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难忘的丫叉丘

平时看不见

<p class="ql-block">在湖南汝城县延寿瑶族乡,自白云村至大山村之间,有一块神奇的地方,两道山峦如同树丫般向西南、西北延伸,中间凸显一块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丫叉丘。曾经红红火火、风光无限的国营大型矿山~汝城钨矿红卫选厂便座落于此。</p><p class="ql-block">1970年8月,我同汝矿子弟学校初四班的袁胜生、唐敬民、李运华等同学招工后被分配到这里工作,直到1972年12月我应征入伍离开选厂,这一别就是五十多年。</p><p class="ql-block">这次到汝城县,参加完亲友母亲的追悼会后,便急不可待地驱车前往离别多年的故地,自上而下,从粗选到精选、到厂部,转了两圈。看到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真的是感慨万千!五十多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因地下资源逐渐枯竭,加上国家大环保的要求,汝城钨矿开始走向没落,最终于2002年解体。因此曾经红红火火的选厂也物是人非、风光不再。印入眼帘的只有那些老旧破败的厂房和锈迹斑斑的设备,以及不堪入目的废弃平房……真的是一派萧条凄凉的景象,令人心酸!</p><p class="ql-block">虽然选厂已今非昔比,衰败了,但我的曾经、我的足跡还留在这里!包括我的追求、我的梦想以及人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厂一库,还有许许多多的机械设备等,都见证过我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也留下了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汝矿将军寨坑口开采的原矿石,通过九三零平窿,用机电小火车源源不断的、从乔一垅拉往丫叉丘红卫选厂(全程约3.5公里)。</p> <p class="ql-block">倒矿扒栏台</p><p class="ql-block">原矿石运到选厂后的第一道工序,便是倒矿扒栏,将不含钨砂的废石剔除,并将大块的原矿石敲碎,从而流入下一道手选工序。本人和袁胜生曾同在此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这个工段已拆除,虽然只剩下了一堵墙,但当年的热闹场景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废石道</p><p class="ql-block">扒栏筛选和人工手选剔除的废石,通过小矿斗车运出抛弃,日积月累,就成了人们常说的废石道。</p> <p class="ql-block">粗选车间</p><p class="ql-block">包括两条五六十米长的矿石传送带,由人工挑出废石的手选车间和机械破碎车间组成。</p><p class="ql-block">在扒栏工段实习期满后,我被分配到机械破碎车间操作“老虎口”和“园锥”,师傅是范书卿,只可惜范师傅已病故,永远见不到他了。</p> <p class="ql-block">矿石破碎机</p><p class="ql-block">我当年操作的设备便是这种破碎机,俗称“老虎口”。</p> <p class="ql-block">老虎口衬板</p><p class="ql-block">因经常与大块矿石磨擦挤压,极易损耗,需经常更换。</p> <p class="ql-block">老虎口设备的作用,是将大块的矿石破碎成10公分以下的小矿石。再经过园锥的研磨成1公分以下的小矿粒。</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此番故地重游未见到自己曾经操作过的园锥设备。</p> <p class="ql-block">棒磨机</p><p class="ql-block">内装数根大钢棒,随着棒磨机的滚动,将园锥破碎后的小矿石,棒打成细砂,而流入下一道工序。</p><p class="ql-block">如果内装碗口大小的钢球,则称之为球磨机,工作原理相同,多见于精选车间。</p> <p class="ql-block">大钢棒</p> <p class="ql-block">矿石传送带。</p> <p class="ql-block">震动筛</p> <p class="ql-block">精选车间</p><p class="ql-block">选厂的规划和设计非常的讲究,依山就势、从上而下,十分的科学。上半部为粗选车间,主要是通过物理的方式,将大石化小,小石化末。</p><p class="ql-block">而精选车间,除了物理方式外,还添加了许多的化学原料来选矿,最终产出正品~钨砂。供出口或专业单位使用。</p><p class="ql-block">因化学添加剂的缘故,在精选车间,有一股子特殊的异味。因此车间每日的保健补贴费是最高的(0.28元/日/人,粗选车间是0.21元/日/人)。</p> <p class="ql-block">非常可惜,选厂关闭后,许多的精选机械都已拆除、处理了,如摇床、跳汰机、镙旋机等设备,这次没有见到。</p> <p class="ql-block">尾沙坝</p><p class="ql-block">精选钨砂后排放的细沙堆积而成,俗称尾沙坝。矿山关闭后,为了恢复植被,国家拨巨资,在尾沙坝上填土种植草木。故原来一望无际的白色沙坝不见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厂部与生活区。</p> <p class="ql-block">选厂的医务室和小卖部</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蓝球场,已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种植的小松柏已长大成材,昂首屹立在老厂部门前。</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职工食堂。0.12元/份的红辣椒炒土猪肉,我一吃就是两份,加上香喷喷的钵子饭(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身高就从不足1.6米,一下子就窜到了1.74米)。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的香甜美味,禁不住咽口水!</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曾经住过的集体宿舍,因房子紧张,我与一同参加工作的袁胜生还共挤过一张床。虽然这门已封,里面的东西也是乱七八糟,惨不忍睹。但这房子当年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与愉悦却是难以忘怀的!</p><p class="ql-block">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汝城钨矿的党委书记陈有和(所谓的走资派,后平反调省冶金厅工作)被批斗后,下放选厂,也跟我们住在这间宿舍里,他没有官架子,说话和气,经常跟我们讲故事,并教我们许多的生活小常识,如“饭前喝口汤,肠胃不受伤”等等,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就想:这么和蔼可亲的一个东北大汉(南下干部),怎么就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了呢?当时我们刚走上社会,年龄也小,对派性斗争不十分熟悉,很多人对其都是避而远之,但我们从不把他当做“坏人”看,还时常帮他买点东西,他有个习惯,每晚休息前,都要泡泡热水脚,有时看到他很辛苦的样子,就主动帮他打打热水,他总是微笑着说,谢谢你,小伙子!许多年后,我们在长沙再次见到他时,虽已是耄耋老人了,但依旧是那样的乐观爽朗。当谈及选厂的往事时,他呵呵一笑:你就是江XX的长子!</p><p class="ql-block">可惜岁月不饶人,这位睿智的老人已离我们而去!</p> <p class="ql-block">1971年6月参加机械民兵连训练时留影。背景城楼早已拆除。</p> <p class="ql-block">1972年4月,出席共青团汝城钨矿第七次代表大会。后排右五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1972年12月应征入伍。右起本人、邓矿成、尹诗雄、胡金生、何头元。</p> <p class="ql-block">眺望大山</p> <p class="ql-block">五指雄峰</p> <p class="ql-block">白云仙南坡</p> <p class="ql-block">小垣全景</p> <p class="ql-block">汝城钨矿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故地重游行将结束,矿友“士古佬”特意在“废石道”的厂区内,宴请我们,杀鸡宰鸭,山珍野味,摆满一大桌,四瓶陈年汾酒,更是一扫而空。鑫矿留守处的刘书记,李主任,原汝矿劳动服务公司的夏书记等领导和矿友,也纷纷前来送别!</p><p class="ql-block">钨矿、选厂虽然风光不再,但那份浓浓的矿山缘、小垣情却永远地留存于我们的心底!</p><p class="ql-block">再见!曾经的矿友们!</p><p class="ql-block">再见!亲爱的小垣人!</p><p class="ql-block">再见!永恒的丫叉丘!</p>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平时看不见</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手机</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摄于汝城钨矿红卫选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