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呈坎古镇

旅乐摄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5日早上,我们驱前赶赴呈坎,专程探访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古镇。呈坎古镇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这里有着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初名龙溪,古称漂川。呈坎古镇以独特的八卦风水布局与精美的徽派建筑而著称,享有“中国风水第一村”和“江南第一村”的美誉。这里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包括众多清代建筑与明代民宅。整个村落依据《易经》中的八卦风水理论进行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呈坎古镇内留存着180多处历代古建筑及古遗址,其中22处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50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呈坎古镇凭借其独特的八卦风水布局和精美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呈坎村落的整体布局严格遵循《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村内三街九十九巷纵横交错,宛如迷宫,是中国唯一一个按照先天八卦理论建造的村落,也是现今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八卦古村落。古老的龙溪河如玉带般蜿蜒穿过村庄,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四周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构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形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完美融合,使得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奇迹。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深邃的“易经·八卦风水”理论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以及村落民居建设紧密相连。由于交通不便,呈坎自古以来很少遭受战争破坏,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徽雕(砖、木、石)、古屋、古亭、古台、古楼阁、古井等古迹。这些古迹具有极高的代表性,例如罗东舒祠(宝纶阁),这是中国民间发现的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高的家族祠堂;皖南宋代的“长春大社”;坚固无比的“燕翼堂”。还有中国古代最高层建筑之一的明代“三层楼”,共有八幢;元代的“环秀桥”和“隆兴桥”,后者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单孔桥;宋代建筑“老虎洞”,是宋代的经典之作。罗氏后裔还保存着朱熹为《罗氏宗谱》撰写的序言、《熹又识》以及苏轼的“序赞”。呈坎的古匾象征着家族世代的荣耀与显贵,从宋代、元代、明代到清代,保存完好的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更是珍贵。其中最古老的木匾是宋代的“大司成”,由元代高官李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题赠给国子监祭酒罗绮,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彝伦悠叙”匾长6米,宽2.5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匾,出自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八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悬挂着金色“呈坎”二字匾额的门楼前合影留念,记录下探访这座千年古镇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我与杨湘慈、王进忠在镌刻着“A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呈钦”的巨石前合影留念,将这一难忘时刻定格。</p> <p class="ql-block">这幅对联挂在古朴的民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对趋利避害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很有创意,多个圆形门洞连成一串,形成了很好的视觉效果,我以此为背景,留下这张纪念照片。</p> <p class="ql-block">符青青、杨湘慈、吴辉龙三位以徽派古建筑为背景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祈福纪念长廊,杨湘慈战友留下了这张笑容可掬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永兴湖是呈坎古镇的灵魂所在,原名水口,是呈坎村民从东汉到南宋时期开凿的人工湖泊,面积约1.5公顷。湖水清澈见底,湖岸曲折蜿蜒,湖上有两座古桥相连——元代的环秀桥和明代的永兴桥。湖两岸分布着呈坎古镇的主要民居区,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永兴湖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认为水为万物之源,具有滋润万物的力量,永兴湖寓意着兴旺发达,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繁荣与生机。漫步在湖畔,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千年前的岁月之中,每一处都是捕捉光影的绝佳之地,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沿着湖畔景观道前行,可以欣赏到八卦村的独特布局和周围古屋的历史韵味。游览完永兴湖后,前往晒秋广场继续领略美景。</p> <p class="ql-block">永兴湖上的两座桥——环秀桥和隆兴桥,这是环秀桥,历经沧桑,古朴典雅,既是桥,更是景。为永兴湖增添了美感和风韵。</p> <p class="ql-block">我在永兴湖畔拍摄了这张照片,以此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罗东舒祠,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内,是明代中后期的一座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罗东舒祠是为了供奉罗氏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是黄山罗氏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种。祠堂规模宏大,营造精细,集“古、雅、美、伟”于一体,堪称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宝纶阁是罗东舒祠的精华所在。相传,主持修建此祠的罗应鹤曾在明万历年间担任监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要职,深受明神宗宠信。为了收藏历代恩赐,“盖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故得名“宝纶阁”,后来人们习惯性地称整座祠堂为“宝纶阁”。宝纶阁由三个三开间组成,加上两头的楼梯间,共有十一开间。吴士鸿手书的“宝纶阁”匾额高悬于楼檐之下。天井与楼宇之间由黟县青石板栏杆相隔,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均雕刻着精美的石狮。台阶上十根面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支撑起纵横交错的月梁。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横梁上的彩绘图案优美,色彩绚丽,虽历经四百余年,至今仍鲜艳夺目,历久弥新。宝纶阁左右两边设有登楼的楼梯,登上三十级木台阶,只见楼上排列整齐的圆木柱,屋顶阁栅外露,饰以水磨青砖。这里是呈坎村的最高点,可远眺黄山天都峰、莲花峰的烟云缭绕。宝纶阁以其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绘,集古、雅、伟、美于一身,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国家建设部、文化部以及许多高等院校的建筑专家、教授参观考察后认为:无论从全村整体的天际线还是从单体建筑的轮廓来看,呈坎村都具有明清文化古村的独特风格,这对研究古代建筑历史、建筑设计及宗族制度、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迎娶新娘的红花轿,承载着新人的幸福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一家古老的民宅堂屋挂着这样一副楹联:“儿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它表达了对子孙教育和敬重祖先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另一家古宅的厅堂挂着这样的楹联:“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弟兄。”这句话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关系的理解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这家老宅中堂的对联写道:“丰山拱报家声振;坎水环流世泽长。”短短数字,尽显家族传承与地域特色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看这幅中堂对联:“得天地之正气;出非常之英杰。”写得真是妙极了!</p> <p class="ql-block">这栋古建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立柱横梁,雄伟古朴,尽显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p> <p class="ql-block">晒秋是呈坎的一大特色景观,其规模宏大、分类细致、场面壮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晒场上晾晒出了“呈坎”二字,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杨湘慈看到呈钦晒秋场,高兴的拍下了这张打卡照。大家猜猜杨湘慈此时在很想谁呢?</p> <p class="ql-block">晒场上红黄相间的农作物交相辉映,金黄与火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p> <p class="ql-block">晒场上晾晒的红辣椒,红红火火,格外耀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