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成都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城市,直到如今也保留着浓厚的三国文化,想领略成都的三国风貌,武侯祠便是绝佳去处。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全国的武侯祠接近40座,至今仍有十几座遍布全国各地,而最具影响力和特色的当属成都武侯祠。杜甫曾所作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说明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共祠,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区别于其他武侯祠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武侯祠这片古老的土地,我便被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深深吸引。这里人文气息浓厚,古朴的大树、盛开的鲜花、典雅的盆景、碧绿的湖水、蜿蜒的红墙、金黄的银杏叶、怒放的红枫,色彩斑斓,让人仿佛穿越回远古时光,沉浸在这片自然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三国历史遗迹区和由刘湘陵园、武侯祠美术馆等组成的西区以及由具有川蜀风貌的锦里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武侯祠正门(南门),见大门的朱红大匾上刻有“汉昭烈庙”四个金色大字,大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明代石狮,位于大门中轴线外有照壁一座,照壁两侧有榕树相映。</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来到第一进院落,发现中间青砖石条铺就的走道直达二门。道路两旁树木葱郁,在院子居中两边分别有两个碑亭,供奉着唐碑和明碑。东边碑亭供奉的是唐朝著名宰相斐度亲自撰写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书法由柳公绰所写,名匠鲁建篆刻,世称三绝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被称为“三绝碑”,这一称号源于其文章、书法和镌刻的艺术价值。它镌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这块碑之所以被称为“三绝”,是因为裴度、柳公绰和鲁建三人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佼佼者,他们的合作使得这块碑的文章、书法和镌刻都达到了精湛绝伦的水平。此外,这块碑的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高风亮节以及任人唯贤的杰出风范,这也是它被誉为“三绝碑”的重要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侧明代张时彻撰写的《诸葛武侯祠堂碑记》碑,刻立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武侯祠众多碑刻中,明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记录了武侯祠的历史渊源及发展,为研究明代武侯祠的面貌提供了宝贵信息。张时彻在序文中追溯了刘备的奋斗历程,对其丰功伟绩赞赏不已,他叙述刘备从小就有过人之处,善于交际,成年后天下英雄豪杰皆追随他,张时彻还在文中感叹刘备、诸葛亮等人未能实现孜孜以求的理想,全碑歌颂刘备、诸葛亮这对明君良臣的千古典范,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如今,人们驻足明碑前,不仅折服于其文采斐然,更透过字里行间一览张时彻的历史功绩,感受武侯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走过唐碑便是二门,上书四个大字“明良千古”,明君良臣,流传千古。其中的"明"字左面不是"日",而是"目",一种说法是避讳“明”字免去文字狱;另一种强调"明君"之"明",重在擦亮眼睛,才能识人、识势。我更倾向于文字狱的说法,因为在古代,文字狱弄不好就会受到株连九族之类的酷刑,手书者必定十二万分小心!</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二门内侧、文臣廊和武将廊之间,有两幅巨型碑刻,分别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落款真真切切,是宋代民族英雄、《满江红》作者,岳飞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飞真实的墨宝手迹,观摩石刻,可以看到岳飞书写过程中,跌宕起伏的心情:靖康耻,犹未雪。联想到诸葛亮不偏安蜀地,北伐匡扶汉室,统一中原的决心,岳飞“挥涕走笔,不计工拙”,从行书到行草最后是草书,一发不可收……岳飞书写的行草石碑,笔力凝劲,一气呵成,其挥洒纵横,如快马入阵,令人想见岳飞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两边回廊供奉着当时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功劳的的文武官员。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p> <p class="ql-block">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p> <p class="ql-block">刘备殿坐落在二进院的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和南边的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刘备殿为传统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前檐柱上撑弓,雕有彩绘敷金的祥兽图案,制作精巧。</p> <p class="ql-block">刘备殿上的“业绍高光”匾额,是后人对刘备的评价。“业”指刘备所创立的基业,即蜀汉政权;“绍”有继承、发扬光大的意思;“高”指汉高祖刘邦;“光”指光武帝刘秀。这四个字是说,刘备继承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的基业。刘邦和刘秀是汉朝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这块匾额将刘备与他们相提并论,是对刘备的高度赞扬。而匾额也表明蜀汉是汉朝延续的新阶段,强调了刘备为汉室后裔,蜀汉为三国正统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刘备殿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头带皇冠,身着龙袍,两眼微睁,一副帝王的气派,冠冕九旒,双手执圭,塑像特别夸大了其耳大垂肩,是整个武侯祠中最高大的塑像。其两名庶子刘永、刘理在历史上才智平平,刘理后来还受了西晋官职,亦无资格入庙,因此陪伴刘备的只有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p> <p class="ql-block">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充分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p> <p class="ql-block">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chén)(?- 263年),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是刘禅第五子。塑像为清朝乾隆1788年塑立。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降,刘谌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以如此血腥的方式为蜀汉殉葬,成全了其节烈之名。</p> <p class="ql-block">右侧本有刘禅塑像,现在只有一个木桩,寓意刘禅朽木不可雕也。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对于这段历史,毛宗岗留下了“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的评价,令后人无不感慨叹息。</p> <p class="ql-block">昭烈帝庙正殿东西各有一偏殿,配享的是他的两大“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所谓“结义”只是演义戏说,但三人“恩若兄弟”却是史有所载。东偏殿为关羽塑像和其子关平、关兴及其部将赵累、周仓的陪祀塑像。在宋代,关羽被追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p> <p class="ql-block">关兴和赵累像。关兴(生卒年不详),字安国,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次子,关平之弟,弱冠时就因得到丞相诸葛亮的赏识而深受重用,官至侍中、中监军,随后英年早逝。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兴随刘备兴兵伐吴斩杀潘璋夺回父亲的青龙偃月刀,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并与张飞之子张苞结义,多次参加诸葛亮北伐,后在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去世。赵累:蜀汉大将关羽部下都督。后来吴将吕蒙袭取荆州,走麦城,赵累被吴将潘璋的部下马忠在临沮擒获,其后事迹不详。</p> <p class="ql-block">除了周仓属于演义人物,其余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照片是关平和周仓像。关平(178年-220年),字坦之,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的长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军北伐时,关平随军征讨。吕蒙成功渡江后,南郡守卫将领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吕蒙遂偷袭荆州进驻南郡。因后方失守,关羽被迫从前线战场撤退,期间关平一直陪从其左右。而后孙权率军占据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军全家老小都被东吴军控制,关羽军军心溃散。关平与其父退到麦城时,中了东吴军的埋伏并被擒获,最终死在临沮县。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因关羽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关平则被世人称为“关圣太子”。</p> <p class="ql-block">在《三国演义》中,“武圣”关羽,凭借一把青龙偃月刀,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历史上关羽靠这把刀过五关斩六将,斩掉颜良、文丑,美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西偏殿则是张飞及其子张苞、孙张遵的塑像。初见此像,或许会有不少人惊诧,甚至认为张飞长得很“吓人”。历史上的张飞,真的长得像塑像的脸这么“黑”吗?传说中,张飞善于书法和绘画,现在留有他写的字和亲手雕刻的一座娘娘美女雕像。而事实上,史书并未记载过张飞的长相,但史书和《三国演义》中,都表现了张飞直率、勇猛、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并随着小说的传播,戏曲的搬演,这样的张飞形象逐渐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张飞的“黑面”造型,是受到了性格特征和戏曲的影响。元杂剧中,不仅开创“整脸”谱式先河,还出现了性格粗放豪爽的正面人物的性格化勾脸化妆形式,通过脸谱颜色来反映人物性格。红脸表现男子血性,赤胆忠心;黑脸反映外表凶猛,内心正直。于是,在三国戏的不断搬演中,张飞凭其忠耿正直的性格,逐渐以“黑脸”造型“重生”于传统的戏曲舞台上。诚贯金石 这是在武侯祠张飞殿上的匾额。四个字形容张飞的品格非常贴切,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p> <p class="ql-block">张苞(生卒年不详),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蜀汉名将张飞的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子张遵。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张苞与关羽次子关兴结义,并使用父亲的家传蛇矛为兵器,他和他父亲一样英俊,勇猛,剽悍。可惜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却死于脑外伤,北伐时跌落山谷而死。</p> <p class="ql-block">张遵(?-263年),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车骑将军张飞之孙,张苞之子,侍中、尚书仆射张绍之侄。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偷袭蜀国。张遵跟随卫将军诸葛瞻防守绵竹,最终与诸葛瞻一同战死。</p> <p class="ql-block">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到了过厅,低一个台阶体现了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毕竟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过厅上悬挂了一块“武侯祠”三个大字的匾额,这是由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所撰写的。除此之外,过厅还悬挂了董必武、冯玉祥、徐悲鸿等大家所撰写的匾额对联。</p> <p class="ql-block">穿过了过厅,在诸葛亮殿前,可以看到一尊长方形的鼎,这是与刘备殿门口的那尊圆鼎相呼应的。“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天圆地方”,这两尊鼎就象征了君臣观念。</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方悬挂着书写了“名垂宇宙”四个大字的匾额,这是由康熙的第十七个儿子也就是雍正的弟弟果亲王允礼所写的。“宇宙”二字很早就出现了,古人解释说“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所以这里的“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个匾额是称赞诸葛亮不管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他所留下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殿殿宇宏敞开朗,面阔5间,进深2架,平面呈长方形,梁架式木结构,面积仅为刘备殿的一半。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此殿匾额、楹联、碑刻甚多。</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 “静远堂” 匾额,表现诸葛亮一生的情操。塑像塑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度。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p> <p class="ql-block">殿内一梁上刻有“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八个大字,这是诸葛亮告诫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所说的话,意思是说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一定要排除杂念,恬静寡欲。这也正是诸葛亮自己的人生写照。</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两边的塑像,左边是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右边是孙子诸葛尚。他们在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绵竹阵亡。诸葛亮子孙三代,人称“三世忠贞”。</p> <p class="ql-block">走出武候祠,我们来到了后面的三义庙,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正殿五开间,深8.5米,抬梁式屋架,天花板不作彩绘,花雕饰檐撑。大殿中部三间靠后墙处设神龛,内有塑像:刘备居中,高2.8米;东为关羽、西为张飞,均高2.6米。三像造型根据《三国演义》描写而作,形象较年轻,生气勃勃,着单色布衣,是结义后创业时期的形象,很符合“三义庙”民间风俗庙宇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来自于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殿外廊内柱楹联:“ 义烈重桃园 世载益梁存汉祀,勋名昭竹帛 千秋灵爽佐清朝”,三义庙的对联“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犹同伴;合义合,战义战,自昔铭勋匪异人” ,</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后面是“桃园”,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桃园和庙宇道不尽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恩义。桃园三结义主题景观有三座现代形式的雕像,展现了三人桃园结拜时的状态,还用了三种颜色的石材,既保留了石材的质朴,又有人物形神的刻绘,栩栩如生。这组雕像,是著名雕塑艺术大师叶毓山老师设计的,到了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会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路遇“喜神方”,回去查后才知,这是老成都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喜神方,指喜神所在的方位,成都人往往视南方为喜神方,武侯祠在成都南郊,于是到武侯祠拜谒、游玩,渐渐成为成都人“游喜神方”的习俗了。</p> <p class="ql-block">院内新设有博物馆,用实物和光电再现了当年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p> <p class="ql-block">去刘备墓园要穿过悠长的红墙夹道,两边红墙夹持,外边翠竹辉映,那是人们拍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段长长弯曲的石板路,两侧是红墙,墙外是茂密的竹林。如果赶上阳光甚好的傍晚,阳光透过竹叶斑驳地洒在红墙上,景象幽静而深沉,非常适合拍照。</p> <p class="ql-block">刘备墓称“惠陵”,由照壁、山门、神道和寝殿组成,依次排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照壁立于墓前,之后为山门,上悬“汉昭烈陵”匾,后接神道,直通享堂。</p> <p class="ql-block">殿内高悬“千秋凛然”四字匾额,其后为阙坊,正中嵌墓碑,上刻楷书“汉昭烈皇帝之陵”七字。</p> <p class="ql-block">在寝殿西侧写有“惠陵”二字,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墓冢周围有灰色砖墙环绕,砖墙外为红墙夹道。据史书记载,惠陵为夫妻三人合葬墓,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去世的甘夫人和吴夫人。</p> <p class="ql-block">游历完武候祠,感概万千,一代名相诸葛孔明,为蜀汉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联吴抗曹,火烧赤壁,七出祁山等故事流传千古。那个坐在小轮车上,手握羽毛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儒雅形象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从正门走出去,再右拐,就到了锦里古街,那里是我们今天要游逛的第二个地方。</p> 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