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田 海 龙</p><p class="ql-block"> 战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锅吃饭,一块扛枪,一起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是一齐摸爬滚打,一同面对危难,一道生死与共的生死之交。战友一场,终身为友,休戚与共,白首同归。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几张五十年前的老照片。在那照相机稀少的年月,能在西藏日喀则那边远的地方拍下这些照片,是我们连队北京籍战友张江鸣从家里带了部照相机,留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也留下了永久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是师部侦察连。照片上挥手者是我们的钱连长。因我们连长暂缺,师里派侦察科钱参谋来代理连长。钱连长是江苏海门人,从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分配到师里。他长着国字脸,高个子,快人快语,喜欢枪械,腰间老扎武装带,常年军装整洁,皮鞋锃亮,颇有军人气质,我们连干部战士都很敬重他。</p> <p class="ql-block"> 军人佩服的是能打仗的指挥员。就在他任连长前的一次军事考核中,他的实战作风折服了我们连所有人。那是军区司令部侦察处组织的全军区侦察兵军事考核,钱连长是考核組成员。为了迎接军区考核,连队从投弹射击,越野攀登,擒拿格斗,军事理论各方面进行了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做好了接受考核的全面准备。考核的当天,考核組传来命令:“全连全副武装,跑步到师射击场。”到了射击场,考核組已提前到达。只见考核組从战士手里随意拿了三支半自动步枪放在射击位置。钱参谋下达口令:“一排长,二排长,三排长,出列!”“进入射击 位置,射击!”枪声过后,报靶员报出三个“良好”成绩。钱参谋取下靶纸交给军区考核組,转身下达口令:“考核结束,部队带回!”靶场沉寂少许,全连暴发出热烈的掌声。令全连指战员津津乐道的还有他来连队后初春在扎西伦布寺林卡组织的一次搜索训练,途中遇到一水塘,他身先示卒继续行进。行至塘中,他一声“卧倒!”全连齐刷刷卧倒水中。事后讲评时他指着战士们湿透的衣服不无风趣地说:“这叫平时多湿衣,战时少流血。”</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连保留有自卫反击战时缴获的一些印军服装,钱连长抽调精干力量組成化装侦察组,学印地语,识别印军的服装军衔,研究印军人员的特点,训练战时敌后侦察技术。这 一科目外的训练,多次受到师首长的表扬。</p> <p class="ql-block"> 钱连长天资聪颖,多才多艺。他很有音乐天赋,二胡拉的蛮好。战士中有人唱家乡小调,他很快就能用二胡拉出原味的曲调。他亦擅长绘画,不少人都有他画的西藏风土人情。他讲授军事地形学忒受欢迎,黑板上用等高线绘出的地形地貌,栩栩欲活,维妙维肖,尤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祸从天降。事情发生在钱连长即将与妻团聚迎接小宝宝诞生的时候,因妻子临产,组织上决定让他回内地休假,不幸在青藏线那曲地段遭车祸遇难。噩耗传来,全连悲痛。连里去了几名战士随侦察科韩副科长赴那曲处理后事。钱连长安葬于那曲烈士陵园,长眠在祖国海拔四千多公尺的雪域高原。</p><p class="ql-block"> 睹物思人。每看到这些老照片,就回想起和钱连长在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沉浸在失去良师益友的悲伤之中。听江苏战友说,钱连长妻子杨女士出身中医世家,蕙质兰心,贤妻良母。她和钱连 长结婚时十九岁,钱连长遇难后一直单身抚养女儿到女儿成家,令人唏嘘不已,肃然起敬。祈愿钱连长的女儿能看到这些老照片,你们父女素未谋面,你虽然没见过你的父亲,从这些老照片你可以看到你的父亲是一位英俊的军人。这些老照片的故事告诉你你的父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是献身西藏边防的优秀军人。你有一个伟大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祈愿钱连长的妻子和女儿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摘自《在黄河与雪域高原之间》一书)</p><p class="ql-block">(作者:田海龙,祖籍山西运城,1952年出生于陕西合阳,1968年入伍服役西藏军区,1970年7月至197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1979年转业供职渭南市公安局,资深警官。曾整理出版其父遗稿《平易〈伤寒论〉铨稿》一书,出版有散文集《在黄河与雪域高原之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