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职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章 教职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十六条幼儿园教师应当爱护儿童,具备优良品德和专业能力,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全社会应当尊重幼儿园教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十七条担任幼儿园教师应当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已取得其他教师资格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合格的,可以在幼儿园任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十八条幼儿园园长由其举办者或者决策机构依法任命或者聘任,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园长应当具有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教师资格、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五年以上幼儿园教师或者幼儿园管理工作经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国家推行幼儿园园长职级制。幼儿园园长应当参加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园长岗位培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十九条保育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学历,并经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医师、护士应当取得相应执业资格,保健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学历,并经过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条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应当符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和要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中的医师、护士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评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一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及时补充教师,并应当优先满足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办幼儿园的需要。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按照相关标准配足配齐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二条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尊重、爱护和平等对待学前儿童,不断提高专业素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三条幼儿园应当与教职工依法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并将合同信息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b></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三条对幼儿园的聘用/聘任的各类人员需要具备的资质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约定,提出更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更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监管层面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四条 幼儿园聘任(聘用)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时,应当向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虐待、性侵害、性骚扰、拐卖、暴力伤害、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有前述行为记录,或者有酗酒、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等其他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情形的,不得聘任(聘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幼儿园发现在岗人员有前款规定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其工作,依法与其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并向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将其纳入从业禁止人员名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本条第一款规定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情形的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已经举办的,应当依法变更举办者。</b></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了不得聘任/聘用的情形,是为了加强学前儿童的保护,更好落实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环境。本法第八十条也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幼儿园或者教育部门发现幼儿园教职工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根据情节的轻重,结合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管理规定、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以及所在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于情节轻微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有法律规定的从业禁止情形的,要坚决清除出教职工队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也规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如果发现应聘者具有这些行为记录,则不得录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关注教职工的身体、心理状况。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六条 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障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实行同工同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统筹工资收入政策和经费支出渠道,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民办幼儿园可以参考当地公办幼儿园同类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教师薪酬标准,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七条 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聘用)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津贴、补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幼儿园教师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b></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对学前教育阶段中存在的资源结构性短缺,投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此次《学前教育法》的制定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解决学前问题瓶颈问题,在条文中明确了对教职工的保障力度。为稳定师资、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培养层次和培养质量,加大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八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标准、质量保证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体系,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认证,建立培养质量保障机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普及学前教育的需要,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划,支持高等学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合理确定培养规模,提高培养层次和培养质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制定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应当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专项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工作人员培训规划,建立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