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我的影像探索

小鱼

2024 年渐近岁末,在这一年的生活与学习中,我的摄影风格经历了显著转变。从最初单纯以传统纪实扫街的方式记录周边日常,逐渐发展为借助不断学习,将实验摄影与当下流行的 AI 技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探索摄影创作新思路。<br> <br>在深入学习摄影史的过程中,我对摄影的认知发生了深刻转变。我逐渐意识到,摄影作为艺术的一个门派,是表达内心对世界认知与阐释事物的有力方式。这种认知促使我在创作训练中不断探索,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br> <br>回顾摄影史,早期的古典影像技术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古老技法承载着历史的韵味,通过蓝晒工艺独特的质感与色调,赋予作品一种复古而神秘的氛围。尝试运用这些传统技术,让我以全新视角诠释当代主题,为作品注入历史的厚重感。<br> 作品《美丽改造》<br>新场古镇,依水而兴,恰似江南水乡明珠。明清大宅院错落有致,风火墙上,马头墙高高隆起,观音兜与雕梁画栋相映成趣,尽显昔日非凡气派。古镇依水而建,众多明清民国古建筑沿河而立,大户宅第面街,风火墙、观音兜、雕梁画栋,皆透着往昔韵味。宅后通幽巷,驳岸基石承元代遗风。水巷、石桥、码头、驳岸、石板路交错纵横,织就江南水乡建筑的锦绣画卷。<br> <br>在轰轰烈烈的古镇改造中,许多古老建筑在改造过程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原本具有历史韵味的老建筑被粗暴地拆除或改建,它们身上承载的岁月痕迹和文化内涵也随之消失殆尽。那些精美的木雕、砖雕被毁坏,传统的建筑结构被改变。我只能通过摄影后期的方式重现老建筑的风采,突出老建筑的特色和美感,使其更加生动和引人注目。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调整色彩、对比度等,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老建筑的历史韵味。根据个人的创意和想法进行后期处理,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让照片更接近理想的效果。让古镇的历史与文化得以延续,让后人也能感受到那曾经的辉煌与魅力。<br><br>吾以蓝晒古典工艺,融传统中国画工笔画之妙。遴选其线稿精华,借蓝晒古法,展现古镇建筑与生活场景的和谐交融。令观者仿若置身时光长河,任岁月悠悠流淌,尽享江南水乡韵致与古镇历史的传承之美,沉醉不知归路。<br> 影像实验创作对我而言,不仅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更是自我表达的深化。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艺术边界的挑战,也是对自我想象力的激发。我对这一探索过程充满热情,积极投入其中。我相信,这种跨媒介、多技术融合的创作方式,能让我在影像创作与实验中不断学习,收获更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深化对艺术的追求,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div><br> 这一年,我不仅提升了技术,更深化了对摄影的理解,懂得用多元手法表达内心世界。<br></div><br> 作品 《魔都蜡彩》<br><br><br> 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车水马龙的街道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各式各样的车辆在宽阔的道路上川流不息,宛如一条条长龙在舞动。行人们穿梭于人行横道之间,忙碌地赶往各自的目的地。高楼大厦林立,商店橱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路人的目光。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仿佛步入了梦幻的画卷。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一切都充满了现代都市的魅力。<br> 2024年5月《魔都蜡彩》抽象摄影作品入选《走进马桥.上海之本.抽象摄影主题展。<br> 2024年8月 《魔都蜡彩》制作成9图款正方形paperwonder书 AI 技术的兴起为摄影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在面对创作难题时,AI 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拓展思路,突破传统局限。它能快速生成创意草图,提供新颖的构图与色彩搭配建议,为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 AI 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入钻研了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的混合应用。通过对不同模型和风格的持续训练,我构建起一套基于摄影命题的创作模式,借助 AI 实现创作目的。AI 为我解决了诸多创作难题,拓展了创作思路与技术表达的维度。<br><br> 作品《消逝的边界》运用AI摄影的技术手法,其作品构建出一种对存在与消逝的深刻反思。我们讨论的边界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与个人经历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br> 2024年7月入选昆山侯北人美术馆已知与未知-AI影像与数字互动实验展,2024年10月入选2024年代表作【第四期】,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收藏。<div><br>2024年10月参加丽水摄影节,入选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同一个地球村”主题展优秀图片奖。</div><div><br>2024年11月参加中国摄影艺术馆,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天鹅湖优秀摄影师双年展金奖,12月入选亚洲摄影艺术节。<br></div> 我还借助 AI 拓展了自我表达与训练的能力边界。通过 AI 进行作词作曲,我创建了自己的视频号中的剧本;音乐号中的作词、作曲和合成借助AI工具来实现。当摄影与音乐艺术相融合,进一步丰富了艺术表达形式。AI 更成为我探索多元艺术表达的得力伙伴,让我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更多层面,实现摄影创作与实验方法的创新。 现代摄影大师们的创作手法也为我提供了借鉴。例如大卫·霍克尼的拼贴技术,将不同视角、时间的画面拼接在一起,打破传统摄影的时空限制,创造出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我尝试将这种拼贴理念与宝丽来移膜技术相结合,再融入绘画元素,如利用色彩笔的渐变效果为影像增添柔和质感,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br> <br> 作品《局部抒情》<br> 局部抒情摄影项目通过艺术表达,让画面简洁流畅,生动地展现出生命的奥秘与魅力。使观众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引发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之情。正如生命哲学所强调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以及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爱。通过这样的艺术表达,激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在创作过程中,我还注重将多种技术实验相融合。Photoshop 作为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与 AI 及其他创意媒体技术相结合,为影像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 PS 的创意合成功能,我能够将不同来源的素材整合在一起,实现脑海中的创意构想。<br> 手臂与大腿的交叉图案、人体躯干与四肢的互动,不仅是对形式美的追求,更是对生命整体性的强调。生命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机的生命系统。这种整体性体现了生命的动态性,即生命的运行是连续的,通过肢体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交叉图案,从而呈现出“绵延”的生命之流。 图案和构图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的矛盾统一。生命虽然脆弱,却也展现出顽强不屈的力量。这种对生命双重性的展现,生命是一种活力、一种自由的能量,它既非实体性也非理性,而是一种超越物质与精神的存在。<br><br>2024年11月在上海m50艺术区 海上风第2季学员作品摄影展展出。 长宁区公园城市绿道、林荫道、公园绿地、口袋公园等彰显城区新风貌创作的摄影作品,获得三等奖。 2025 年,我期望在摄影上大胆突破。其一,尝试将增强现实(AR)与摄影结合,通过手机 APP 或智能眼镜,让观众扫描照片时,呈现动态的虚拟元素,为静态画面赋予交互性,如拍摄古建筑时,叠加古代人物的虚拟影像,重现昔日场景。<br> <br>其二,探索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对动植物形象的展现进行了抽象提取,并使用更加鲜艳的颜色进行电子绘画,尝试在视觉上将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在数字领域为传统绘画带来新的色彩和表现形式。<br> <br>其三,开展跨地域主题摄影项目。如“城市角落”,用各自独特视角拍摄,最后整合展览,让观众感受多元文化下的同题影像魅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