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云:</p><p class="ql-block">掐指算来一千天,亦师亦友共三年。</p><p class="ql-block">君已退休归家去,留得乐音刻心间。</p><p class="ql-block">一曲歪诗道罢,引出一段故事来。话说2018年十月下旬的一个下午,霏霏的秋雨绵绵不绝的下,整个西阳中学校园笼罩在一片雨雾里。远远望去,教师宿舍楼前的几株国槐,嶙峋沧桑的枝干暴露在秋雨里,又黑又湿的皮透出万分的凄凉。萧瑟的秋风吹过枝头,一片一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落在花坛里,草丛中,人们的肩头上。一楼东张校长家门口跑过一只三花猫,冻得“咪咪”叫着,好像在诅咒这晚秋的鬼天气。下课间隙,偶尔跑过几个孩子,他们曳着双腿,缩着脖子,箭一般窜过宿舍楼前边的小广场,奔教学楼西边的厕所。天气骤然变冷,如果不是上厕所,哪个孩子愿意外出受这苦楚?那时我正准备上宿舍楼拿一本书,耳边飘过几个孩子的骂声“nnd,这么冷的天!”虽然我没有像孩子们那样诅咒这凄凉的晚秋天气,但我还是腹诽:</p><p class="ql-block">晚秋已过天气寒,黄叶飘飞心中惨。</p><p class="ql-block">何时艳阳来高照,普天同庆得温暖。</p><p class="ql-block">就在此时,忽然听到一丝曲胡的乐音渺渺传来。觉得几分熟悉的耳朵随即像雷达一样开始寻觅:什么乐曲?什么乐音?哪里来的?嗯,听着像是G调?四二拍?中原民歌?哦,我明白了,这不是河南卫视《梨园春》的开幕曲吗?是,一定是的!那时的我,听得这乐曲是用曲胡拉的,声音嘹亮中有明亮,温婉里蕴温暖,它的穿透力如此之强,穿进了我的心田。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台电视机,《梨园春》的开幕曲正在演奏:乐音嘹亮,声动柔肠;人尽心醉,好戏登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那时我的耳朵像一块生铁,被磁铁一样的曲胡乐音牢牢的吸着,寻觅着乐音发出的位置;此时的我的心房就像一台雷达,被曲胡乐音紧紧的引着,捕捉乐音发出的方向——嗯嗯,不错,是三楼西边的教师宿舍发出曲胡的声音!就是的!一定的!我听到这具有河南民间风情的曲胡独奏,心里顿时感到十分的温暖。心里想,有美妙的曲胡旋律陪伴,凄冷的秋雨,凛冽的寒风又算得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梨园春》的开幕曲仍然在演奏。这动听入耳的乐曲,吸引我的脚步向三楼走去。我在这曲胡声中感到的是自失,觉得我的身体已经已经和这滑奏的丝弦音弥散在这个晚秋黄叶的辛香里……</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多长时间,只觉得《梨园春》的开幕曲演奏了三遍,我已经站在三楼最西边宿舍的门前了。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就像程门立雪里的杨时,谦恭等候程颐程颢的教益;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像《送东阳马生序》里的青年宋濂,虚心等待老师的教导;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像《孟子》里的公孙丑,认真请求老师的教育。能演奏出这样入耳的乐音,不为师而何?</p><p class="ql-block">趁乐音暂停的机会,我鼓起勇气敲响了门。门开处,显出一个中年男子:头发根根直立,就像一根根钢丝直充天空;面色红润,给人踏实温暖的感觉;身材中等,穿一件黑色的外套,让人感到和蔼可亲。就是这一刻,拉开了三年我和杨专民老师亦师亦友难忘时光的帷幕……</p><p class="ql-block">此正是:</p><p class="ql-block">莫嫌晚秋天气寒,如坐春风闻丝弦。</p><p class="ql-block">三载岁月峥嵘过,亦师亦友两相欢。</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