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上海博物馆东馆,这里的夏、商、周,青铜器被誉为海内体系最完整的青铜器陈列馆,精选了夏、商、周时期500多件国宝级青铜器,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从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19世纪中叶清中期,呈现了青铜器的发展脉络,大克鼎、恓尊、子仲姜盘,更有全世界仅此一件的商鞅方升度量衡青铜器,徜徉在青铜器馆仿佛在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夏末商周时代,三千多年前青铜器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酒器、食器、兵器、乐器,这里展出的每一件青铜器都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晋候稣钟是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晋候稣钟一套16枚,二套在山西博物馆,14枚晋候稣钟馆藏于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盗墓贼在山西曲沃盗出晋候稣钟14枚在香港文物市场兜售,上海博物馆马承源馆长得知确认这是西周时期的周铜重器,委托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敎授以100万港币价格将其购回,从而使国宝晋候稣钟得以完壁归国。</p><p class="ql-block"> 晋献候姬稣公元前845年率晋国军队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夙夷的战争,晋献候作战勇敢先后攻克两邑与周厉王会师,功勋卓著,晋候稣钟11号编钟上刻有阴文记载:王侪晋候苏禾巨鬯一卣。12号编钟上记载:弓矢百,马四区,作元稣钖钟用昭挌前。</p><p class="ql-block"> 翻阅《史记》、《左传》、《公羊传》等历史文献书藉上均没有这一次周厉王讨伐夙夷战争的记载,一套14枚十2枚(另外2枚在山西曲沃考古挖掘时出土)晋候稣钟上的铭文共计355个字,首尾相联刻凿在16个编钟上,详细记录了这场战争的历史,从而弥补了西周完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青铜器商鞅方升,作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有明确的容积记录和其精密的制作,在其青铜器上的四处铭文内容,成为了解秦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青铜器商鞅方升也是秦朝商鞅变法唯一留存的实物。</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商鞅方升共有四段铭文,一侧壁刻有“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及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第二段铭文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p><p class="ql-block"> 史载秦孝公十八年即公元前344年,秦朝大良造商鞅制作统一度量衡的方升,规定了一升的容积为十六又五分之一一立方寸为一升,它是秦朝统一度量衡标准量器,方升度量衡的统一,承载了秦国的度量衡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2013年《战国商鞅方升》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p><p class="ql-block"> 2017年战国商鞅方升入选央视《国家空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青铜器鲁候尊通体光素,呈暗黑色,不同于其它出土青铜器斑驳残缺的滄桑感,它的身上没有留下任痕迹。没有记载鲁候尊何时出土,在地底沉睡了多久?曾经被认为是现代仿制品,而非春秋时期青铜器,只有印刻在它身上的22字铭文真实记载了鲁候尊因何来到世上,</p><p class="ql-block"> 鲁候尊铭文:“唯王令命明公三族伐东或,才,鲁又功,用乍彝”。</p><p class="ql-block"> 《 左传.庄公十八年》载:“夏,公追戎于济西,战于曹,宋边界楚丘,戎人败退济西”。</p><p class="ql-block"> 铭文告知:鲁候在征伐东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因此被祷此尊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齐候匜为春秋早期青铜器,是齐候为其夫人虢孟姬所作的盥洗水器,齐候匜器身如隋圆形瓢,前端宽流高高昂起,后端执銴作蛟龙探水状,四足以龙为造型。</p><p class="ql-block"> 齐候匜底部铸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齐候乍虢孟姬良女宝匜,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也”。</p><p class="ql-block"> 史书《左传》记载了。虢国孟姬良女的历史:“周灵王二十二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国、晋国,夺取朝歌,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齐庄公不幸在激战中身亡,其妻孟姬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倾倒。孟姜女哭长城,就是根据齐庄公妻孟姬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倾倒而改编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青铜器八牛贮贝器,是古滇国2000多年历史中,独特的青铜器文化像征,50年代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古滇国货币(贝壳),八牛贮贝器是古滇国青铜器文化的瑰宝,也是古滇国财富、权贵和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器盖上八头牛姿态各异,中间的大牛立于鼓型座上,长角弯延前耸,威武雄健,七只小牛环绕在大牛身边,形态各异,腰部是二只虎形耳,贮贝器周边雕刻牛、雉鸡、马、孔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青铜器子仲姜盘称之为跨越2600多年的爱情信物,史载:青铜器子仲姜盘为晋国大师为其夫人仲姜制定的礼物,姜盘内铸有31个水生动物,其中11个是圆雕,可在盘底作360度旋转,其它20个是浅浮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青铜器盘注入清水时,这些水生生物随着水流的冲出而旋转,动物仿佛被唤醒,在水中自由游动,宛如生命再现,盘内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铭文:“佳六月初吉辛亥,大师兴作子中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子仲姜盘早年被盗墓贼掘出土后,就流失在国外,下落不明,是我驻国外机抅用九年时间追踪的二件国宝之一,后被香港太阳集团总裁叶肇天先生在澳门古玩市场发现,斥巨资买下,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无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青铜器镶嵌十字纹方铖耸立在青铜器博物馆C位,周围拍照欣赏人水泄不通,听馆内服务员介绍讲解,经专家鉴定这件出土河南偃师二里头的青铜器为夏代早期青铜器,其镶嵌绿松石的夏代方铖更是青铜器难得之重器,此件经鉴定的早期夏朝镶嵌十字伩方铖耸立在青铜器展览馆大门C位,可能表达的一是此件为镇馆之宝,二是夏朝当年号令天下的雄心再现。</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器身上有精美的镶嵌装饰,中心圆孔四周环列两圈用绿松石嵌成的十字纹,十字纹外又环列绿松石圈,玄纹中间饰以两周神秘的十字纹,外围12个十字纹,内圈6个十字纹,这样的数字组合代表什么至今仍然是迷,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考古,已经挖掘考古65年,安阳殷墟已经考古挖掘96年,至今仍然在继续挖掘,为何夏代文物出现后,却在商朝突然绝迹?镶嵌十字纹方铖上十字代表什么?内外三圈一组神秘数字又代表什么么?随着考古挖掘的不断深入扩大,这些迷一样的历史终究会大白天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青铜器牺樽,1932年在山西浑源县出土,在浑源县众多出土青铜器中,牺樽器形最为奇特,高33.7㎝,长58.7㎝,重10.76千克,青铜器铸成写实的耕牛形。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三个孔,中间一孔套有一锅形器,可以取出,这是一件东周时期青铜器,兼盛酒并兼可冬天温酒的容酒器;牛背上锅形器可以容酒,牛颈及背上空穴可以注入樽腹以温酒,青铜器牺樽牛首、颈、身、腿部位装饰了盘绕迴旋的龙蚊纹组成的兽面纹,在牛颈及锅形器上饰有虎、犀浮雕。</p><p class="ql-block"> 《诗经.鲁颂》有诗曰:白牡骍刚,牺樽将将。使用白色的牛以及高大的牺樽献祭,场景庄重恢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青铜器父乙觥:古诗词中有:“觥筹交错” “飞觥献斝”,形容宴饮的欢畅,经鉴定为商朝晚期青铜器,器身上有三处凤鸟纹,这些饰纹在《诗经.商颂》有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上古时代,玄鸟被尊为商部落的图腾,器身前端有兽首长颈鹿的角和竖起的兔子耳朵,中脊浮雕一条细长的小龙,尾巴卷起,盖后端则是一头牛,双角突出,长舌上翘,与器尾的牛头把手形成呼应,觥身底部有三字铭文“共乙父”,讲述了这件青铜器觥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觥的器身上商朝流行的三大动物兽面纹、龙纹、鸟纹,而凤鸟居于最醒目位置,是商朝不可多得形神兼备的青铜器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青铜器吳王夫差盉是2000多年前唯一发现的一件青铜器,考证为春秋后期青铜器,吴王夫差盉盖面与器身腹纹上饰滿不分首尾极其细腻的小龙,众小龙交缠构成的蟠螭纹,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青铜器吳王夫差盉肩部刻有铭文十二字:</p><p class="ql-block"> “吳王夫差吳金铸女子器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铜器瓠壶1998年出土西太原金胜村。</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銗镂土∽出安徽淮南武王墩墓。</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母癸甗出土于宁夏盐池县。</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四虎尊出土于湖南邵东荷殿乡。</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镶嵌画像纹壶出土于河南汲县山彪镇。</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镶嵌狩猎纹豆出土于山西浑源县李峪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