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一一*苦乐参半的日子

朱耀华53558449

<p class="ql-block">  七三年我去边远的沙漠深处去插队,本生产队有落户二十几户的社员,非常缺水生活环境艰苦。一个生产队一次性插队六十个知青,没房住分别住在社员家,整个村子里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 刚去插队正是冬季,生产队人多地少,每天劳动拉车开荒平地打埂。知青多业余生活缺乏,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心情浮躁开始想家,夜晚还有人因想家而发声大哭,声音让人在冬夜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性情活泼的知青在繁重体力劳动下变得无奈麻木,晚上无精打采地唱歌:“塞北的狂风吹黑了我们的脸庞,南国的烈日晒黑了我们的脊梁,一身的汗水化开了三九的冻土,满腔的热血迎来了旭日的东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时处在文革Wg大环境下,知青都是年少无知又无畏的年纪,步入社会思想单纯,容易接受社会上比较新奇的东西,对写有男女爱情的歌曲比较向往,而且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一段时间后,知青点有人悄悄在唱歌曲《敖包相会》就是十五的月亮。在宿舍几个人围在煤油灯下抄写歌词,神神秘秘地互教互学,虽然学会但也悄悄地在背后哼唱。不能将写有男女爱情的歌词唱出,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思想。</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有六十个男女知青,平时安排轮流回家探亲。有知青回家时在火车上学到知青之歌,除了躲避列车员查票之外,就在一起唱歌,不管认识不认识的知青,通过一首歌曲便认识熟悉而成为朋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一次回家的火车上,邻座几个玉门知青,比我插队还远,他们几人旁若无人地在唱《南京知青之歌》音乐很好听,一时三刻同坐在一个车厢的知青都听熟了,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整个车厢成了知青歌唱会。</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放过好听的歌曲,跟着哼唱起来,主动打招呼拉近距离,用笔边唱边记《南京知青之歌》的全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雲在飘荡,美丽的扬子江畔是我可爱的家乡。雄伟的大桥直插云霄横跨长江,巍巍的钟山屹立在我可爱的南京故城”……等我探家后回到生产队后知青点上知青早都在唱了。</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地里劳动休息期间,听到干活的男知青在唱歌,问清楚后得知手抄来的《兰州知青之歌》歌词大概是“从兰州到酒泉,千里路途多遥远。告别了妈妈,背离了家乡插队我来到这里,望高山入云,看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唱着这首知青歌曲,细品歌词起来更伤感,想家更想亲人,有时唱着唱着不由自主泪水夺眶而出,是凄凉而悲伤的音乐所致,当时也不知道《兰州知青之歌》词曲原作者是何许人也?真心感谢他为之倾心付出的唯美动人心弦之作。</p><p class="ql-block"> 作为兰州知青有一首自己本土的歌曲觉得很骄傲和感动,加之歌词填写的非常贴切,自然流畅。每当在唱时我将自己的感情带入,把自己看作是歌词中人,有时唱得自己都走不出歌词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一次本队知青中抄来一首《北京知青之歌》,是北京插队到延安的女知青写的歌曲,后来传唱到我们沙漠深处的知青口中,这首歌曲音乐优美委婉,是以书信的口吻写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歌词大意是:“亲爱的郎哥呀,收到你的来信,小妹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郎哥哥的心呀我是理解的,但是我要怎样地说呀?郎哥呀!我是一个资本家的女儿,怎能与你相配,只要你真心爱我的话,但愿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我要对你说句心里话呀我还是爱你的”……</p><p class="ql-block"> 写信的她将信谱曲寄给男友,由于自己是出生于家庭是资本家的女儿,不能和根正苗红的男朋友成婚而分手。这首歌曲传唱得很远,唱哭了很多男女知青,爱情面前经不起家庭出身的考验,这首歌很感人至今我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知青点上唱歌从来没有人教,都是自学自唱,不会唱的天天耳边都有歌声,时间一长也自然而然跟着唱起来,哪怕思想进步要求上进的知青,还是懒惰的知青,唱红色歌曲还是所谓的黄色歌曲,都是缓解压力疏解情绪。</p><p class="ql-block"> 也有男女知青在情歌的点化下找到了自己心仪的意中人,在劳作中相互鼓励帮助。知青之歌的歌词,大多表现为背井离乡而苦苦念家的心情,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关爱,没有过多之奢求,思想单纯的知青只是想早点脱离苦海,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在生产队不但知青学会唱知青之歌,社员也学会了知青歌曲,平时在地里干活,知青边干边唱,大唱小哼都有,社员们当然听得一清二楚,天天灌着耳音也学会了。</p><p class="ql-block"> 不足为奇最先学会的还是年轻社员,他们不分男女也挺喜欢知青歌曲,不管怎样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年轻人,喜欢新鲜新奇的新生事物,包括知青歌曲在内,学会也很正常,只为唱歌愉悦自己。</p><p class="ql-block"> 除了唱知青之歌之外,最有趣的是看露天电影回来的路上,本队知青加上年轻的社员,七八十人徒步二十多里,一路高唱电影歌曲,歌声飞向黑夜上空,震彻沙漠荒野深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时也有人不知从哪里抄来的前苏联歌曲,那是严禁的歌曲,但在知青眼中,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谁也管不着,互相传唱,我也不落下动手抄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喀秋莎》《金蛇狂舞》还有《花儿与少年》其他国家的也有《哎哟好妈你不要生气》。</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里白天劳动身心疲惫,晚上黑灯瞎火的,业余生活枯燥无味,更没有好玩的地方。年轻人在一起胡思乱想,在我心中其实唱唱知青之歌也无伤大雅。生产队长也弄不清知青唱的什么,爱唱就放开唱放开吼吧。只要这些年轻人不惹事生非安全就好。</p><p class="ql-block"> 离开那个沙漠小村庄快五十年了,每每想起还是很怀念的,总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插队时光中,不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如何,世界观的形成如何?但这些风迷一时来自各地的知青歌曲,给年轻人以心灵上的慰藉,也给沙漠小村庄带来别样的快乐声音。</p><p class="ql-block"> 是知青的我们用歌声编织青春的理想,用歌声面对命运的挑战,用歌声憧憬美好的未来,用歌声表达心中的爱情,虽然最终事与愿违没能修成正果,但一起用歌声走过了人生最艰难困苦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一一写于2024.12.26.一一</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十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