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东边,有这样一片辽阔的山区:它占地约14.2万公顷,有30多座山峰组成,18座山峰海拔超过3000米;它有着独特的白云岩风貌:状如锯齿的山峰、陡峭的悬崖、巨大的的山墙,幽深的山谷,是全世界最美的高山景观之一;大山环抱着许多精致优雅的小镇,空气纯净,风景如画,一年四季可开展各种活动,冬季滑雪,其它季节徒步登山攀岩;它以其精妙绝伦的山地景观,和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价值,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就是被誉为“上帝遗留在阿尔卑斯山的后花园”的多洛米蒂(Dolomite),是徒步登山的天堂和滑雪的圣地,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多洛米蒂独一无二的白云石风貌,源于一场沧海桑田的巨变。它曾是远古的海洋,海洋生物的尸骸形成的珊瑚礁,经年累月变成了白云岩,岩石于7000万年前浮出海面,形成山脉,受侵蚀、构造、冰川等作用影响,形成了如今极具辨识度的白云石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洛米蒂(Dolomite)得名于18世纪法国地质学家迪尼多内·多洛米厄(Dieudonne Dolomieu),他在对该地区及其地质进行科学研究时,发现了当地盛产的白云石的特性—它是一种石灰岩,并用其名字命名白云岩构成的特殊地质(白云石风貌),并且成了横跨意大利东北部三个大省的具有白云石风貌的这片区域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我们对多洛米蒂早有耳闻,也对其独一无二的白云石风貌无比向往,于是我们今年9月的意大利旅行,首站就锁定了多洛米蒂。</p> <p class="ql-block">多洛米蒂是由9个区域组成的序列遗产地,地域广阔,山峰众多,景观丰富,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作为多洛米蒂著名地标的三峰山(意大利语: Tre Cime di Lavaredo)是必去的景点,而环三峰山徒步则是近距离观赏拍摄三峰山的最佳方式,也是多洛米蒂经典徒步之一。三峰山徒步的起点是一座山屋—Rifugio Auronzo/Auronzo-hutte(意大利语/德语),可以乘坐公共交通或自驾抵达。因为山屋附近的停车位有限,自驾前往的我们必须尽早抵达,于是我们徒步前一晚的住宿就订在了离三峰山较近、密苏里纳湖畔的宾馆—密苏里纳大酒店(Grand Hotel Misurina)。</p> <p class="ql-block">宾馆依山傍湖,景色优美。湖泊是卡多雷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密苏里纳湖(Lago di Misurina),海拔1760米,传说是由巨人索拉皮斯悲伤的眼泪汇流而成。湖泊水域辽阔,湖水清澈,湖区含有大量的负离子,是欧洲著名的疗养度假地,被誉为“多洛米蒂的珍珠”。1956年冬奥会,在湖泊的天然冰面上还举办了速度滑冰比赛。环湖大约1小时,也可以乘船游湖。</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区的多洛米蒂,天气变幻莫测,入秋时节更甚,前几天就降了一次大雪。而山里天气更是变化无常,如遇下雨,道路变得湿滑,不适合徒步,也无法拍照,如有云雾遮挡,估计都难见到三峰山真容,因此徒步三峰山需要有好的天气。</p> <p class="ql-block">徒步前一晚我们到达宾馆时,天还下着雨,第二天早上虽然天晴了,却是阴云密布,山上的天气可能更糟,我和老茂在纠结是否继续上山徒步,因为这是我们徒步三峰山的唯一机会。于是老茂下去湖边拍照,顺便向酒店前台询问当天三峰山的天气,竟得知山上早上天气极好,有阳光,老茂即刻回来和我商量,最后决定今天上山徒步。</p> <p class="ql-block">我们赶紧收拾好行李,吃了早餐后退房,出发前又去湖边补拍了几张照片。当我们走出酒店,惊喜地发现,天空放晴,蓝天白云,雪山清晰可见,空气格外清新,湖水清澈透亮,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拍完照,我们驱车上山。一路上,阳光明媚,嶙峋的白云石风貌扑面而来,山下是茂密的森林和初现黄色的草场,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美得让人心动,我们又忍不住下车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在半路上的景区收费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山上还有停车位,这让我们松了一口气。驱车将近半个小时,我们在10点左右到达景区停车场,这时还有不少车位,与攻略里“9点以后就没车位”的说法并不相符,或许现在车位增多了吧。</p> <p class="ql-block">俯瞰山谷,群山环抱中的密苏里纳湖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从停车场走上一个山坡,就是三峰山徒步的起点—Auronzo-Hutte/Rif. Auronzo(曾经的山屋,如今的简易旅馆,海拔2320米),我们将从这里出发,沿着小道101一直走,从三峰山的南面绕到北面,到达终点—红房子(Drei-Zinnen-hutte/Rif. Locatelli-Innerkofler,也是一座山屋,海拔2450米),然后原路返回,往返近9公里,海拔提升130米,按照路牌标记,单程用时1小时40分钟,我们沿途拍照,需时会更长。</p> <p class="ql-block">出发。</p> <p class="ql-block">徒步小道是未铺装的沙土路,开始的一段比较平坦,我们走得很轻松。</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都有徒步者,大多来自欧美,不乏老者,也有父母带着小孩徒步的,他们都是一身户外穿着,装备齐全,走起路来轻松自如。对于他们,徒步就是生活。</p> <p class="ql-block">山间云雾时聚时散,周围的山体也时隐时现。当时我们就走在三峰山的山脚下,却全然不知。</p> <p class="ql-block">云雾散开,回望远处,依稀可见徒步起点处山屋的身影,我们走过的小道就像一条细线系于山间,徒步者也变得如蚂蚁般细小。</p> <p class="ql-block">转过前面这个弯,就到一座小教堂了。</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方云雾弥漫。</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到教堂正面时,云雾已经散开,露出了蓝天。这是一座天主教小教堂(Cappella degli Alpini),是徒步的一个节点,我们用时20分钟走到了这里,感觉很轻松。我开心地对老茂说:这个徒步不难啊,老茂点头称是。</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是徒步道上的第二个山屋。这段道路基本平坦,有些小的下坡,走起来也很轻松。</p> <p class="ql-block">不到15分钟,我们就从教堂走到了第二个山屋—Rifugio Lavaredo,海拔2344米,比起点仅提升了24米,所以一路走过来很轻松。这里的山屋(Rifugio)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山间小木屋,最早由瑞士阿尔卑斯俱乐部建于1863年,起初仅为徒步旅行者和登山者提供躲避风雨的庇护和简单的铺位,类似于避难所(Shelter),后逐渐发展成为提供住宿和食物的简易旅馆(Hostel),有工作人员售卖餐食和饮料,甚至开展讲座、售卖服装和一些小物品,但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山屋里并不配备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山屋附近聚集了很多徒步者,有的在拍照,有的在休息,有的在补充食物,也有的看路线图,和队友探讨下一段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山屋附近的徒步路线图,显示徒步路径、山屋及山峰位置,用意大利/德语双语标注山屋和山峰的名称和海拔高度,让人看了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从第二个山屋继续往前走,这里开始出现上坡路段。在两千多米的海拔,我们又背着沉重的相机设备,爬坡开始有些吃力了。这时老茂稍显轻松,一直走在我的前面,甚至在一些转弯处,会突然不见他的身影,我在后面尽量跟随他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此时我们正在从三峰山的背面(北面)往它的正面(南面)走,山峰侧面的山体在云雾中时隐时现。</p> <p class="ql-block">羡慕地看着轻松地下坡返程的徒步者,正在奋力上坡的我已经在想,离最后的红房子还有多远啊?</p> <p class="ql-block">幸好这段山坡路程不长,我们大约用时15分钟就上到了坡顶,这里是三峰山的一处山口—Paternsattel/Forc. Lavaredo,徒步的一个节点,也是三峰山侧面的网红机位。有人继续沿着侧面的山脊走向三峰山;有人在网红机位拍照,也有人在看一旁的路线图。这时山体一侧笼罩着云雾,拍照效果不理想,我们继续往前走,寻找更好的角度。</p> <p class="ql-block">我们往前走了一小段距离,再回头望向三峰山,这一幕映入眼帘:三座垛口状的山峰拔地而起,如利剑般直插云霄,蔚为壮观,缭绕山顶的云雾,又添一份神秘。</p> <p class="ql-block">三座山峰的名称和海拔高度(从左至右):小峰(Cima Piccola, 2857米)、大峰(Cima Grand, 2999米)、西峰(Cima Ovest, 2973米)。</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好,又拍到了三峰山的全貌,我们已感心满意足,然而接下来的这一段路却几乎让我们崩溃。前几天下了大雪,小道上的积雪结了冰,有些冰开始融化,路面又湿又滑,且大多为下坡路段,很容易打滑摔跤,我和老茂一步一挪、小心翼翼地往下走,一些特别湿滑的路段,老茂就拉着我走,这时看着已经徒步回来的人,我又在想,这条路什么时候是尽头啊。</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小段路,路边有一开阔地带,也是一处拍照点,可以拍摄三峰山的正面和周围的景色。我们走进去拍照,也稍微休息,恢复一下体力。</p> <p class="ql-block">幽深的山谷。</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山墙。</p> <p class="ql-block">和三峰山同框。</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往前走,路面依然有结冰,湿滑难行,我们继续接受考验。这时老茂感叹:幸好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没带长焦上来,不然我们的背包那么重,很难坚持走到红房子的。</p> <p class="ql-block">徒步路上,我们不时回望三峰山,看着变幻莫测的云雾绕着三峰山时聚时散。</p> <p class="ql-block">对面走来一群学生,可能是学校组织徒步活动吧。看到我们在给她们拍照,她们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和我们微笑比耶。</p> <p class="ql-block">一阵云雾涌来,小峰和西峰只能看到山脚部分了。</p> <p class="ql-block">小道右侧奇异的山峰,被切割成楼梯状的山体,支离破碎的顶面,有些像云南的石林,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离红房子越来越近了,我们也已经疲累不堪,双脚被灌了铅似的,完全不听使唤,完全凭着毅力在坚持。</p> <p class="ql-block">用时一个多小时,我们从三峰山山口走到了一个岔路口,这里的两条路都可以走到红房子。我们选择一直往前走,之后我们才知道,往下走绕着上山的路虽然较远,但比较平缓,相对省力,因此回程我们选走这条路。</p> <p class="ql-block">之后有一段路需要爬楼梯上山,楼梯上积雪成冰,冰雪融化,湿滑难走,只能沿着一侧凹凸不平的“土路”,几乎手脚并用的攀爬上去,对几乎已经耗尽体力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一大考验。</p> <p class="ql-block">看着老茂已经胜利“登顶”,正在扶着栏杆,一览众山小,我下定决心,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一路攀爬,也随后“登顶”。</p> <p class="ql-block">“登顶”的人们已经把疲劳抛诸脑后,兴奋不已地在那赏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从“登顶”处再爬一个小山坡,就到红房子了。</p> <p class="ql-block">老茂再一次先行爬上了山坡,我也一鼓作气,紧随其后爬了上去,来到了红房子处,顺利到达徒步的终点,用时将近3个小时(含拍照),虽然一路艰辛,却很值得。</p> <p class="ql-block">红房子也是一座山屋,名称Drei-Zinner-Hutte/Rif. Locatelli-Innerkofler(德语/意大利语),海拔高度2450米,比徒步起点海拔提升130米。它就像三峰山环线徒步上的一个地标,既是徒步的终点,也是一个网红拍照点,在三峰山的照片里,常会出现它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红房子附近的两个小湖(Laghi dei piani),清澈如许,倒影着蓝天白云,像一双清亮的眼眸,很是好看。这让我想起了川西海子山上的“姊妹湖”,一样的清澈透亮。</p> <p class="ql-block">一张宣传板上张贴着一些鸟类的图片,都是在多洛米蒂地区常见的鸟类品种,当时我们只看到了图片中第三行最左边的那种黑色的鸟。</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以三峰山为中心建立了三峰山自然公园(Naturpark Drei Zinner/Parco Naturale Tre Cime),公园内有多条徒步线路,徒步者到了红房子,可以沿着不同的线路继续徒步。</p> <p class="ql-block">红房子后面的山上有一个山洞(Grotta delle Tre Cime),人们可以从洞里往外拍到这样一个场景:站在洞口的人与三峰山同框,这是三峰山的一个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山洞位于半山腰,看着不高,上去却颇费周折。上山的人踏出的“路”又陡又滑,松散的砂石路完全没有支撑点,我们再次手脚并用,有惊无险地爬到了山洞所在的山腰处,从高处远眺,四周景色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和三峰山同框照。</p> <p class="ql-block">从山洞下来,我们到山屋旁的室外用餐处,坐下来休息和用餐,附近有几只黑色的鸟在盘旋飞翔,时而停在栏杆上四处张望,似乎在觅食。</p> <p class="ql-block">待我们结束用餐时,天气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阳光褪去,天空乌云密布,刮起了寒风,还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三峰山躲进了云雾之中,踪影全无。我们不禁庆幸,幸好我们上山早,已经顺利完成来程的徒步和三峰山的拍照,不然只能望山兴叹了。现在我们补充好了能量,原路返回。一路上顶风冒雨,雾气蒙蒙,能见度很低,更无景色可言,我们只管低头走路。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回到徒步起点的山屋,然后驾车返回旅馆。</p> <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从三峰山上下来,住在了这家位于安托诺湖畔的旅馆。今天早上我们将从这里出发,驱车去探访多洛米蒂的山口,领略白云石世界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