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公园

刘良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北国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而南国羊城却繁花似锦、温暖如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经来广州N次,游览越秀公园却是第一次。由于高铁时间受限,未能进入中山纪念堂和广州博物馆内部参观。此次就算是探路吧,下次定会再来细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越秀公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葱郁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东秀湖里的睡莲依然在含苞欲放,空气中弥漫着温暖如春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途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它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秀公园是全市性综合公园,自1927年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公园所在地越秀山为白云山的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观音山,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和标志,与广州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越秀公园总面积约为69万平方米,由七座山岗和三个人工湖组成,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秀公园林木苍翠,古树名木众多,全园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公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自元代起,历次“羊城八景”评选,越秀山的景点均有入选。现在园内不仅有中山纪念碑、镇海楼、广州明城墙等众多文物,还有越秀山体育场、广东广播电视塔、越秀山水塔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构筑物,更有广州的标志——五羊石像。近年来公园还陆续建成了五羊仙庭、成语寓言园、竹林景区、韩国海东京畿园等景区,力求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齐辉,自然造化与人工巧设共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园内的三大人工湖,景色优美,是划船、绘画、写生的好地方。东秀湖畔的儿童乐园,是让小朋友尽情挥洒欢乐的园地。金印游乐场内,多组大型现代电动游乐设备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鲤鱼岗上,草地滚球场绿草如茵,还有乒乓球室、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成语寓言园内,近40组艺术作品向游客讲述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日的越秀公园,山清水秀,花木掩映,名迹古址散布于冈峦山谷中,亭台廊榭点缀于曲水绿波之间,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置于青山绿水之中。越秀公园以其典型的岭南文化内涵和园林特色,成为镶嵌于繁华都市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游览线路:乘坐地铁2号线至纪念堂站,从C口出站,马路对面即中山纪念堂,从西门进,游览纪念堂、云鹤华表等,从纪念堂的北门出则可进入越秀公园南门。顺序游览孙先生读书治事处、中山纪念碑、五羊石雕、镇海楼、海员亭、光复纪念亭、广州古城墙、东秀湖等,从公园东门出,全程约4.5公里,耗时1小时40分钟。然后从公园东门步行约15分钟回到地铁2号线纪念堂站,乘地铁前往高铁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中山纪念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州中山紀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单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颜直先生设计,于1929年动,1931年竣工。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2公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上结构,由四个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休现了非凡的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纪念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旅游、集会和演出为一体的重要场所,并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鹤华表(建于1931年)位于纪念堂南门大草坪的东西两侧,因柱头雕刻着云鹤图案而得名。云鹤华表寓意吉祥、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先生读书治事处”位于越井岗南麓半山腰,是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夫人居住地“粤秀楼”的遗址。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总统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中山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了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和粤秀楼。时任总统府卫队营长的叶挺将军曾从这里掩护避入总统府的孙夫人突围脱险。孙中山先生逝世后,1930年6月16日由中山纪念堂建筑管理委员会在粤秀楼旧址建立此碑,碑正面刻有“孙先生读书治事处”八个金色大字,碑背面则刻了《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总统府62名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两昼夜的经过及有功卫士名单,碑记为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所撰并书写。粤秀楼在事变中被叛军炮火夷为废墟,该纪念碑在2008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中山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纪念碑,位于越秀公园越秀山越井岗顶,占地约200平方米。纪念碑由吕彦直设计,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竣工。中山纪念碑坐北朝南,高37米,13层,由首层的方形基座和基座之上的碑身两部分构成,通体由花岗岩砌成,呈方锥形,下大上小,四坡尖顶。碑身正面镶嵌有一块花岗岩石,上刻有《总理遗嘱》。碑座平台上四周筑有石栏杆,栏杆望柱雕刻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广州。中山纪念碑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建,“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是纪念和缅怀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重要纪念性建筑。1962年,纪念碑被公布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与中山纪念堂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理遗嘱》全文: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五羊石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羊石雕屹立在公园的木壳岗上,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它建于1960年,由尹积昌、陈本宗、孔繁伟3位雕塑家创作。整座石雕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10余米,体积为53立方米,大小五只羊造型生动可爱。这座栩栩如生的雕塑,被视为羊城的标志,深得国内外游客喜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羊石雕来源于一个美丽传说。两千多年以前,广州海天茫茫,遍地荒凉,人们终日辛劳不得温饱。一天,天空仙乐缭绕,有五位仙人,身穿彩色衣裳,骑着五只口衔谷穗的羊飞临广州。仙人把谷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说罢,腾空而去,留下了五只羊化为石羊。从此,广州这地方就成了富饶的地方,广州因此得名“羊城”、“穗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镇海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位于越秀山北城墙最高处,原名“望海楼”,后改名“镇海楼”,寓意“雄镇海疆”。镇海楼为明清时广州城内的制高点,海贸商船自珠江水道进入广州城后便能远眺到镇海楼,对来华西方人而言,镇海楼是广州城的标志,频繁地出现在西方人的论著和画作中。镇海楼因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民间素有“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的谚语。镇海楼见证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今日之镇海楼红墙绿瓦,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几百年来,文人墨客登楼远望,赞叹抒怀,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广州博物馆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海员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员亭位于镇海路。海员亭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亭,亭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中立八条白石圆柱,地面上用石米砌成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黑锚会徽。海员亭铭记着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历史功勋。二十世纪初,香港中国海员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残酷的生活现实使他们团结起来斗笋。1922年初,在苏兆征、林伟民等同志的领导下,香港海员举行总同盟罢工,人数达十余万,其中一万多海员返回广州,香港一时变成死港。经过56天的斗争,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了。为了纪念这次罢工,香港海员工人于罢工期间在镇海楼前修筑了一条马路,取名“海员”路,并决定在小蟠龙岗东侧建海员亭。当时因经费不是未能完成,直到1930年,广东海员支部筹足款项动工兴建。于1932年落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光复纪念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复纪念亭是为纪念1911年至1912年香港同胞捐献巨款支持辛亥革命有功而建的。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时任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弃城逃生,当时在广州参加筹组广东军政府的香港代表自告奋勇,赶回香港发动捐献,从而巩固了广东军政府和稳定了革命局面。为表彰香港同胞慷慨捐巨款支持革命,广东军政府于1928年在这里建了光复纪念石坊,以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日军侵占广州后曾拆毁石坊。1948年广州和香港人民在原址上,用钢筋水泥及石坊残存的刻石重建四角亭一座,命名为光复纪念亭,以此永垂后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复亭高7米,长宽各3.5米正面匾额外刻胡汉民题“光复纪念”,内刻陈少白题“革命之源”;左右外分刻古应芬所题“脱离专制”和杨西岩所题“实现共和”;左右内刻李煜堂撰《粤秀山纪念石坊跋语》;两柱分刻“何时世界大同宪法先从民主立,此日河山光复义旗曾向港侨来”对联,亭后外侧仿刻岳飞“还我河山”,内侧刻邓仲泽等撰写的《建造光复纪念亭梗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广州古城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公认是广州三大明初地面古迹之一。该城墙是在红砂岩石的城基上,用特别厚大的青灰色城墙砖与灰沙砌筑而成的,现仅余越秀公园内1000多米的一段。它既是广州城垣北扩的历史遗物,还是广州革命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摄时间:2024年12月27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摄地点:广州越秀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器材:Apple iPhone 15 Pro Ma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景区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于G632高铁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感谢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