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性的夕阳时光(十二)

徐祖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半个世纪后的"邀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一景德镇知青纪念下放50周年大联欢剪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琐事记忆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1968年秋冬之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此事不管后来官方如何定义和评价,但作为这场大运动近2000万人的亲历者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将它遗忘的。这不,半个世纪之后,也就是2018年,一直将之潜藏在骨髓里的广大知青终于按捺不住这份特殊情结,自发地来了一次各种形式的"大邀约",在瓷都景德镇则重点举办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大联欢。我作为这次"大邀约"的积极参与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场活动的有关情况记录下来,既想留点知青史料,也可不愧对自己的内心。</span></p> <p class="ql-block">大联欢在景市著名的景灨大酒店举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西湖知青大聚活动成功且轰动,作为牵头人,我自然有所沾光,在全市知青纪念下放50周年活动筹备之初,大概2018年4月份,便有人将我也拉进组委会,并还封了我一个联络部长的头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实话,活动前期我的态度并不积极,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缺一个有一定知名度、一定资历、一定能量的知青挂帅,这显然给筹备工作增加了难度(全市知青活动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与一个乡镇社场的知青活动完全是两码事)。后虽在“文件”上明确了1个人,但此人却迟迟不肯正式上任到位。第二,一直没见到一个整体活动方案,当时只听说有一个“四个一”设想,即组织一台晚会,举办一次乒乓球赛,出一本知青文集,各社场知青分别返一次乡,但并未形成正式方案文本。在我的人生经验中,任何重大活动都应方案在前,之前我牵头组织西湖知青大聚,成功的要诀之一便是首先搞了一个活动方案。第三,活动经费毫无着落。当时我还为此专门提了一个筹备工作建议,其中重点就谈到这几方面的问题。但提过之后,似乎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反应,我也就决计不参与了,都知道是个麻烦事,谁还会积极上前?估计那些有一定身份的知青也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们还可能怕冒一定的政治风险(对纪念下放50周年一事,高层似乎一直沉默不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组委会中有我几个同学,他们大概相约好了,有一次开会前就都打电话给我,我奈同学情面不何,只好前住。后来确实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才逐渐改变态度。其中有一个毛遂自荐担纲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的F同学(我们都叫他“F常务”)精神尤为可嘉,因之前曾答应“出山”的厅官知青中途退缩了,眼看活动有可能泡汤,他勇敢地冲了上去,并一直坚持下来,这才使活动筹备工作得以延续,虽然有些半死不活的状态,但总归没有彻底死掉。何况另外几个导演同学还一直在积极组织、安排晚会节目,他们的精神显然也一直在感动着我。当然,从我自身来讲,骨子里还是很想积极参与其中的。</span></p> <p class="ql-block">大家来后先在签名墙上签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真正让此事出现戏剧性变化的拐点还真有点“戏剧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这人做事历来要么不做,要做就会想方设法做好。我态度转变后见迟迟没有合适人选出来挂帅心里就非常着急,F常务虽态度积极、勇气可嘉,但却用心不够,影响力不足,甚至还出现大权旁落、被人操控之嫌(此操控人大家都认为个人想法较多,并且还有点刚愎自用),这样下去怎么能行?我正思谋着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忽然有一天接到组委会办公室R主任电话:“今天下午2:30到我处来开一个重要会议”,我问哪几个人,他告诉我谁谁谁,然后叮嘱一句:“此事不要再告知其他人,切记”。我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几分,然后开玩笑地说:“搞政变啊?”他也不多语,“嘿嘿”地笑了两声,我也赶紧叮嘱了一句:“一定要软着陆哈!”因我怕弄得不好,影响大局,他说“一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R主任我原先并不认识,只在某会上见过一面。后有一次我西湖知青请客,他也去了,当时他握着我的手说:“久闻大名,耳朵都快起茧了。”我说:“太夸张了吧!”他说:"是真的,我一同学就是你们西湖的知青,但凡我们见面她都要提到你,说你如何如何了得……”,自此我们便渐渐熟识起来,后来竟成了知青活动事业上的黄金搭档,而这次“重要会议”应该是心有灵犀、配合默契的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到时,除他外只见W导、G导、H导都已在坐,并且都冲我神秘地笑笑,我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什么情况,这么神秘?”结果他们都大笑了起来。旋即,R主任一脸严肃地介绍了一下情况,意见与我推测的内容差不多,但说得比较含蓄。我性子直且急,一下就直奔主题:“按目前的情况,只能我们当中有一人挺身而出了。但我和R只适合做哼哈二将,G导必须一心搞编导,现只有W、H你们二人合适,无论级别、资历、人脉、能量等等,都在组委会居前。”H马上说:“还是请W牵头吧,我家里的事太多,确实没那么多精力,但我一定会积极配合协助。”大家马上都将目光看向W。W此时一脸的庄重、严肃,看得出他思想在进行激烈的斗争,我见状立马进言道:“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我们都要发扬当年红卫兵小将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精神,不要婆婆妈妈,犹豫不决了,不就是多花点时间、精力吗?只要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一定能唱好人生晚年这场大戏!”大家也都极力附和。W沉思良久,最后表态说:“既然如此,我只好勉为其难了,总不能让这场重大活动中途夭折了唦!”大家热烈鼓掌。H导趁机说:“你看,大家都这么热烈鼓掌,说明今后都会全力挺你、支持你。”W则说:“谢谢,谢谢!我肯定知道你们都是真心的,不然我也不敢贸然上位。"这时G导冲我说:“一会儿F常务会过来,要不请你把我们的意见告诉他,这里就你的口才最好。”我终于明白了叫我过来的主要意思,便说:“别给我戴高帽哈,但为了大局,我也可以勉为其难。等下我主谈,你们见机插话。”说实在的,原来在单位做党委秘书时经经常领命找人谈话,这种事对我来说倒真不是很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果然,F常务来后,我从分析当前的局势说起,慢慢聊到必须有一人牵头挂帅的重要性上来,又迂回到充分肯定他之前所做的工作,也委婉地指出了他的欠缺,最后请他发表意见,看看今后应该怎么办等等。F本身也是个聪明之人,他起先还有点严肃、紧张,后终于听明白了我的话意,马上表态说:“是啊,军中不可一日无帅,这么长时间,我一直在为此事发愁,现在我们是想到一块去了!”H说:“你是常务,你看我们现有人员之中谁最合适牵头挂帅?”F 环顾了一下众人,略一思索后说:“除了我,你们几个都合适。若要排序,WbZ当排其首。”众皆大笑,我立马说:“英雄所见略同!这样,明天召开组委会全体会议,你是常务,就由你对此事作个说明和提议,估计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W果然不负众望,自上任后,连续召开会议,并一件一件事情抓落实。也就在此基础上,由我执笔起草了一个《全市知青大联欢活动方案》,将各项事宜尽量作出安排并告知全市知青,算是勉强补了一下之前的不足(至于其他“三个一”就只能各自为战了,组委会也管不了那么多。不过最后还算不错,预期目标基本都实现,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和问题)。而H导、G导、F常务、R主任等人也是说到做到,全力以赴,我一生所期盼的理想状态,即一个理想的领导,几个理想的伙伴在一起做一件理想中的事情,这一次又再度呈现了!我也可以说,为此,我费尽了心机,使尽了浑身解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极力与各社场召集人融通关系,加强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知青活动联络群,使大联欢工作有了一个好平台,我也自然而然地当起了群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接二连三在群里发布大联欢工作动态、消息,除客观报道外,肯定也带有宣传性、鼓动性。这显然已完全超出了联络部的职能,充当起了宣传部的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常性地提出工作建议,比如当筹资未见分晓,而筹备工作又急需启动资金时,我极力提议组委会成员带头捐款,大家也都响应,结果这一消息传出后,又带动了其他知青的热心赞助,一下就筹资2万多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觉承担新闻发言人加信访员的角色,一天到晚盯着知青联络群,只要有何异动或有人咨询,马上尽我所知所能予以回应,有些需请示或需要商议的问题,也会尽量先稳住对方,然后再尽快予以回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几度主持重要会议,印象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热心赞助人士座谈会,一次是大联欢前各社场召集人工作通气布置会,两次会议都气氛热烈,情绪高涨,超乎寻常地达到了预期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R主任遥相呼应,配合默契,不仅关顾全局,操心要务,也不厌其烦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诸如分列核对名单之类的琐碎小事,人称我俩为黄金搭档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午一时许,全市近千名知青代表纷纷来到活动大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积极表现,从整个大联欢的角度看,仅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事让我十分感动,深有感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几位骨干成员就不用多说了,他们肯定比我操心得更多,做得更辛苦,比如,有谁会相信,组委会的主任(W),常务副主任(H),除了日理万机地抓大事、抓要务,竟还会煞费苦心地为想整个联欢宴分桌次、排座位。其公平、合理、妥当程度,竟让800多与会知青代表没有话说?另再说一个典型细节。有一天晚上大约11点钟,我因一急事与办公室R主任通电话,但话还没说完,竟听到他电话那头“呼呼”的鼾声……,这基本代表了我们组委会成员当时的工作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很多社场知青,为了呈献一个精彩节目,不惜自添服装、自买道具、自请导演,加班加点反复排练,他们的精神确实感动了我们,故原先打算安排2个半小时的演出,最后因有些节目实在“砍不下手”,不得不延长到3个半小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报名参加大联欢的知青数,我们开始根据场地容纳量,只限定报600名,并决定报满为止,当时有的人还担心酒店消费有点高,不一定报得满,谁知快到报名截止日的几天,人数突然爆涨,几度下令截止都没用。好些社场召集人向我们苦苦哀求,希望再增加一些名额,有的甚至说出了根本无法拒绝的理由:“我们社场有几个外地专门赶来的知青,你们不能不让他们参加!”……最后我们不得不与酒店紧急磋商:把大厅内的桌子摆紧凑一些,把前面表演区的地方少空一些,把四周的包厢滕出一部分让我们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坐,这样才又增加了200个名额。而到联欢会当天,实际参加的人数近千人,有些没报上名、没排上座位的就一直站在四周观看,他们实在不甘心放弃50周年难得一约一聚的场景,哪怕到开席吃宴时再离去也在所不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我们的金牌主持,全身心地投入主持工作,配合默契,表演优秀,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主持任务,为整个演出增添了光彩。可有谁知道,女主持竟一直是带伤坚持工作,因第一次节目海选时她就摔了一跤,造成左手骨折;我们还有很多知青都身兼数职,比如财务部的收费员,自己是某社场的召集人兼舞蹈队长,白天要紧张地排练节目、处理本社场事务,忙到很晚才有空去打开微信,点收左一拔、右一伙、有时甚至还是1人、2人的报名费,然后又一个个开好收据,找机会发放,还要记得及时在群里公布,让交费者放心,常常要忙到深更半夜。……凡此种种,除了感动,还常常让我们深刻感悟:原来我们当年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钟情山水,甘于奉献的知青精神和情怀,过去了半个世纪,在今天的活动中依然体现得如此酣畅、如此淋漓!虽然他们中很多人留存在脑海里的是碎落一地芳华、不堪回道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正为如此,12月28日下午1点,我市各社场近千名知青代表,才满怀深情,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赶往景瀚大酒店,一时间全部涌入热气腾腾、春意盎然的联欢大厅,虽人声鼎沸,却秩序井然,此情此景,不仅让我们组委会及全体工作人员激动不已,就连从南昌专程赶来的ZRX、WYH以及牵挂着老母生病住院的XSD等几位厅级老知青也感慨万千,有的甚至还忍不住上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感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担任厅级领导干部的几位知青也应邀前来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联欢按照预设的“山乡情”“夕阳美”“才艺秀”三个板块等计划议程,既欢快热烈、又井然有序地进行。台上不时轻歌曼舞,五彩缤纷,台下不时掌声雷动,红巾挥扬,整个联欢大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汇成一片情境热烈、色彩斑澜的海洋。至联欢宴开席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大家交杯换盏,情意融融,畅说着今朝,回忆着以住,还有不少人端着酒怀,四处寻找熟悉的战友、伙伴……。</span></p> <p class="ql-block">节目丰富多彩,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大联欢现场人气旺旺,座无虚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联欢结束后,连续几天,全市广大知青,尤其是亲身参加了大联欢的知青们仍沉浸在激动、欢愉的气氛当中,他们在微信中广为转发当天所拍的照片、视频,并热烈地讨论着、交流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组委会摄制组4位同志则加班加点,将各自拍摄的视频汇成一处,并几经讨论、审核、剪辑、修改,最后精心制成一个约2个小时的专题微视片,此片经广大知青之手,又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有人曾特意关注、搜索,该片连续多日,其网上热度始终保持第一!因为场面太宏大,太热烈,节目太新颖、太优秀,尤其舞台后面根据节目内容不断变幻闪烁的电子背景幕墙更为很多人称道、赞颂!人们都说,这哪像一个小地市的老知青们所为,何况一直处于“三无”(即无背景、无资源、无资金)状态,这完全是一次因知青情结而自发主动的半世纪邀约,是因为有一颗颗激情燃烧、永不服老的心才共同铸就的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注:毕竟是个人回忆,重点只回顾了大联欢本人接触参与中所知的人和事,且也因容量有限,故肯定还有很多感人事例未辑录其中,敬请原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约写于2019年初</span></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大家争相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西湖知青与会代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一班人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由丰盈平和等人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