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地齐云山游

车轮滚滚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最高温度10,最低温度零下1,今日去安徽的齐云山游玩。全天徒步28093,计20、41公里。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地处休宁县城区西约15千米处,距屯溪区33千米,总占地面积110平方千米。齐云山内有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3个景区。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1994年,齐云山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齐云山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齐云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历史沿革。唐朝乾元年间(758~760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元和四年(809年),歙州刺史韦缓建石门寺于石桥岩。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建密多院于白岳山南。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崇慕道教的方士、居士相继来山,择地筑构,初创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置道会司于县城崇寿观,主领全县道教事,山上道士有被任命为道会司的;嘉靖十一年(1532年)龙虎山正一嗣教真人张天师驻山,因世宗祈嗣灵应,敕建玄天太素宫,置真人府,配各级道官:太素宫置提点,真人府设赞教、知事,山、庙有住持,县设道会司,州设道正司,府设道纪司,中枢最高设道箓司等机构。清朝,齐云山被乾隆皇帝题为“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休宁县国民政府设置齐云山管理委员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太素宫前殿倾坍,为整修宫殿,休宁县政府将管理委员会改组为整理委员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因香市人杂,为维持治安,休宁县设置驻山警察分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运动中,齐云山整个风景区内的山场田地,分别属于岩前镇、渠口乡和黟县的渔亭镇,划归农民所有。1979年以后,休宁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了齐云山管理处和齐云山道教协会。1978年,齐云山太素宫宫观修复开放。1980年起,休宁县政府在东阳道院和伯阳道院,梅轩道院旧址上新建了凌风,海天一望,望仙三亭,修复了玉虚宫,罗汉洞,真武殿(太紊宫)等。</p><p class="ql-block">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地处休宁县城区西约15千米处,距屯溪区33千米,齐云山东起蓝渡石桥,西至黟县渔亭万寿山;北临岩前白茅山,南倚渠口乡公路;地理坐标:东经117°57′—118°7′,北纬29°47′—29°50′之间,总占地面积110平方千米。地形地貌。齐云山由中生代晚白垩纪的陆相红色岩系组成。它们堆积在断陷盆地中,岩性强弱相间,岩层倾角不大,富有垂直节理。由于地处北亚热带气候环境,高温多雨,直接出露地面的红岩,在风化和流水割切与散流冲蚀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气温。齐云山全年平均气温16.2℃,最高年份16.9℃,最低年份15.6℃,年际间变化在0.5℃之间。一年中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7.9℃;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3.7℃。年气温日较差24.2℃,一年中1至7月气温逐月升高,8月开始下降。一日间最高气温在午后14~15时左右,最低气温在黎明至日出前。降雨,齐云山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13.7毫米,最多年(1954年)为2641.6毫米,最少年(1978年)为928.8毫米,年际间变化较大。春季降水占全年的31%,夏季43%,秋季8%,冬季18%。显然春夏季雨量多,秋冬季雨量少。一年中1至6月份降水量逐月增多,春季阴雨绵绵,盛夏季节多有雷阵雨骤降骤停。5月上旬进入雨季,6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七月上旬出梅,在此间多暴雨。7至12月降水逐渐减少。全年降水日数为155天。光照。齐云山山势呈东西走向,坐南朝北,光照适宜。年平均日照时数1931小时,日照率44%;年最多日照时数2291小时,日照率52%;年最少日照时数1581小时,日照率36%;全年以8月份日照率61%为最高。一月份南坡日照率达40%,是冬季理想的避寒地区。四季。齐云山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空气活动频繁,3月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4月份平均气温升至16.5℃,5月份达到20℃左右。夏季气候炎热,季平均气温为26℃。初夏冷暖气流频频交绥,此时温度高,湿度大,雨频水足;7月上旬开始进入盛夏季节,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热少雨,常出现高温天气。秋季南方暖湿空气渐趋衰弱。但初秋天气常是晴热少雨。冬季干寒、晴朗,冬季平均气温5.9℃,初冬处于两次冷空气入侵的间隙中,往往气温回升,回暖显著,俗谚“十月小阳春”。之后受冷空气侵袭控制,气温不断降低而进入隆冬,在12月下旬出现初雪。山风。齐云山年平均风速1.9米/秒。全年中以3月的2~3米/秒为最大。风向以东北偏东风最多,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或偏东风,春秋季节风向比较紊乱,但仍以偏东风较多。齐云山有其本身形成的山谷风,经常迂回于群山之间。植物。齐云山内自然植物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植被已形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层林相结构,覆盖率达67%。木本植物种类有560余种,拥有中国珍贵树木18种,如三尖杉、香果树、楠木等;有小竹笋、香菇、木耳、山蕨等山珍和“白岳黄芽”、“屯绿”等名茶。中草药资源主要有铁皮石斛、七叶胆、何首乌、香风茶、木瓜、黄精、桂皮、马勃、杜仲等。动物。齐云山内野生动物(含飞禽)计140余种,有石鸡、竹鸡、山雉、野兔、猪獾、果子狸、“弹琴蛙”、‘东方蝾螈”等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综述。齐云山内有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3个景区。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齐云山历代修建有太素宫,三元宫,玉虚宫,静乐宫,天乙真庆宫,治世仁威宫,宜男宫,无量寿佛宫,应元宫,郎灵院,净乐道院,道德院,中和道院,黄庭道院,拱日院,东阳道院,东明太微院,榔梅院,华阳道院,西阳道院,添书院,石桥院,密多院,以及三清殿,参阳殿,兴圣殿,斗姆阁,文昌阁福地祠,土地祠,善圣祠,功德堂,碧霄庵,东岳庙等建筑。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真仙洞府崖。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圆通洞供奉的慈航普度天尊;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真仙洞府崖壁上“天开神秀”四个大字,为真仙洞府的标志。月华街。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2017年,休宁县政府开建环峰拱秀旅游公厕、洞天福地遗址保护、印石峰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2018年5月,黄山市建成休宁齐云山景区汽车特技表演场馆;2018年2月,黄山市祥源齐云小镇齐云山游客集散中心。品牌建设。1981年,齐云山被批准为安徽省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齐云山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齐云山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齐云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7年,齐云山镇被批准为全国环境优美镇;2015年,齐云山被批准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明唐寅。《题齐云山石室壁》明唐寅。《七律诗咏齐云山》明汤显祖。《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碑铭石刻,截至1983年普查后,齐云山存碑碣537处(块)。其中摩崖石刻305处;最早的有北宋大观和南宋绍熙年间13处,分布在石桥岩附近;为数最多的为明代283处,分布在真仙洞府、一天门、紫霄崖、廓崖及石桥岩等处;清代6处,分布在真仙洞府一带和楼上楼1处;民国3处,近代1处。碑铭石刻232块,以青石或红砂石镌成,石门寺遗址有北宋熙宁九年1块为最早;明代169块,清代29块,民国9块,年代无考的24块,分布地点:登封桥1块,望仙亭2块,洞天福地3块,望仙亭至一天门8块,一天门内15块,八仙洞9块,真仙洞42块;二天门至三天门6块,太素宫旧址5块,小壶天2块,长生楼至朗灵院7块,玉虚宫31块,三贴峰至文昌阁旧址3块,东岳庙旧址3块,方腊寨1块,紫云关仙人峰7块,石桥岩下2块,楼上楼1块,其他地点28块。齐云山存匾额19块,较完整的15块,属清代和民国年间制作,散存在山上各道房搁置;漆制楹联1副,悬挂在长生房功德堂。</p><p class="ql-block"> 道教发展。齐云山道教沿革属全真派,为皖南道教名山。齐云山由于避居皖南山,晋朝以前尚无人烟,及至唐朝,才开始有了道,佛教的活动。唐朝,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湖北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属正乙派,养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为齐云山最早的四大房,是开山建道之始。自余氏六三娘来到齐云山,至南宋的数百年间,道,佛二教都在山上建有寺庵,道院,分山而治。1979年以后,齐云山管理处和齐云山道教协会先后成立。1978年,齐云山太素宫修复开放。1980年起,在东阳道院和伯阳道院、梅轩道院旧址上新建了凌风、海天一望、望仙三亭,修复了玉虚宫、罗汉洞、真武殿(太素宫)等。齐云山现有庵堂祠庙33处。道教文物。1983年普查后,齐云山存碑碣537处(块)。其中摩崖石刻305处:最早的有北宋大观和南宋绍熙年间的13处,分布在石桥岩附近;为数最多的为明代283处,分布在真仙洞府、一天门、紫霄崖、廓崖及石桥岩等处;清代6处,分布在真仙洞府一带和楼上楼;民国3处。碑铭石刻232块,以青石或红砂石镌成,石门寺遗址有北宋熙宁九年1块为最早;明代169块,清代29块,民国9块,年代无考的24块,分布地点为:登封桥1块,望仙亭2块,洞天福地3块,望仙亭至一天门8块,一天门内15块,八仙洞9块,真仙洞42块,二天门至三天门6块,太素宫旧址5块,小壶天2块,长生楼至朗灵院7块,玉虚宫31块,三贴峰至文昌阁旧址3块,东岳庙旧址3块,方腊寨1块,紫云关仙人峰7块,石桥岩下2块,楼上楼1块,其他地点28块。活动。齐云山香会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就开始,至十月初一结束。新中国成立前,每年的初秋,各道房即派人分赴各县乡邀约旧主顾,整治房舍,清扫道路,做好迎接朝山香客的准备。齐云山除每年皆有朝山的香会外,还有楼上楼观音洞农历九月十九的观音会,香火旺盛,年仅一次。山下岩前镇每年正月十五举行夜龙灯会,村民抬着香亭、舞着布饰的龙灯登上齐云山,在太素宫前舞耍酬神。</p> <p class="ql-block">从郑州旅行回来,还有四天的公休时间,不愿在家里呆着,老婆去郑州玩累了,要提早回家休息,我只好自已选择没去过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旅行。黄山开展优惠活动,每礼拜三有免费游黄山的活动,齐云山也属黄山管辖,就参加网上预约,免费游齐云山。</p> <p class="ql-block">早上9点47分坐动车到达黄山北站,坐公交时间拖的太长,就网上拼车,花费少,只要三十多元被把我拉到景区门口。运气比较好,没等多久,就拼到车。一位做医药器材四十出头的小张,是缘分遇到一起。没想到他也是来齐云山游玩,他准备爬上爬下,原以为他体能很好,专门来户外爬山的,其实还不如我。</p> <p class="ql-block">10点35分到过景区门口,小张原本要走路上山的,看我买索道票上山,我讲山上还有路,留些体力山上玩,然后走下山,小张就也买索道票了,跟着一起玩。</p> <p class="ql-block">10点48分坐索道上山后,出索道就可看见望仙台。在这里可以观赏风景迤逦的横江,象一条弯弯的碧玉镶嵌在齐云小镇上,真是个风水宝地啊,然怪历史上会出这么多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望仙台。上古灵乙道人于此驾云成仙,望仙台因此成为道徒守望成仙之圣地。台上建有飞云亭,是俯瞰横江、远眺黄山绝佳之处,明礼部侍郎程敏政为之赋诗曰:"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p> <p class="ql-block">从望仙台游览完下石阶路不到五十米,就到了景区门票的剪票口望仙楼。号称“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楼”。</p> <p class="ql-block">从剪票口沿石阶路右拐下来,有个状元小广场,立有19名状元的铜铸雕象。广场上有网红打卡点,据说参加高考的来此一拜,定会金榜题名。自古以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元乡齐云山都以“天开神秀,峭拔明丽”的无双景色为世人所熟知,而最让游人趋之若鹜的是元乡齐云山灵验的求学祈福文化。元乡齐云山所在的休宁县是文明全国的状元县,自宋朝嘉定十年至清朝光绪六年间,休宁县共出了19名状元,而每位状元在赶考前都曾到齐云山祈福,齐云山也就成了学子心目中的祈福圣地,重大考试前,登齐云山,行“九里十三亭”、过“梦真桥”,拜太素宫,祈求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与多位名人有过交集,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在1616年和1618年两次登临齐云山,并撰写了《游白岳山日记》和《游黄山日记》后记,记录了他的游历经历。‌郁达夫也是齐云山的知名访客。‌他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撰写了五千余字的散文《游白岳齐云之记》,记录了他与齐云山的情缘。郁达夫对齐云山的描写充满了情感和生动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11点03分徒步到达栖真岩。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山东名道龚栖霞于此结庐修真,成为齐云山道教鼻祖。宋元时崖下建有初仙馆,现存建筑为明代兴圣殿、雪崖馆遗址。</p> <p class="ql-block">忠烈岩。隋末天下大乱,汪华起兵保境安民,后归顺李唐被敕封为"忠烈侯"、"越国公"。徽州百姓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被奉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p> <p class="ql-block">寿字岩。为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所题,字体浑厚圆润,高九尺九寸,与周易卦数相合,阐阴阳和合之理,故有"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都能活到一百多"之说。不能免俗,也去摸摸寿字,祈祷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11点09分徒步到一天门。一天门因丹霞岩体沿陡坡节理面崩塌、堆积以及流水风蚀作用而形成。徐霞客赞曰"高爽飞突绝似闾门在碧莲池畔回望,形态精巧如象,亦称"象鼻岩"</p> <p class="ql-block">道教名山都是有三道天门的,而齐云山上的三道天门堪称是神来之笔,其中又以一天门象鼻崖为最奇。它因为象形而得名,在酷似大象头部的山体中,脸部和鼻子之间有一条长约十米,宽约三米,高四米左右的石洞。构成了上山的唯一通道。所以这儿既叫一天门,又叫象鼻崖。将山之奇、俊、险集于一身,有天开神秀之美誉。而在山壁上的是摩崖石刻,有李白的、朱熹的、徐霞客的……这些清丽的词句、遒劲的书法、精致的雕刻。都是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一天门下有许多齐云山石刻。齐云山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537处,主要集中在一天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桥岩。年代以明清居多,最早为北宋大观年间。石刻镌刻工艺精湛,字体楷、行、草、篆、隶俱全。</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丹岩耸翠,群峰如海,道院禅房为营,碑铭石刻星罗棋布。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p> <p class="ql-block">天开神秀齐云山,不是徒有虚名,有历史,有文化,有景观,真是值得推荐一游。</p> <p class="ql-block">11点15分到达真仙洞府。真仙洞府:崖状及洞穴类丹霞地貌景观群,三面如围城,坠石悬崖,幽洞累累,为齐云山景观精华所在。因重力崩塌作用下加之流水作用、差异风化作用、风蚀作用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真仙洞。中间供奉真武大帝,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内洞供奉斗姆元君与北斗七星和左辅右弼神位。</p> <p class="ql-block">远观象鼻岩。造型类丹霞地貌景观,岩体宏大,奇景形态精巧,如象。因丹崖岩体沿陡倾节理面崩塌、堆积加之流水的作用、风蚀作用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远观香炉峰。</p> <p class="ql-block">11点27分从象鼻岩石阶路向上走到观景台,观景台可远望对面的月华街就在眼前。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灰瓦隐藏在高山之上,山林之中,真是修道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摸摸三天门前的宝葫芦,带来福气和健康。</p> <p class="ql-block">11点35分到达三天门。三天门重修于1986年,采用砖、木、石混建结构,为四角双层楼阁式。</p> <p class="ql-block">11点38分到达天官府。天官府又名五凤楼,始建于明日一四一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为时任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汪宏的驻山府邸。汪宏因代嘉靖皇帝求子灵验而获赐"天官"故名天官府。如今的五凤楼被当地退伍老兵承包下来,改造成民宿,一看就有深厚的老兵情结,连民宿的装备都是军用棉被,跟军营一样,整齐划一一条线,叠成豆腐块。并承诺,免费提供茶水,和每天为军人免费提供一间房的住宿。崇军善武,每位商人都能向这位老板学习,国家的强大才能保住当下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从天官府出来就是月华天街。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太素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文革中被毁,1994年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11点44分,到达榔梅苑。原为榔梅庵。明嘉靖年间道长方琼真从武当山携榔梅植于此并建道观,名榔梅庵,是徐霞客两上齐云山的下榻之所。</p> <p class="ql-block">11点50分到达齐云山著名的太素宫。太素宫始建于南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原名佑圣真武祠。明嘉靖皇帝求子灵验后敕建,并赐名玄天太素宫,成为江南第一皇家道场。太素宫选址奇绝,有中国第一风水宝地之称。1983年,北京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就将太素宫的风水案例收入了他的《中国建筑园林史》。</p> <p class="ql-block">在太素宫的广场上可清楚的看见对面的香炉峰。因重力崩塌、流水风蚀作用而形成的柱状丹霞地貌风景,海拔440米,形如巨型香炉。香炉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道教历史渊源。齐云山的道教,最早可以回溯到唐朝。据《休宁县志》记载,唐乾元年间(758一760)曾有道士龚栖霞在齐云山石门岩一带隐居,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道士余道元入山修炼,并于齐云岩创建佑圣真武祠,供奉真武大帝。明代初年,齐云山道教活动日益兴盛,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真武观于齐云岩: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建三清殿于拱日峰下。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捅到齐云山"建醮祈嗣"(代帝求子),果得灵验,于是齐云山得到皇帝的青睐,钦赐建立"玄天太素宫"。到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又普建了宫、观、祠、宇。齐云山道教大兴,成为东南第一道场,江南法事中心,并逐渐形成了齐云山道教文化系谱。…</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太素宫。五行、色彩、方位、形体图解表。天者,万物之祖,无天而生,木之有也,独阳不生,独阴不生。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利为四时,列为五行。天生万物是为人,而天生人后,还生义和利,义养人心,利养人身,因此,,夫王者不可以不知天。一天急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阴阳出入空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辩五行之本末顺逆大小广狭,所以观天道</p> <p class="ql-block">人还是要有点信仰,不仅仅是支撑你遇到挫折战胜他的勇气,更是我们面对人间丑陋而依然心向阳光,欢喜生活的信念。祈祷诸神,保佑家人平安喜乐!</p> <p class="ql-block">神前明灯。点亮光明。道教有"五供",即香、花、灯、水、果。道教有云:"五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生天。"道教所供的灯,不仅神照万里,行道礼诵,灯烛为急,续明破暗,且上映九玄诸天福堂,下通九无极地狱,配合法事行仪,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度苦救厄等等,是最上乘的一种功德。善信在神前供奉明灯,自身像"灯"。一样身具光芒,身体健康,心想如愿,财富具足,度厄消灾,剔除恼,化解忧愁,点亮心灵之光,驱除诸多牙。供灯的时。道教光明灯可请供三日、七日、十四、四十九日、一百日、一年及长期常年。供灯三至七日有神兆感应,四十九天为小圆满,一百天为中圆满,一年(视具体情况而定)为大圆满。一般供奉一百天为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p><p class="ql-block"> 供灯的种类。1、财神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念经祈福加持祷祝,从而 到财源广进、百业兴旺、日进斗金的护佑。2、长寿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祷祝,从而得到长命延年、百病消除、健康安泰的护佑。</p><p class="ql-block">3、平安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对常年从事外出、车马、航海等工作的居士信徒之祷祝,从而得到出入平安、百事亨通、康健而归的护佑。4、转运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从而护佑常年运限迟留、财运阻止、凶星相伴的居士信徒转凶为吉、百事顺畅、吉星拥护、凶曜退散。5、学业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从而护佑中考、高考、各种职业职称过考的居士信徒金榜提名、名列前茅。6、子孙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从而护佑婚后无嗣、久病不孕之居士信徒得孕子嗣、子孙延绵。7、姻缘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从而护佑高龄无偶、有缘无分、孤寡克害之居士信徒喜结良缘、白头偕老。48、吉祥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祷祝明平安,从而护佑善信官升高爵、吉祥安康、子孙聪</p><p class="ql-block">9、修福灯:善信供灯后,通过道众每日诵经祈福加持祷祝,从而护佑善信阖家康泰,福报曾重,百事顺利、福泽延年。10、和平百愿灯:和平百愿灯是一种特殊的供灯方式,观内供奉一盏长明油灯长明油灯有着千百人之</p> <p class="ql-block">从太素宫烧香出来,来到这个观景平台,以经中午12点了,跟小张讲,就在这里吃个便餐,一人点了一碗蛋炒饭,将就把午餐解决了。原计划晚上要去徽州古城住下游玩的,小张讲还不如跟他拼车去屯溪古街玩,想想有缘份遇到一块,兴趣相投,就同意了,赶紧网上预定晚上入住屯溪老街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继续游玩。12点43分到达玉虚宫。进入玉虚宫有个石门楼,石门楼左边的石壁上雕刻有胡人牵马图。不知玉虚宫是否跟西域丝绸之路有无关系。玉虚宫。明正德年间由养素道人王泰元募建,耗时十年而成。宫依山而设依崖而建,是"天道自然"的绝妙体现,为中国道教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玉虚宫建在紫霄崖下。崖状丹霞地貌景观,海拔580米,东西横向170米,因沿断裂面崩塌及流水侵蚀嗯、风力侵蚀而形成。玉虚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玉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p> <p class="ql-block">到了玉虚宫可原路返回,到吃饭平台的路口往右拐去方腊洞,走大环线,因功课没做好,走了重复的冤枉路。我们沿着这个陡峭的石阶路,一路向上,到了琉琇亭。站在亭内,一览齐云镇的秀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当下活的每一天,赏美景,品美食,读好书,不枉来人世间一趟。</p> <p class="ql-block">从琉琇亭石阶路下来,又到了奇峰独拔题刻处,从此处可绕到插剑峰峰顶。</p> <p class="ql-block">插剑峰峰顶也是观山景的好地方。在这里游完后,想去方腊寨和最高峰,发现没路可走,要原路返回,只好又从另一侧的石阶路,返回到玉虚宫,在路上,被一个游客误导,讲游方腊寨和最高峰,还要三个多小时,就放弃决定不玩了,先到最高峰就下山。</p> <p class="ql-block">下午13点40分到达最高峰,最高峰峰状丹霞地貌景观,海拔585米,为齐云山的最高点。因重力崩塌加之地表水沿垂直节理侵蚀及风力侵蚀而成。峰顶建有赏月亭,本想登亭观景,无耐亭门锁闭,无法上到亭顶。</p> <p class="ql-block">登到最高亭,体力消耗较大,开始冒汗了,脱掉外套,拍照留念。小张一直在打电话联系业务,爬累了,想下山了。我又打听了一下,仔细看了导游图,只要一个小时就可玩完神密长廊和方腊洞,我就动员小张,以后也不可能再安排来齐云山玩了,既然来了,还是顺路一游,<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要留遗憾回去。他也同意我的观点,从最高峰游览下来,倒回去走大环线。</span></p> <p class="ql-block">13点54分徒步到神密长廊的石刻处。最高峰,思耻台,能者从之中立石。雕刻此字,不知何人何故,应该跟抗日有关。廓岩。崖状丹霞地貌景观,为最高峰岩体,因受垂直节理或近于垂直节理控制,岩体沿节理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这位小张拍的不多照片,还是我叫他拍的留念,他才拍的。能同游齐云山,真是缘分一场。</p> <p class="ql-block">就是神秘长廊洞穴内丹霞地貌景观,长500余米,气势壮观,因岩层差异风化和流水风蚀作用而成。古代高道常于此修炼内丹,金丹初成之时往往伴有神秘奇异现象,俗人不解,遂有神秘长廊之称。</p> <p class="ql-block">丹霞长廊。由于岩服的硬度不同、厚度不同、者石成份及碎屑粗细不同,抗风化能力有明显差异,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流水对含钙质的砂岩和钙质胶结的砂岩侵蚀及溶蚀速度快,形成崖洞。岩层厚度大,形成竖状洞穴、拱形洞穴或洞穴群;岩层厚度薄则多形成扁平洞穴和岩槽,丹霞长廊属于后者。</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丹霞地貌景观,景观几乎涵盖了中国丹霞地貌景观类型:恢弘的赤壁丹崖、、兀立的石柱、奇妙的造型石、幽深的巷谷、神奇光水色、飞瀑流泉,构筑成一幅令人神往的</p> <p class="ql-block">从丹霞长廊徒步出来14点14分走订通往独耸峰的路口,只有上去,才能到达方腊洞。我看小张不想爬了,就讲我先上去,游好后再下来跟他汇合。上去后才知道,可以从方腊洞绕到景区出口,应该鼓励他一起上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独耸峰海拔566米,四周近乎直立的崖壁高约150米,主要以偶含砾的砂岩构成,"顶平、崖陡、麓缓"的地貌特征显著,·是典型的方山地形。该峰产状倾向西南260°,倾角20°,东北、西南两侧的崖壁与西北的垂直节理走向一致,并有崩积缓坡发育,坡度约33°,东北侧崩积缓坡下并有山涧发育。独耸峰山顶建有一亭,亭外有个小广场,小广场石崖上方雕有方腊起义军的塑像。到了下广场,往下走几分钟,就到了方腊寨。</p> <p class="ql-block">方腊寨因北宋义军首领方腊曾率部驻扎于此,智胜官军而得名。又名独耸峰,峰状丹霞地貌景观,海拔566米,孤峰耸 云天,三面绝壁临空,卓尔超群。</p> <p class="ql-block">方腊洞洞穴类丹霞地貌景观,位于独耸峰侧崖壁间,上覆巨岩,下临绝壁,洞中隐洞,地势十分险要。因岩层差异风化作用加之风蚀作用而形成。洞的旁边有一洗砚池,洞内放有供游人休息的长实木桌。</p> <p class="ql-block">独据天险方腊洞,易守难攻方为寨。辽阔天地观天下,多少英雄叹无为。</p> <p class="ql-block">方腊洞。洞呈弧形向崖内凹陷进,洞宽37.5米,深14.6米,洞口高8米,洞内高3米,洞壁处红砂岩层理厚薄相间,薄者20-30厘米,较破碎;厚者50-100厘米,硬度较大。因方腊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为北宋方腊抗击官兵的指挥部所在。</p> <p class="ql-block">游完方腊洞,因小张在路口等我,只好原路返回,跟他汇合。在独耸峰的小广场,遇到一对老夫老妻,叫他帮忙拍了一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方腊洞下来同小张汇合,往回走的路上,14点38分,接到儿子电话,讲老婆住院了,搞的我心烦意乱,没办法继续旅行了,赶紧退掉屯溪预定的酒店,准备赶回福州。去郑州旅游前,她体检发现肠子有点息肉,一至担心有问题,没想到郑州回去,等我前脚走,她后脚就住院去割了。虽然不是大手术,但还是身体重要,万一有个什么问题,我这辈子都会心不安后悔啊。</p> <p class="ql-block">回望五老峰和紫云关以在身后的山丛中。五老峰峰丛状丹霞地貌景观,海拔560米,五座峰参差为群,犹如五位仙道躬身面北拱揖参谒。因沿垂直节理流水溶蚀、风力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15点01分,又回到月华街。齐云山是一座道教山,文化山。或许由于道教的式微,或许由于一座比它更高大的山--黄山耸立其旁,遮住了它往日的光辉。当年齐云山可了不得。据传,明嘉靖世宗曾为求子亲驾白岳,后嘉靖喜得龙子。他看到白岳的最高峰如“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就开了金口,把白岳改成了齐云山。,还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鼎盛时期,朝山的香客和游人多达两三千。南宋大儒朱熹就曾三次回徽州老家扫墓访宗,每次都要登临齐云山。云岩湖畔的晞阳书院就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他在那里课徒讲学,传播儒教,江浙皖一带的理学信徒受其影响至深。他还在齐云山亲笔题写了“寿”字,那就是现今的寿字崖,这个寿字高九十九,宽六十六,当地人素有“寿字底下摸一摸,活到一百多”的说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曾为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奠基进“九字策”的休宁人朱升,与齐云山有着更深的关联。他生于斯,卒于斯,吸纳于斯,回归于斯。他是个淡泊的人,他力荐刘伯温却没有刘伯温的名气大。他是个内心向道的人,家乡的齐云山是他的精神家园。你看他携童柱杖而来,赋诗《云岩》,心情是多么的恬淡、愉快和超脱。呼童扶杖履,特向此中游;福地红尘远,函关紫气浮;闲云归洞口,晓日出山头;试弄查伊笛,凉风碧树秋。大境界是需要时间养成的,大境界也是需要时间展开的。600年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慧眼眼识珠,将他的“九字策”演绎出新九字方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朱升的名字石破天惊,响彻海内外。而给他人生诸多营养的齐云山却仍然默默地在他身后隐着,或许这正是齐云山“道”的定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云山和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和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及金鸡岭并列为华夏四大丹霞奇观,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说。六下江南的清乾隆帝,可谓见多识广,也金口大开,赞其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齐云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集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丹霞地貌、湖光山色于一体,与黄山、九华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诗人汤显祖曾说过“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自然指的是黄山,这里的白指的便是白岳--齐云山,而齐云山的风光,只有您亲自踏足,一览山河了。</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元代文学家汤显祖曾经写过“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黄指的是黄山,白指的就是白岳,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齐云山不仅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摩崖石刻”在中国也占有突出的地位,齐云山的景色,可以用丹霞地貌,湖光山色,摩崖石刻来概括。丹霞地貌 摩崖石刻。齐云山大部分山峰的高度在海拔580米上下,山几乎是平地而起,巍峨壮观。全山为典型丹霞地貌,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红和棕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则是中国丹霞地貌中最高的山地,山崖是红的、山岭是红的、山洞是红的、摩崖石刻是红的,连石狮子都是红的,蔚为壮观。湖光山色是齐云山的另一个特色,齐云山自古被称为“天下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其中,云岩湖是工业污染加剧时代极为难得的一泓碧水。云岩湖湖汊纵横幽深,青峰夹峙。船桨拍击湖水水鸟惊飞,那种场景和感觉都是妙不可言的。齐云山另一个特点就是摩崖石刻。中国古人有将优秀的书法作品或者佛像雕刻在岩壁上来纪念的传统,这便是摩崖石刻,而在齐云山的人文景观中,号称“江南第一”的摩崖石刻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些石刻年代最早为宋代,数量最多的要数明清,主要分布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全山共有一千多处。这些石刻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正、行、草、隶、篆俱全。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清丽,有的刚劲奇傲,有的飞龙走蛇。再加上刻工精巧娴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堪称艺术瑰宝。“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奇观”等是崖刻中的珍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小壶天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由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道教名山 桃源洞天。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当”之称。齐云山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活动始于唐乾元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道教香火播及华东及东南亚各国。今全山有宫、殿、院、坛、阁等108处,道观27处,道房12家。齐云山的道教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数以千计,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刻铭。相传在唐朝时有道士在这里羽化成仙,很多人都慕名来此修道。而到了明代,由于嘉靖皇帝在这里求子成功,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来朝拜的人多达三千,这在古代是十分惊人的数字。齐云山道教建筑很多,自开山以来,历代均有修建,明末最盛时有一百余处,然经历代天灾人祸,这些宫观道院及亭阁祠殿大多已毁废。现仅存东阳道院和伯阳道院、梅轩道院。1980年起在旧址上新建了凌风、海天一望、望仙三亭,逐渐修复了玉虚宫、罗汉洞、真武殿(太紊宫)等。道教在齐云山的开拓始于唐朝乾元年间(758-760),时有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石门岩。这是齐云山最早出现的道士,后人遂将他栖居的岩洞命名为“栖真岩”,意即栖霞真人之岩,以示纪念。至南宋道士途道元建佑圣真武祠,道教方显兴盛。但直到明嘉靖前,齐云山道教都是以“全真”为宗,属武当山全真派的一个门派,其宫殿建筑和道规道制,皆仿效武当,故古人称其为“江南小武当”。至嘉靖年间后,全真派立足齐云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原来的正一派也是因势利导,自然地服从或转为全真派,从而形成了两派并存而全真统领的格局。至今玉虚宫等处仍保持全真派,白岳山房供奉的也是全真教的七位真人,故亦称之为“真真石室”。道教能在齐云山立足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当时社会,尤其是徽州民俗的结果,具有浓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说,齐云山道教是徽州文化中的道教,同时也是维系整个徽州文化综合、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p> <p class="ql-block">15点17分徒步到悬空栈道。2023年全新修建开通的月华街微闭环游线,全长为700余米,其中展诰峰悬臂式栈道长约200米,有效地把沿线旅游景点串联成线,形成月华街微闭环。</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榔梅树传奇,在武当山真武大帝修仙的传说折梅寄榔"的故事。相传,真武大帝到武当山修行,过了乌鸦岭,他坐在一棵又高又大的榔树下歇脚,对面几丈远的地方,又正好长着一棵大梅树。这时,正是二月底,新春时节。那梅树满枝儿疙瘩瘩骨堆堆开着梅花。一阵一阵的香气,逗得真武大帝越发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真武大帝看这梅花,越看越喜欢,越看越高兴,忍不住走上前去折下一枝来。然后,他将梅花插在榔树上,心里暗暗祈祷:“梅枝呵!我若能修行成功,得道成仙,你就在榔树上生根发叶,开花结果;我若不能得道,你就花残枝枯,与我一齐死掉好了。”真武大帝坐在榔树附近的岩屋里修行,不想荣华富贵,不想金银美女,整日打坐苦炼。他诚心地修行一年,梅枝就发一条根。他又诚心的修行一年,梅枝儿就发一瓣芽。他诚心诚意修行一年又一年,梅枝儿葱葱郁郁长出了茂盛的枝叶。他修行成功了,梅枝儿就在榔树上长成子大树,结了香果。因为榔树上长着梅树,人们就将这树叫做榔梅树,这树果叫榔梅果。榔梅果又大又甜,金灿灿的,肉腻腻的,三五里外,能够闻到一股清香。因它是真武大帝亲手栽种的,它的仙气赛过王母娘娘的蟠桃。那时,八仙里的韩湘子路过武当山,忍不住摘了几个,坐在紫霄宫外的山峰上品尝。从那以后,这座山峰就叫湘子峰。武当山的穷人,把榔梅果摘回家里。病人吃了榔梅果,病马上就好了。瘦弱人吃了榔梅果,马上就身强力壮了。小娃子吃了榔梅果,马上就成大小伙。老年人吃了榔梅果,落掉银发长黑发,落掉老牙换新牙,马上返老还童了。原来这榔梅果是真武大帝有意给人们留下的。正当榔梅树结果的时候,皇帝的正宫娘娘害病了。这病害得蹊跷,全国医生都不能治好。娘娘瘦得三分不象人、七分正象鬼。这一下,皇帝老子急了,忙传下圣旨,各州府县贴出榜文:谁能治好娘娘病,有妻的,高官任做、无妻的,招为驸马;道士盖大殿,和尚盖寺院,封为大神仙。</p><p class="ql-block">那时,武当山有个心肠不好的道士,一心想当神仙,享清福,他偷偷将榔梅果摘了,拿到京城,献给了皇上正宫娘娘的病治好了,又在皇帝面前能说会笑了。皇帝非常高兴,就封这个道士做榔梅真人。皇帝知道榔梅果是无价宝,就不准穷人摘了。他要榔梅真人看守榔梅树。并给他盖一座大殿,封名“榔梅祠”。说也奇怪,皇帝把榔梅祠一盖起,榔梅树再也不开花了,树叶慢慢地黄了。树枝渐渐地枯了,树也不明不白的死了。从那以后,武当山就只有榔梅祠,再也没有榔梅树了。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代时武当山确有榔梅果,属皇家貢品,不许百姓采摘。可见梆梅果是当时珍貴特产。现在榔梅树已经绝迹,出于什么原回不见史传。对于当山称梅树的生存,植物学家也未有论述。值得庆幸的是,明嘉靖五年,安徽齐云山道士访武当山时,武当道教做为贵重礼品将榔梅树赠予齐云山。一九九八年,武当山将榔梅树从齐云山引回,栽植在榔梅祠旁。也许不久的将来,武当榔梅会再现“花色浮空,映山绚丽”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15点27分走出剪票口,沿石阶路一路徒步下山。下山的路号称九里十三亭(霞客古道)齐云山素以"道"闻名,古之先贤在谋划整山布局时无不求与道数相契合。在短短1.5公里的山道上,建有十三座风格迥异的亭子,这既是为了方便香客游人休憩之用,同时也是道家渴望长寿永生理念的体现。"九"为易中天数之最,至阳;"十三"取象龟背上的版纹,龟为水之精,至阴。二数相合,可知"九里十三亭"蕴含了阴阳和顺健康长寿之意,故有"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的说法。后因游圣徐霞客曾三年间两次(1616年、1618年)由此登临齐云山而获"霞客古道"之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渐入仙关亭。渐入仙关亭原为明嘉靖朝高道方琼真所建,是九里十三亭中倒数第二座。此亭上拱望仙台,下临坐玄坛,山势回旋,坡陡路险。行人至此,恰如修道之人玄关通而未通之时,最是考验体力意志。前行百米,登临望仙楼便可收获一片仙城美景,退则前功尽弃,这恐怕才是方琼真题写"渐入仙关事"的用意所在。</p> <p class="ql-block">这是云水亭。云水亭重修于公元2014年,原亭为齐云山名道汪以先于明永乐十一年(1412年)修建。汪以先,徽州绩溪人,少时聪敏好学,尤好老庄。及弱冠之年,便云游四海,交友访师,并于不惑之年归隐于齐云山。因悯于香客晴时曝晒,雨天遭淋,在此建亭。有感之前自身二十数载行云流水般的游方生涯,而题名"云水亭"。</p><p class="ql-block">这是海天一望亭。海天一望亭,重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顾名思义,此亭所处位置是齐云山云海的分界,海天一望亭海拔约370米,背倚白岳峰,面朝黄山,下临横江河谷,每当云海生成,宛如从足底涌起,远处山峦似仙岛般出没无常,隐现于"海涛"之中。恰值旭日东升,金光万道白云怒涛,仿佛云天一色,海天相接,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松月亭。松月亭明朝高道朱素和,休宁资川人,执掌道会事九年,嗜好翰墨,文多禅意,诗宗王维,因慕摩诘居士《山居秋暝》之意境,于嘉靖十年(1531年)在此鞭石为梯,围栏建观,并于观之四周植青松百余株,观名"松月"。观成之后,朱道长或与其中焚香抚琴,参悟老庄;或与三五好友谈玄论道,举杯邀月,一时传为美谈。后因朱道长跨鹤西去,松月观香火日渐凋敝,直至房倒屋塌。后人在原址上建事时取"松月 之名,意为不忘朱素和道长的玄门雅韵。</p> <p class="ql-block">这是瞻敬亭。瞻敬亭系木质六角重檐结构,公元2014年重修,原亭传为雪崖道人方琼真所建,雪崖师从养素道人汪泰元,为求开悟,入深山面壁三年,未果,复见其师。养素日:枯禅悟道,何异于缘木求鱼?道者,渡人渡己渡众生,雪崖闻之不得要旨,归而彷徨于山道,见道中石板残缺者甚众,躬身补之。路人见之,疑为匠人,掷钱于茶碗。又十年,山道一新,有亭十</p><p class="ql-block">,为合道数,雪崖将所得之钱悉数奉出,建一亭,曰"瞻敬"。悬匾之时,林间仙乐声响,峰头降下五真,迎雪崖飞升仙去. </p> <p class="ql-block">这是凌风亭。凌风亭原建年代不详今亭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目前十三亭中唯﹣一座与宗教祭拜功能相结合的亭子。取名凌风,是因为无花盛夏酷暑,天气如何闷热,登山于此,便有清风徐来。亭子左边神龛内供夜读春秋的关公像,关公左侍从为灵侯太子关平,右侍从为仗青龙偃月刀的周仑。神龛两侧书有概括关公生平的一副对联"志在春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作者不可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和亭。徽州类似盆地,齐云山以585米的低海拔居中,四周高山拱护、南北双溪回流,不仅是道家心目中调和阴阳、顺理四时的宝地,也与儒家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中和"相印证,同时为呼应武当太和之名,故白岳又以"中和"相称。中和亭位于半岭,人居亭中,前后山道各半,意在劝诫世人应秉持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登高亭。汪善,歙县潜口村人。饱读诗书,却数考不中。后来经乡人指点,前往齐云山求学。行至半山,经一无名路亭,科考的失意连着登山的劳累,让汪善昏然入睡。睡梦中得一头戴饰玉官帽、慈眉慧眼的老人与之耳语:子,文曲星下凡,劫数已尽,今科 中。语毕老人飘然而去。汪善追之不得,醒后虽知是南柯一梦,却深信不疑。是年秋闱,果得高中。几年后,再游齐云山,登此亭,忆起前事心生感激,见此亭无名,挥毫泼墨,题下"登高亭"之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环峰拱秀亭。环峰拱秀亭坐落于峡谷之中,一反亭子多建于岭顶之循例,四周秀峰环同林木争荣,尽显幽秘之风。亭子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系江西婺源大坂人汪鉄捐建。汪錫一生仕途通达,替嘉靖帝求子灵验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而位极人臣,然而宦海沉浮、波谲云诡让这位致仕回乡的显宦心有余悸,多年的为官经历让他深谙韬光养晦之道,故建此亭以表心迹。</p> <p class="ql-block">16点03分徒步到山脚,遇到一位自称有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在爬山往山下走,戴着深度老花镜,头顶深色毛线软帽,穿中式双开襟上衣,不容易啊,年龄这么大了,还能爬山。没想到,一交谈,还是文革前的大学生,老知识分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命运坎坷文</span>革被打倒,生活都成问题,沒有自暴自弃,依然对生活这么热爱,靠自己的学识替人看风水,养活自己,真真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出了天下第一山的门楼,齐云山旅程就算结束了。本来可以在齐云镇再逛逛,然后去屯溪再玩一天。计划赶不上变化,因老婆住院,取消原计划,回去照顾老婆去。</p> <p class="ql-block">从村里走出了,走上登封桥,看夕阳夕下的横江两岸,画船江中游,夕阳西下染红了山崖,齐云山水美如画,真养眼。登封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揽胜登山的起点,为时任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桥建成之日,古知府被擢升为广东按察副使,邑民为褒扬古公德政,取桥名"登封",寓意"平步青云","步步登高"。桥体九孔十墩,宏伟壮观,有如长龙卧于横江之上。登封桥坐落在休宁县齐云山北麓岩前村的横147米,宽8米,高9.5米,两端引桥各长16米,全以江之上,为登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的必青石砌成。桥面平铺条石,两边立有0.9米高的石栏经之地。桥亦因此成为吉祥之地,俗谚称"登封杆,拱圈为半圆形固端拱。桥上昔有亭、庙,今已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长命百岁都会有。2019年10月,登封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延年益寿九十九"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横江。秀美齐云,妙趣横生。-﹣游山在齐云,玩水于横江。横江古名东港,又称白鹤溪,经新潭,隆阜至阳湖与率水汇流,注入新安江,成为了千岛湖的源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景,清澈荡漾的横江水,成为了齐云山下不可错过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16点24分,我拼到赶回去的出租车,没想到又遇到小张,本来二个方向,我还想个自拼车了,出了登封桥,就各自去拼车了,没想到还是拼在一块,真是缘份,又一起到了黄山北高铁站后,出租车再拉他去屯溪。</p> <p class="ql-block">运气真好,17点到达高铁站,正好赶上17点10分回福州的动车,卡点顺利坐上动车平安回到福州,完成了齐云山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年过百半了,要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每一天。无论今天发生多糟糕的事,都不要影响今天愉悦的心情。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一天很短,所以别争争吵吵一年很短,所以别总是伤感一生很短,所以别留下遗憾。每天睡前原谅所有人和事,清理生活多余的杂尘,才能装下生活的珍宝。聚散无常,世事难料珍惜已拥有的,忘记已失去的。一天天,一年年,一辈子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真心一人此生足以,再无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