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虎丘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内8号,距离苏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拥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原名海涌山,东晋时期,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为虎丘寺。虎丘依托秀美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这使得虎丘成为旅游者到苏州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头山门”的建筑特色彰显了元代的风格,门上“海涌流辉”四个大字和广场上的“海涌”石碑,都说明了虎丘原来是一座海中的岛屿。</p> <p class="ql-block">“头山门”位于景区最南端,是游客进入虎丘的第一道门。头山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墙壁为黄色,虎丘头山门上的对联由钱定一撰写,周退密书写,具体时间为“丁卯初夏”(1927年)。对联内容为:“水绕山塘笑旧日莺花笙歌何处,塔浮海涌看新开图画风月无边”;门匾“古吴揽胜”由吴曾善书写,悬挂于南侧檐下;门楣上悬挂的“虎阜禅寺”的匾额,则由清帝玄烨(康熙)于1707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吴中第一山”五个大字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林间山溪碧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断梁殿”是虎丘的二山门,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代,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断梁殿上面的主梁是断的,它用两根木料建成的,它的建成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在这断梁下有一排斗拱相托,通过斗拱将中间所承受的力分散到四周,采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然后再靠两边的琵琶吊、四个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四周,从而达到节省大木料的目的,在建造此殿时,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它被誉为是千年不倒的断梁殿。殿内有四块石碑,上面记载着虎丘的历史和云岩寺塔的修建情况。轻轻敲打碎石,有咚咚回声,所以又叫响碑。</p> <p class="ql-block">“憨憨泉”的由来与一位名叫憨憨的高僧有关。憨憨是一位盲目的弃婴,被虎丘山的老方丈收留,成为挑水和尚。在一次挑水途中,憨憨因疲惫不堪而休息,梦中得到启示,得知山中有一泉眼与海水相通。醒来后,他用双手触摸土地,发现青苔,并开始挖掘。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努力,泉眼涌出清泉,不仅治好了憨憨的眼睛,还感动了老方丈,老方丈变成了一只蛤蟆守在井边。</p><p class="ql-block">憨憨泉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憨憨泉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还承载着坚韧与希望的力量。如今,这口井依旧在虎丘山附近流淌,成为苏州的一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石桃”因石形如同桃子得名。传说孙猴子在蟠桃会上偷得仙桃,回程路上不慎掉落一只在虎丘,成了石仙桃。</p> <p class="ql-block">“试剑石”在登山石径东侧,巨石中裂如剑截。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p> <p class="ql-block">”枕石”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游虎丘,走累了,枕奇石而眠。正巧祝枝三也来虎丘,见状,在石头上挥亳写了“枕石”两字。两位风流才子调侃,朝枕石上扔小石子,小石掉下得女,小石留在枕石上得子。后果然应验,祝枝三得女,唐伯虎得子。故此习俗在苏州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虎丘前山上山道路的尽头,是古真娘墓。真娘原名胡瑞珍,北方人。从小父母双亡,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随同自己亲戚一起逃亡来到苏州,但是很不幸在逃亡途中她坠入了苏州阊门外的一个妓院——“乐云楼”,她虽为青楼女子却守身如玉,只陪客人歌舞书画,是苏州一位绝色佳丽。当时苏州有一个大财主,名叫王荫祥,他用重金贿赂老鸨,企图在真娘那里留宿,真娘知道这次难以逃避,为了保持贞洁,她上吊自尽了。这使王荫祥内心大受震惊,于是为真娘筑了这个墓,并且发下重誓,今生永不再娶。很多文人墨客同情真娘,在她的墓上题写一些诗词,真娘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与杭州另一名妓苏小小齐名,被誉为“香魂”。清乾隆十年(1745年),海陵陈鐄访得遗址,建亭其上,立石刻书“古真娘墓”四字。</p> <p class="ql-block">“拥翠山庄”园门位于南侧,石级数十,门楣上刻有庄名。园门上的“拥翠山庄”四字,据说是洪钧的妾赛金花所写。“庄”字多了一点,一说是因为山庄缺水,加一点以示弥补;另一说是赛金花自认为是洪家多余的一人,故多写了一点。两壁嵌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为清咸丰八年(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p><p class="ql-block">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它是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这座建筑总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一亩多。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园格局,依山势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入山庄门,为园之第一层园景,地势最低。其间建有抱瓮轩,面阔三间,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轩东花窗粉墙环绕,墙外即憨憨泉,轩后有边门可通井台。井泉犹如一个盛水的瓮,故以“抱瓮轩”名。</p> <p class="ql-block">随山势而上,第二层园景为四角形“问泉亭”。亭敞三面,内设石桌石凳,可供小憩,壁置“废山瀑布”挂屏及诗条石碑两块。亭子东南面对憨憨泉,亭子西北两面堆叠太湖石拟态假山,形似龙、虎、豹、熊,和外墙题字相呼应。围墙隐约于树丛间,墙内墙外树木花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拥翠”的生动图景。</p> <p class="ql-block">问泉亭西侧上方有轩一座,轩南北各接以小轩,整个形体如同小舟, 遂取《水经注》“峰驻月驾”句意题为“月驾轩”。月驾轩为第三层园景,景壁间嵌着嘉庆元年钱大昕的“海涌峰”石碑。</p> <p class="ql-block">由月驾轩而上为第四层园景,则是拥翠山庄的主要建筑“灵澜精舍”。轩内原有洪钧撰书楹联一副,曰:“部狮峰底事回头,想顽石能灵,不独甘泉通法力;为虎阜别开生面,看远山如画,翻凭劫火洗尘嚣”。上联写出了有关虎丘的三个故事,狮子回头望虎丘的故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故事,憨憨泉的故事,既虚又实。下联则描写拥翠山庄远眺所看到的别开生面的自然景观,衬托出山庄优越的地位位置。灵澜精舍东侧有平台突出园墙外,围以青石低栏,形制古朴,既可纵观虎丘山麓,又可仰望虎丘古塔。台下即为上山之路,游人络绎不绝,以静观动,别有一种趣味。</p> <p class="ql-block">屋后是“送青簃”,原是陆文烈公祠,用来祭祀清代江苏布政使陆钟琦。在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进行了重建,格局规整简朴,两翼庑廊相接,面积不大,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丛中。站在廊下,视野开阔,远处青山绿水展现在眼前而一个“送”字便将这种感觉表达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庄内有一舫形戏台,上悬匾额“海不扬波”,寓意“心中有水舟之行”。两边有一副对联,为"花开月榭风亭下,炼句功深石补天"。舫多建在湖池之畔,建在山上实不多见,这或许是对虎丘曾为沧海的一种追记吧。</p> <p class="ql-block">“冷香阁”位于拥翠山庄北面,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阁楼。这里是初春赏梅佳地,也是仲秋赏桂好去处。冷香阁旁有多棵桂树,桂香塔影交织,景色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塔高47.7米,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该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位于虎丘塔下方,是云岩禅寺现存的唯一一座佛殿。此为原虎阜禅寺的三山门。殿前的长台阶突显了佛殿的庄严,五十三层台阶象征“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佛教传说。</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在塔院东北角,大雄宝殿之后。亭中立有三块康熙和乾隆的御碑,碑均高一点二丈,宽四尺。中间一块阳面刻康熙诗一首,其他各面共刻有乾隆诗六首。</p> <p class="ql-block"> “万家烟火”廊亭,这是一处廊怀小方亭组成的建筑,位于虎丘山顶之东北端,四周风景如画,可远眺古城的万家烟火 </p> <p class="ql-block">相传2000多年前,东晋高僧竺道生因倡导“顿悟成佛”而遭排挤,只能在法堂外讲经,没想到巨石上竟有千人列坐听讲,为了纪念这一盛况,遂取名“千人坐”。“千人坐”三个篆书石刻大字,是明代胡缵宗担任苏州知府后书写的。右边有“生公讲台”崖刻。据说开始也无人听经,于是生公搬取各种大小石头充当听众,这叫“聚石为徒”。可见万事开头难。</p> <p class="ql-block">白莲池中一块石头刻有“点头”二字,是说生公讲经时,一块石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表示听懂了,因而叫“点头石”。当时正值严冬,但池中莲花却竞相开放,所以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花雨亭”位于千人坐之上,赞颂生公光大佛法。花雨 ,佛教语,意谓诸天神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p> <p class="ql-block">“古石观音殿”,又称应梦观音殿,位于千人石西侧的高台上。这座古老的殿宇因其殿基和墙体采用武康石建造而得名。古石观音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由湖州的臧逵建造。臧逵因病得瘵疾,通过诵念观音经梦到观音菩萨以针刺其耳,病愈后他觅得美石造像并覆以石室,最终建成了这座殿宇。</p> <p class="ql-block">“二仙亭”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二仙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就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p> <p class="ql-block">从“别有洞天”进入,只见一个狭长型似宝剑的水池,便是“剑池”。剑池为虎丘最重要的景点,二侧悬崖下的深潭,神秘莫测。石壁上“风壑雲泉”四个蓝色的大字,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所书。另一侧崖壁上有篆书“剑池”,出自大书法家王義之手笔。站在剑池旁,这里侧耳可听风声,举目可观岩石,抬头可见云彩,低头可看流泉,可谓小景致,大乾坤。高悬剑池上方,横跨剑池峭壁顶端的单孔栱桥,是建于南宋的“双井桥”。桥上有两个井口状并立的圆洞,便于云岩寺僧人从剑池取水,免去登降之劳。</p> <p class="ql-block">“致爽阁”始建于宋代,又名“虎伏阁”,在虎丘塔西南面,位于山的最高点,旧为“小五台”,取诗句“四山爽气,日夕西来”命名。清康熙八年(1669年)间圈入行宫,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火,现存建筑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宣愣和尚重建的。致爽阁建筑风格独特,阁内高悬郑定忠书写的“致爽阁”和于右任书写的“伏虎”两匾。阁外平台开阔,林木葱茂,微风拂面,景色宜人。在这里远望可看到狮子山,这头狮子正伏着在地上回首望虎丘,这就是著名的“狮子回首望虎丘”景观。</p> <p class="ql-block">“第三泉”又称陆羽井,据说当年茶圣陆羽曾来到虎丘,在品尝了这里的泉水后,认为“水质甘冽,味甜醇厚”,后被唐代刑部侍郎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因而得名。摩崖“第三泉”,为清朝卓孝復(字芝南)所书。第三泉石壁陡峭如削,浑然天成,被苏东坡赞为“铁华秀岩壁”,摩崖“铁华岩”,为清朝范承勋所书。第三泉上的一座四方亭,可俯看第三泉全貌。</p> <p class="ql-block">“申公祠”位于三泉亭旁,明代苏州状元申时行的祠堂。最高处悬“申文定公祠”牌匾,另一块书“剑气禅心”。两侧对联:卧虎宝地王气直射天阙;藏龙神泉剑芒森穿地宫。现为“虎丘历史名人馆”。</p> <p class="ql-block">“小武当”是一座三门四柱的石牌坊,这里前有石桥,中有青石牌坊,后有湖石假山群。</p> <p class="ql-block">“一榭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原为薛雪的别业。在嘉庆年间,孙星衍曾拥有并修缮过一榭园,但在1862年的兵乱中被毁。直到2013年,一榭园才被重新修建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一榭园”采用了清代园林建筑风格,园内有多个建筑景点,如壶天小阁、授书堂、宝顺斋和清风一榭,总面积达到约900平方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榭园特别注重水景的打造,拥有超过4000平方米的水面,能够巧妙地引塔影山光入池,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苏州,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曾经有两座著名的“塔影园”,它们都坐落在虎丘南麓。一座是明代文徵明之孙文肇祉的“海涌山庄”,另一座则是清代著名藏书家蒋重光的“蒋氏别业”。</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塔影园”是在2018年于虎丘东南隅的蒋氏塔影园旧址上重建的,并在2022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其特色是以水景见长,通过挖池引水形成了倒映虎丘塔的景观,展现了精致的水景设计。</p> <p class="ql-block">“万景山庄”位于虎丘山东南麓。这里原来是东山庙遗址,是1982年建成开放的一座仿古建筑园林,为荟萃苏派盆景精华的专业盆景园,盆景之多列苏州市各园之冠。所谓盆景,一盆一个景,又因其建筑高低错落,属山庄类型,故以万景山庄为园名。山庄面积24亩,面临碧波涟漪的环山河,背倚起伏的岗岭。庄内假山瀑布,松林小溪,环境幽雅;堂轩亭阁,回廊曲径,错落有致。和上山道西侧的拥翠山庄一样,万景山庄将自然景观与仿古建筑融为一体,成为虎丘风景区中又一个园中园,为虎丘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雀梅王”是虎丘万景山庄的镇园之宝,这是一株有着400余年树龄的古桩雀梅盆景,名为“虎踞龙盘”。这盆景由苏派盆景宗师朱子安创作,经过多位大师的保型、养护和改作,成为当代中国盆景的一张名片。雀梅自古以来就是制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贤”之一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时期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片。一块是五叶纹陶块,图案保存完整:在一短足的长方花盆内种植着一株万年青,共5叶,1叶居中挺拔向上,另4叶对称分列两侧。整个画面统一、均衡,比例协调、充满生机。另一块为三叶纹陶片,也刻画着一盆万年青,画面植株生机盎然、富于动感。</p><p class="ql-block">这是其中的一块“五叶纹陶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