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奇的地方—埃及之行(3):美丽的尼罗河

陈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阿布辛贝神庙回到游轮已到中午,下午游轮开航,没什么活动了,用罢午餐正好回客房好好休息,以解几天来的疲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游轮开航,缓缓离岸,向北行驶,走得非常平稳,没有晃荡的感觉。尼罗河风平浪静,它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它穿越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厄立特里亚、苏丹以及埃及11个国家,最终汇入地中海,全长66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经埃及1350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游轮共住三夜,第一夜是作为下榻的宾馆,后两天是游轮在尼罗河里行走时度过,不过中途要在埃德福那儿靠岸去参观埃德福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轮分为三层,一层是餐厅,一日三餐在这里用餐,都是西餐自助,我们10人团固定一张大餐桌用餐。大家在用餐中能紧密地认识交流,10人中八位是北京的游客,有两位女士是河南郑州的,也到北京加入了这个团。大家在一起和谐共处,其乐融融,每人都是旅行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旅行故事,他们都与我家一样,去过国内外不少地方。看来旅游已成了国人的普通活动,与几十年前中国的闭塞状况不能同日而语了,也证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不断发展强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轮的二、三层是客房,顶部是甲板。一日在房间里听到窗外有呼叫声,打开窗帘看,见一小艇在飞驰,它的动力来自一根大绳拴在游轮上拽着行进。小艇上有两个当地人,手中不停展示并更换着一块块各色的阿拉伯头巾或大的布料。当时觉得奇怪:他们在干什么?向游客做他们的商品广告吗?一时不得其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四点,夕阳逐渐移至天边,甲板上免费提供咖啡,我们登上甲板去欣赏落日,顺便享受咖啡的乐趣。甲板上有小桌和座椅。端上一杯咖啡落座,眺望火红的夕阳,被周围云彩簇拥,远方的沙丘在渴望着它的回归。尼罗河静静地流淌,两岸的绿色给这个沙漠之国的带来了生机,它不但美丽妖娆,还抚育了这个国家的一亿多的人口。过去这条河定期地泛滥,水位一下能提升十几米,河面变宽叫人心惊,甚至淹没岸边十多米高的神庙,这是因为上游季节的气候变化所致,自从修了阿斯旺大坝,情况得到了改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夕阳渐渐偏西,河水染得一片金黄,美轮美奂,令人遐想。游轮在平稳地前行,忽听船头有叫喊声,赶过去一看,原来是河面行驶的小艇上的人在向甲板上的游客兜售商品,这才弄明白在客房窗子看到小艇的人展示大块布的目的了。这时候,游轮在河中暂停,准备过伊斯纳水闸门。伊斯纳水闸起到对尼罗河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的作用。历史上,尼罗河的洪水经常给沿岸居民带来灾害,伊斯纳水闸解决了这一问题。水闸通过精密的机械系统,根据尼罗河的水位变化,自动调节闸门的高度,控制河水的流量。船只通过水闸要等待,因为水闸水道只能容一艘船通过。通过时要开启前后闸门,调整水面高度。我曾在国内长江乘船经由葛洲坝时体验过这种方式,所以不觉新鲜了。倒是甲板游客与河面小艇人的买卖挺有意思,距甲板十来米下的小艇人抓紧游轮暂停的机会使劲儿展示他们的商品,大部分是头巾和大块布料,若甲板上的游客看中哪块,并用手势谈价,以埃镑结算,一美元合40多埃镑。谈好价格,艇上的人把商品用胶袋装好,奋力抛向甲板,他们抛得力大,方向也较准确,都能平安到达十来米高的甲板上,甲板上的游客将埃镑现金与一块上次没人买的布料装进袋子再拋回小艇,也能被艇上人准确抓住。我们也看准了一块好看的布料,计算尺寸可以做一单人床单,讲好是200埃镑,小艇人抛了上来,同团的河南女士把我们买布的钱与另一退回布料装进袋子向下抛回小艇,还真有准头,正好落到艇上人手中。我不禁夸赞那女士的功夫,问是否练过扔手榴弹,她说她在家经常干活,不知是否与她经常干的活计与抛物有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斯纳水闸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伊斯纳水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轮在尼罗河行驶一天后的清晨在埃德福神庙靠岸,我们将下船去参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埃德福神庙,位于尼罗河西岸,这是埃及保存最完好的神庙,里面供奉着鹰头人身的天空之神荷露斯,是作为宗教祭祀活动的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多个世纪以来,埃德夫神庙埋在12米的沙土及尼罗河沉淀的淤泥下。当地居民在埋藏着神庙的土地上兴建家园,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没想到1798年一支法国远征队到来,神庙塔门的顶部被发现,到了1860年,开始发掘神庙的工作,所以埃德夫神庙几乎完好无缺,成了埃及唯一有顶部的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神庙与下船的岸边有段距离,安排了我们坐马车前往。一会儿一队马车过来,都是一匹高头大马驾着带座椅的车,每辆车有一位驭手,并坐三位游客。上了车,驭手挥鞭,马儿奔走,一时多辆马车你追我赶,打破了晨曦的寂静。十几分钟后到了神庙前的广场,马车云集,拥挤不堪,我们下车记住了车号,以便返回时容易找到。英俊导游带领走向埃德福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神庙前一看,神庙塔门有36米高,说得上是高大雄伟,入口处两侧有以黑色花岗岩雕成的荷鲁斯鹰像,这座神庙主要供奉的是鹰头人身的天空之神——鹰神荷露斯。荷露斯是太阳神奥西里斯与女神艾西斯的孩子,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之一。在埃德夫神庙西部内墙的壁刻描绘了两位神祇之间的大战。根据埃及神话,赛特杀死了为埃及人带来文明的欧西里斯,欧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为报父仇,与赛特决战,成功杀死赛特,埃德福成了供奉荷鲁斯的地方,就是这座神庙的来历,埃及人每年都会在这里庆祝荷鲁斯战胜了赛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神庙是公元前237年开始修建,公元前57年才完工,用了近200年时间。距今近2300年了。走进庙里面,高大的石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墙壁的铭文为学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及希腊罗马时期语言、神话及宗教方面的资料。大家继续被古埃及人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所倾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坐马车去埃德福神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埃德福神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轮驶到一个叫卢克索的地方,结束了航程,游客们下船。正值清晨,我们在岸边乘汽车到“帝王谷”参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埃及,除了蜚声世界的金字塔外,还有一处令无数旅游者向往的地方,就是“帝王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18到20王朝,大约从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距今3600年前的法老和贵族主要陵墓区。在往前的年代的法老是修建金字塔作为陵墓,随着社会的进展变化,建金字塔成为了历史,以后几个世纪,法老们在这条山谷的峭壁上开凿墓室,用于安放他们的木乃伊遗体。帝王谷埋葬了62位法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了车走向帝王谷,眼前出现一片寸草不生的黄色山谷,四周覆盖着黄沙,显得凄凉没有生机。这时候心想:这些法老怎么找了这个偏僻的地方作为长眠之地?想起中国的皇陵多气派,北京的明十三陵、清朝的东陵西陵、陕西秦始皇陵、武则天的乾陵,哪个不是在风光秀丽、绿树成荫的山水间。英俊告我们有三处墓可以进去参观,其他的不对外开放。我们拿着门票分别走进这3000多年前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一探究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陵墓都从山谷壁上向里开凿,洞口很普通,现在外面安着铁栅栏门,这哪像王陵的样子?但一入其中就被墓道两壁的景象所震撼!墓室墙壁满是鲜艳的色彩,保存着相对完好的壁画,这可是3000多年前的遗迹啊!尽管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沧桑,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壁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描绘着法老的生平事迹,从他们的加冕到征战沙场,从向神灵祭祀到接受成名的朝拜,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及生动的形象,让人们了仿佛穿越到几千年前的社会。由衷赞叹古埃及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这些作品与中国商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同期,但比甲骨文要复杂得多,艺术水平也高得多,真让我们长了见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帝王谷不仅是埋葬法老的地方,更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我们参观的三处王陵没见到法老的木乃伊,按英俊导游的说法木乃伊都移到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了,我们过两天还要去参观博物馆,在那儿可见到木乃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帝王谷大家更深入了解了古埃及的历史,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死亡独特理解,对来世美好的向往,他们相信死亡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永生的过渡,他们的木乃伊在等待着复活。但他们没有想到几千年过去了,他们虽然没有复活,可被无数人观览,也算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帝王谷是古埃及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它吸引着后人去探索岁月尘封的古老故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埃及帝王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帝王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帝王谷内的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了帝王谷,我们乘车来到一处庞大的神庙群—-卡尔纳克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卡尔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近神庙,先看到两排狮身公羊石像,然后是高耸的庙门,里面有大小20余座神殿。在众多柱厅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达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圆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柱顶呈莲花状,据说每根莲花柱顶可站立100人。最让人着迷的是刻在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有战争的惨烈,有田园生活的幸福,有神灵与法老的亲密……这是石刻的历史,连环画似地告诉你一个遥远而辉煌的过去。当时就想:这些高大的石柱与精美的图案,在四千年前工具落后、技术低下的状况下是如何建造的?至今连埃及当地人也回答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望见一座方尖碑直指青天,这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这座神奇方尖碑的石料是女王从阿斯旺山里采集的,不知是如何采集又如何在神庙中立起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而古埃及人则做到了塔不惊人死不休,庙不惊人死不休。叫人惊异的卡尔纳克神庙不仅因为它的壮丽,而且因为它的建筑元素,例如大圆柱和轴线式设计,先后影响了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这时我想起了在俄罗斯旅行见到的一些教堂外面的大立柱,还有我国的人民大会堂外面大立柱的设计,不也是受到了这种影响吗?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不断地相互交流,推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前进。卡尔纳克神庙又叫我见识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东西,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光辉杰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埃及的几天中,除观览了金字塔外,进入了四座神庙参观,它们各有不同特点。这里的神庙就像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寺庙一样,主要是宗教信仰的祭祀活动的场所,它们是世界文明文化的组成部分。古时候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生活生命中的认识都寄托于神灵,建造了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这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应该尽量了解,旅游到现场就能更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知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结束了卡尔奈克神庙群的参观,我们要乘车四小时奔赴风光旖旎的红海,继续进行埃及游的行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卡尔耐克神庙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