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渠村,~中国琉璃之乡

cjp

<p class="ql-block">  琉璃渠村,原名“琉璃局”村,为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北部,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依山傍水,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琉璃渠村以烧制皇家琉璃闻名,其琉璃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楼</p><p class="ql-block"> 高大雄伟,流光溢彩。正面额匾“琉璃之乡”,背面额匾“瑞满山河”。</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六年(1880年),永定河泛滥,朝廷在琉璃局村内修建了一条大灌渠,因“局”“渠”谐音,琉璃局逐渐被称作“琉璃渠”。</p> <p class="ql-block">  过了牌楼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琉璃雕塑园,</span>展示着几组精美的琉璃制品,反映了该村在琉璃艺术上的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星高照</p> <p class="ql-block">与天安门正吻零距离</p><p class="ql-block">(维修天安门所用正吻)</p><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因仿造南京承天门而名“承天门”。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四面透风的五座木牌坊,其名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被火烧毁,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由原来的东西五间扩为九间,牌坊式改为宫殿式。清朝入主中原后,承天门再次毁于兵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为重檐歇山顶,殿为九间,背为九脊,兽为走九兽,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琉璃文化墙</p><p class="ql-block"> 全长107米,高3.7米、由基座、壁芯、额枋、楷口、坡瓦、龙脊、正吻七部分组成,使用琉璃7000余件套,采用七彩颜色合成。它是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代表的秦汉文化和以宋元以后的龙文化及近现代的博古、松梅动物等组建而成的艺术长卷。</p> <p class="ql-block">三观阁过街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琉璃渠村东口,俗称灯阁,亦称三官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创建,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过街楼下部为城台状,由砖石砌筑,券洞深10米,宽3米,高3.5米。东额"带河",西额"砺山",皆是琉璃烧制。城台券洞上有殿堂3间,东向,建筑精良,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均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前后栏墙由六角形几何图纹"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琉璃饰件皆为本地烧制,是北京地区琉璃烧造业历史悠久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过街楼是研究古代琉璃烧制业和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三观阁过街楼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琉璃渠古商街</p><p class="ql-block"> 全长1.3公里,星弧形。街道两侧古槐成荫,仅百年以上的槐树就有40余株,街道布局严谨,建筑错落有致,古时沿街店铺林立,现在多为民居,而且保留基本完好。青砖青石板,瓦青瓦垅,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琉璃厂商宅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为皇家琉璃艺术馆,</span>是清代的建筑。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房屋由回廊相连,大门面阔,进深一间,门楼砖雕精美。前院倒座房三间,硬山清水脊。耳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二间,硬山元宝顶,石望板。后院东西厢房各三间,硬山元宝顶,板瓦合瓦,前后均有回廊。正房三间,两侧配房各二间,硬山大脊,戗檐砖雕精美,五级垂带踏步。清代乾隆年间,皇家御用琉璃厂迁到琉璃渠村,由工部派员主持烧造。京城的重要建筑,尤其是故宫、皇陵、园林等重要皇家建筑使用的琉璃饰件,基本都由琉璃渠窑烧制。也正因此,当时工部在琉璃渠窑的督烧机构建造了这个宅院。</p> <p class="ql-block">  遗憾今天宅院不开放,未得观瞻,留待下次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清工部琉璃窑厂办事公所文保石碑</p> <p class="ql-block">万缘同善茶棚</p><p class="ql-block"> 茶棚即庙会期间在香道中修建的为香客提供沿途休息和饮食的场所。万缘同善茶棚坐落在龙泉镇琉璃渠村西北,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妙峰山香道上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现今保存最完好的茶棚。</p><p class="ql-block"> 茶棚门外两侧墙壁上镶有五彩琉璃构件,题有“万古长青”四个大字。棚院四周环以红墙。</p><p class="ql-block"> 1999年4月14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夫人和德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去妙峰山游览时,专程到琉璃渠村参观了万缘同善茶棚,对这座精美的建筑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茶棚是一座古庙宇式建筑,坐北朝南,面向大道,背靠青山,建造精良,殿院宽敞,有正殿六间,正殿勾连搭式,前为卷棚顶,后为硬山大脊,上覆绿琉璃瓦,排山勾滴,勾头滴水,墙体磨砖对缝,墀头为黄琉璃饰件。两厢配殿各五间,正殿与配殿均建在石基之上。院内方砖铺地,院前部为柏木乌头门和木栅栏。</p> <p class="ql-block">万缘同善茶棚文保石碑</p> <p class="ql-block">琉璃渠后街</p> <p class="ql-block">古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后街古树</p> <p class="ql-block">宝顺宅院</p><p class="ql-block"> 为清代建筑,由李世吉家族建造。该院为三进院落,共有房间36间。前院东、西、南房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其他房间均建于清末。房间主体全部为青砖,房顶用本地青石板铺底,为典型的京西富足人家民居建筑。此院西侧两个大门口均为李氏家族所建,本地人一直称此院为”宝顺宅院",”宝顺”是李氏家族的商户铺号。</p> <p class="ql-block">现为高端民宿</p> <p class="ql-block">琉璃渠古建瓦厂</p><p class="ql-block"> 据专家认定,这座琉璃厂建立于元朝中统四年(1263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元、明、清三个朝代期间,一直是皇家御用琉璃制品的生产地,琉<span style="font-size:18px;">璃渠村被誉为“中国琉璃之乡”。</span>1985年创建琉璃渠古建瓦厂,2013年关停。</p> <p class="ql-block">琉璃渠小学、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p><p class="ql-block"> 前身为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原为元、明、清三朝建筑琉璃官窑,距今达七百余年,原址在今和平门外琉璃厂海王村一带,清乾隆年间迁址至京西门头沟九龙山麓的现址,至今也已二百余年。长期致力于故宫、天安门、天坛、北海公园、景山公园、颐和园等皇家建筑琉璃制品以及新中国“十大建筑”琉璃制品烧制。从故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黄雀楼等国内知名建筑到日本白宾市川久饭店、尼泊尔加德满都中华寺、温哥华国际佛教观音寺、德国紫竹园酒店等国外建筑,到处都留下了明珠琉璃制品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金隅集团启动园区提升改造工作,将其打造成集琉璃制品保护性生产、琉璃文化博物馆、琉璃文化交流、文创产品研发等于一体的中国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p> <p class="ql-block">脊兽大道</p> <p class="ql-block">琉璃构件铺砌的地面造型</p> <p class="ql-block">琉璃烧制窑洞</p> <p class="ql-block">原料准备车间</p> <p class="ql-block">明清宫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琉璃渠工作站</p><p class="ql-block">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琉璃渠工作站</p> <p class="ql-block">制模车间,现为琉璃展厅。</p> <p class="ql-block">琉璃产品</p> <p class="ql-block">原北京市琉璃制品厂食堂</p><p class="ql-block"> 现已改造为民宿,为游客提供吃住服务。</p> <p class="ql-block">  漫步琉璃渠街头,古树参天,店铺林立,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各种琉璃制品随处可见,令人眼花缭乱,琉璃之乡,名不虚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