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新魏体)有感(二)——宋•苏轼《题西林壁》

晒晒练字手稿 自勉再出新作

<p class="ql-block">  新魏书和新魏体是同一个概念‌。新魏体,也被称为新魏书,是在魏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的楷书字体。</p><p class="ql-block"> 有关“新魏体”溯源——“新魏体源于上海铁路局”,笔者在上篇“练字(新魏体)有感(一)”做了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笔者年少时便听父教诲 :字如衣冠,文如其人。所以家里备有40x30厘米见方的小黑板一块,经常临摹大哥存用的《美术字新编》里的各种字体。</p> <p class="ql-block">  读中学开始就经常为班里抄写板报,班级板报比赛屡屡获奖,为班集体赢得了荣誉,增强了练字信心。参加工作后常常为本部门或外单位用黑体(或宋体)书写会标横幅,用新魏体书写更是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  笔者上世纪九十年初曾用硬笔书写过《题西林壁》(宋•苏轼)。</p> <p class="ql-block">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p> <p class="ql-block">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p> <p class="ql-block">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避免主观局限。‌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不同面貌,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得到不同的印象,只有跳出自身的局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可谓用笔写字,用心修身,练字养心,心灵舒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不妥之处,请读者不吝赐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