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六厂号称东方卢浮宫,外观花岗岩雕刻而成,室内金碧辉煌,中华巴洛克街,红灯笼高挂,建筑别具一格……

濒临物种(瑞龍)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游记之三</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哈药六厂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法国巴黎卢浮宫为灵感,融合了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洛可可等多种建筑风格,被誉为“东方卢浮宫”。宏伟的建筑、华丽的外观和浓厚的欧式风格,让人叹为观止。如果你想去巴黎的卢浮宫又觉得太遥远,不妨来哈尔滨的哈药六厂博物馆走走。这座厂房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直路326号,应该会让你惊喜。</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三点多来到哈药六厂,天已经开始暗下来,虽然天气寒冷,天色已暗,但这里人群依然不断走入工厂椭圆的石拱门。一进厂房内,人潮涌动,室内装修金碧辉煌,犹如进入宫殿一般。那宏伟壮观的大楼,建筑风格独特而华丽,大楼入口处有一座钟塔矗立着,上面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图案。周围有许多人在参观这座美丽的建筑物,大家都沉浸在这浓郁的欧式风情之中。</p> <p class="ql-block">走进厂房内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大厅内部设计豪华典雅,金色拱门与雕像相得益彰。天花板上悬挂着精美的吊灯,墙壁装饰华丽,散发着一种高贵的艺术气息。由大理石雕琢而成的喷水池富丽堂皇,周围装饰着金色图案,并配有吊灯照明。大厅二边的门边都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着两尊人物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那白金相嵌的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人物雕像,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参观哈药六厂不仅让人感受到其奢华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还能深刻体会到其从辉煌到落寞的转变。尽管哈药集团的净利润断崖式下滑,市场地位有所下降,但哈药六厂仍然以版画馆的形式对外开放,继续发挥其文化价值。而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也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是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冰雪是哈尔滨的名片,如果想读懂哈尔滨的故事,欣赏哈尔滨的色彩,最合适的时间莫过于冬天。冬日里,雪花纷纷落下,天地间银装素裹,在这样美好的时刻,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更能领略哈尔滨的历史变迁与独特魅力。远远望去,装饰富丽、雕刻细腻的西式建筑在皑皑白雪中格外醒目,典型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彰显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p> <p class="ql-block">走近一看,这些建筑的墙面上有许多中国传统元素的浮雕与纹饰。多籽的葡萄和石榴寓意多子多孙;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象征着富贵吉祥;盛满奇花异草的花篮生机盎然;松树下的梅花鹿寄托着福寿延年的美好愿望。这些精美的雕花图案将西方装饰手法与中国传统祈福文化元素相融合,显示出独具匠心的创意。建筑立面上常见的装饰包括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以及细腻的雕刻和浓烈的色彩。这种风格在哈尔滨的道外区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建筑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追求动态和富丽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街区,连排而挂的大红灯笼吸引了我的目光,温暖的红色灯光静静照耀着老街。各种老字号美食云集,很多店前都有人排队等位,素不相识的人们因美食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为老街增添了人气和人情味。老街上,艺人所经营的面塑、吹糖人等传统手艺表演唤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又有文创工坊、画廊咖啡等新业态吸引年轻人驻足。建筑是有形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记录着哈尔滨的往昔岁月。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规模城市建设随之进行。当时,哈尔滨南岗区和道里区很多地方被划定为中东铁路附属地,成为外国人聚居区;道外区的傅家甸等地则在中东铁路附属地以外,成为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闯关东”移居者投奔亲人、开店谋生的聚居区。</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头道街113号的建筑,是中华巴洛克精美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这栋楼建于1920年,明黄色搭配灰色制成的浮雕装饰明丽,引人注目。入口处拱门上方的额坊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蝙蝠和祥云图案,两根单倚柱向上延伸,柱上装饰着中国结图案,菊花浮雕点缀其间,更显华美。经过拱门走进院落,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格局映入眼帘,这种多层楼围合而成的四合院,被哈尔滨人称作“圈楼”。道外区的民族工商业者效仿这些建筑,选择富于装饰的巴洛克风格,并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思与手法,建起喜庆吉祥的本土化“小洋楼”。这些建筑临街一侧的外立面是巴洛克风格,内部空间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院落,连点成片,逐渐形成建筑群落,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前来参观。日本学者西泽泰彦到这里参观时,提出以“中华巴洛克”命名这种“混搭”的建筑风格,这一叫法逐渐流传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