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丹霞山位于广东韶关仁化县,以独特的红色砂砾岩构成丹霞地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以“赤壁丹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丹霞,被誉为“中国的红石公园”。24年12月7日,阴天,不到8点30分我们就到了长老峰景区,山下已可远眺红色丹霞,只见群峰耸立,各有气象,心中不由期待起来。</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说,长老峰分三层进行游玩,上层三峰(长老、海螺、宝珠)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寺)为中心,但原路返回;到别传寺后,按景区导图至长老峰即可,然后下山去看阴元石。丹霞山是红色砂砾石,上接崖壁,下临深壑。一处巨大崖壁似“如来”大肚向前挺胸,人立其下渺小如蚁,向前凸的崖壁上“画”了许多暗黑“柳条”,石面红黑相间,这应该是锦石岩了。据说,锦石岩四时景色不同,可惜今日没有阳光照壁,我无法描述其景,不然景色肯定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块巨石,即见到一块巨石中有一个小洞天,丈许宽,上沿隆起,下平整,状如佛龛,外黑内红,龛里石壁上刻三个小字“觉梦关”。相传,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此处因而得名“觉梦关”。</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们就钻过了“幽洞通天”,领略寻幽探胜之奥秘,不过幽洞才7米高1.3米,我们矮身穿过,洞后仍是一个洞天,站在洞天当中如井底观天,“原来世界就怎么小”。</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转过一个山角,一处狭长绝壁映入眼帘,像斧劈刀削,劈出一条笔直通道,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直一条一线天,其中一面石壁垂直壁挂,另一面石壁个别地段稍微有些外凸外,也可算得上垂直壁挂了。据查,一线天长200米高40多米宽约1米,最窄处仅0.7米。</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的尽头也是一方洞天,仰望崖壁上空,一面挂壁红艳如新,一边黝黑巨石攀附其上,巨石凹陷,如黑色虬龙的龙筋根根乍起,恐怖如斯!</p> <p class="ql-block"> 继续择路前行,石径一边石壁一边翠竹相伴,很快又遇见一石同体的一线天,好似同一块石头被神力劈开所致。</p> <p class="ql-block"> 之后,又遇见一块巨大锦石岩,但这块锦石岩更大更奇特,外凸的崖壁里有一方洞天,洞天顶的石面棱角分明、色如渥丹,崖底似一底座,如千斤顶一样顶天立地。上方有一方摩崖石刻“浸碧浮金”,紧接着里面还有一块石刻“喷玉泉”。据了解,这座洞天里有一泉眼,是锦石岩寺僧人所凿,并建池蓄水。其泉“自高处(海螺峰)流下,将至井(池)上,有崖石凸起,水石相激,散作雨点,状若喷玉溅珠,故名”,“喷玉泉”三字是明万历十四年(1586)仁化县知县王继芳所题。现“喷玉溅珠”之景已不多见,据说,崖下水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镜面浮金”,是为“浸碧浮金”,是丹霞山一大奇景。可惜,今日阴天不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 走出摩崖,即到了锦石岩寺,寺外有一大空坪,空坪上围墙边,栽种了许多盆景。站在围墙边,可俯瞰山下锦江,锦江在这里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湖水平静无波,画面宁静安详,可见这是一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 锦石岩寺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比丘尼道场,明清时期进行了重建、扩建,清末年间,寺庵也因年久失修不断倒塌,“文革”期间,仅剩几位比丘尼也被扫地出门。现在的锦石岩寺是上世纪80年代初重修而来的,并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对外开放。锦石岩寺建于一片巨大的锦石岩山体中段,它依锦石岩中的天然洞天而建,主要两个洞厅,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两座宝殿没有华丽的雕琢,洞壁呈现原生态赤壁丹霞,形状奇特环境清幽。走进大雄宝殿,见几个比丘尼大师正好转圈做早课,我们顺势跟随缓缓转圈祷告,一圈下来好似心神宁静了几分,看来,这里真是个修行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大雄宝殿上方锦石壁上,还有一奇景叫“片鳞秋月”,现在是冬季了,应该呈现黄褐色才对,可仔细观望且不得而知,倒是大雄宝殿右侧的石壁上有一个缺口,这应该可以看到下雨时的飞瀑流泉的奇景,也因为右侧的缺口,山上的流水会集中到此处,所以整面石壁至今依然维系着原生态赤壁丹霞,这里应该是观赏“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最佳景点,只可惜,今日天空一片阴霾,无法领略丹霞的光辉与灿烂。</p> <p class="ql-block"> 离开锦石岩寺返回原点继续上山,不久就发现一处灰黑石壁上一组蜂窝状风化洞穴,最大洞穴约6米长,进深有2米多,高也有2米多,其中两个小洞与大洞串联在一起,看上去颇为奇特,我感觉此处更像“梦觉关”。</p> <p class="ql-block"> 丹霞山门也是别传寺的山门,山门前的石壁大多平整似斧劈刀削。因此,这里有很多摩崖石刻,最先看到的是“丹霞”两字,为清康熙年间广东按察使、关中(陕西人)王令手书。“丹霞”旁边为“到此生隐心”,是安徽巡抚高承爵在游历丹霞山时所书。据了解,丹霞山的摩崖石刻有111题,其中宋刻8题、元刻9题最具代表,书法有楷、行、草等,说明丹霞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站在别传寺山门前,感觉这个山门很奇特,一是山门前没有什么空坪,这有别于其他寺庙山门的空旷和平整;二是山门前整个石阶左侧的石壁被什么神奇力量都挖出一扇弧形壁龛,壁龛内壁呈红色,光滑透亮,立面铭刻许多碑文,可惜保存已不完整看不清字迹。山门整体粉饰成白色,显得不怎么协调,三个黑体字“丹霞山”竖着排列,“山”字下面横书“别传寺”。</p> <p class="ql-block"> 别传寺山门其实是个石门洞,穿过门洞仍是登山石阶,拐了一个弯后就是别传寺了。别传寺建于清康熙元年,为爱国高僧澹归禅师所建,因禅宗“不立文字,心印别传”而得名,有山门对联为证,“风过竹林犹见寺,云生锦水更藏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别传寺,顺着石径继续前行,经过一棵相互纠缠的“绞杀树”,穿过一片青翠竹林,就到了“通天峡”前,只见一颗巨石耸立在一侧崖壁前,其间一条陡峭石阶穿崖而上,石阶越高越窄,耸立的巨石上有三层碑刻,伴随身旁的“呼吸通天”和“竿头进步”,紧依护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呼一吸间仿佛心胸开扩、通透天地。</p> <p class="ql-block"> 通天峡上建有“御风亭”,紧接御风亭还有一层陡峭人工开凿的石阶,还保留着原先的铁索护栏,也即丹梯铁索,石阶是红色的,故称为丹梯。现丹梯的竖立面纳垢而成灰黑色,但水平面却保持着鲜红色。</p> <p class="ql-block"> 丹梯之上可以俯瞰锦江河段,锦江在丹霞山下如一条游龙扭动身姿盘旋萦绕,绕着丹霞山麓甩出几个漂亮的“S”向南而去。碑刻“别有天”告诉我们,山顶之上别有一番天地,或者说,登上丹梯之后你会领悟另一番境界。</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径一路前行,又遇见一处巨大锦石岩洞天,一张石板椅摆放在洞天正中,显得空旷、寂寥,我心中感叹,这红石丹霞到处装点打扮自己。</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去登海螺峰,穿过一片灌木丛林,丹霞山的地貌映入眼帘,最吸引眼球的是那最高峰——僧帽峰,站在一处开阔地细细品味,眼前的红石山峰大多如“春笋”般高高耸立,“笋”尖上绿草茵茵,与群山青翠融为一体,僧帽峰周边围拢了一堆“春笋”,像是拱卫又像群峰拥立,但也有三棵“春笋”如鹤立鸡群、傲然独立,其他红石山峰各呈不同风姿或蜿蜒曲折或逶迤绵延,一时间群山如诗如画、妖娆动人。</p> <p class="ql-block"> 十几分钟后,我们登上了长老峰,从这里可以极目远眺赤壁丹霞、群峰争艳,只可惜这该死的阴天,没有阳光也就无法真正品味“色渥如丹,灿若明霞”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下了长老峰,沿着指引向山下而去,陡峭的石板台阶承载了我心中向往,我一直在关注着的那三棵鹤立鸡群的石笋在眼中慢慢放大,终于由模糊变为轮廓清晰,尤为显眼的一棵石笋,细细的像一根“蜡烛”高高插入大地,唯独这棵“蜡烛”的顶端没有青绿,宛若擎天一柱香,点亮了整个丹霞。我们得感谢上苍造就如此神奇之物,让世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石阶在高高的赤壁丹霞中曲折迂回,在崖壁上我看到了一个模糊的双“囍”,像人工雕琢又似浑然天成,心中感叹天地造化之奇妙。</p> <p class="ql-block"> 走在曲折迂回的石阶上,也可以细细观察这赤壁丹霞,只见红色砂砾石内含明显的一层层波纹,特别是在一处凸出的陡峭石脊之上尤为明显,而且层与层之间还带上了不同的颜色,好似有意让游人看明白一般,在石脊顶端还来一个圆形盖帽,显得俏皮可爱。</p> <p class="ql-block"> 下到谷底又到对面山岭上,在一处观景平台上,我只顾回望长老峰,观赏赤壁丹霞的险峻,寻找那依稀可辩的双“囍”。蓦然回首,我看见了靠山一侧的阴元石,令人惊奇的是,一块厚实的巨石竟然神奇地从中开裂至底部,形成上、下一个隙洞,隙洞上小下大,隙洞石面由里向外微张,内有惟妙惟肖的阴蒂、阴道口、阴毛等,其形状、比例、颜色简直是一具扩大了的女阴解剖模型,被称为“母亲石”、“生命之源”。据说,阴元石是1998年才被发现的。有人说,这是性高潮后的阴门,兴奋还没有完全过去,还在半张半翕状态。也有人说,这个没有福建连城冠豸山的“生命之门”那么像。见过此景的各位先生、女士,你们认为呢?</p> <p class="ql-block"> 走上一个山岗,这山岗高处已可以近距离观赏那三棵鹤立鸡群的“石笋”。“石笋”神奇地生长在同一条山脊上,之前看到的细细蜡烛峰已清晰可见。其实,旁边的两棵石笋也叫蜡烛峰,只是明显要肥大粗壮许多,峰顶戴上了绿帽,这三棵石笋比邻而立、相映成趣,让人感到造物主的神奇伟力不可捉摸也无迹可寻。</p> <p class="ql-block"> 再走一会儿,就见前方有一座长方块状的丹霞石高高耸立,奇异的是方石顶端收敛成三角尖,尖顶顶着一只伞状绿帽,旁边紧邻一座更大更长的方石,可以看出赤壁丹霞一层又一层像波浪一样层叠向上,原来这丹霞山的神奇风化之力是从纵向向里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 忽然,听到旁边的“敏兄”惊呼一声,那个方石前面有一块石头好像老鼠头,我定睛细看,那方石阴影里确实有一块神似鼠头小石直立在绿树丛中,向前行走二十几米远后,景象已清晰可见。其实,这鼠头石在翔龙湖方向看,这是一尊“书童石”,头顶长着竖起些许毛发(小乔木),眼窝深陷,脑后打了个发髻,披肩不显脖,双臂挟“书”向前平视。不得不再次感叹造物主的神奇魅力,留下大自然一个又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约12点,我们走近翔龙湖,翔龙湖平静如画,山水转换间景色焕然一新,但景色有多美也不如赤壁丹霞之美,湖边的青翠竹子一路俯身躬迎尚可打断我们一会儿快速前行的步伐,但也难忘脑海中的丹霞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