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展览 梁文尧语录

周薇平茶文化工作室

<p class="ql-block">画廊为我办展览,展厅不大,画件不多,大部分是新作,想在这里跟各位说几句,算导览也可以。</p><p class="ql-block">画分三组,一是紫藤,二是红高粱,三是野藤,也叫春萌。</p><p class="ql-block">先说紫藤:这里的紫藤都没画它的叶片,这合不合画理?我说合画理。紫藤南北方都有,但开花南北不同时。南方紫藤先长叶后开花,北方紫藤先开花后长叶,这大概是南北气候不同。不画叶就算是北方紫藤。从植物的生理上看是这样,但前人画紫藤都是叶花并茂,煞是好看。我以前也是画带叶的紫藤,画着画着,这些年在探索新形式造新境,把叶片画没了,新的形式画出来了。应该认为,只要合画理,有新意,对传统表现手段有突破,就立住足了。</p><p class="ql-block">展厅里就这么几幅紫藤,也不都是今年画的,也有前些年的,各位仔细看一下,也不一样,最近画的几个斗方造境不一样,这里融进了西画的手法,即光影的表现手法,花串也不很清晰,另外,这里面有双勾的线条,也有大笔头,缠在一起,笔墨就更丰富了。</p><p class="ql-block">紫藤这样画,也可以说,这是梁文尧的紫藤,当下画界还没有人这样画,前人也没有,就算是梁文尧出的新样,至少在这里看到我在追求形式美,打破老套出新样,我追求多年了,专家认可的,评价不低,社会接受,也算成功了。</p><p class="ql-block">再说红高粱:红高粱这个题材画了多年,变化也比较大。工作室挂着的那幅丈二红高粱,十几年前画的,基本上写实的,用的是双勾表现手段,貌似工笔,实则写意。画着画着,咸了程式化了,意越来越淡,自已搞的样式成3程式化把自已束缚住了,几年摸索,干脆走向另一极端,大力阔斧的来个不求形似,大笔头加泼墨,不求形似,只追气势韵味也在里靣了。</p><p class="ql-block">展厅这两个斗方,表现手法相同,构图略有区别,目的是避免类同化,中国画是可以重复画的,画蝦的一群一群,画老子出关的队伍宠大,其实,题材一样,每幅都有区别,然而,人们在欣尝。画作时有一种叫惯性思维,就是说,一亇画家画某种题材接受的人多了,他就多画,渐渐的画成了他自已的品牌,人们一看到这个题材就知道是谁画,如同某饭店的某一特色菜,老饭店的走油蹄,南翔小笼,大富贵的粉蒸肉,道理有点类似。</p><p class="ql-block">我有的在想,我这红高粱这样画,认可的人多了,也就咸了我的特色菜,或者叫品牌。</p><p class="ql-block">再说春萌:</p><p class="ql-block">这是从画野藤发展过来,《大红袍》里有幅野藤(22页),这幅野藤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我没有去过西双版纳,没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是一位朋友在旅游途中拍的照片,我是根据照片加上艺术加工而成的,这一题材我画得不多,太繁复,接受面不广,经过简化之后,我从心所欲借画藤的手法,衬以得色背景,写出了春意,便成了《春萌》,也有不少人喜欢,可能人们喜欢春的缘故。</p><p class="ql-block">上面把这三组画做了简单的阐述,只是说说我的创作意图,这里着重强调一点就是,画画不要被物象束缚住,就是说,不要被形束缚住。但是,符画不能一开始就乱发挥,要从最基本的局部的东西开始,如同制作另部件,部件掌握了,再谈组装,一架机器存多少另部件?梅兰竹菊可以触类旁通,慢慢的会画出一幅来的。</p><p class="ql-block">学画存一个螺旋形的上升过程,反反复复,循序渐进,急不得,这一年的学习,不可能掌握全部的,大家又不是想当画家而来的,兴趣而已,既学了,就得下点功夫,多练习才是硬道,难得与大家在学也是缘份,希望看了画展之后对各位有帮助[呲牙][呲牙][呲牙][玫瑰][玫瑰][玫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