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心手双畅”这个成语出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书法创作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书法家的智慧和技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使得心意和手势能够自由流畅地表达出来。具体来说,“心手双畅”意味着书法家在创作时,其内心的想法和手上的动作能够和谐统一,笔墨不作虚动,每一笔都有其章法和根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书谱》中,孙过庭进一步阐释了“心手双畅”的含义,他提到:“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句话强调了书法家在每一笔一画中都要有变化和起伏,即使是最微小的一点,也要有其独特的转折和挫动,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展现出生动的气韵和深刻的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简而言之,“心手双畅”不仅是一种技艺上的熟练,更是一种心灵与技巧的高度统一,是书法艺术创作中追求的高境界。2024年12月26日,栾继生老师所赠书法作品《心手双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栾继生,笔名继声,1963年5月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游寿教授,并长期担任游寿先生助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直从事历史文献学、书法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论文多篇。治学同时,进行书法创作。取法于钟王法帖、汉魏碑刻及简牍残纸,兼涉宋元明清墨迹。着力探究神理,注重融会贯通。作品不事雕琢,自然畅达,富于书卷气息。曾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出版书法作品集。人民网、人民日报·市场报、《书法赏评》等报刊曾有专题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社会职务: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书法院院长,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兼职书法教授,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硕士导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