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请点击下面音频收听:</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骄杨》</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相华</p><p class="ql-block">朗诵:张相华</p>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骄杨</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给爱妻杨开慧的三首词 </p><p class="ql-block"> 文字/木化</p><p class="ql-block"> 一、虞美人·枕上 </p><p class="ql-block"> 1918年,25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当年,他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就萌发了爱情。</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爱上的,是和他一同欣赏北京冬春美景的一位18岁的姑娘。她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p><p class="ql-block"> 出身书香门第的杨开慧,生活在高尚浪漫的爱情之中。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也深深地爱着杨开慧。特别是在离别的时候,漫漫孤夜,地上那双星星般的眼睛和天上无数眼睛般的星星深情对视的时候,毛泽东的情丝是那样的深沉、缠绵。</p><p class="ql-block">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p><p class="ql-block">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p><p class="ql-block"> 这首缠绵悱恻、柔情蜜意的《虞美人.枕上》,是1920年因为一次短暂别离,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毛泽东诗词中,唯一的一首纯粹写爱情的作品。这首词,他保存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毛泽东,又把这首词翻出来,作了几处修改。</p><p class="ql-block"> 1961年,68岁的毛泽东把这首词书写下来,交给身边的卫士张仙朋,希望他好好保存。</p> <p class="ql-block"> 二、贺新郎.别友</p><p class="ql-block"> 1920年冬天,杨开慧不坐花轿,不备嫁妆,不用媒妁之言,她来到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教师宿舍,和毛泽东结了婚。</p><p class="ql-block"> 新婚不久,毛泽东辞去教职,把家搬到了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这时的毛泽东,已经成为行踪不定的职业革命家。</p><p class="ql-block"> 1923年12月底,毛泽东又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清水塘边那条送别的小道,夫妻俩不知走了多少回。</p><p class="ql-block"> 而这天拂晓的送别,格外清冷。清冷的弯月,清冷的水塘,清冷的草路,再加上妻子杨开慧那清冷的眼泪。此情此景,毛泽东实在忘怀不了。于是,一首《贺新郎·别友》从心底涌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p><p class="ql-block">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p><p class="ql-block"> 一对恩爱眷侣,为了革命,聚少离多,汽笛一声,天涯孤旅,怎不叫人肝肠寸断!</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下旬,又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杨开慧再一次目送着自己的爱人、战友,消失在茫茫夜色里。</p><p class="ql-block"> 结婚七年,三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才几个月, 27岁的杨开慧肯定不会想到,这次别离后,他们就再也没有相逢。</p> <p class="ql-block">三、蝶恋花·答李淑一</p><p class="ql-block"> 在别离中,毛泽东驰骋疆场,四处转战,也不忘打探妻子的下落。</p><p class="ql-block"> 在别离中,杨开慧坚持斗争,抚育孩子,时刻都挂念着远行的丈夫。</p><p class="ql-block"> 一个不眠的冬夜,本来就有诗人气质的杨开慧,把思念和牵挂融进了诗行 :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行人,何时再相逢? ”</p><p class="ql-block"> 他们终究没能相逢。1930年,杨开慧被捕,她拒绝了敌人要她和毛泽东断绝夫妻关系而活命的条件,光荣牺牲,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 杨开慧牺牲前,说了一句话 : “ 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p><p class="ql-block"> 听到爱妻牺牲的消息,毛泽东也说了一句话 :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p><p class="ql-block"> 1957年,杨开慧的中学同学李淑一,给主席寄来1933年丈夫柳直荀牺牲后和泪填的一首《菩萨蛮》。</p><p class="ql-block"> 读到李淑一的词,主席思念的波涛难以平复,写下了那首感动天地的悼亡之作《蝶恋花·答李淑一》。</p><p class="ql-block"> 同主席私交颇厚的民主人士章士钊,读了《蝶恋花·答李淑一》后,当面问主席:为什么把杨开慧称作“骄杨”?</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回答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p><p class="ql-block">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p><p class="ql-block">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作者、朗诵者简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相华,</b>网名木化。省骨干教师, 朗诵爱好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鹤图朗读志愿者 、</span>山城之声FM主播,鹤壁国学经典诵读专委会理事、古典文学部部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