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一似浪淘沙 史溯三千认故家——金沙遗址博物馆小记

锋星

<p class="ql-block">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考古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博物馆分为遗迹馆和陈列馆两部分,其中遗迹馆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祭祀礼器埋藏最丰富的古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2001年2月8日下午,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村,一个尘封了3000多年的地下宝库被悄然打开。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场所、居址、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被发现,上万件金器、玉器、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石器、骨角器、象牙等珍贵文物破土而出,考古学家将这里命名为“金沙遗址”。从遗址的规模和出土遗物的等级分析,金沙遗址极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200-2600年)的又一个都邑所在。</p> <p class="ql-block">金沙一似浪淘沙,史溯三千认故家。堪叹君王成杜宇,只馀金石纪繁华。</p> 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 <p class="ql-block">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遗迹馆和陈列馆外形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象征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两座建筑分布在摸底河的南北两岸,与园林区融为一体。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成为了成都市的地标性建筑。遗迹馆和陈列馆均采用斜坡状的全钢架结构建筑,建筑与地表的斜坡连接方式,减弱了建筑体量,使建筑与大地连为一体。同时强调了建筑与遗址的紧密关系,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遗存尚未发掘。</p> <p class="ql-block">这座宏伟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它所展示的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之一“祭祀区”。</p><p class="ql-block">公元2001年2月8日,金沙考古在这里拉开了序幕,金沙王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悄然打开。“祭祀区”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200年~前650年)。现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p><p class="ql-block">目前,这里的考古发掘工作尚未结束,黄土中仍掩埋着许多珍奇之物,金沙可望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在金沙遗址分布范围内,已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居址、墓地等重要遗迹,根据遗址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宫殿区、祭祀区、居址区和墓葬区。</p> <p class="ql-block">第8号遗迹。基本情况:平面呈圆形,面积约2平方米,坑内填土中伴有大量朱砂,遗物分五层摆放。出土文物共345件,其中金器45件、铜器93件、玉器194件、石器7件、象牙残器3件、陶器3件。金面具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p><p class="ql-block">时代: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00至公元前850年)</p><p class="ql-block">展出位置:陈列馆第三、第四展厅</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出土地</p> <p class="ql-block">1号坑象牙堆积</p> <p class="ql-block">大型树根遗迹。在祭祀区古河道边发现了一处3000年前的树根遗迹,分布范围达100余平方米。经鉴定,这棵树应为秋枫。在我国,秋枫主要产于陕西、江苏、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常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沟谷中,或于平原栽培,喜水湿,秋枫树根遗迹在祭祀区的发现也反映出当时成都平原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环境状况。</p> <p class="ql-block">【金沙时期的主要祭祀方式】</p><p class="ql-block">根据祭祀遗迹的堆积情况,考古学家推测当时古蜀人的祭祀方式主要有“燎祭”“瘗(yi)埋”“浮沉”“高台祭祀”“卜甲祭祀”等,在祭祀前可能还有“毁器”的传统。每次祭祀行为使用祭器的数量、组合及埋藏方式各有不同,表明古蜀人对山川、河流、太阳等的祭祀方式和对象并未严格限制,有时也可能是几种方式共用。</p><p class="ql-block">燎祭。祭祀区内发现了包含有大量灰烬、兽骨、卵石的坑,可能代表了“燎祭”的祭祀方式。此类遗存主要分布于祭祀区西区,其中浮选出大量的炭化遗存,而礼仪性用品发现较少。</p><p class="ql-block">毁器。相当数量的金、铜、玉、石器在出土时已残缺或变形,应为埋藏之前被人为故意破坏,这类发生在仪式活动前毁坏器物的行为可能反映了“毁器”这种祭祀习俗。</p><p class="ql-block">瘗埋。“瘘(yi)埋”有平地堆置、坡地堆置、挖坑堆置等,多使用金、玉、铜器、象牙等祭品,在晚期流行大量野猪獠牙、鹿角及陶器的集中埋藏。此类祭祀方式最为常见。</p><p class="ql-block">浮沉。祭祀区部分堆积有明显的湖相沉积特征,礼仪性用品沉于湖沼或低洼处,与古文献中“浮沉”祭法相近。“浮沉”主要使用石质半成品,分布于祭祀区西、中区。</p><p class="ql-block">高台祭祀。祭祀区18号遗迹为一处由9个柱洞组成的建筑遗迹,柱洞中出土了大量金、玉、铜器等祭祀用品。据推测,此处原应是一座长方形木结构祭台,当时的古蜀人可能是站在高高的祭台上举行祭祀仪式的。</p><p class="ql-block">施朱习俗。在部分礼仪性遗存中还发现有将朱砂填洒于礼仪性器物之上的现象,主要分布于祭祀区东区,其中以8号遗迹最为突出,这反映了当时可能存在“血祭”的习俗。</p><p class="ql-block">卜甲祭祀。祭祀区西部发掘出土了19块卜甲,反映出金沙时期巫术活动的盛行。古蜀人在龟甲一面先挖或钻出不透的孔,然后用火烧灼此处,另一面就会产生裂纹(兆),根据裂纹来判断要卜问事情的吉凶。</p> <p class="ql-block">【祭祀的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从祭祀区目前已发现遗迹来看,金沙时期的祭祀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使用的祭祀用品有较大的差别。</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约公元前1200年前后)。以石器为主,还有一些象牙、陶器、漆木器和极少量的玉器。</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约公元前1100-前850年)。大量使用玉器、铜器、金器作为祭品,象牙仍大量使用,石器则较少。</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约公元前850一前650年)。大量使用野猪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铜器、玉器、象牙的数量骤减,甚或不见。</p> 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 <p class="ql-block">2001年初春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也是新世纪开篇中国考古最重大的发现。金沙遗址的问世如春雷乍响,再次揭开了古蜀王国迷蒙的面纱。金沙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开,古国的身姿缓缓显影。3000年前一段辉煌的文明梦幻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创造了这段神话,是谁铸就了这个奇迹?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信仰?他们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p><p class="ql-block">主题陈列《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等5个展厅组成,以重要遗迹、遗物为主要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蜀金沙文化。</p> 第一展厅  远古家园 <p class="ql-block">此厅以大型半景画和原状大型考古遗迹为主,展示了金沙时期的生态环境与生活场景,形态逼真,气势磅礴,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了大量大象、野猪、犀牛、鹿、虎、赤麂、猪獾、黑熊、牛、马等动物的牙齿和骨骼,说明商代至西周时期,成都平原自然环境优越,动物成群,推测先民们或利用动物骨骼加工为生活用具,或用于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楠木,红椿,枫扬遗迹</p> <p class="ql-block">兽骨,犀牛角等</p> 第二展厅  王都剪影 <p class="ql-block">此厅集合考古发掘成果、复原场景、高科技手段,从居所、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方面,描摹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蜀王都社会生活画境。</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已在60多个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确定金沙遗址的分布范围在5平方公里以上。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址、墓地等重要遗迹,出土了上万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和陶器等。严谨的建筑布局,规整的丧葬墓地,精湛的生产工具与手工制品,这一切,犹如一块块文明的碎片,拼接出一幅朦胧的古蜀社会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居所】在金沙遗址内广泛分布着房址、灰坑、窖穴、水井、水塘、陶窑等生活遗迹,还出土了大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沙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p> <p class="ql-block">居住区内发现的水井,是在地面开挖深坑,埋入一个无底的大陶罐作为井圈,周边再填以卵石,起滤水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木骨泥墙建筑房屋。金沙遗址发现了百余座小型房屋建筑遗迹,皆以木(竹)骨泥墙形式修建而成,其面积多在20平方米左右,有方形或长方形两类,以单间为主,是一般居民的健所。木骨泥墙建筑的修建方式为先平整地表,挖掘基槽,内竖密集的木棍(圆竹)以作支撑,再抹草拌泥,经火烘烤而成墙体,最后覆盖屋顶。</p> <p class="ql-block">在房屋周围发现了大量灰坑,其形状大小各异,多为生活废弃物的堆积坑,个别是储物的窖穴,埋藏物品以陶器为主。</p> <p class="ql-block">大口陶瓮</p> <p class="ql-block">第328号灰坑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木建筑构件</p> <p class="ql-block">农耕之祖——-木耜(si)。耜是古代翻土的农具。长142厘米,宽17.0厘米,厚2.72厘米,通体由一块整木凿制而成,形如现代铲子,较长,圆形长柄,长梯形器身,器身厚度不等,前厚后薄。通体米黄色,木纹清晰。器保存完好,仅刃部略有缺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的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出土了上万件陶器,其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清晰地展示了金沙遗址文化的发展演变,依其器形和组合,典型陶器可分为早、中、晚三期。</p> <p class="ql-block">金沙铜器以素面居多,部分铜器采用了墨绘、穿孔、铸纹、立体附饰等装饰手法。</p> <p class="ql-block">金沙金器的制作采用了锤操、剪切、打磨、刻划、镂空等多种技术,体现出当时古蜀地区高超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半成品玉料</p> <p class="ql-block">保留线切割痕和体现“成形对开”技术的玉璋</p> <p class="ql-block">阑部刻划曲线纹的玉璋</p> <p class="ql-block">镂空玉璋</p> <p class="ql-block">刻划同心圆圈纹的玉璧</p> <p class="ql-block">掏雕玉环链</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屋顶的设计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鸟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p> 第三展厅  天地不绝 <p class="ql-block">此厅集中展示祭祀区出土的金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重点表现金沙社会的宗教祭祀及金沙先民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神与祖先神充满了敬畏之情,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旨在写天地神灵沟通;希冀得其庇护。</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发现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面积达15800平方米;从商代晚期延续至春秋早期。以商晚至西周早期的遗迹最为密集。而祭祀方式和祭祀内容则又有差异,这表明了神巫文化系统的复杂与多元性。其祭祀之频繁与祭品之丰富,体现出宗教仪式在古蜀国社会活动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铜立人身着长袍,腰佩短杖,头戴太阳形冠,双臂呈环抱状姿势,神情威严肃穆,应属巫师作法形象。其造型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颇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象牙。金沙遗址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既有完整的象牙,也有圆形象牙饼、象牙尖等,另有少量成型器物。其中,祭祀区一号坑有规律地平行放置了8层象牙,最长者近1.85米,十分壮观。</p> 玉器 <p class="ql-block">金沙出土玉器3000余件,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玉器被远古先民视为自然造化之精髓,天地灵气之结聚,是奉献给诸神的圣洁之物。在古代祭祀活动中,玉器成为通天地、礼四方、祀鬼神的社稷重器,亦是统治者权势与地位的物质表征。</p> <p class="ql-block">玉璋。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有祭天、拜日、祈年、祀山川、兵符、馈赠等多种用途,也是社会等级与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玉戈。戈是钩杀敌人的兵器。玉戈则脱离实际功用,演变为礼制活动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仪仗用器。</p> <p class="ql-block">玉矛。玉矛是从实用兵器中演变而来的礼仪物品。</p> <p class="ql-block">玉锛、玉斧。金沙出土玉镑、玉斧无使用痕迹,应不是实用工具,而是祭祀活动中的礼仪性用品。</p> <p class="ql-block">玉凿。玉凿是古蜀祭祀活动中的礼仪性用品,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制作精细。</p> <p class="ql-block">凹刃玉凿。此类器物目前仅在金沙与三星堆出土,其器形应从实用工具“凿”演变而来。</p> <p class="ql-block">玉镯。此类玉器多与玉质礼器及金器、铜器等一起埋藏,说明它们也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器物。</p> <p class="ql-block">玉璧。璧“圆形象天”,是“礼天”的重要法器,位居六种瑞器之首。金沙遗址出玉璧近200余件,分有领与无领两种形制。</p> <p class="ql-block">玉琮。外方内圆,象征“天圆地方”,中有一孔相通,意表“贯通天地”,是古代社会象征精神信仰与政治权力的神圣之物。</p> <p class="ql-block">玉牙璧</p> 卜甲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出土卜甲21件,大多为龟背甲,是古代占卜器具。占卜是古代祭典中的重要仪式,一般选择龟腹甲,用钻(凿)的方式在龟甲的一面钻孔,然后烧灼,根据另一面的裂纹(兆)卜问吉凶。</p> 石器 <p class="ql-block">金沙出土石器4000余件,除石雕品外,还有一些特殊物品,如馨,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又如璧,它是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制作简单且粗糙的小石饼形器,则在早期祭祀活动中被大量使用。</p> <p class="ql-block">石璧</p> <p class="ql-block">石磬(qing)</p> <p class="ql-block">石雕。金沙遗址出土了1000多件石器,它们大多不具有实用性,而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石器中的跪坐人像和动物类石雕最为引人注目,其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较早、制作精美的石雕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石蛇,美石</p> <p class="ql-block">石蛇</p> <p class="ql-block">石虎尾</p> 铜器 <p class="ql-block">青铜器是古人宗教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礼仪用品之一。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1300多件,多为小型器物。它们大多不能单独成器,可能是一些大型铜礼器上的立体附件。</p> <p class="ql-block">铜铃 铜挂饰,此为悬挂形器物,有可能是神树上的挂饰。</p> <p class="ql-block">螺形铜器,铜眼形器。</p><p class="ql-block">方孔形铜器。此为古蜀祭祀活动中特殊的礼仪用器,在同时期其他考古学文化中尚未发现。</p><p class="ql-block">铜壁。此为古蜀祭祀活动中特殊的礼仪用器,在同时期其他考古学文化中尚未发现。</p> <p class="ql-block">铜龙首,兽耳形铜器,铜鸟</p> <p class="ql-block">铜戈、锥形铜器。此为专用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用器。</p> 金器 <p class="ql-block">黄金自古就是人们最喜爱的贵金属之一,被视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金沙遗址出土200多件精美的黄金制品,其数量、种类及制作工艺均为目前我国同时期遗址出土金器之最。金沙金器不仅是古蜀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更代表了商周时期中国黄金艺术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金箔残片</p> <p class="ql-block">几字形金器,金人面像,眼睛形金器,端(盒)形金器</p> <p class="ql-block">鱼纹金带</p> 第四展厅  千载遗珍 <p class="ql-block">此厅呈献的展品,堪称金沙文物中最富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且最具神秘意味的国宝重器。它们携带着远古文明的信息,承载着先民虔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凝聚着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神髓精气,向世人展现出金沙先民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独特的生存意象及其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整个展厅的展陈设计都是围绕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展开的。</p> <p class="ql-block">玉戈。该器柄部两面刻划有长方形方框,框内再琢交叉菱形纹。在中原、长江中游等地的夏商文化遗址中均有此类器物出土,说明金沙遗址的部分玉器明显受到夏商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玉戈。金沙遗址现已出土玉戈50余件,常以多色玉为主,制作精细。此件玉戈厚重宽大,特别是器身中部凸起的三道高脊,流畅圆润,与其他玉戈明显不同。</p> <p class="ql-block">此玉器受埋藏环境影响,器表杂有黑、白、紫红等多色沁斑,与其他玉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上下刃的中部均雕琢出了齿牙装饰,这是首次发现。</p> <p class="ql-block">玉圭。玉圭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身份等级的象征。该器选材精良,阑部刻划数道细密的平行直线纹。流畅匀称,制作规整,反映出较高的等级。</p><p class="ql-block">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该器两面对称刻划两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跪坐人像、两道折曲纹、三道直线纹组成。人像高冠高鼻,双膝着地,肩上所扛之物极似一根完整的象牙,真实形象地反映了金沙人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玉璋。该器玉质温润,阑部装饰极为复杂,如将之横视应为一呈卧伏状的动物形象:主阑为凸起的阔嘴兽首;阑间两侧各有两组齿突,构成兽身;附阑呈台阶状,构成兽尾。此器制作精美,工艺相当高超,是金沙遗址出土玉璋中制作最为精美的一件。</p><p class="ql-block">兽面纹玉钺。该器两面对称雕琢纹饰:上部以兽面纹为主,下部为卷云纹。主体纹饰以双勾阴线刻划,兽面纹四周又采用减地方法,从而形成浅浮雕的效果。此铖玉料来自本地,形制与其他玉钺有所区别,兽面纹则又明显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玉钺。玉钺是先秦时期象征君王政治军事权力的礼仪性用器。该器中有大孔,形似玉璧,故也被称为璧形钺。器顶部残存黑色胶状物,可能是横向固定木柄时使用的粘接剂。此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显示出使用者的地位与等级。</p> <p class="ql-block">十节玉琮。该器共分十节,每节以转角为中心构成四个简化人面纹,其中一面的上部还阴刻一神人图案。此器在料、工、形、纹上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玉琮完全不同,却与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相似,说明两地在较早时期可能就有了交流与往来。</p> <p class="ql-block">石跪坐人像。该人像眼睛以雕刻与彩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眼睑涂红彩,眼仁为白色,口内涂满朱砂。其奇异的发式、脑后的发辫、绑手的绳索交待了人像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匀称的造型及成熟的雕刻技艺反映了金沙石雕艺术的发展水平。</p><p class="ql-block">该人像呈跪姿,双手被反绑,头顶的头发从中间向左右分开,脑后两股辫子直垂腰间。此类人像目前在金沙已发现12尊,出土时与石蛇、石虎、石壁等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起,应是用来祭祀的特殊用品。</p> <p class="ql-block">石虎。该石虎以蛇纹石化橄榄岩制作而成,其黑色石料上遍布的白色纹理恰如老虎自身的斑纹。在管钻的虎口内及虎须、耳间还涂满了鲜艳的朱砂。金沙出土众多石虎,既反映了蜀人的崇虎习俗,也代表了金沙石雕技艺的发展水平。</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虎共计10件,均为卧姿,采用圆雕技艺。石虎的眼睛、耳朵和虎口等处涂描朱砂,说明这些石虎与古蜀族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老虎臀部有一个孔洞。经分析,这是用来连接虎尾的,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石头雕刻的虎尾,连接的方法大概是这样的,在像木头一类的榫头上涂上粘接剂,一端插入虎尾根部的圆孔中,另一端插入石虎臀部的圆孔中。</p> <p class="ql-block">镂空喇叭形金器。该器呈喇叭形,正面镂空三组卷云纹,背面未经打磨,可能是镶贴在某种物体上使用。这类器物造型奇特,在古蜀文化中为首次发现,体现了古蜀先民独特的祭祀习俗与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金冠带。该器系锤成形,表面錾刻出四组相同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个人头像、一支箭、一只鸟、一条鱼组成。此图案与三星堆遗址出土金杖上的图案十分相似,应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威仪。</p><p class="ql-block">金冠带是古蜀王至高权力的象征,冠带上錾刻的纹饰与三星堆金杖上的纹饰基本一致,说明金沙与三星堆的统治者在族属上可能存在亲缘关系。</p> <p class="ql-block">铜面具。整器为一人面,以墨绘勾勒出圆眼和半圆形的嘴,并施以朱砂。此类器物为古蜀文化中首次发现。其人面形象与祭祀区出土的金人面形器以及玉璋上的人面图案非常相似,推测应为古蜀文化中极具特殊意义的重要图像。</p><p class="ql-block">铜人形器。该人形器作伏卧状,颈部有一直径较大的圆孔,无头。颈部与小腿处各有一对称小孔,可能为铆接固定或悬挂之用。人像身体正面凸起,背面平整,可以平放在地上。此类器物为古蜀文化中首次发现,共出土2件,造型完全相同。</p><p class="ql-block">铜人头。该人头像中空,推测可能是套在某个柱状物体上作为其顶端的装饰,其凹槽部分可能还另有装饰之物。</p><p class="ql-block">铜带柄有领璧形器。该器两面对称刻划三只首尾相接的鸟纹图案,下端突出的柄部可能是插入某个基座上的榫头。其图案与“太阳神鸟”金饰上的“四鸟绕日”图案类似,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与鸟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海贝形玉佩饰。海贝是生长于海洋中的生物玉海贝更是被视为上层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阳刻昆虫纹玉牌。该器纹饰以阳线雕刻而成,每道线纹粗细均匀,婉转流畅,显示出金沙玉工高超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玉矛。该器外形似柳叶,玉质细腻,无受沁现象。制作精细,中部有一道磨出的脊棱,似叶脉;边刃尖薄,脊棱至边刀过渡自然。无明显部,呈现出矛的早期形态,器身柳叶形的特征为成都平原后期青铜矛所继承。</p><p class="ql-block">凹刃玉凿。该器整个器表上的沁斑犹如一幅天然图画。同类器物在金沙遗址已出土70余件,大多制作精美,没有使用痕迹,应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礼器。</p><p class="ql-block">玉凿。此器经打磨抛光,制作极其规整,没有使用痕迹,应是一件精心制作的玉质礼器。</p> <p class="ql-block">有领玉璧。该器制作规整、打磨精细,环面上刻划有同心圆圈纹。目前金沙遗址祭祀区内共出土有领玉璧近100件,大多色泽艳丽,制作精良,表明这类器物在金沙祭祀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有领玉牙璧。牙璧是古代玉璧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外缘一般都有三节或四节的牙状突起,或附有多少不等的齿状装饰。该牙璧形制明显区别于以往各地所出牙璧,属首次发现,不仅填补了四川地区过去不出牙璧的空白,还反映出中原文化与古蜀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p> <p class="ql-block">玉镯。金沙遗址出土玉镯数量较多、选料精细、圆周极其规整,应是一种佩戴在手腕上的装饰品。</p><p class="ql-block">绿松石珠。在中国古代,绿松石珠一般是作为串饰使用。此器为目前金沙遗址出土绿松石珠中形体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青铜或木质人头像上使用。金面具的出土反映了古蜀文明发达的巫术、宗教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古蜀先民对黄金制品的崇拜。</p><p class="ql-block">在人类早期的祭祀活动中,面具是巫师常用的沟通神灵的工具,具有祈福迎祥、驱鬼除邪以及歌舞娱神之功用。金沙遗址金面具与三星堆遗址金面具有极强的相似性。</p><p class="ql-block">长20.5厘米,宽10.4厘米,高10.7厘米,厚0.08厘米,金质,整体呈立体脸谱,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则采用剪切而成。表现范围上限于额部,下方及下颌。面相近方,平额,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宽而两端收束,好似新月。眼眶较大,双眼镂空约呈菱形,上眼帘呈弧形,下眼帘深凹。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嘴巴镂空呈微张之态,略呈笑意。耳朵外展,上宽下窄,上半部分凹入,耳垂穿孔。嘴巴微张,呈狭长方形,下颌平直。整个脸部丰满,表情威严,具有一定写实风格。表面打磨光亮,里面未经打磨,较为粗糙。</p> 太阳神鸟金饰 <p class="ql-block">直径12.5厘米、厚0.02厘米、重20克、含金量94.2%。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的寓意】</p><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造型简洁精炼,本身就具有极佳的徽识特征,适合做标志使用,是一件不用重新设计的标识。</p><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民族太阳崇拜观念的集中体现,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传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识别性。</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是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与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可增强人们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的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关于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公告】</p><p class="ql-block">经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5日第15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p> 第五展厅  解读金沙 <p class="ql-block">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的文明历程通过图片展板和出土文物表现出金沙文化的历史背及文化发展的真实脉络。</p> <p class="ql-block">包括背景、溯源、遗韵、谜雾等内容,对金沙文明的历史背景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概述,以加深观众对金沙的立体认识。</p> <p class="ql-block">当古蜀国又一个王朝的背影呈现在金沙这片古老的土地,人们再次聆听到了古蜀人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呼吸。面对金沙璀璨的文明形态,人们在惊喜之余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她何以如此辉煌?源自何方?流向哪里?这其间还有多少秘密尚待人们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背景】近几十年来,在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已发现了几十处与金沙相类似的同时代遗存。它们如满天星斗,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烘托出此时期金沙作为古蜀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的显著地位,并与金沙一起,共同架构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王国雄浑壮阔的社会历史图景。</p> <p class="ql-block">【溯源】人们在领略了金沙古蜀王国的雄姿丰采之后,或许会问,这个神秘的国度何以产生?其实,成都平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旧况早已改观,现已基本厘清古蜀文明的演进脉络,金沙正是植根于本地文化传统然后精进发展而来。</p> <p class="ql-block">【有关古蜀史的传说】</p><p class="ql-block">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以上至蚕丛各三万四千岁。</p><p class="ql-block">——扬雄《蜀王本纪》</p><p class="ql-block">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日望帝,更名蒲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p><p class="ql-block">——《华阳国志·蜀志》</p> <p class="ql-block">陶盉,陶壶</p> <p class="ql-block">【遗韵】大约在春秋中期(公元前650年左右),金沙王国已渐趋衰微,其中心位置或已转移。随着成都商业街大型船棺葬、新都马家大墓、青白江双元村墓地等一批战国时期墓葬的问世,人们见证了古蜀文明的再度辉煌,而在这辉煌之中,犹可见到金沙的吉光片羽。</p> <p class="ql-block">双剑铜鞘</p> <p class="ql-block">铜戈</p> <p class="ql-block">铜矛</p> <p class="ql-block">三角援铜戈</p> <p class="ql-block">铜斤,铜钺</p> <p class="ql-block">【迷雾】金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古蜀史研究的空白,开启了古蜀历史研究的新篇章,人们庆幸于此找到了三星堆余脉和战国蜀文化的源头。近几年的发掘与研究,虽然揭开了金沙神秘面纱的一角,但仍有许多谜团无法解答,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心中以震撼不亚于在三星堆参观。金沙与三星堆,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历史遗址存在,比同地的省博和市博都特殊而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