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事迹馆在陕西蒲城开馆》

古城老犟牛

<p class="ql-block">编辑:鱼胜利</p><p class="ql-block">作者:许发宏</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事迹馆即“井家院子”落成仪式于2024年12月27日上午在渭南市蒲城县城举行了落成仪式,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党史专家、作家许发宏老师和陕西著名民俗民风文化专家朱文杰今天应邀出席了会议,此次活动并以“井家院子”命名了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事迹馆的馆名。</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事迹馆(即井家院子)门头照片</p> <p class="ql-block">今天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事迹馆(即井家院子)开馆场面照片</p> <p class="ql-block">今天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事迹馆(即井家院子)开馆仪式照片</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对井勿幕、井岳秀昆仲(即井氏兄弟)生平课题已研究有三十余年,其文字内容并在有关方面有公开发表,爱好近代陕西文史的朋友可以查阅。</p><p class="ql-block">按照许发宏老师的原话所说:“之所以长期乐此不疲,甘耐寂寞,锲而不舍,没有别的奢望,完全是出于对革命先驱井氏昆仲的敬仰和崇拜。”</p> <p class="ql-block">朱文杰(左)老师、许发宏(右)老师当天出席此活动照片</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进一步强调:新落成的这个“井家院子”,是浓缩的当年“井家大院”,它将成为集中展现井氏昆仲风云生涯的平台和场所,这是渭南市和蒲城县市、县两级领导的正确决策与规划,以及文旅部门的精心筹划、施工和布展的结果,也是众望所归,亲属期盼,也是我(许发宏老师)30余年从事井氏昆仲家族、井氏昆仲民主革命生涯及其贡献研究者的一桩愿望。</p> <p class="ql-block">井家院子部分内景(二幅)照片</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许发宏同志对井氏昆仲的研究和评价,也许更能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井家院子”落成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许发宏同志认为:辛亥革命前,陕西涌现出一批反清先贤和英雄豪杰,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成为时代的精英,民族的英雄。</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一再强调,“井勿募为陕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陕西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无疑,井勿幕则是众精英中那颗最耀眼的政治明星。陕西之所以能够和湖南一样,成为中国南北方最早响应武昌首义的两个省份,“首功应推厥井勿幕。”</p> <p class="ql-block">井勿幕照片</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认为:井勿幕则是陕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手,公认的革命领袖,陕西辛亥革命西安起义的策划者、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左)、井勿幕(右)照片</p><p class="ql-block">井勿幕年方十七,在东京参加同盟会,受孙中山派遣,委以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国创建陕西同盟会组织。年十九,提出并具体实施“南北呼应,西北着手”等一系列革命战略构想。在西安,他为革命党人建立十多处秘密活动据点;联络刀客、哥老会,掌控新军,购买枪支弹药大刀,组建革命武装。</p><p class="ql-block">在渭北,他开辟庙湾军马场、马栏铁矿山,制造手榴弹,吸收民间武林高手,建立渭北革命武装基地。他集聚革命党人和会党同仁,重阳“ 黄陵祭祖”,雁塔“歃血誓盟”,进行革命气节教育。</p><p class="ql-block">孙中山评赞井勿幕为“西北革命巨柱”,许发宏则比喻井勿幕为“陕西孙中山”。</p><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无孙中山,则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则不能很快推翻清王朝统治。</p><p class="ql-block">西安起义发生在武昌首义第12天的10月22日,时为农历九月初一。当年陕西军民普遍认为,“陕西无勿幕,则无辛亥九月初一之义举;无陕西九月初一响应武昌,则中华民国之创造,未必如是之速也。”</p><p class="ql-block">西安起义成功,促进了陕西、山西及整个北方革命之发展,扼清军出崤关南下之咽喉,这则是“西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地位。</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还认为:井勿幕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传播者,启蒙者,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者。</p><p class="ql-block">1908年,20岁的井勿幕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以此为宣传阵地,撰写并连续发表长篇论文和时评,向陕西及全国民众揭露清王朝专制统治和列强瓜分中国罪恶行径,最早地把马克思及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三秦大地,影响全中国。</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认为,井勿幕高风亮节,不揽官争权。西安举义成功,陕西“秦陇复汉军”军政府建立,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会党派系纷争,各树旗帜,互不相让,陕西同盟会革命党人暗中拥戴井勿幕荣登大统领之位,全权总揽。</p><p class="ql-block">井勿幕闻之:“亟易主帅,徒自扰。”不谋求陕西军政府一官半职,维护了团结。</p><p class="ql-block">许发宏无不遗憾地说:民国建立,共和实现,袁世凯窃国篡权。井勿幕奔走粤、港、滇、川,蔡锷麾下“护国”。袁氏死去,段祺瑞掌权,井勿幕和于右任缔造统领陕西靖国军,“反段护法”,不幸遭军中奸人设陷,戕害于总指挥任上,星陨兴平。“革命巨柱”倾然倒下,军失统帅,国失栋梁,陕失领袖,何不痛惜。全军将士,同悲同仇,满营挂孝,旌旗志哀;渭北民众,无不哀痛,纸钱化灰,诅咒骂奸。驰骋渭北5年之久的靖国军,因内外受制,失败解体,分道扬镳,但造就了像胡景翼、高峻、张义安、张钫、邓宝珊、郭坚、岳维峻、井岳秀、田玉洁、杨虎城等一大批陕军将领。</p> <p class="ql-block">井岳秀照片</p> <p class="ql-block">井岳秀书写的“对联”图片</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还认为:井氏昆仲,棠棣同馨。井岳秀不但竭尽全力支持资助胞弟井勿幕留学东瀛,而且是井勿幕回陕最早发展的同盟会会员,他不负孙中山先生重托,成为追随、支持和帮助井勿幕革命事业最为得力可靠臂膀,是为民主共和而冲锋陷阵的干将;他奉命镇守陕北20年,忠于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初衷不移;他戍边守土,保护成吉思汗陵寝,维护汉蒙团结,协助伊克昭盟七旗爱国王公贵族,打击分裂势力,粉碎“外附”阴谋,捍卫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功在国家,功在整个中华民族;他保境安民,清剿、收编、资遣陕绥边界多股巨匪;他坚持陕北与周边晋、绥、甘、宁睦邻友好,抵制绥远当局上层“划界”“收界”图谋,保护榆林边界六县数十万边民世代土地所有和耕种权益;他不参加军阀混战,尽最大努力争取陕北一隅安澜,免遭兵燹,生灵涂炭,在相对和平安谧环境中,使陕北抗灾防疫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金融、交通、水利及公益慈善等事业得以发展和进步,造福于陕北民众。</p> <p class="ql-block">井岳秀罕见练功照片</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继续说: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政治信仰的异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岳秀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相互为敌,矛盾对立,但井岳秀没有主动“清党”。“围剿”和反“围剿”大小战斗几十次,他消极避战,几乎没有主动挑起事端,甚至三次拒绝参加蒋介石、张学良“剿共”军事会议。</p><p class="ql-block">井岳秀生前曾电请参加长城抗战,去世一年多后,全面抗战爆发,他的旧部保持“井字军”军魂,参加抗战,奋勇杀敌,屏障北线,保护陕甘宁边区。</p><p class="ql-block">许发宏老师告诉我们:大节看信仰,看理想;小节看自律,看家风。被人讥讽为“陕北军阀”“榆林王”“土皇帝”的井岳秀,20年间以陕北为家,保境安民,戍边守土,没有回过一次蒲城,更没有踏进一次井家大院。他长期驻守榆林,在当地没有私购一分地,没有私置一间房,没有豪华官邸,没有别墅和私宅,没有外室,一家几十口拥挤在镇守使署的大院内;亲属中没有一个任职所部团以上军官,营连长也是个别;几十口之家,向来和睦相处,不吵不闹,很少家庭矛盾纠纷,家风正气,时人羡慕敬佩乐道,惠及后代子孙。</p> <p class="ql-block">井岳秀与家人照片</p><p class="ql-block">这些“小节”在国民党军政大员中实属罕见,凤毛麟角,算是个另类,团结和睦家风一直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时光无语心自清,岁月无言知春秋。纵观井岳秀一生,称得上是一位坚持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爱国民主将领;也是一位戍边守土,维护蒙汉民族睦邻团结的功勋将军;更是民国时期陕北工业、金融、交通、电力和文化、教育以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和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今天“井家院子”开馆许发宏老师(左二)与井家后人井岳秀孙女井亚莉(左三)、井岳秀孙女井正萌(左一)等照片</p><p class="ql-block">崇拜是前进的动力,信仰是精神的支柱。现在通过“井家院子”这个展出平台,但愿井氏昆仲等革命先驱的历史贡献和英名,不被湮没在流水似的历史长河中,使他们为推翻封建专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身的爱国革命精神,得到肯定、赓续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事迹馆展览部分内容(七幅)照片</p><p class="ql-block">并附朱文杰老师文章——《“西北革命巨柱”的井勿幕》</p><p class="ql-block">作者:朱文杰</p><p class="ql-block">井勿幕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p> <p class="ql-block">“西北革命巨柱”图片</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关注井勿幕先生,是因了我小时候在西南城墙下的东西甜水井街小学上学,这里离小南门不远。而小南门又叫勿幕门,这引起我的好奇,当时无非是小孩子心性,遇事爱探究个一二三。</p> <p class="ql-block">井勿幕照片</p><p class="ql-block">  井勿幕(1888~1918),原名泉,字文渊,后通用勿幕。他的名字取自《周易》里 “井卦”的:“井收勿幕”意思是井修好后不要遮掩起来,要便于众人汲水。这名字起得大气,寓意深邃。</p><p class="ql-block">  井勿幕,为陕西蒲城人,祖居广阳镇井家塬村(今属铜川市印台区)。少年时,家道衰落。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他东渡日本,先后入东京大成中学及经纬学堂求学。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井即加入。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年仅17岁的青年英杰井勿幕,从日本留学回陕,奉孙中山命在陕西建立同盟会组织,并被孙中山委任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1906年春在三原北极宫召开同盟会陕西会员全体会议。同年夏,再度赴日,在东京联络陕西籍同盟会员,组建陕西同盟会分会。据《西安市志》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2月,井勿幕由日本国回陕,在西安东大街开元寺召开第一次同盟会会员大会。”于是,开元寺在辛亥革命中成为西安推翻满清帝制的点燃火种之地。同年九月初九,即1907年10月15日,井勿幕与陕西各界反清人士秘密恭祭轩辕黄帝,他们在祭文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不久,井第三次赴日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陕西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井勿幕是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以“侠魔”的笔名发表文章多篇,揭露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井和吴玉章等人经常联系,支撑同盟会工作。</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1908年10月),井勿幕投入并领导了因“蒲案”而引发的席卷全省的反清学生运动;清宣统二年(1910)春,井勿幕奉孙中山令从上海回陕,在泾阳柏氏花园召集同盟会领导人和哥老会、刀客代表会议,传达总部对陕西起义的指示,讨论在陕西起义的进行方法。六月初三(7月9日),同盟会领导人和哥老会首领等30余人,在西安大雁塔歃血结盟,共图起义大举。同年秋,井和吴玉章、熊克武等人赴香港,与黄兴共同筹划广州起义。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次日失败。井因在陕西还没出发而得免遇难。辛亥革命西安起义前,因陕西军政当局得到武昌起义消息防范甚严,又改定由井勿幕、胡景翼率刀客在渭北发难,钱鼎等策动新军在西安响应。井遂赶赴渭北部署,并在黄龙山组训骑兵。接着西安起义提前。井在渭北得到消息,即赴三原召集武装十余营响应。西安光复后,有同盟会会员提仪井勿幕为大都督,井坚不同意,遂就任陕西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各县军务。12月,他奉陕西军政府命令率部赴山西增援,攻克运城,解山西革命军之围。陕西西路告急,井勿幕又率部回陕增援作战;并和宋向辰、王一山等组织炸弹队,在西路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西安五味什字原湖广会馆照片</p><p class="ql-block">  1912年8月,井在西安五味什字的湖广会馆召开会议,决定同盟会陕西支部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中国国民党秦支部,井勿幕被选为支部长。随后井离陕赴沪,随章太炎研习古文。“二次革命”爆发,井勿幕约曹印侯共谋讨袁,失败后,井避居日本。后在上海和云南继续参加反袁斗争。先后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一峰部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奔走于蔡锷和熊克武军之间。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再称大总统。井勿幕又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19省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反对袁世凯再称总统,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p><p class="ql-block">  李根源于1916年7月出任陕西省省长。李力请井勿幕协助,井遂于次年3月回陕就任关中道道尹。任职期间,以禁烟闻名于军民,对财政、教育各端屡有建议,但均因陈树藩阻挠而难以实施。</p><p class="ql-block">  1917年与1918年间陕西各地起义树靖国军旗帜,反段(祺瑞)倒陈(树藩)。陈树藩极为惊慌,于1918年11月派井勿幕去三原,欲借井的威望统驭陕西靖国军。因井在陕西民党中素孚众望,果然他一到三原,即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陈树藩的阴谋破产了。不幸的是11月21日井勿幕在陕西兴平县南仁堡被奸人设谋,遇刺身亡,时年31岁。</p><p class="ql-block">  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含泪握笔,将井勿幕烈士的英勇事迹,呈文上报广州革命政府,文中说:“名家龙虎,关中凤鸾,奔走南北者10余年,经营蜀、秦者可百余战。慨虎口之久居,已乌头之早白。淮阴入汉,旋登上将之坛;士会渡河,胥慰吾人之望。武侯之指挥未定,君叔之志俱歼。于11月21日被刺于兴平之南仁堡,莫归先轸之元,空洒平陵之泪。”</p><p class="ql-block">  经广州革命政府决议,将井勿幕生平事迹,宣付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又由井曾在上海跟随研习古文的著名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撰《井勿幕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上塔坡村西北附近的井勿幕墓地照片</p><p class="ql-block">  1930年12月,陕西省政府主席的杨虎城为井勿幕烈士撰写《井先生纪念碑铭》。</p><p class="ql-block">《碑铭》高度评价了井勿幕先生:“先总理(孙中山)呼为后起之英,黄克强(黄兴)招为指臂之助”,“西北革命之先觉”、“以同盟始,以靖国终,始终忠于民党者,先生一人而已!”</p><p class="ql-block">  《碑铭》追述了井勿幕先生短暂而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壮游东京入同盟会”,“毅然回陕筹设同盟分会”,“奔走传宣,不遗余力”。“武昌起义,号召渭北健儿六七万,恢复陕西,招讨北路,援河东、战土桥,解咸、醴之危,应省垣之急。”“讨袁之役,激义滇蜀,师兴问罪。”“靖国军起,会滇师既下西、凤,复克扶、武,先生指挥靖国将领,意气之盛,西北不足平也!”</p> <p class="ql-block">井勿幕(右)与于右任(左)照片</p><p class="ql-block">  井勿幕先生和杨虎城将军的渊源深厚,他们是蒲城老乡,从井先生领导 “蒲案”而引发的席卷全省的反清学生运动时,井就是杨虎城所敬仰的先生。当井勿幕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之际,杨虎城就毅然率部参加了靖国军,成为井勿幕最有力的支持者、拥护者和追随者。在抗击北洋军阀期间,杨部在关中地区参战最多、牺牲最多。特别是1918年4月,杨虎城率部以不满千人之勇士,誓死与陈树藩部的万余之众在关山东北的界方鏖战六昼夜,以伤亡过半的代价,顶住了陈军疯狂之进攻,为靖国军赢得了长期坚持斗争的基础。此血战后,在栎阳举行的追悼阵亡将士的大会上,于右任、井勿幕敬送了挽联:“百战功高,魂影归随秦塞月;三军泪堕,哭声欲撼栎阳城。”从这里可以看出,井杨二人是血肉凝成的革命友谊呀!</p><p class="ql-block">  《碑铭》用“竟遇难”表达出杨虎城对井勿幕先生不幸遇难的无比悲痛,“春秋三十有一,惜哉”流露出对井勿幕英年早逝的无限惋惜。碑文后署 “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撰文”,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九年十二月”,这正是杨虎城将军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刚刚一个月。</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国民政府追赠井勿幕为陆军上将。1946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一)陕西省政府为“缅怀丰伟之功,弥切景仰之忱”,命名西安“小南门”为“井上将门”,并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 “四府街”和“琉璃庙街”更名为“井上将街”。一年之后,西安市政府又将“井上将门”更名为“勿幕门”,“井上将街”更名为“勿幕街”。</p> <p class="ql-block">西安市小南门(即勿幕门 )绘图/@陶浒图片</p><p class="ql-block">  井勿幕先生不但是一位历经百战的革命家,还是一位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当我读到井勿幕先生1918年以前所写的《二十世纪之新思潮》一文时,为他所否定的资本主义制度显示出的“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以及对社会主义新思潮之热情呼唤的 “冲天之大浪来者,即此社会主义新思潮也”所震撼。井勿幕先生当时思想之超前,认识之深刻,太了不得啦!井勿幕先生真正是精神不死。</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是从小南门认识的井勿幕先生的,也知道小南门曾经的官名叫“勿幕门”,但其名却至今都没有得以恢复,我真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如今都什么年代了啊?我们的思维竟如此迟顿和麻木。哎!如此下去,世上几人还能记得“西北革命巨柱”的井勿幕先生!</p> <p class="ql-block">最后,编辑在此重点感谢阎良的李飞老师提供了这次活动的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