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15)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日版纳人 终身版纳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难忘版纳和版纳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12.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年轻时当了十五个年头的兵,其中近十年是在西双版纳度过的。西双版纳的奇丽风光和部队生活的艰难困苦,交织在一起,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为行政单位,相传史上这片地区曾划分为12个版纳,故有“西双版纳”之名。西双版纳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有傣、哈尼、彝、瑶、苗、壮、拉祜等少数民族,其中傣族居多,所以以傣</span>族为主建立自治州。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南部边陲,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00多公里,面积19000多平方公里,占云南省面积近百分之五。著名的国际河流澜沧江,就流经西双版纳,是西双版纳的母亲河。澜沧江江水奔腾,水力资源丰富,对西双版纳的生态、农业和经济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双版纳州下辖两个县和一个县级市。</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四季如春,气侯宜人。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9℃,寒冷的冬天,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右;炎热的夏天,平均气温也只有25.℃左右。我们在西双版纳服役期间冬装只配发一件棉大衣,其它冬装都不配备。棉大衣还是因为我们是雷达兵,驻山头,夜晚山上比较寒冷。山下的陆军部队,棉大衣都不配备,因为用不上。西双版纳年平均日照时间20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没有严冬,加上日照时间长,水分充足,西双版纳所有的植被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青翠欲滴,让人非常赏心悦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西双版纳傣族文化风情万种,丰富多彩。傣族人</span>服装,五彩斑斓,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女子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的舞蹈多姿多彩,孔雀舞、象脚鼓舞、白象舞、马鹿舞等闲婉柔靡,赏心悦目。傣族人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葫芦丝和象脚鼓。葫芦丝音色优美、柔和圆润。 在西双版纳,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能听到葫芦丝吹奏的乐曲。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西双版纳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巧别致的傣家竹楼,鲜颜亮丽、阿娜多姿的傣族姑娘,尽显傣族人的风情。西双版纳傣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也是傣历新年。</span>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前后十天左右,历时3~7天不等。每到泼水节,傣族人就到山上采集鲜花和树叶,傣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人们清早起来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人们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同时伴随着放高升、赛龙船、赶摆、诵经、跳孔雀舞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西双版纳自然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是令人神往的动、植物王国 。西双版纳有着广袤浩瀚的热带雨林,不仅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植物群落,也孕育了难于胜迹的动物家族,素有“动植物王国”美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示范区。原始森林是西双版纳的主旋律,境内举目皆绿。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珍贵的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美丽的凤尾竹等,尽显了西双版纳的精彩。无论你走到哪里,处处如诗如画,处处风情万种,宛若世外桃源,让人着迷,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人纯朴、善良。西双版纳人个头都不高,体形偏瘦偏小。无论男女还是老幼,面相上给人的直观感觉都很忠厚、纯朴。我在西双版纳当兵仼司务员时,经常下山采购。那时候边疆地区生产力低下,物资缺乏。我经常去到傣族村寨,深入傣族人的田间地头和他们家中购买蔬莱,他们从来不乱要价,称称时也不斤斤计较,很大方。有一次我们部队的汽车在外执行任务,路过一个村寨,突遇一个小孩横穿马路,我们的车躲避不及,驾驶员向路边猛打方向盘,结果把那个村用树桩搭建的进村的门撞歪了。那个小孩也因受到惊吓摔倒在路边,腿、胳膊都擦破了皮。我们心想这下惹麻烦了,结果那个村的干部和孩子家长,没向我们提出任何要求就放我们走了,让我们十分感动。我有一年回家探亲,欲带一串当时我们家乡根本见不到的香蕉。行前,我到我们部队驻地山脚下一户傣族人家购买,现场从香蕉树上砍下来,大约有二十斤左右,我给了这户人家五元钱。他开始说不要钱,我说不行,执意要给,后来他勉强只收一元钱。</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傣族少女</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有我难忘的军旅生涯。 我当兵时当的是雷达兵,在西双版纳有过两段经历。第一段是在西双版纳州下辖的勐腊县境内一座高山之巅。部队驻扎的大山紧邻老挝边境,整个山被原始森林包裹着,原始森林养育着我们这支部队。我们喝的水是大山里的山泉水,烧的柴是大山里的树木,吃的菜相当一部分是自己在山上种的,我们喂猪用的饲料也是大山里的香蕉杆、巴蕉杆。从山脚到山顶的路有14公里,路的两旁,全部是参天大树、灌木丛。所有树木、花草全年都是绿油油的,那条上山的路就像镶嵌在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中的玉带。山路两旁的树林中有多种鸟类,有不计其数的各种山花,沿途还有许多眼泉水。在那条山路上行走,处处都能听到鸟语,闻到花香,见到涓涓细流,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非常享受。</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p> <p class="ql-block">  在勐腊雷达站时,我当过司务员。主要任务是做好连队生活物资的保障,要经常下山采购。晴天还好,物资买好后用汽车拉上山。可下雨天就遭罪了,上山的路滑,汽车上不去,就要靠人肩挑背驮。每年雨季时长有半年时间,几乎每天下雨。一到这个季节,连队经常要派人下山挑生活物资。战友们是隔三岔五轮流去,而我是每次必去,因为我要负责采购,最后自然也要挑一担物资上山。远路无轻担,况且全部是上坡,空着手走都很累,不要说挑着担子了。上山时只穿一件小裤叉,其它什么都不穿,到山上人都累瘫痪了。 当司务员时我还经常一个人下山采购。虽然当地没发现伤害人的野兽和敌特分子,但毕竟是边彊,又在大山的密林深处,只身一人在其间行走,既孤独,又害怕,我经常边走边喝歌,让歌声壮我胆,伴我行。每次我一个人下山时,我都要带上一把砍刀,用以防身。</p><p class="ql-block"> 大山深处的军营</p> <p class="ql-block">  大宗生活物资需要用汽车拉上山。雨天汽车拉货上山经常在半道上爬窝,走不了了,这时候,全连干部战士除了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都得拿着绳子,扛着铁锹下山到汽车趴窝处,一部份人在前面用绳子拉,一部份人从后面推。就这样非常艰难地一步一步将汽车弄上山。雨天汽车上山还经常因为路面打滑而出现险情,人在车上提心吊胆,眼都不敢眨一下。我有一次随车上山,在车轮已滑到悬崖边,眼看着就要翻下山的危急时刻,嗖的一下从车上跳下,摔得腿上鲜血直流,满身泥巴,还好,车轮在悬崖边停住了。</p><p class="ql-block"> 在山上我们自己养猪,逢年过节都要杀猪改善伙食。平时一般月把时间杀一头猪,用盐腌起来,百余号人,吃上一个月,根本吃不到肉,只能沾点油水。有一年春节,为了让大家吃上肉,连队一云南籍副连长会打猎,带两名战士在山里狩猎两天,打了一头很大的野牛,大大改善了连队春节的伙食。还有一次我随连队的汽车下山买菜,返回时在上山的半路上发现一头很大的野猪由山上滚落在公路上,因摔伤动不了,我们将其带回山上,让战士们美美地吃了好几天。 </p><p class="ql-block"> 我和战友维护雷达 </p> <p class="ql-block">  部队驻在山上最难的是用水。据说部队进驻这个山头初期,生活用水全靠汽车从山下拉,每人一天用刷牙用的口杯发三杯水,早上用来洗脸刷牙,晚上用来洗脚,最后还不准倒掉,要集中收集起来浇菜地。后来条件好了一些,在半山腰找到了泉水,但需要人工去挑。所以爬山挑水就成了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每到雨季,下雨天多,我们就砍伐山里的毛竹,做成水槽,挂在屋檐下接雨水,储存起来使用。</p><p class="ql-block"> 在西双版纳当兵的第一段经历,我当过雷达操纵员,守卫过祖国的领空。当过炊事员,烧过饭。当过饲养员,喂过猪。当过劈柴工,断过手指。当过伐木工,曾被倒下的大树砸伤,被紧急送医,险些丢了性命。1978年,我离开了西双版纳,到思茅(今普洱)团机关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又由团机关重返西双版纳,到雷达营工作,开始了在西双版纳的第二段经历。雷达营驻扎在西双版纳下辖的勐海县勐遮镇一个叫乌龟山的山上。勐遮镇处于一个在云南省都算是比较大的埧子中,面积近六万平方公里。勐遮镇国民党时期就在那里建立县政府。解放后,共产党一度也在那里建立县政府。勐遮镇还有一个很大的国营农埸,叫黎明农场,是刚解放时人民解放军数万南下官兵就地复员,留在当地屯垦戍边而建立的一兵一农式的农埸。我们营部所在的那个山不大,但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山。它位于勐遮坝子中央,原是国民党南峤县政府所在地。1950年2月10日,国民党部分残兵败将大约1000余人,逃窜至这里,后我人民解放军追歼部队赶至,与其发生激战,至1950年2月17日全歼了这股残匪,这是云南全境解放的最后一仗。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西双版纳解放日。</p><p class="ql-block"> 乌龟山战斗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南桥雷达营当时属管理营,不直接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主要任务是指导所属连队的工作,工作相对比较单纯。营部所辖连队多数驻扎在西双版纳地区,所以我们工作的范围大部分还是在西双版纳。到营里后,由于营部工作不多,我在营部呆的时间也不多,大多时间都下到连队去,和连队的干部战士在一起,白天参加他们的工作,晚上我还主动参加连队干部查岗查哨。1986年底,我由南桥营转业,结束了十五个年头的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离开西双版纳已近40年,我当兵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西双版纳,虽然中途离开过几年,但我军旅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西双版纳度过的,西双版纳是我献身国防的主战场。那里有我青春的浪花,生命的印迹,甚至差点献出宝贵的生命。西双版纳的美丽让我难忘,西双版纳的军旅生涯同样让我难忘。一日版纳人,终身版纳情,西双版纳永远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