中实行教授之人多,而名为管理人员少,则一校之成绩必可观矣!”可惜的是,我们目前大学是被一个庞大的官僚体制和管理队伍所控制,其办学成绩自可想见</p><p class="ql-block">读此书得知了西南联大更详细的成因</p><p class="ql-block">知道了同济大学与德国的渊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北归</p><p class="ql-block">人一生的选择真是很多很难,被局势、理念、生活、周围人等等所影响,所有的选择都是影响一生的节点。如何坚定自己的信念感觉好难,但保持善心、良心,不为名利所累,可能选择就不会错。蒋梦麟、周作人等可能就是没有坚持那二心而做出了让后人诟病甚至唾弃的选择。“国家民族是大义,气节不可污”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正确选择</p><p class="ql-block">书中讲到GCD在日本投降后的作为,肯定不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所能容忍的</p><p class="ql-block">岳南先生的这些文字能发表,也许代表着我们制度的进步?我总是满怀希望地这样理解。</p><p class="ql-block">看了北归这一本书,顿觉得母校那几个纪念碑很不合适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离别篇的第一章节已让我泪目:傅斯年先生去世,年仅55岁</p><p class="ql-block">做人难,在中国做个知识分子更难,难上加难。人性究竟是什么东西?我迷茫了:如果我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会怎么选择?如果我是个没有太多文化的人又会怎样做?其实既没有如果,也没有也许……看着这本书我只能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p><p class="ql-block">读了这本“离别”,明白近代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家”出现了,知识分子的“洗澡”洗得真是狠啊!悲观的我认为近几十年我们都不会有独立思考的“大家”出现了….整个GJ的悲哀!</p><p class="ql-block">高山灵芝,空谷幽兰……那是需要条件的</p><p class="ql-block">总之,读此书读得很辛苦。时而心情低落,时而心情复杂,常常泪流满面,为先师、为民族、为人性……</p> <p class="ql-block">《南渡北归》读得我心情沉重,急需放松。这本书一打开,立马轻松的感觉就有啦:“亲爱的二货,开卷有益。”哈哈哈!</p><p class="ql-block">黄昏过去,云被西沉的红日拱得紫红紫灰</p><p class="ql-block">眉毛一样弯的月亮守候着的那颗星子</p><p class="ql-block">月亮的色彩如此明黄,星子像金子一样闪烁……</p><p class="ql-block">一个七十余岁的女子像个小姑娘一样看待着世界、描述着生活,我真希望我也能如此</p><p class="ql-block">不过这可能是学不来的,我只看能不能在她的影响下让自己活得更色彩斑斓一些吧</p> <p class="ql-block">去年参加了及象教育的油画课</p><p class="ql-block">及象推荐了这本书</p><p class="ql-block">买来翻翻,想想书上讲的会系统些。我之前听的课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p><p class="ql-block">看了这书发现了自己之前的一些错误做法,获得了一些小窍门</p><p class="ql-block">不过幸亏通过及象教育很便宜地买了它,否则就亏了,呵呵。因为好赖我折腾了好几年油画了,知识或听或摸索,早就已经启过蒙了。这书只建议刚开始学习油画的人购买哦</p> <p class="ql-block">到美国了</p><p class="ql-block">美国的图书馆有各种语言的书,我去借书,在有限的资源中只找熟悉的作者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先看严歌岑的作品吧!据朋友说,我的写作风格和严歌岑很像,呵呵,我很荣幸,虽然我此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p><p class="ql-block">这本《赴宴者》是严歌苓用英文所写的第一本书,我看的中文版竟然是被翻译过来的,呵呵,此事跟书中的故事一样荒诞</p><p class="ql-block">《赴宴者》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宴会虫”骗吃骗喝的怪诞生活。据说这部小说是严歌苓有关“当代中国现实”作品中信息含量最大的一部。下岗、宴会虫、按摩女、新闻造假、农民工、房产泡沫、官民纠纷、艺术庸俗化、婚外情、人体盛宴、高干子弟,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和热门事件,在此书中被一网打尽。写的是2000年的事情,而我1997年已回到国内生活,她笔下的事情我竟然大都不知。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严歌苓自然也有她的阶层的生活圈子。那么她是怎样获得书中那些资料的呢?因为我不相信她会像一个优秀的记者一样深入她书中所描述的场景中去。也许她只是通过看报道、偶尔捕捉到眼前的某些情景而联想等等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吧?以此进行对人生酸楚的表达和人性复杂的揭示。这就是我和她的差距,虽说写作风格相同,而她的思考深度远胜于我。因此,最终她成为了作者,我是个读者</p> <p class="ql-block">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如既往地让我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因为它的代入感真是太强了。不过《祈念守护人》不同于他的大部分推理作品,讲的并不是与死亡有关的案件,而是通过一个温馨而充满希望的故事,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生命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哇塞,这语言也太优美了吧?迟子建这本《焰火漫卷》开篇几句话就惊艳到了我这个“文艺青年”</p><p class="ql-block">其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让我继续惊艳,而故事情节也很打动人心。它聚焦了当下都市几个阶层的百姓生活和人物复杂的命运,贴近生活和人性的故事让人生出很多感慨</p><p class="ql-block">书中所描述的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让我有再访哈尔滨、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又借了几本我熟悉的作家的书</p> <p class="ql-block">村上春树的这本书是由台湾人翻译的,刚开始读起来有些许别扭,毕竟两岸已经分开数十年来,原本同根同源的文化在悄然之间有了不同</p><p class="ql-block">此书作者讲了他和父亲,这么容易煽情的话题他讲得波澜不惊,为何?书中这段话也许是原因:“或许我们都只能各自呼吸不同时代的空气,背负着各自固有的重力活下去。而且只能在那框架的趋势中成长下去。没有好或坏,那是自然的过程。就像现在年轻世代的人,不断挑战父母世代的神经一样”</p><p class="ql-block">我其实也一直想写一下和父母之间的事情,不过一直不敢动笔。除了和村上春树上述一样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也许十年后我会叙述</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辛夷坞的几本书,这次在美国的图书馆看到她的作品,竟心中一喜,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友</p><p class="ql-block">其实,花甲之后了,还读这种感情类的书似乎有点儿可笑,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千奇百怪,即使是活过一百岁,所见也有限,不是吗?所以,看看别人对人间感情的描述,也算是拓宽视野,感悟人生的一种方式吧</p><p class="ql-block">辛夷坞的叙事能力很强,连我这种老阿姨都能被她带着走,并给我指出了继续的方向:不要急,不要贪婪,也不要放弃,我们不慌不忙地坚强,并幸福</p><p class="ql-block">针尖蜜,有爱就有痛!</p> <p class="ql-block">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我保有了一个小千世界,在此,我可以神游、歌唱、画画、读书……是我的心灵港湾</p><p class="ql-block">包容的心和从容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能把生活中的点滴都写成文章,那是把生命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当成最有价值的事所带来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是由数个已经故去的著名作家的小文组成的。人已不在,思想永存,他们的生命比我过得更有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各位大家从日常的事件中感受和表达生活的意义,字里行间都是大家风范!</p><p class="ql-block">看似写的是一物一景,一山一水,见的却是天地宇宙,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这书,要细嚼</p> <p class="ql-block">来碗鸡汤</p><p class="ql-block">按理说我已经奔七了,应该是看淡一切,不需要心灵鸡汤的滋养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2014年事业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让我备受打击,表面上看我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其实我自己知道我的心并没有迈过那道坎。所以,我偶尔还是会阅读一些鸡汤书,试图从泥沼中早日出来</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是马伯庸先生至今为止写的最长的一部小说,分为两篇:“破晓篇”和“日出篇”,每篇又分上下两册,共计八十万字,“破晓篇”我去年读完,因为当时不知道这是本巨著,所以“日出篇”没买,今年补全了,不留遗憾</p><p class="ql-block">马先生的作品永远都是那么精彩,精彩中你看到的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历史的事实。书中的人和事都有原型,都有据可查。它带着历史的真实、凝重的质感,没有雕琢和矫饰,用真实打动了我的心,阅读过程中时常让我激动到战栗</p><p class="ql-block">“犯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在此,我向医者先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此书我读得甚慢,因为很多章节都是一边看,一边到百度上查找对应的作品,试图更深刻地理解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内涵和创作手法,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绘画的美主要依靠形式的构成!!!</p><p class="ql-block">吴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大家,我认为是天赋、思考与勤奋</p><p class="ql-block">哈哈哈,我三个都不沾边。但热爱并去欣赏即可</p><p class="ql-block">文革中毁尽了吴先生在巴黎的所有作品,甚憾</p><p class="ql-block">家中书太多了,我准备捐出去一部分,此书就在被捐之列。对于吴冠中先生我是非常敬仰和尊重的,但对于此书的编辑我是不满的。整个书就是吴先生在不同时间段发表的短文,根本没有进行过认真的编辑,所以很多段落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这让我无心保留此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p><p class="ql-block">《老人与海》的作者,据说是著名小说家</p><p class="ql-block">但整本书看下来,我一篇小说都没读懂,不知道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p><p class="ql-block">唉!要么就是我文化浅,理解不到作者的深意;要么就是翻译的水平不高。想想主要还是前者吧</p><p class="ql-block">总之就是文化浅的人不要看这本书,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p> <p class="ql-block">还是看本儿我能看懂的书吧</p><p class="ql-block">看李娟的书真的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啊!叙事方式让人觉得亲切,而描绘景色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出乎意料的美妙和精辟</p><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句子:</p><p class="ql-block">那些路断断续续地,虚弱地行进在群山的褶皱之中</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云,哪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停”在天空的,而是“吻”在天空的呀!它们一定有着更为深情的内容……(有大段精彩的关于云的描述)</p><p class="ql-block">……那样的绿,是瞳孔凝聚得细小精锐的绿</p><p class="ql-block">哎呦,不能写了,会没完没了的……</p><p class="ql-block">在李娟的笔下,新疆是那样的美。我去过一次北疆,但实在是很浅薄地游荡了几个景点。明年,我一定要去新疆徒步一次</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以前去过京都的金阁寺,记忆中它非常美。同日本其他建筑一样,并不宏伟,而是十分精致。看了本书后才知道它竟然在1950年经过一场劫难,1955年建成了今天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金阁寺》读起来心情并不愉悦。作者三岛由纪夫通过这个小说探讨了美与丑的关系,金阁的美丽与崇高与人世的污浊和丑恶两极对峙,美与丑互相作用,互相对立,由混合走向裂变。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美时的复杂心态:既爱又恨,既向往又恐惧。这种对美的极端追求与最终的毁灭,不仅是对金阁寺这一具体事件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对美好事物追求与毁灭心理的深刻剖析。当年那位青年僧人焚烧金阁寺的行动,实际上是一次对于虚美和奇矫人生的反抗。</p><p class="ql-block">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p><p class="ql-block">这是人生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校友小聚,又见学长袁帆</p><p class="ql-block">一直都知道袁学长热心校史的研究,没曾想居然已经集结成册。我得以获得作者签名的《史海寻珍》一书,不胜荣幸</p><p class="ql-block">随即数日捧读,得知了母校众多历史</p><p class="ql-block">感谢袁学长认真严谨的态度,还原曾经的清华、曾经的清华人</p> <p class="ql-block">《荒原狼》是赫尔曼·黑塞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哈勒尔在精神疾病折磨下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困境。这部一百多年前的名著读起来还是很难的,因为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拥有一个或数个具体的形式和目的,而是类似于某种神秘的心理疗愈过程。书中主人翁的所有探索,通过超现实和支离破碎的情节描绘,最终解决内心二元性矛盾,达到一场自我和解</p><p class="ql-block">唉,人生不易,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同时,我们现在其实也处于类似黑塞所处的那种大变革的时代,还是不要用人类自己的小脑袋去思考上帝的大事情吧,顺应时代,别较劲儿,否则真的会精神分裂的</p> <p class="ql-block">这种叙述十分流畅自然接地气的小说非常适合在旅途中阅读,所以在往返北京的高铁上选择带上这本书</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推理小说,我经常阅读推理小说,活动脑筋,但从未有过读《坏小孩》时的这种感觉:后背发凉,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小说主要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朱朝阳、丁浩、普普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并由此展开一系列冒险的故事。三个小孩都未满14岁,却有的是痞坏、有的是恶毒的坏、有的则是有极其缜密的思维,远超成人……</p><p class="ql-block">社会、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小说作者的目的也许就是要使父母及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真正关爱引起警醒吧?</p> <p class="ql-block">本书作者拥有着据说让莫言都惊为天人的文笔,讲述了一个让人感动凝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阿美族女孩古阿霞与患有自闭症的帕吉鲁一起生活在山林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小说通过古阿霞的视角,展现了台湾原住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书中描绘了复杂的山林生态和人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尽管生活充满了挑战,但书中仍然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被关在精神病院、只记得童年的荔枝树的政治犯、偷偷给老师举行葬礼,但因为没有遗体就只能埋葬老师400本藏书的学生们……</p><p class="ql-block">生活中那些小人物们虽然背负着各种苦难,却依然选择在大笑中前行!他们那纯粹的勇气和善良,折射出的夺目的人性微光,让人真挚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厚实,美好与激情!</p> <p class="ql-block"> 这本王朔的《起初·纪年》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很久,因为一开始很是不适应作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京腔京韵的口语化写作方式,第一次读跟老百姓唠家常一样的历史书籍,让我恍惚</span>。加之我的历史知识匮乏,很多史实和人物关系我不清楚,读起来有些吃力。所以读着读着,我放下了,过几天又捧起来了……反复了几次,终于读出味道了,之后就一气读完了。从此,我对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不再是混沌一片,感觉是随着汉武帝走完了他的一生,看尽了汉朝所谓军事强国时期的大事小情,窥探了历史的厚重,见识了人之微末……</p> <p class="ql-block">带本薄薄的小书踏上旅途</p><p class="ql-block">读李娟的书令漫漫长路显得短了很多</p><p class="ql-block">李娟的文字总是那么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特别有画面感,又十分接地气。读起来非常像一个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朋友在给你讲她家乡的故事,你会不由得专注地倾听,并时不时地有共鸣地会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海浪将我拥起》是由“田埂上的诗人”韩仕梅创作的首部个人诗集</p><p class="ql-block">只有初中二年级的文化水平,之后被困在生活里的这位农妇,用手中的笔,让本来荒芜黯淡的生活开出了独属于诗的绚丽的花。她的诗句那么优美,又那么让人心痛,这双重的感动使我读着忍不住泪目</p><p class="ql-block">她那些优美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所以</p><p class="ql-block">无论你是否囿于生活和现实的困境,都可从这些温暖、质朴的文字中获得力量,去重新热爱,热爱生活、热爱这生生不息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所以</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妈妈们,不要再纠结于孩子的成绩好坏,那并不是人生的重点,要让孩子们的心里永远都有一束光才是你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有幸参加了周宏桥教授的《细柳诗乐盛典》的演出,之后又得到了周教授亲笔签名的此书,那必须认真拜读啊</p><p class="ql-block">真正读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我文化水平太低,一边看周教授的书,需要一边查字典认字,还要查历史典故。嘿嘿</p><p class="ql-block">对于周教授用音乐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美的古典诗歌的想法甚为赞同。我闺蜜的儿媳是搞音乐的西人,被我闺蜜一曲昆曲唱的泪眼婆娑,虽然她一句汉语都不懂。音乐的确是一个世界语言</p><p class="ql-block">周教授的想法确实很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我这次作为合唱团成员参加了演出,深感此乐要让人听懂还需进一步打磨。国人理解尚有难处,那么怎样才能走向世界呢?</p><p class="ql-block">周教授,您任重而道远。加油!</p> <p class="ql-block">因做我们艺术团的小视频之故,把平涌泉学长的书法集拿出来又仔细翻阅了一遍</p><p class="ql-block">嘴里不停地发出赞叹声</p><p class="ql-block">学长是个无线电系的理工男,退休后才开始涉猎书法,竟把自己修炼成了国家一级书画师,除了赞叹的啧啧声,我敬佩得找不出别的语言了</p><p class="ql-block">同时,也更觉得自己写的不叫字了</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不仅仅是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讲,从思想的深度来看对我的触动也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民主的认识相当肤浅。读完此书后,我不可能一下对上述三个概念有了多么深刻的理解,但至少我开始认真思考了……</p> <p class="ql-block">《巨流河》是作者齐邦媛对自身经历的回顾。作者生于1924年,她的叙述让我更详细地了解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火纷飞的祖国中知识分子的命运及他们的坚持。“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在战争时代的“巨流河”中,知识分子们没有放弃教育,向他们致敬!</p><p class="ql-block">命运使作者到了台湾,所以本书的后半部分让我知道了当六七十年代我们在这边轰轰烈烈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正因为那时他们的文学创作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且脱离政治自然生长,因而无论是写实还是纯艺术的作品,反映的都是真实人生,所以那时那些作家们的作品非常感人</p><p class="ql-block">画外音:齐邦媛老师讲课的热情与严谨令我十分敬佩,对语言愚笨迟钝的我如果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也不至于外语像如今这样不堪吧?嘿嘿,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个借口</p><p class="ql-block">感谢高举学妹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这本书给我</p><p class="ql-block">家里的书柜实在是太满了,明年我打算不买书了,到图书馆借书看。曾经我有上海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但后来因为觉得图书馆的书被翻阅得太脏而不再借书看了。不过,现在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图书馆的书不那么脏了吧?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