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攀安堡

石韵飘香

<p class="ql-block">  攀安堡遗址:记录了光辉的反抗侵略,保卫家园的事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蕴含着厚重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宿。</p><p class="ql-block">​​​​​​ 位于新疆玛纳斯新湖农场七连的“攀安堡”遗址就是这样一处珍贵的历史遗址,承载着抗敌自卫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历史记忆。当地人称其为“西沟村古城”,而史籍中则称之为“攀安堡”,它不仅是古代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反抗侵略、保卫家园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攀安堡遗址概况</p><p class="ql-block">​​​​​​​ 攀安堡遗址占地约30亩,城墙仍完好可见,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0米。城墙高约4米,厚度达到2米,四周环绕着宽3.5米的护城河。这座堡垒的建筑结构展示了古代民众在严峻环境下为了自卫所做的巨大努力和智慧。</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攀安堡遗址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1866年),当地的汉民赵兴体组织民众筑堡自卫,反抗外来侵略。清廷的《新疆四道志》记载,洛克伦河流域曾存在多座古堡,其中包括攀安堡。这些城堡群与“西营、东堡、马桥子城”并称,构成了防卫敌人侵扰的重要防线。</p><p class="ql-block">​赵兴体与民团抗战</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同治年间,马桥一带的战乱愈加严重。为了抗击阿古柏的侵略,赵兴体组织了当地及逃难民众组成民团,并与乌鲁木齐的民团首领徐学功联合,共同抵御外敌。长达12年的抗战过程中,攀安堡成为了民众保卫家园的坚固堡垒,赵兴体、徐学功、孔才三人被清廷誉为“庭州三杰”,并受到嘉奖。</p><p class="ql-block">​​​​​​ 1877年,清朝名臣左宗棠西征,赵兴体民团协助清军驱逐阿古柏势力,最终恢复了新疆的稳定。战争结束后,民团撤离,难民纷纷回到家园,攀安堡及其周围的城堡群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历史遗址的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鉴往知来、读史明智。今天的攀安堡遗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反对侵略,保家卫国的历史教科书。通过参观攀安堡遗迹,我们重温历史,好像看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引起我们无限深思、无尽缅怀。感受他们不屈不饶的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精神,接受思想洗礼和精神滋养,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强化自身修养,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一处处真实的历史遗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呈现给每一个人,不断扩大这些历史遗迹的社会影响力。</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