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27日,晴间多云⛅️。告别了福州我们租了一辆7座车前往宁德。不知疲倦的“橡皮老太太”担任驾驶员并且一早就把油加满,她开车我们都放心,既稳又安全。</p> <p class="ql-block">宁德,俗称闽东,是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人口315.7万。</p><p class="ql-block">由于担心到宁德时间太早,酒店住不进去,我们中途选择两个景点拍拍照,休息一下。第一站选择了定海湾。</p> <p class="ql-block">定海湾属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是连江县著名“三湾”之一,这里有11个行政村,包括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官坞村,省级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定海村,有“小上海”美称的筱埕村,有“千米金沙”的大埕村,还有蛤沙、蛎坞、东坪、逻回、埕口、南山、凤贵等地名古怪的海边小渔村。</p> <p class="ql-block">铁锚,现在最时髦的词“锚定”就出自这个东西。</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由于季节的原因,里面空无一人,我们算是从北京过来的“稀客”。</p> <p class="ql-block">这里风平浪静,适合网箱养殖海产品,整个海面几乎全部被网箱占据了。</p> <p class="ql-block">定海湾千米沙滩上的游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前面小岛再往远处就是马祖列岛。</p> <p class="ql-block">网箱。</p> <p class="ql-block">定海湾和黄岐湾距离马祖列岛都很近,据说只有不到8公里。由于雾大无法看到马祖,我们决定去北茭鼻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北茭鼻,曾经的军事基地,现已转变为市民休闲地。</p> <p class="ql-block">快到北茭鼻时再次遇到浩浩荡荡、吹吹打打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渔民壮劳力扛着一根长长的木棍,不知道是干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北茭鼻地质公园大门紧锁,困难难不住我们,从旁边蹭过去!</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炮位。</p> <p class="ql-block">北茭鼻地质公园位于福州黄岐半岛最东端,与马祖列岛一水之隔,被称为福州的“天涯海角”,这里是福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也是电影《地久天长》的取景地。从空中俯瞰,巨石逶迤入海,远望如鼻,故得名“北茭鼻”。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风浪区,潮水凶猛,常激起冲天水柱,直扑云端;悬崖上留有众多被海水侵蚀过后的奇特地貌,较为知名的有龟蛇接吻、合什观音、潜龙入海等海蚀奇景,具有稀缺的地质属性和较高的美学价值。这里也是观赏日出日落的胜地,站在直通大海的木栈道上,看太阳从海面升起、落下,将天空与山海染上瑰丽的红色,影影绰绰,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北茭鼻,素有“福建省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海边钓鱼的人。</p> <p class="ql-block">海上行驶的渔船。</p> <p class="ql-block">潇洒自在的老周。</p> <p class="ql-block">整个公园就我们9个人。</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号称“中国好望角”。</p> <p class="ql-block">宁德及北茭鼻到处可见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在福安被驱逐出境的徐方济各与西班牙教土刘方济各·加备拉一起,由台湾入福安,到宁德市公开进行传教。据统计宁德有天主教堂9个,基督教堂396个。</p> <p class="ql-block">拥抱大海!</p> <p class="ql-block">掩体门口。</p> <p class="ql-block">遗留下来的掩体工事。</p> <p class="ql-block">遗留下来的弹药箱。</p> <p class="ql-block">下午13时左右我们到达宁德。宁德不大,但给人感觉生活很方便,海鲜很多且新鲜。</p> <p class="ql-block">进入宁德市沿着海滨大道行驶。</p> <p class="ql-block">宁德没有共享单车,只有共享电动车,入住酒店后,我立即找到一辆共享电动车,支付宝扫码就可以到处跑了!</p> <p class="ql-block">在宁德骑电动车必须戴头盔,每辆车都配备着头盔,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距离我们酒店1.7公里有一个蔡威事迹展览陈列馆。受人委托,我专门过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蔡威(1907—1936),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与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福建宁德人,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读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后被调入党中央无线电训练班学习通讯技术。1931年10月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与宋侃夫一起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通信电台台长、通信站站长等职,1932年10月随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川北。1933年初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二台台长,开始对敌人电台进行技术侦察工作。</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日中央8台播出的以蔡威为原型的电视剧《破密》,就是根据红军时期无线电通讯事业创始人之一蔡威的真实革命经历和功绩展开创作,讲述了无名英雄们与敌人展开无线电码的破译与反破译之战、为配合红军长征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35年初,蔡威率电台跟踪在黔北堵截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破释其密码,将获得的机密情报及时转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有效地帮助中央红军取得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得到毛泽东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蔡威是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与技术侦察工作创始人之一,为加强红军通讯和情报工作建设,为培养情报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1936年9月22日,因病逝世,年仅29岁。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蔡威自夫人怀孕后就没有再回过家,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蔡威牺牲后,老红军马文波、王子纲、宋侃夫等这些老战友伤心不已,他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蔡威埋在了甘肃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因为蔡威早年在中央特科工作,加上无线电工作的特殊性,蔡威的身世几乎没人知道,有关于他的事迹也很少有人知道。</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马文波、宋侃夫等人一直想要寻找蔡威的后人,可是没有线索,怎么也找不到。</p><p class="ql-block">转眼就到了1982年,在春节的时候,原来红四方面军的几位将军聚在一起,闲聊间又谈到了蔡威。几位将军决定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蔡威的后人,弄清他的身世。</p><p class="ql-block">他们只知道蔡威是福建宁德人,所以在福建的报刊上发表了文章,记录了蔡威的事迹,希望当地有人提供线索。</p><p class="ql-block">除了是宁德人,最关键的一条线索就是马文波知道,蔡威家里有一把石达开的佩剑!</p> <p class="ql-block">1984年,中顾委委员宋侃夫去福建视察,和宁德党史办的人接上了头,并让他们帮着寻找。就是这个时候,蔡威的孙子也在尽力寻找他们的爷爷蔡泽鏛。</p><p class="ql-block">蔡威参加革命后就改名了,蔡泽鏛是他原来的名字,蔡威的孙子根本不知道这个情况,几方人都在找同一个人,却都不知道答案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通过那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佩剑才解开了疑惑,蔡家的老人说出了他们在1956年上交了那把宝剑,两方一核实,这才确定了蔡威的身世。</p> <p class="ql-block">1986年,适逢蔡威逝世四十周年,徐向前还特意为他题词:“无名英雄蔡威!”</p><p class="ql-block">1998年,蔡威的孙子在有关部门的陪同下,来到了甘肃,将爷爷的遗骨护送回了宁德老家。</p><p class="ql-block">蔡威牺牲五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乡……</p> <p class="ql-block">这是蔡威祖上收藏并上交给国家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佩剑。</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宁德时代工作的前公司同事小董请我们大家吃饭。</p> <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参与过多个海外大型项目的开发和建设。</p> <p class="ql-block">能在宁德见到老同事、老战友、好兄弟格外的高兴和激动。</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新朋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小董已经在宁德时代独当一面,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我们在一起聊过去的故事,展望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握手话别,祝小董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有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