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7)大同灵岩寺

黑雪

<p class="ql-block">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如果乘坐观光车和游船直达石窟就很容易错过这个景点。灵岩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普泰元年,是云冈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p> 此张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昙曜广场位于云冈石窟景区入口处,北魏高僧昙曜的高大塑像立于广场中心,以潇洒大气的写意手法塑造了一代佛门的艺术形象,高古清逸、风尘仆仆、袈裟飘逸,似乎刚刚从千年的尘埃中远道而来。</p> 昙曜是北魏高僧,籍贯和生卒年均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文成帝即位后重兴佛教,特任昙曜为昭玄都统,管理僧众,整修寺宇,在京城西郊开凿石窟,为云冈石窟开凿的倡导者。 神柱林立的佛光大道是一条通向云冈石窟灵岩寺的道路,云岗石窟景区修复重建时所修,是立体雕刻的艺术长廊,地面雕有直径三米的盛开团莲,两旁是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 两面相对的扇形皇家礼佛浮雕墙,北侧墙是文成帝虔诚礼佛的场景,南侧墙是皇后礼佛图,都是根据云冈石窟原有的礼佛图仿制而成。以高浮雕的形式展现过去车辚辚、马萧萧的现场气氛,画面构图的完美、雕刻的细致都是云冈石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留下历史的痕迹。<br> 灵岩寺建筑在一片长满芦苇的岛上,湖边的芦苇与古刹四周静谧的湖水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唯美画面 一座七孔石桥,与湖心岛相连,亭台楼阁倒映水中。 在云冈石窟的早期,每个石窟前都有一栋与其相对应的木结构建筑来供奉里面的佛像,千年过去,这些北魏时期建造的木结构庙寺早已不在,现在大同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巨资扩大景区复建古迹,云冈石窟灵岩寺,就是其中一个能重现北魏时期佛寺建筑的名刹。灵岩寺相对应的是第三洞窟-灵岩洞。 走过石桥便进入灵岩寺 灵岩寺的山门简洁大气,门楣上方刻有“灵岩寺”三个大字。门口的石狮威武雄壮,象征着寺庙的神圣和威严。整个寺院沿中轴线,由东向西分为三进院落,前殿为山门殿,中殿为千佛殿,后殿为大雄宝殿。两侧的4座角楼,6座配楼。整体建筑都渲染着浓重的北魏皇家氛围。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三尊香樟木雕刻的巨大佛像,出自福建省莆田的木雕世家传人黄文寿大师之手。居中供奉的是主尊交脚弥勒菩萨坐像。佛像的站卧姿势、面部表情、衣着装饰和周围的飞天力士,所有细节的刻画都是那么准确到位。</p> 弥勒菩萨左手侧的护法神立像 <p class="ql-block">弥勒菩萨右手侧的护法神立像。</p> <p class="ql-block">穿过山门殿第一进院落,灵岩寺标志性建筑仿北魏风格的石雕五级浮屠塔,就坐落于院中央的月台之上。浮屠塔的造型是取材于云冈石窟内的四面塔,但高度约是其二倍。</p> 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每一座佛像的刻画都栩栩如生,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br> 这是浮屠塔一层雕刻的佛像和须弥座。 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建于明代,是寺内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建筑,因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 千佛殿后面 匾额:慈航普渡 于右任书写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殿内的壁画和雕刻展示了佛教的故事和教义,给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感觉。 迦牟尼佛木雕佛像 大雄宝殿后面 匾额:法雲弭布 寺院东南西北共有四座角楼,四檐柱纤细,青筒瓦歇山顶,威震八方。 灵岩寺与云冈石窟一脉相承,共同见证了北魏时期佛教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北魏是一个从野蛮到文明、从游牧到农耕的年代,却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工学、力学和建筑奇迹,灵岩寺是品味北魏佛教艺术魅力、领略古建筑风光的绝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