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了解不知道的杜安集

警黍视觉

歷史典故古村  紅色記憶革命老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纪实文学】</span></p><p class="ql-block"><b> 杜安集往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卷风</span></p><p class="ql-block">甲辰龙年十月二十七日(2024年11月29日),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抗日女英雄王脉凤烈士的故居,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杜安集村修缮落成,村民自发捐资立像缅怀英雄的新闻,通过各种媒体争相报道,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即飞越大江南北。不能忘记,更不敢忘却,女英雄王脉凤烈士的英勇故事再一次被世人争相传诵。杜安集村,座落在东部通往台儿庄、峄城、枣庄、临沂,西经煤城贾汪,通往华东重镇徐州的206国道上,原来隶属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侯孟乡,后来区划调整,实行乡镇合并,侯孟乡撤销建制,杜安集村归属张山子镇管辖。</p><p class="ql-block"> 关于杜安集村村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唐朝时期始有杜姓村民立村于山沟中的平地处,取名杜琬(土宛)村,后演变为杜安村。另一个版本的说法是,在唐朝末年,村中发生瘟疫,一位名叫杜婉的女子医治了百姓,为纪念她而命名为杜婉村,后演变为杜安村。民国时期,杜安集为山东省峄县第六区。1948年,始设杜安集,临街店铺林立,茶馆、酒肆、浴池、当铺、饭店,应有尽有,定期有庙会集市。1950年,杜安集的集市迁到侯孟村。杜安集村的商业日渐消沉,繁华不再。1951年,建成了新的杜安小学。2007年,建成杜安小学幼儿园。 </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八路軍115師運河支隊女交通情報員抗战女英雄王脉凤烈士,就诞生在这个赫赫有名的杜安集村。</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 .王脉凤烈士万古流芳</b></p><p class="ql-block">甲辰龙年十一月初一(公元2024年12月1日),在巾帼英雄王脉凤烈士故居修缮落成暨塑像揭幕的第三天,出于对英雄的礼敬,我怀着无比敬重的心情来到烈士的故居瞻仰。顺着杜安集村小学东墙外的村级公路,一直往北,走到路的尽头,就能远远看到王脉凤烈士的故居修葺一新,石墙砌基,木檩房梁、红草覆顶,白灰压缝。尚未来到烈士故居,我看见故居右首一户村民的门前,一群老人正在午后的阳光中休憩,他们或依偎在墙根享受着冬日暖阳的温暖,或围在一张方桌前抹着扑克牌,此情此景,正是一副天下太平、现世安稳之状。见到我这个陌生人走近他们的视野,他们一边刷牌,一边打量着我这个村外来的生人,他们不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的,来这里干什么?其实,我想告诉他们,我是从百里外的徐州来这里,只为瞻仰王脉凤烈士故居,只为目睹烈士塑像的风采。老乡们没有问我,只是匆匆看了我一眼,各人依旧摸着各自的纸牌,尽情享受着冬日暖阳,享受着这人间的现实安稳。修缮一新的烈士故居分外夺目,门前6束鲜花扎成的花篮一字摆放,黑丝带上的白字“王脉凤烈士永垂不朽”透着庄重安详,分别来自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研究会、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卧龙泉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杜安村小学全体师生、王脉凤烈士的外孙闫桂亮、王脉凤烈士的曾外孙闫峰等敬献的鲜花花篮,苏鲁两省多家团体单位及个人共同见证了故居落成典礼。我脚步轻轻地走到烈士故居前,我黑色的皮鞋不敢用力敲击地面,高抬脚步,轻缓落下,我唯恐惊扰了烈士英灵的安宁。这里是烈士的出生地,这里是英雄的成长地。又是在这里女英雄被迫外嫁异乡为他人妾,几年后,刚毅倔强的她逃回到了娘家,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洪流中,成为运河支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战士之一。又是在这里,她接受了本村共产党员龚效鲁龚刚整父子先进思想的熏陶,光荣的走上革命道路;从这里走出来的她,在夜袭贾汪的战斗中建功巨伟,成为著名的巾帼英雄。于是,一个女英雄的故事在脑海中闪现出来,一个千秋烈士的光辉形象也在心中愈发高大起来。</p> <p class="ql-block">王脉凤,原名王凤,1918年出生于山东峄县第六区杜安集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家一贫如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借居邻人房屋,靠父亲王增一靠做猪行生意养家糊口。1935年,17岁的王脉风被迫卖给江苏省铜山县魏集村张姓地主为妾,从此便落人火坑。艰难的岁月,屈辱的生活,使她过早地品尝到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养成了她能吃苦耐劳,做事倔强,追求人身自由的性格。1939年,她不堪忍受欺压和凌辱,生性刚强的她毅然从张家逃出来,带着亲生的女儿,逃回娘家杜安集。不久,铜滕峄邳边联办事处在唐庄村成立,苦大仇深的王脉凤,在本村爱国人士龚效鲁父子的教育启发下自愿加入了八路军抗日队伍,随之被安排到枣庄抱犊崮八路军基地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回到杜安集,尔后她受运河支队参谋长胡大勋的派遣,进入贾汪日伪据点收集情报。在贾汪日军据点一名她本家侄子王庆珍的配合帮助下,进入贾汪日军据点成为一名洗衣工,以居民身份隐藏埋伏下来。为我军传递情报,进出贾汪,因斗争需要她常带烟土等物与敌伪之间巧妙周旋,多次获得贾汪日伪军扫荡我军重要情报,致使我军多次争取主动安全转移,多次战斗转败为胜。 她以机智、勇敢、沉着,面不改色地在敌人的鼻子底下送出军事情报。经常出入圩沟过城门岗哨,岗哨伪军都认识她的。贾汪镇是徐州北边一个大煤矿,日军为了掠夺煤炭资源,派了一个中队另有百余人的伪矿警队驻守矿区,运河支队为了阻止日军“以战养战”永久占领中国的企图,决定袭击贾汪日军,并由第二大队执行。1940年8月,运河支队第二大队侦查参谋谢绍唐等人进入贾汪,为拟定夜袭贾汪做实地侦查,在王脉凤的帮助下把敌人的驻防情况摸的一清二楚,并布置内应外合方案。 这天,骄阳似火,王脉凤于贾汪东市北门外水汪边洗衣服,运河支队队员王茂萱把3支短枪用布包好,裹在衣服里,佯装要洗衣服,交给了王脉凤,王脉凤会意地把它压在湿衣服下面,带回了在贾汪矿区的家。 王茂萱和侦察员王化芝、孙绵成三个人头戴席甲子(类似草帽的一种竹编工具),腰扎布带,大步走向南门,哨岗伪兵查了他们的“良民证”,又在全身上下搜寻一遍,这才放他们进去。潜入据点后他们隐蔽在王脉风的家里,等待执行任务。 夜间,运河支队的战士王茂萱、王化芝、孙绵成3人,换上了伪军的服装,腰插短枪,冒充查岗的伪军军官,接近南门岗哨,只见两名哨兵耷拉着脑袋.抱着枪睡着了。王茂萱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去,突然厉声呵道:“妈的,还在睡!”这声音如雷炸耳,没等哨兵醒来时,就缴了他们的枪。在反正的伪军杜玉才的协同下把南门打开了。这时贾汪镇南门外,埋伏在青纱帐里200多名游击队员一跃而起,进入了敌人的土围子。九中队进镇后,揣起机枪,投掷手榴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北门的伪军,堵击了官坊里的日本大本营。十一中队堵击了南门的逃军,午夜,摧毁了两座碉堡,俘虏了几十名伪军,汉奸队长李昌明仓皇逃跑。不到2个小时顺利结束了战斗。夜袭贾汪战斗顺利结束,贾汪的日寇和汉奸的队伍遭受到沉重打击,丧心病狂地对居民住宅进行了全面大搜查。看到她家有运河支队战士戴的席甲子遗留在她家,被汉奸发现,便不由分说,一口咬定王脉凤私通八路,残暴的敌人对王脉凤施以种种酷刑,她一次次地昏死过去。然而她每次被冷水泼醒时,总是以怒目和蔑视回答敌人的淫威,始终咬紧牙关,不吐露半点真情。恼羞成怒的敌人见她毫不屈服,用铁丝扎进她的肩胛骨拴着,脚上带着镣铐,满大街游行,她每走一步都是扎心的疼痛,所经之地都留下了斑斑血迹。日本鬼子无计可施,便决定将她在贾汪北干塘内活埋,刑场四周日军以骑兵包围警戒。王脉凤烈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喊“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万岁”,自己从容跳进坑内,用脚把土弄平整,并且面朝自己的家乡杜安集方向躺在坑内,用手绢遮住了自己的面部,英勇就义,时年22岁。牺牲时她的女儿才4岁,在刑场旁边围观的乡亲们无不淆然泪下。在烈士故居前,一位约莫七十岁左右的老大娘见我到来,向我颔首致意,我急忙向那位大娘打声招呼,并说明此行来意。我说烈士故居落成那天,我因事耽搁没能亲临现场参加典礼,非常遗憾。今天趁着有点空闲,前来探望烈士故居,算是弥补缺憾。大娘对我说,你那天没来,你不知道那天这里有多热闹啵,省市里的领导都来了,区镇里的领导都来了,还有杜安小学校的老师学生,几百口人在这里集会,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是的,大娘说得没错,那天,台儿庄区运河支队研究会的同志,贾汪区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的同志来了,省市区各级宣传媒体,烈士的后代,党史专家及运河支队抗战研究会的专家们都来了,大家齐聚烈士故居广场,共同缅怀先烈,共同见证英雄故居修缮落成,一同领略英烈塑像的风采。大娘说,那天台儿庄运河支队研究会的周顶全主任又讲述了一遍王脉凤烈士的故事。你不知道那些讲话的人当中,还有一个女同志讲话真是好啊,非常的精彩,你听一听人家讲的话,那才叫一个有水平。我知道老人家口中所说的那位讲话有水平的女同志叫胡军英,来自徐州市卧龙泉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是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的党支部书记,她本人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的后人。我和那位胡书记是多年文坛故交,多年的文友经常见面,她不知道那位会讲话的胡书记,不仅会演讲,还文采飞扬,是市作协会员,贾汪区作协秘书长,徐州市作协副秘书长。就在几天前,我和胡书记还一同出席参加在徐州市中汇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一场文学活动,我与胡军英书记兴致勃勃地共同合影,胡书记当时高兴地说,来来来,给我们两人合个影,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文友,又是共同宣传运河支队的队友。我与大娘正说着话,这时又走来一位约摸六十岁左右的大姐,体态中等,言谈甚丰,于是我们的话题再次转到那位会讲话的女同志上,那位大姐说那位女同志可能是大学生,那讲话真是有感情,许多大人小孩都被感动得哭了,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告诉她们,那位会讲话的女同志是来自徐州贾汪卧龙泉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的副馆长兼卧龙泉景区的党支部书记,她每天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批又一批,亲自为观众讲解运河支队的抗战故事,徐州卧龙泉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每逢游客参观,她都会带领参观者来到女烈士王脉凤烈士的铜像前,为观众讲解女英雄王脉凤的英勇故事,每次讲着讲着,自己就禁不住失声哽咽流泪了,因为她自己深深地被英雄的故事感染,她能那么流利地即兴演讲,绝非偶然,那是她平时在卧龙泉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无数次成功演讲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我打开手机微信,打开我关注的一个视频号,播放给她们看,胡馆长在她长达六分钟四十秒的即兴演讲中,深情饱满,慷慨激昂,许多人听得热泪盈眶。她在即兴演讲中说,今天阳光灿烂,冬日暖阳格外温暖,也弥足珍贵。这个暖阳照进了我们的心田,也温暖着这片大地,我多次来过杜安村,今天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几年前来时,这里曾是一片废墟,我也给王书记多次建议,要让这么一个无名的女英雄王脉凤的形象永远的流传下去,今天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女英雄的故居在这里已经修缮完成。杜安村诞生了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女英雄,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知晓,可能杜安村的百姓也未必全知。今天这个烈士故居的修缮落成,要让更多的百姓,要让更多的孩子走近女英雄的生平,了解女英雄的事迹。女英雄的生命定格在了22岁,但是她的事迹将永远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在苏鲁人民的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年,我们励志宣讲女英雄王脉凤的故事,要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女英雄走近千家万户的心中,也要让中国人民更多的来知晓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女烈士,面对日军的屠刀,22岁的女烈士勇敢地跳进了日军挖好的土坑中,怒视着日军说,我的头朝哪睡?把死看作睡,什么是大义凛然?什么是视死如归?这两句成语在女英雄王脉凤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精神内核就是匹夫有责,她作为一个柔弱的女性,面对日寇的侵略,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进了抗日战场,她深入虎穴,在贾汪城里,日军的碉堡炮楼林立,警戒队伍巡逻,她就战斗在敌人的虎穴之中,她就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多次为运河支队提供了珍贵的情报,为运河支队夜袭贾汪战斗取得胜利提供了最宝贵的信息。我们取得了夜袭贾汪战斗的胜利,而女英雄却被抓捕了,面对日军的屠刀,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她始终没有屈服,没有透露一个字的我军信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爱国情怀?她那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女英雄牺牲了,但她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主动走近王脉凤烈士的事迹中,你们要利用好这个红色资源。近年来习主席一直强调,我们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我们要把身边的红色故事传承好,宣讲好。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将和历史上众多的女英雄一样齐名,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红色资源,同学们一定要接过这个红色基因的历史接力棒,讲好我们身边的英雄,讲好女英雄王脉凤的故事。大运河水长又长,女英雄王脉凤万古流芳。正是为了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弘扬英雄无畏牺牲的精神,杜安集村的村民们在烈士故居的遗址上,重建故居并设立王脉凤烈士的塑像。这座故居不仅是为了供后人瞻仰,更是为了让今天的我们永远记住那段用鲜血铸就的过往。那位六十岁左右的大姐说,王脉凤烈士是我们杜安村的骄傲,现在一提起王脉凤烈士,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那年王脉凤被鬼子挖坑活埋,她的娘家嫂子曾到现场探望她,她对她的嫂子说,你们回去吧,不要哭,不要伤心。人终有一死,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民族的胜利,死得其所。当时她高喊着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毅然跳进坑里。那年她才22岁啊。22岁,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幼稚的孩子,现代的孩子他们懂得什么呢?只会懂得打游戏!我们村民忘不掉她,时时刻刻想念着她,她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时时鼓励着我们。这个故居能建好,全是我们全村老少集资捐建的,你捐石头,我捐木料,他捐红茅草。东家捐出沙子,西家捐出白泥,南院捐出辅料,硬是一点一点拼凑建成。都是村民自发捐资捐助,没有大家的捐助这座烈士的故居建不起来。也有捐现金的,一百二百,三百五百的,也有几千的,都在那个宣传栏上用红纸张贴出来,下一步还将捐助单位及个人的捐助金额立碑勒石纪念。你看现在这座烈士故居,是石头墙和茅草屋,搁以前哪有这样的屋啊?王脉凤家里上无片瓦,连这样的石头屋茅草房也没有,其实她家住的就是薄帐子,也就是用高粱秸糊上糠泥支起来的一个帐篷,要多简陋有多简陋,要多寒惨有多寒惨,那时候的王脉凤家里很穷。故居建好后,刻上一个木牌子,挂在屋檐下。上面写着“王脉凤故居”,后来有人提议说这个牌子写的这五个字不好。王脉凤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功绩,最好在“故居”二字之前加上称谓“烈士”二字,于是后来重新刻字变成现在的“王脉凤烈士故居”字样。运河支队女英雄王脉凤万古流芳,她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烈士千古,脉凤留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 传说中的高祖庙与杜安村小学</b></p><p class="ql-block">那位大姐很健谈,我说王脉凤烈士的故居早就该建设了,好让后人铭记本村的女英雄。大姐说,咱们脚下的这片地儿,原来是一个大汪塘,地势非常低洼,垫了几回土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烈士故居在村子西北角,再往北就是漫湖野地了,庄子西北那片是以前的刑场。我们杜安集村,原来是一个大集市,什么店铺都有,商号林立,市井相当繁华。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把集市迁到了侯孟村,不然我们这个杜安集也是一个比侯孟集和涧头集都要大的多的大集市,我们杜安村是明清时期就有的古村落。烈士故居的隔壁就是以前的高祖庙,我上学那会儿,高祖庙还在,庙改成了小学校。我是65年出生的,我上学就是在那个庙里上的,庙里还有大雄宝殿,左右厢房,还有主持僧老和尚,那个庙有篮球场那么大,12岁时我还在那里上学,所以记忆犹新。后来,不知何故庙宇坍塌了,也不知道了什么原因,好端端的一座庙宇,怎么能无缘无故地坍塌了呢?非人为损坏不能这样,她猜想一定是当年破四旧的遗痕,不然不会败落的那么快。后来,我请教了当地附近的一位蔡先生,他说,他在70到76年还在那里上学,后来去外地上学走了,也不知那庙后来什么情况了。他记得,庙的正中间位置是老师的办公室,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庙宇都在,文革之后,该庙坍塌无存。60岁左右的人都记得曾在那座庙宇改成的学校上过学、读过书。后来杜安村小学迁到新址,位于206国道北侧边上,是杜安村、阚庄村和东余村几个村的中心学校。王脉凤故居的前面是一个汪塘,以前这附近是衙门所在地,所以这个汪塘就叫衙门汪。正南面的位置有一个老戏台,戏台附近也有一个汪塘,那个汪塘就叫戏台汪。传说中的高祖庙就座落在王脉凤烈士东隔壁电线杆子处,高祖庙?我乍听猛一机灵,高祖即汉高祖刘邦,当年西汉楚国元王刘交在楚地境内建了不少的高祖庙以纪念他的哥哥刘邦,西汉楚国下辖三郡36县,当时的古峄州属于西汉楚国管辖之地,在自己辖区内广造高祖庙不足为奇。以此推论,杜安村建村的历史距今有1到2千年间,这是从传说中的高祖庙建成年代来推论的。正交谈间,一位身穿西装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那位大姐介绍说,这是我们村的王书记,我们互相握手。王传俊书记告诉我,我们杜安村是一个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史志上记载,杜安村始建于唐代,明清时代最兴盛,后来我们在古石桥下发现了一块古石碑,考证为东汉时期,据此推论,我们杜安村的建村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历史载体有文字记载和非文字记载,文字记载见于史志史书一类,非文字记载的石碑石刻也是历史的佐证。东汉时期的石刻说明杜安建村非常古老,这说明至少在东汉年间,古老的杜安村已经存在了。“杜安村的历史那么悠久,底蕴那么深厚,为何不把高祖庙恢复重建呢?”,我说。两位老大姐说,还不是因为我们村子穷嘛,我们村委会穷,农业为主,没有什么副业。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恢复重建高祖庙,比如我们王脉凤烈士故居,它的建成全靠村民自发捐资捐助,不然根本建不成。好在王姓是村里的大户,老王家出了能人,才能把王脉凤烈士故居修缮完成。我心里一怔,难道村里不出能人,烈士的故居就无人修缮了吗?看来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村两委有钱,先把高祖庙恢复了,然后连成一片开发一下,至少这个烈士故居要扩大面积,这周边的院落该拆的拆,该迁的迁,然后再把烈士故居的地盘再红线圈起来保护。这里是山东省地界,要是搁在徐州市的地盘,早就做到了先行开发,文旅搭台,经济唱戏。可是,如今的高祖庙原址已沦为村民们的宅基地了,一户村民正在用红砖垒砌自家的门垛,王书记与我交谈一阵儿,赶过去查看那家的施工情况,检验施工事项。我继续与两位老人家聊天,从她们口中我了解到了杜安村的前世今生。这是一座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古老村落。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的"堡垒村"。至今,陈毅元帅当年过黄邱山区奔赴延安时的休息地王家澡堂、运河支队情报员女英雄王脉凤的故居,以及山东野战军第八师的师部遗址等依然尚在,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记忆。“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国人民奋起抗战。1938 年初夏,胡大勋成立了一支200余人的抗日武装运河大队在黄邱山套一带活动,陈诚一、胡大毅等人在这一地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建立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龚纲整父子成为共产党的积极追随者。后经陈诚一介绍,发展龚纲整加入党组织,同年龚纲整介绍王品一、王纯一、周德安、戚成恩等人入党。1939年秋,杜安集建立了党支部,是黄丘山区最早的党支部之一,龚纲整任支部书记。不久,他又参加涧头集区委,龚纲整任支部书记后,除发展党员,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以外,主要是在其父亲的帮助下,在杜安集我党相继建立了八路军联络站、情报站,在贾汪被日军活埋的我军女情报员王脉凤就是在龚纲整父子的帮助下秘密派出的。运河支队部队领导纪华、邵剑秋、童邱龙都曾以此根据地开展工作,指挥战斗。1939年春,在龚纲整的帮助支持下,把原来的杜安学校改成抗日学校,共有学员30余名,除学习文化外,重点学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灌输进步思想。1940年1月运河支队成立后,各连队基层干部都来此学校学习。文化教员王品一自编自导抗日话剧到各连队演出,带领学生到附近日伪军据点喊话,以政治攻势瓦解敌人,收效甚大。杜安抗日学校有50余名学员参军,到解放战争结束,共有师团级干部十几人,为革命队伍发展壮大和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台儿庄区的地名专家刘兆启老师回忆,一九八三年,台儿庄区进行了全区地名普查,当时的侯孟乡政府成立了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刘兆启同志担任侯孟乡地名普查小组组长,专门聘请了王思健、李德蕴两位知识丰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教师为专职普查员,从八三年四月到当年念底,历时近一年,通过逐村走访,勘察论证,完成了全乡41个村的村名调查任务,形成了初步的地名资源。由于质量很高,得到区领导的称赞。他们在杜安村找到了老党员王品一老先生,进行了详细的座谈,并查看了碑碣等有关佐证实物,王品一老人还写了一份详实的书面材料,所写的内容大致如下——杜安,位于台徐公路(原潍徐公路,206国道,是青州至徐州的交通要道)北,面临双顶山,后(侯)孟西南六华里,全村1216人,耕地1878亩。元朝至正年间(1335~1341)名杜琬(土宛)村(根据阚氏墓碑记载)。最早杜姓在此高垄上居住,琬(土宛)即丘垅,故名杜琬(土宛)村。明天启七年(1628年),阚氏墓碑记载:"兖州府滕县柏山乡泉上社杜安村″。说明明朝时期已经称杜安村。因为此地东起涧头集,西到利国驿,又有新集镇,于清朝初期雍正年间(1723~1735)改称杜安集。据王品一老先生、王思健老师和李德蕴老师讲,杜安村的历史悠久,最早可查到"复圣寺"的有关记载。根据复圣寺遗址推断,杜安村建村历史应在唐朝初期(627~650)左右,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年了,这是迄今为止最能被普遍接受的建村最为精确的年代。该村东有复圣寺,有碑文云:村东里许,建有复圣寺,复圣者乃大唐仪凤三年(公元676年)建于柏山禅院,南宋时峄州的杜安集村属大金国统治。该村东去偪阳故里,西连利国驿长途。寺中有棵大槐树,大可数围,荫蔽亩余,游人憩息,夏可忘暑,曾枯三载,一朝复茂。乃千余年灵木矣。那是一棵神树,令人惋惜的是,今天已经见不到那棵神树了。杜安集村文脉久远,据秦福明、祁禄前两位老前辈提供的资料表明,杜安集村里原有古庙宇3座,即关帝庙、移似庙和火神庙。关帝庙,俗称西庙,供奉刘备、关羽、张飞,毁于“文革”时期。移似庙(移忠寺?),俗称东庙,是一座佛寺,毁于解放战争时期。火神庙,俗称桥庙,因建在村中心沟老龙沟的桥上故名,现在损毁殆尽。以上几位老先生提供的资料详实宝贵,至于村民传说中的高祖庙与先生们口中的复圣寺、关帝庙及移忠寺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渊源关系,是否一脉相承?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确定。那座建于高祖庙里的杜安小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坍塌之后,于206国道北边紧挨国道的村边重新建立了新的杜安村小学,启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 杜安村有一条秘密交通线</b></p><p class="ql-block">“你不知道,我们杜安村有历史、有文化、还有故事。我们村有一条运河支队秘密交通线,当年陈毅元帅从新四军总部盱眙黄花塘出发到延安开会,走的就是杜安即山口,至今那里还有很窄的路影,就是以前陈老总走过的路痕,从这里一直往前走,过了山前有一个厂子就终止看不到了,这条路就是运河支队创建的秘密交通线。您看前面,五十米外的地方就是陈毅元帅休息落脚的地方——王家澡堂。王家澡堂既是秘密交通线上的一个站点,也是王脉凤烈士当年所在的地下秘密交通站。”两位老大姐饶有兴致地向我介绍,如数家珍一般道出红色杜安村的故事。根据现有的资料查阅证明,陈毅元帅当年曾两次来过这条秘密交通线,两次路经杜安集,一次是1943年冬,一次是1945年秋。1943年路线是:从单集过陇海铁路由鹿世华接到紫庄镇十里铺村,北渡不牢河到达运河支队支队部北许阳村,原准备在北许阳村休息一天,但得到贾汪据点日军增加了兵力的情报,遂改变计划,下午三点多由纪华、童邱龙、邵剑秋三人带警卫班陪陈军长从北许阳村出发,经涧溪村、杨圩子、伏山前、鹿荒村、到杜安集。此时农民大队丁瑞庭副大队长已带护送分队控制了距唐庄敌占区只有一二里的杜安集,到杜安集纪华与邵剑秋返回支队部,在童邱龙的陪同下在德胜庄渡过运河到常埠庄,凌晨两点到沙沟车站东界沟村,由铁道游击队杨广立、刘金山接送陈毅过微山湖。</p> <p class="ql-block">这条由华中进入华北通往延安的秘密交通线,从当年9月中旬便正式启用了。1943年11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之后召开的党的七大。他乔装打扮,越过陇海线,于12月中旬来到运河支队驻地北许阳村。陈毅在运河支队的护送下,经过黄丘山套,渡过大运河,顺利到达津浦铁路东侧的界沟村,接着在铁道游击队的护送下,穿过津浦铁路,渡过微山湖,踏上去延安的路途。1942年开始,新四军干部前往延安参加会议和学习比较频繁。从新四军的华中去延安,原先有两条秘密交通线:一条是从第四师活动地区越过津浦铁路,再往北越过陇海铁路,经冀鲁豫区去陕北。另一条是从盐(城)阜(宁)区走海路到山东临沂滨海区,再经鲁南抱犊崮山区渡过微山湖进入冀鲁豫区。这两条线路都曲折迂回,辗转数千里,且敌人重重封锁,困难较多,安全系数较低,尤其是海上交通线更加危险。1943年3月,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彭雄等赴延安就是乘船在海上与日军遭遇遇难的。因此,开辟新的秘密交通线迫在眉睫。新四军派遣奚原同志经过实地考察调查,充分调研后提出在鲁南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防区直接沟通陇海线南北的建议,并将运河支队由八路军管辖划归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部管辖。这样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1943年9月,一条从华北通往延安的交通线正式开通了,杜安集成为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站点。运河支队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责任感,不辞艰辛,机智勇敢,肩负起秘密交通线的保卫任务,一批又一批的军政干部在运河支队的护送下经过杜安集来往于华中、华北和延安;这条交通线安全可靠,共送达过往党政干部上千人次。运河支队还经常把从敌占区搞到的武器、弹药、布匹、医药等送往延安。战士们亲切自豪地称之为“去延安的路”。当年陈毅军长过境杜安村,通过运河支队领地,转道铁道游击队和微湖大队,奔赴延安。1943年11月7日,陈毅致电党中央,提出去延安学习的要求。毛泽东接到电报后,当日就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调陈毅来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张云逸代理新四军军长。次日,陈毅接到了毛泽东让他参加“七大”的电报。1943年12月1日拂晓前,陈毅由新四军邳睢铜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带着一连人护送,来到了运河支队驻地北许阳村,此时的陈毅代号为“张处长”。在此只休息了五六个钟头,便会见了运河支队政委纪华、副队长邵剑秋、副政委童邱龙。他身穿长皮袍,外罩灰色大褂,头戴绒线套头帽,脚穿黑布棉鞋,俨然学者打扮。”骑着一头驴骡,越过陇海线,来到运河支队驻地北许阳村(当时属峄县)。陈毅本来打算在北许阳村休息一天再走,可是侦查员来报,距离这里仅有十几华里的日军贾汪据点又增加了兵力。为了安全起见,连夜启程出发,进入了黄邱山套。天黑之前,陈毅一行来到了杜安集,这是北出黄邱山套根据地的唯一出口。离日军的唐庄炮楼只有一里。丁瑞庭的护送小分队已经控制了这里。越是在敌人的鼻子底下越安全,陈毅在运河支队领导纪华、邵剑秋、童邱龙等陪同下来到杜安村王家澡堂(老龙泉浴池),在此休息谈话。陈毅指着南面的徐州说:“徐州是中国的古战场,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在这里显过身手啊!两千多年前的汉高祖刘邦称帝前,曾在西边不远的沛县当过亭长。徐州有个子房山吧,那个张良,就是刘邦的得力助手。他们都是历史上的英雄好汉。可以说这里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说到这里,他指着战士们说:“现在这里也藏着真龙真虎,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勉励大家说:“徐州地处交通枢纽,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重兵镇守。你们在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守这块一枪可打透的根据地。今后的抗战形势将更加严峻,困难也会更多。你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于斗争,一定要坚守住这块战略要地,保护好这条交通线。”</p><p class="ql-block"><b>陈毅在杜安集稍事休息后,与纪华、邵剑秋告别,由童邱龙率领运河支队小分队继续护送前行。渡过运河,途中只在常埠桥作短暂停留。约在凌晨两点多钟时,安全到达距津浦路日军据点沙沟车站东侧仅有七八华里的界沟村。在这里找到了鲁南军分区二地委书记于化琪和铁道游击队的负责人刘金山。安全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到达微山湖。来到了微山湖,陈毅诗兴大发,作了两首诗,一是“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另一首是《在微山湖遥望微子墓》:“湖上遥瞻微子墓,千年麦秀忆殷顽。痛心滕薛盘倭寇,贼子投降不自惭。”陈老总诗中的“鲁南峰影”最初指的就是这杜安集村南面的几座山头,即双顶山、凤凰山等。“我们杜安村不仅有一条红色秘密交通线,还诞生了一支“老八师”队伍呢。”老大姐侃侃而谈,于是我又听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感受到一段令人难忘的红色传奇,她的话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昔日烽火连天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四、华东野战军第八师师部在杜安村成立</b></p><p class="ql-block">随着中国军民十四年对日浴血奋战的推进,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对日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一文。</p><p class="ql-block"> 8月10日,朱德向解放区的所有抗日部队发布了对日寇的反攻进军命令,迫令日军投降。8月16日,山东解放区根据对敌形式的需要,组建了“山东野战军兵团”,编制辖8个师、12个警备旅、2个独立旅和1个海军支队,曾经驰骋鲁南运河两岸令日伪顽匪胆寒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被改编为山东野战军警备九旅第十八团。8月19日夜,包围贾汪煤矿北矿井据点的运河支队,接到山东野战军八师师长王麓水的命令,撤出贾汪,赶到杜安集待命。</p><p class="ql-block"> 8月21日,鲁南军区的主力部队挺进杜安集,以鲁南军区第三、五团和第二军分区为基础组建,以王麓水为首任师长兼政委,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在杜安集村正式组建,俗称“老八师”。1945年9月,新组建的“老八师”神威无比,一举解放了滕縣和峄县县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这支英勇的部队纵横齐鲁大地。激战青驼寺,血战苏家窗,惩奸除恶;攻泗县,打峄县,战邹县,克滕县,"老八师"势如破竹,令伪顽敌人闻风丧胆,被誉为“陈毅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1947年,华东野战军以老八师为骨干组建第三纵队,先后参加宿北、鲁南、泰安、孟良崮、沙土集、洛阳、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南征北战,屡建奇功。</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二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军第65师,挥师解放浙东全境,并进驻舟山群岛,现为浙江省舟山警备区。为了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老八师"浴血奋战,共参加重大战役战斗一百余次,解放洛阳、开封、济南、枣庄、泰安等县以上城池三十余座,歼敌二十二万余人,其间无数精英洒碧血于热土,埋忠骨于青山,付出了伤亡三万七千余人的巨大牺牲,涌现了"洛阳营"、"人民英雄连""郭继胜连""许昌连"、"安保全排"、"陈金合班"等一百六十余个荣誉集体,以及王麓水、王吉文、马立训、郭继胜、陈金合、安保全等两干余名英雄模范和一万四千余名功臣。</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红色杜安集村,老八师师部指挥所旧址遗迹仍在,一处三间石基的宅院保存完好,它就是山东野战军第八师成立的旧址,也是老八师的指挥部。午后的阳光照在斑驳坍塌的屋基上,方块条石依然整齐划一地排立在屋基上,坍塌的屋子里人去屋空,荒废太久,早已无人收拾,但八师成立的遗址仍然会被人们记起,仍有爱好史志的人们前来寻踪凭吊,红色的血脉依然会有人时时想起,不曾忘记。华东野战军第八师伟绩天地永志,英雄部队的美名青史长存!</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五、再见,杜安集!</b></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女英雄王脉凤烈士的故居,再次鞠躬致敬,转身,回望,我看着村民们自发捐资为她塑立的雕像,她的目光是那般的坚定,她的英姿是那么的飒爽,仿佛仍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村落,仍在护佑着这块充满神奇浸透血火洗礼的土地,他的英灵必将与天地共存,她的英名定当与日月同辉。</p><p class="ql-block"> 走在杜安村的小路上返回,我的心情格外凝重,我再一次地回望着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在千千万万个中国村庄中,它是极其普通又大众的一个。但是在中国山村这部史书册页中,它又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一页,它不仅孕育了运河支队王脉凤那样的巾帼英烈,这里还诞生了一支神威无比的老八师英雄部队。</p><p class="ql-block"> 归途,我再无心向往于村南凤凰山泉的甘甜美丽,无心对台儿庄十大名泉之一的“争鸣泉”做一个深度探访,也无心沉醉于对景点“三山夹一景”的向往好奇,更无心打探当年乾隆北返途中曾经休憩杜安村的这段传奇。我只能捧着我的一颗虔诚,告慰曾经逝去的英灵。我静静的来,复又默默的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杜安村,再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注:本文资料参考《运河支队抗日史略》、《鲁南峰影》等文献,同时也感谢胡军英老师、蔡可峰老师、刘兆启老师等提供的历史资料,同时胡军英馆长和孙道亭馆长对本文作了部分修正,一并致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