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军都督许雪秋 </p><p class="ql-block"> 原籍潮安彩塘宏安的新加坡华侨许雪秋(1875-1912)于1906年6月16日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中华革命军(也称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p><p class="ql-block"> 当时,孙中山先生第4次到新加坡组织国内的武装起义,住在晚晴园。他听取了侨领张永福(1868-1948,饶平人,新加坡中华商会创建人之一)汇报,知道许雪秋曾在1904年图谋发动反清起义和在潮汕散发革命书刊《图存篇》5000册等事迹,决定介绍许雪秋参加同盟会并委以重任,还希望他能再次在潮州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先生说:“潮州乃百粤重地,若能取为据点,大有可为。”</p><p class="ql-block"> 许雪秋投身革命前常在彩塘宏安家中招待各界人士,有“小孟尝”之称。据载:他家“常食客盈门,所交游者自士绅商学以至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作为潮州反清秘密团社“三合会”首领,他信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04年8月,他在家乡与陈芸生(1884-1912,彩塘宏安人)、吴金铭、李杏波、吴东升等密商,在筑潮汕铁路的工人中组织骨干队伍,还以合法身份在七都书院招募团练400人,约定第二年(1905)4月19日举旗反清,但因汉奸吴觐光告密,部分成员被潮州总兵黄金福捕杀。许雪秋被迫重返新加坡,在得到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和教导后,他信心百倍,又与陈芸生赶回潮州。</p><p class="ql-block"> 许雪秋回潮州后,经过多方准备并与各县会党联系,决定在1907年1月29日(阴历正月初七)凌晨从饶平组织队伍进攻潮州城。孙中山先生也派方瑞麟(1880-1905,普宁洪阳人,时在日本留学)等人从日本赶来协助,但因28日晚间联系失误,饶平浮山部分会党没有前来汇合,许雪秋、方瑞麟等只好撤退以图再举。后又准备3月1日在潮安、揭阳、饶平、惠来、澄海五县同时起义,也因饶平方面泄密,起义被迫推迟。黄冈既是潮州重镇,又是闽粤枢纽和海防要地,占领黄冈可控制南澳并从汫洲、海山、柘林等港口接应孙中山先生的海外援兵,所以许雪秋决定实施黄冈起义并得到孙中山先生的支持。他亲往香港接运枪支,又派陈涌波(1882-1912,饶平黄冈人)和余既成(1878-1914,饶平人)在黄冈担水巷设立筹备处。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又派林国英(1878-1951,澄海隆都人,时在日本留学)等人回潮州接应并任命陈芸生为前敌指挥,指示待许雪秋的枪支运到才起事,但4月11日晚上部分起义人员在看戏时与清兵发生冲突,数名会党被捕。筹备处以为再次泄密,决定提前起义,聚集700余人在距黄冈城3里的连厝坟誓师并攻下黄冈城,杀掉守备许登科和柘林都司王绳武,翌日宣布光复黄冈。此役史称“丁未黄冈起义”。但因这次起事仓猝,13日在汫洲与清军交战时,黄金福部武器精良,许雪秋的洋枪未到,起义军在黄冈协署的枪支年久失修,弹药潮湿,竟然众不敌寡,牺牲者77人,并于15日退回黄冈,16日自行解散。黄金福带清兵占领黄冈后杀会党60余人。</p><p class="ql-block"> 黄冈起义失败后,许雪秋又冒险回潮汕组织民军。他写过一对联赠给友人:“有志者事竟成,击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表明了坚定的革命意志。他还派余既成等分设联络点,于黄冈泰兴糖房、汕头至安街铁路公司惠安药房、庵埠行脚两合号及饶平浮山、惠来、揭阳、丰顺、潮阳、惠州、兴宁、普宁、海丰和陆丰等处,筹备在1907年10月组织汕尾起义并赴越南河内向孙中山先生汇报。9月3日,枪支运到红海湾没有得到汕尾方面接应,3天后又再赴碣石湾,但接应人员已被碣石镇总兵吴祥达捕杀。吴祥达后来成为陈炯明的亲信,1913年通电拥护袁世凯。许雪秋回新加坡后,积极向华侨筹款,购买枪支运到香港后再转运潮汕供应陈芸生和陈涌波的反清武装。</p><p class="ql-block"> 1911年11月10日,陈芸生率部参加光复汕头战役。次日,率部到潮州参加火烧府楼,又带部队光复澄海后再占领黄冈,在都司署重设司令部,接着又带队光复南澳并任广东民军第二标统兼第一营营长。陈芸生和陈涌波接回许雪秋,在潮汕形成一股与封建官僚和反动势力对抗的革命力量。但当时盘踞广东的军阀陈炯明为窃取革命果实和排除异己,指示其死党潮梅绥靖督办吴祥达于1912年5月12日在汕头盐埕头将许雪秋及其战友陈芸生、陈涌波杀害。</p><p class="ql-block"> 为悼念许雪秋,何香凝先生(1878-1972,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题词道:“先烈之血,主义之花”。(发表于2001年7月17日《潮州日报》C8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