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野探宝记</p><p class="ql-block"> 楔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自己还是很小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本纪实小说,名称就叫《山野探宝记》,说的是一群研究药用植物的人,周游全国的名山大川,遇到的很多的有趣的事情,其中一段描写了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在泰山顶上观看日出,看到那日出喷薄而出,高兴至极跳了起来,但不慎掉下山崖,众人相助,将那人救起,在那人的身上发现了一种植物的藤蔓,经辨认发现是何首乌,接着,详细介绍的何首乌的形态及功能。我当时被这精彩的描述吸引了,心想,如果我长大后也能做这项工作,那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真的没想到事想竟成,在多少年后,我正式参加工作后所做的工作,竟然就是这样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从76年开始,一直到2000年,从事中草药工作整整24个年头,在这些年里,终日与各种中药、药用植物打交道,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大小山头,每次出游,背着标本夹子,扛着镐头,有时还要带着行李,很是艰苦。情景就像电影李时珍所展现的那样,历尽各种艰难,李时珍当时还有一头小毛驴骑着,我们几乎就是靠两条腿来跑。这些年来,学会了辨认植物及制作蜡页标本的方法,认识了几千种药用植物和各种中药,2000年后,由于工作的需要,调离了原先的岗位,开始了新的工作。那些在野外工作的经历,在记忆中也慢慢的即将消逝,回想那些经历,有些还是蛮有趣的。时间允许,将过去的那些经历慢慢拾起,也算是对那过去这段经历做个回忆。想给这个回忆起个名字,想了一下,还是用那小时候的记忆中的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回忆的名字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泰山篇</p><p class="ql-block">泰山为五岳至尊,是山东境内最高的山,海拔为1541米,虽不算是很高,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皇帝都要来泰山封禅,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到处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痕迹。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蕴藏着大量的各种药用植物,当时我们做植物采集,泰山是一个主要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 麻塔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1976年的事情了,那时学习即将结束,被分配到中草药学教研室做毕业实习,当时全国还在搞中草药运动,为了配合当前的形式,中草药学教研室举办了一期中草药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学员来自济南各个医院的药房,还有潍坊地区的部分医院药房人员,这部分人多数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经过三个月的培训,要学会一般的医院制剂、中草药的识别和原植物的辨认。学习终了,要到药房实习和到山里去识别药用植物,我也就跟随着他们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全部学员和跟去的老师大约有30人,我们带着行李被窝,爬上学校派出的大卡车,摇摇晃晃的奔泰山后面的麻塔去了。那时的路况很不好,快到仲宫时的那个分水岭,是一条很窄的石板路,大卡车轰鸣着,慢慢爬上去,快到顶的时候车子就停了,原来路太陡,车子吃劲,水箱的水沸腾了,只好下车,等车凉了再往上爬。</p><p class="ql-block"> 到达麻塔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麻塔医院的领导出来迎接我们,把我们的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山学习药用植物的识别,一部分留下,在医院见习制剂,等一周后两个部分再进行交换,我被安排留在麻塔。</p><p class="ql-block"> 麻塔,位于泰山的北面,往西走一点,天好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泰山的极顶,麻塔是一个乡,那是还叫人民公社,我们去的医院就是一个乡级医院,不大,几排简陋的房子,也没几个医生,医院里很多剂型都是医院自己加工的,那时没有药物的标准,越往下的人就越大胆,想起一个药来就可以制作,并给病人用。我们去的目的,就是看人家怎样加工制造药物的。我那时候还没毕业,但是是跟随老师来的,因此被安排和老师住在一起,可以享受有床的待遇,其它学员就在一个大的仓库里打地铺了,那时我还不到20岁。</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就开始制造药物了,记得制作的第一个药物是六味地黄丸,来了一个管事的,把我们带到一个碾房里,指着地上的几个麻包说:“你们的任务是把这麻包的药物全部碾成粉,过80目的筛。”说完就走了,我们几个人就忙活起来。没有机器,粉碎全指望这个大碾子,一开始我们几个小伙子对推碾子还感到新鲜,把碾子推的飞快,一个跟在后面扫碾子的大姐,也是学员之一,直咋呼慢点慢点,可没多久,我们都没兴趣了,谁也不想推了,甚至有人就发牢骚:“我们是来学习制药的,不是来学推碾子的。”那个大姐就一个劲的劝说我们,大姐真好,就像在哄着我们,连说带哄的好歹把药物碾成了粉子,过筛时很暴,脸上眉毛上都沾满了粉子。接下来就是炼密,把蜂蜜放到大锅里,加热,去除部分水分,等那密能拉出丝来,放凉,和那粉子混合,揉搓成条,再揪下一块,放在手里,沾一点麻油,揉搓成圆形,蜜丸就做好了。开始的时候还很注意,搓丸子的时候还认真的洗洗手,后来连手都不洗,直接去搓,估计没几天这丸子准的长毛。</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制作的药物是托盘注射液。托盘,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直立或蔓生,枝蔓上有倒钩形的皮刺,果实红色,可食,成熟时形成一个盘状,就像托着一个小盘子,故称托盘。地下根茎入药,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农村感冒发烧常用它的根烧水喝,据说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估计基于这个理论就把它做成注射液了。</p><p class="ql-block"> 制作和很简单,把托盘根切碎,放到大锅里煮,过滤取液,煎煮两遍,合并加热滤液浓缩,加入酒精沉淀蛋白,过滤,如不澄清,可加入适量的吐温-80(表面活性剂),灌装即得。灌装设备很简单,把一个注射器固定在一块木板上,连上一个带单向阀的三通,用注射器定量,拉一下到两毫升,再推出去,用一根橡皮管连着一个针头,把针头对准安瓶(就是那个装药水的小玻璃)就灌装完毕,然后封口。封口是用的酒精灯,在酒精灯的一侧安装一个喷口,喷口用胶管连着一个皮老虎,脚踏皮老虎,压缩空气,空气进入胶管,从那喷口极速喷出,吹过酒精灯的火焰,形成一个温度较高的火焰,把那安瓶的颈部放到火焰上烧,并不断转动,烧红后用一个镊子一拉,即可将口封死。技术不好的封好后会形成一个小凸起,老一些的人或许还记得,当时的注射用的安瓶好多都带着这种小凸起。封好的安瓶再放到高压锅内进行消毒,然后灯检,剔除量误差大的和里面有明显杂质的安瓶。再印字,印字就更有意思,在一张蜡纸上刻好字,放到一个有油墨的软垫子上,把安瓶用手掌压住,在那蜡纸上滚一圈,字就印上了,干后就可以包装,得到成品了。当时当地老百姓感冒发烧,很多就用这样的退热剂,肯定很便宜,至于疗效吗,那谁知道。</p><p class="ql-block"> 然后再制作的就是葡萄糖大输液了。大输液现在连正规医院的制剂室都不准制作了,原因是大输液制作要求很严格,稍有不慎,即可使人丧命,因为大剂量的液体直接进入人的静脉,注射带入的各种杂质、药物的分子、各种微生物的分解排泄的产物都可致命,所以只有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才可制备。</p><p class="ql-block"> 我们制作的时候哪有严格的条件,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们制作的葡萄糖注射液的原料竟然是地瓜淀粉,水源是经过简单过滤的井水,那井的旁边还有一台柴油机,柴油机的冷却水又返流到井里,打上的水都有油花子,可这却是真的。把那地瓜淀粉用水淘洗几遍,漂洗去杂物至水澄清,加入适当的盐酸,高压加热,在高压高热酸性条件下,淀粉分解为单分子的葡萄糖,过滤,除去未分解的淀粉,用滴定的方法对葡萄糖含量测定,记得那滴定装置是用铁丝捆绑的成十字的木棍子,上面固定一个夹子,把那滴定管夹在那架子上进行操作的。然后用水稀释到规定含量,再过滤,灌装,高压消毒,贴签就得成品了。现在的大输液的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去过几次药厂,那生产线根本不让你进去,我们是在参观通道看的,还要身着无菌的衣服,戴上帽子,穿上鞋套。那时我们生产的大输液就在一个简单的民房,窗户还是有洞的,房顶上的蜘蛛网有好几个,苍蝇来回飞,把那葡萄糖瓶子就放在地上,灌装的老师穿着一件脏兮兮的白大褂,嘴里还叼着烟,用手捏住胶管,往瓶子里一个个的灌,一边灌着还同我们讲着话:“我制作的这葡萄糖大输液比城里的好,有劲,病人打上直哆嗦,而城里的不行,病人打上没反应。”后来才知道,这病人哆嗦就是热源反应。热源,就是微生物被加热破坏后的片段,虽然这片段没有直接致病的能力,确可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产生高热,发烧的作用使人哆嗦,严重的可使人丧命,这就是那时我们制作的药物。</p><p class="ql-block"> 还学习了几天的中药的加工炮制。中药的加工是指将原药材经过处理并加工成饮片的过程,目的是防止霉变、易于运输储存、增强药效。这里面很有学问,有的药材需要切成薄片,有的要切成厚片,还有的要切成段,这是根据药材的性质决定的。炮制是中药材在应用或制成剂型前,进行必要加工处理的过程。炮制的方法很多,记住的有,炒、煅、蒸、焙、水飞等,很是复杂,比如光半夏炮制后的品种就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等七种之多。现在好多人感到中药不如以前管用了,是不是有很多传统的炮制方法不用了而导致中药的疗效降低?</p><p class="ql-block"> 这天我们炮制的是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杜仲的干皮或枝皮,是多年生乔木,一棵几十年的杜仲树也剥不了多少皮,因此很早杜仲就作为贵重药材对待了。杜仲鉴别特点就是将树皮折断后有很多的白色胶丝。杜仲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杜仲的炮制多为炒炭,即将杜仲放在锅内用大火炒至发黑,但里面还要有一点黄色的芯,这叫存性。我们跟着师傅就开始炒杜仲了,一边炒着一边唱着“炮制歌”,“炒炒拌拌、拨拉拨拉、窜窜”。炒了一上午,堆在一起就去吃饭了。刚吃了一会儿,就听有人喊:“着火啦!”抬眼望去,只见我们的那炒杜仲的房子冒起了滚滚浓烟,我们炒的杜仲着火啦!扔下饭碗,急忙跑去救火,还好,没烧到房子,只是我们炒的杜仲全完了。原来杜仲炒后不能堆积,要摊开让热散发出来,不然,就会慢慢点燃炒后形成的炭,引起火灾,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p><p class="ql-block">二、初识泰山</p><p class="ql-block"> 在麻塔的制剂见习完成以后,按照计划,和山里实习的另外一部分进行交换。这时就没有卡车相送了。我们把行李装到一辆借来的地排车,十几个人连拉带推就上路了。途经藕池、天津湾、等几个村子,最后到达一个叫和尚村村庄,那里有泰安林场的一个分场,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被安排在离林场还较远的一个寺庙里住,这个寺庙叫佛爷寺,这佛爷寺看来也有历史了,不大的院子,院子里立着几块石碑,字迹已经斑驳,好像是道光什么年建立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树冠之大,把整个院子遮得严实实的,青青的银杏果挂满了枝条。正屋和两侧的房早没了神像,成了林场看山的居住和放杂物的地方。我们就住在东侧的厢房里,铺草上一班的人早已铺好在地上,把我们带来的铺盖卷打开铺好,就是我们的住所了。</p><p class="ql-block">安排好住处,年轻人闲不住,我拉着比我们早来一个星期的李老师四处跑着看看。这寺庙座落在一座高高的山下,坐北朝南,周围都是茂密的松树。在这寺庙的西侧,还有一个塔林,只是那塔没有一个是完整的,估计是那大革命时期的杰作吧。东侧不远,有一个泉子,这泉子很奇怪,是从一块大石头的一个小孔里冒出来的,终年不息,不管天多旱,或者有多大的雨水,这泉水始终保持着一个流量,这是原先的样子。后来有人嫌那泉水太少,用炸药把那石头炸开认为水会大一些,没想到炸开后,那泉水更少了,我们去的时候看到的那泉子,只是潺潺的小流,出口处用石块简单的铺设了一下,形成一个小水池。用手捧着喝一口,真甜,还透心的凉。我们的饮用水就全指望这个泉子了。这个泉子叫玉泉,因此这个寺庙也叫玉泉寺。泉子的下面有一块菜地,种着各式的蔬菜,有一片莴苣长的很茂盛,我一看乐了说:“我最喜欢吃莴苣了,李老师看了我一眼:“呵呵,这回就让你吃个够。”原来,这几天他们就光吃莴苣了。</p><p class="ql-block"> 待续……。</p> <p class="ql-block"> 李允尧老师带着我往山上爬去,松树也越来越密,这里的松树长的很奇特,一棵棵都像大型的盆景似的,很是好看。地上有厚厚的松叶,踏上去软软的,就像踏着地毯,不时可以看到很多的松蘑菇,黄黄的,大的就像放在地上刚烤熟的面包,捡起来闻一下,有淡淡的香气,有的里面满是小蛆虫。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有两个明显的很大的脚印,听这里的老人说,这就是佛爷脚印,据说是那寺庙的佛爷常年在这里站立形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寺庙居住的除了我们,还有林场的几个看山的职工,多数是老人,只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姓王,负责给我们和这些职工做饭,我们都喊他王师傅。王师傅长的很秀气,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脾气很好,对我们也很照顾,因此,一直没忘记他的形象。还有两个老人一直也没忘记,一个是头光光的,一根毛也没有,在阳光下发着白光,一个终日穿着一件破旧的红汗衫,后来我们给这俩老头起了绰号,一个叫照山白,一个叫一个叫映山红。(这都是药用植物,都属杜鹃花科)</p><p class="ql-block"> 山里天黑的早,吃过晚饭不久天就黑了下来,这里还没有电,点上带来的马灯,照着亮,各人找着自己的窝躺下,闻着枕边的草香,静静的山谷,传来山下的潺潺流水声,风一会儿紧一会儿松,吹拂着树林,涛声也是阵阵,虫儿不知疲倦的叫着,静静的夜,慢慢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就开始学习药用植物的识别和辨认了。识别药用植物,就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对植物进行辨别,看到一种植物后,应立即说出这个植物的科属、形态特征、药用的部位和作为药材叫什么名字,实际上中药是很混乱的,许多药材有不同的来源,如大青叶,来源就有四种,分别为蓼科的蓼蓝,马鞭草科大青叶,爵床科马蓝叶,十字花科菘蓝,不同的地域一个药名使用不同的植物。还有一种植物不同的药用部位,药材名也不一样,如马兜铃,来源为马兜铃科同属的几种植物,果实称为马兜铃,茎入药叫天仙藤,根入药叫青木香,还有蓼科何首乌的根叫何首乌,茎叶则称为夜交藤,可见中药的复杂性,中草药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这些来源搞清楚,也叫基原鉴定。我当时还没有系统学过植物学,这些知识一概不知,看着满山的各种植物,什么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被分成三个组,每个组由一名老师带着,我是自由的,可以随便跟任何一个老师。这些老师是从事多年的植物学和野外工作的老师了,几乎认得山上的每一种植物:“这一课叫益母草。”老师随便在路边拽起一棵草,“益母草是哪个科的?”大家开始想,有人回答,“是唇形科的。”“对的,那唇形科有什么特点?”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回答上来。“唇形科的特点是,”老师见没人回答,就自己讲了起来。“茎方形,叶对生,聚伞花序花唇形,四个小坚果,这个特征一定要记住。”接着描述了益母草的形态特征,主要做什么用。我们赶紧在小本子上记下来,然后再采一点带着,就这样,老师一边讲一边往山里走,我们则随记随采,不多时每人的手里都有了一大把的花花草草的,到中午了,中午饭就在山里吃,每个人都有一个军用水壶,早晨装上水,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这就是中午饭了。饭后再讲一会,就打道回府了。</p><p class="ql-block"> 以后就每天重复这这样的生活,不几天大家都和老师熟了,在这些学员中不乏调皮的孩子,这一天就和老师开玩笑啦。</p><p class="ql-block"> 一个学员悄悄的落在后面,不一会急忙跑上来,手里举着一个奇特的植物:“老师,老师!你看这是啥?”戎老师接过来,拿在手里左右端详着,一边看一边摇头,把眼镜摘下来,擦了一下,再戴上,还是看不出来。这时郭老师过来了,只看了一眼就说,“哈哈,这叫穿根草!”原来这个学员用半夏的根茎和鸭趾草茎叶经过穿插制成的,这郭老师拿过来,轻轻的一拔,就把那俩植物分离了,大家看了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沟,满山沟里似乎就长着一种植物,葛;又叫葛藤,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根入药,叫葛根,是很好的清热解毒的药,感冒发烧药方里常有它。葛根又分粉葛根和柴葛根两种,粉葛根含有大量的淀粉,也是一种救荒植物。葛花入药,是一种很好的解酒药。葛的茎含有很强的韧皮纤维,可以编制东西,也可以用它来作绳子捆绑。正当老师专心的讲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学员喊道:“有蛇!”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真的,一条青绿色的大蛇,正在缓缓蠕动。我们几个小伙子可来精神啦,一拥而上,抓尾巴摁头,几下就把那蛇制服了,那蛇好像刚吃了什么东西,肚子鼓鼓的,要不怎么这么好抓。一个小伙抓着那蛇的头,把它提了起来,真大,足有一米半长,一虎口多那么粗,一条很漂亮的蛇,通身青绿色,身上还有一些黑色的斑点,身子还不断的蠢动着,老师看了一眼,说是条无毒蛇,大家就放心的拿着玩了,一直把它带到住的地方,那几个看山的老头看了也惊讶,说在这山上很少有蛇,这么大的蛇也是头一次见。后来把那蛇打死了扔掉了,那时还不知道蛇肉好吃,要是现在说不定就炖了吃了呢。</p><p class="ql-block">虚惊过去后,老师继续讲着,忽然发现这葛有些特别,叶子特别大,非常茂盛,就顺着它的茎寻找根部,越找越粗,找到总根时,那茎几乎就有胳膊粗了,“这个葛根一定很大。”老师说,我们几个也来劲了,拿起镐头开始挖掘,其它人跟着老师继续往里走了,我们几个决定把这葛根挖出来。</p><p class="ql-block"> 整整接近挖了一天才将这葛根完整的挖了出来。山里石头多,大小石块相互交错在一起,挖起来很费劲,这葛根高接近一米,最粗的地方直径差不多有三十公分,重估计也有二十多斤,这么大的葛根,怕是很少有人见到的,不能说不是泰山的一个宝。后来联想到那大蛇,据说宝物都有蛇保护着,这不就是泰山的一个宝物吗?</p><p class="ql-block"> 实习一周很快就过去了,明天单位就要来车把我们接走,大家在一起商议要不要爬泰山。我们这伙人许多没有去过泰山,包括我,都有想去看看泰山的想法,最后我们有十几人决定爬泰山。</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从后山爬泰山谈何容易,茂密的森林,陡峭的山坡,几乎没有路,再说我们对这山也不是很熟悉,万一走错了路,怕是一天也转不出来。仔细的询问了看山的几个老人,到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征,哪里容易走错,在山里要注意些什么,等等。第二天,带上干粮,我们就奔泰山去了。</p><p class="ql-block"> 登山的路比我们想象的要难的多,我们平时采药都在村庄近处的农民活动范围,这次是挺进深山了,几乎没有人进去过,羊肠小道也是看山的人踩出来的,深埋在草丛里,根本就看不见,。头上,树冠遮天蔽日,几乎不见阳光,这时天又阴了下来,四面情悄悄的,只有我们几个人发出的声音,一说话,山里传来了回音,使人有一种恐怖的感覚。走了不到一个小时,有几个胆小的就提出不去了,沿原路返回。我们几个继续向泰山进发。</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的很慢,走着走着就没路了,山里的老人说,如果没有路了,可以爬到山顶,山顶一般都有防火带,那里一般都有路。有时候还遇上路分叉了,到底该往哪里走,只好让一部分人先走一段,看看正确在大喊,我们就跟过去,不正确则走另一条。沿途的风光好极了,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树,也有累积在一起的巨石,就像巨大的盆景一样,但只顾着找路也没心思欣赏。途中经过天牢狱、铜器行还有卖饭棚子几个地方。越走越高,远远的可以看见泰山顶的天线塔了,我们才放下心来,在山上吃完午饭。</p><p class="ql-block"> 从佛爷寺登泰山不是从后石坞上去,而是从望岳峰的南面绕过去,有一段路很险,路很窄,只能放一只脚上去,下面就是悬崖,几个胆小的女生几乎吓的要哭了,没办法,硬着头皮也要过,前后两个男生牵着手,女生紧贴山体,有的闭着眼,有的张着惊恐口,有的在过的时候没哭,一过去,就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了,真的吓坏了,像是过了一个鬼门关。</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达山顶了,天完全阴了下来,还下起了雨,大雾也上来了,没见过这样大的雾,几乎看不见对面的人,那时山上还有一个县级招待所,我们就住了下来,等待第二天看日出。</p><p class="ql-block"> 日出大概是早上5点多,不管下雨还是大雾,那看日出的铃声响了,我们迷迷蹬蹬起来,山上很冷,招待所了有军大衣,那大衣破旧的你不能想象,四处都是露出的棉絮,黑黑的油腻,一股酸臭味直扑鼻孔,让人不敢往身上穿,但很冷,也没办法,将就着穿上这军大衣,直奔山顶去了。</p><p class="ql-block"> 雨是停了,可那大雾依旧,还有越来越大的感覚,来到山顶,只是隐隐约约的看到了那块拱北石,黑呼呼的,朝着南,我掉向了。那时拱北石还没有进行保护,几个小伙子就爬了上去 站在上面大叫着。看来看日出是没希望了,赶紧下山吧。草草的吃完早饭,结完帐,来到南天门,往下一看,不禁又害怕了,那南天门下面是一个有六七十度的阶梯,隐隐约约的出现在大雾里,但必须从这里下去。阶梯有雨水,很滑,小心翼翼的走完十八盘,山路才慢慢清晰起来,回头望去,那泰山顶就像在云雾里,真像是仙境,我们又回到人间啦。</p><p class="ql-block">山下,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用红色颜料写着“茫游古泰山,泪撒南天门”的字样,也许是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遭遇、没有看到真实的泰山面目的游客随手写的吧。</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次与泰山亲密接触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二、再登泰山</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就留在这个教研室工作了,由于所学课程里面没有植物学的知识,又到山东师范学院生物系系统学了近一年的植物分类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就开始了这近似半野外的工作,一年春夏秋几乎都要跑几次,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还有一身的行头,脚踏回力鞋,(那时还没有旅游鞋)身穿再生布的工作服,这再生布很粗,染成蓝色,在左胸还印有“山医”两个字,时间久了,这字就模糊了,有一次在泰山上,被一群游人看见了,悄悄的对另一个说:“看见了吗,人家山区的农民还发工作服呢。”把山医看成山区了。头戴破草帽,鼻梁上还驾着一副墨镜,脖子上挂着个望远镜或照相机,腰间插一把匕首,左挎水壶,右挎干粮包,背上背着个标本夹,手里握着一把镐头,想象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形象。</p><p class="ql-block">从这以后,泰山就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时常从后山上,也有时候从山前上。那时候进泰山还不要门票,自从那一年胡耀邦来泰山视察,看到这里风光这样好,认为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建议卖门票。我们从不要门票开始,到两毛的门票,两块、五块、十块、三十块不等,直到五十元开始,我们就不再去了,因为成本太高了。</p><p class="ql-block">泰山每年要去好几次,因为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俱全才有保存价值,尤其是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鉴定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而各种植物的花期不相同,所以要在不同的季节进行采集。我们去泰山,少则三、五天,多则一周,最多的一次,我们在泰山上住了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泰安是一个很小的城镇,方圆没几里路,泰安站也是一个很小的站,一个小小的灰色的楼,上面有一个很大的铁路路徽,有泰安站三大大字。泰安的墙几乎都是用圆石头磊的,很奇怪,就是不倒。那时流传着几个顺口溜,泰安有三美,豆腐、白菜、水,说明泰安的水质是很好的,还有三怪,圆石头磊墙墙不倒,小伙跳墙狗不咬,大姑娘不回娘不找。这也许是笑侃了。</p><p class="ql-block">从红门开始就进入登山的路程了,沿途经过斗母宫、回马岭、云步桥、快活三里、中天门,再经十八盘就到达南天门了。</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长驻泰山顶</p><p class="ql-block"> 在泰山住的最长的一次大概是80年前后,恢复高考以后,大量的学生考进大学,师资力量显得不足,为了尽快满足教学需要,只得从各行各业招人,凡是以前大学毕业的,学过生物学的都可以进来,于是,很快就有好几个人被招进我们教研室。进我们组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教师姓徐,我们称他大老徐,是从济南皮鞋厂招进来的,这老兄大学毕业后,先后干过采购、厨师和操作工,。近二十年没做业务了,尽管是科班出身,但对植物已经很陌生了。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适应野外教学,必须进山熟悉植物,这不,就把我拉上了,我们两人就一块住进了泰山顶。</p><p class="ql-block"> 泰山顶上那时有两个招待所,一个是省级招待所,位于极顶附近,一个是县级招待所,位于南天门附近,我们住的是县级的那个。这次在山顶住了有半个月,每天天亮就带着标本夹子出去采标本,晚上就一个个的辨识,我对泰山的植物已经很熟悉了,拿出一个叶子基本就知道是什么植物,那老兄可就犯难了,基本什么都不认识了,每天得反复的看,有时还记不住。这老兄还喜欢喝酒,每天必须喝二两,我不胜酒力,但老兄还必须逼着我陪他喝,每次喝酒用一个玻璃杯子倒上半杯,然后在那玻璃杯的盖子里给我倒上一点,我就喝那一盖子。</p><p class="ql-block"> 吃完晚饭天还亮,在山上也没什么好玩的,就经常一个人跑到南天门的那个大牌坊下,看着那些形形色色的爬山的人。来泰山的人可以说是天南海北的什么人都有,外国人也不少,可以说什么面孔的都可以看到。大牌坊下就是那有名的十八盘,这是泰山最难爬的一段路,也是爬泰山的最后一段,人到这个地方都是筋疲力尽的时候,缓缓的,慢慢的往上爬。看久了就想发发坏,一天,看到山下几个小伙子慢腾腾的爬着,好久不见上来,天也快黑了,就想逗逗他们,我对着他们大喊:“喂!下面还有人吗?!没人就关门啦!”这下可急坏了山下的几个人,急忙喊:“别关,别关!还有人呢!”,说着就连滚带爬的快速的上来了,一边弯着腰喘着一边四处环看着,看到那空荡荡的南天门说:“哪里有门呀,这不是在折腾俺呀!”众人看后都哈哈大笑,那些人也不由的笑了。</p><p class="ql-block"> 都说泰山的日出很好看,可要看到一次的很好的日出,也是很难的。自己也想看到个好的日出,住了这么久,实际上几乎都没看到几次好的日出。每个季节看日出的时间也不一样,每到快到时间时,招待所就会打铃,让大家起床去看日出,开始几天还积极的起床,想看那日出,但去了几次都是败兴而归,看着挺好的天,结果就日出的那个地方有一片云彩,太阳是从云彩里钻出来的,而不是从地平线出来的,所以,精彩就打了折扣。折腾了几次,再没精神头了,就在招待所里睡懒觉了。</p><p class="ql-block">再好的地方住久了就腻歪了,再说有时候山上缺水,只供喝的水,不给洗刷用水,只好在出去的时候在山下洗刷。更要命的是山上的吃饭太贵,一块钱只能买几十个花生米,青菜肉根本吃不起,那时每月只有三十多元,每天的补助是五毛,只有吃馒头咸菜的份了,这让俺这肉食动物可耐不住,记得一次下山后,买上一斤猪头肉,边走边吃,一会就吃完,满足一下那吃肉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风景是很美的,记得有一次带学生来到泰山顶的西北方向,有一块很大的平坦的地方,长满了各种花花草草,女学生们拉着手,欢呼跳跃在花丛中,各色蝴蝶伴随着姑娘们飞来飞去,白色的团云就像轻纱,从身边轻轻的飘过,后面衬映着瓦蓝的天空,真美,那景象深深刻在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4、 泰山遇险</p><p class="ql-block"> 在泰山周围转悠久了,各条小路都熟悉的差不多了,每次出去回来,基本不走正常的路,而是琢磨着哪里近走哪里,不在乎好走不好走,反正年轻,腿脚的也利落,爬个悬崖什么的也不当回事。</p><p class="ql-block"> 一次从后石坞回来,走正常的路,虽然好走但要绕一个大圈子,我,胡岩松,刘传华三人人就想找一个近路。去过泰山后石坞的人都知道,除了正常的一条小道外,到山顶方向去几乎都是悬崖。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悬崖下落了很多的大石头,几乎堆积到山顶,目测那堆积的石头离山顶也就几米的距离,而且还有几条大石缝,我们就决定从这里攀援上去。</p><p class="ql-block"> 开始的时候都是很大的石块错落的堆积着,大的有几米高,上面长满了青苔,很滑,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在那石缝中,虽不丧命但肯定会摔伤。这对我们来说早已习惯,虽不能说走这样的路如履平地,但也满不在乎。走这样的很滑的大石块,不能直着身子迈步子,而是“四蹄”并用,像一只青蛙那样,四肢一起发力,从一块石头上蹦到另一块石头上,“四蹄”必须同时着地,这样才能附着石头上不至于滑下来。越往上越好走,因为上面的石头上的青苔就干燥多了,也少许多。很快就到了那堆积的石块的顶端。离山顶的距离,在下面看估计有三、五米,到顶一看傻了,实际有接近十米的距离才到山顶,几乎是垂直的,只有几条断续的裂缝,看来是很难爬了。怎么办?沿原路下去?好歹也快到山顶了,还费了这半天的劲,不想放弃。往上爬吧,又很有危险。几个人坐下来喘口气,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爬!</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难关是爬一个两米多的石崖,下面的人托着另一个人爬上去,上面的人把随身带的镐头伸下来,拉着下面的人再爬上去,这个倒没费什么劲。再往上爬就是一条石缝了,断断续续的长着一些小树,抓着这些小树就可以爬上去,几人就这样慢慢的往上爬。越爬越险,手抓小树往下看,几十米的山崖令人发晕,手里抓着一棵不足一虎口粗的枝条,全身的重量全压在这枝条上,万一枝条断了,万一这小树从石缝中拽出,我们可就掉进山崖粉身碎骨了。这时感到害怕了,真的害怕了,腿也哆嗦了,手也发抖了。没有了退路,只有咬牙往前爬。当翻身到达山顶,安全的躺在山顶的石头上的时候,全身发软,大口的喘着气,“我,又活了一回!”</p><p class="ql-block">这次经历太险了,想想真的很后怕。打那以后,再不敢随便的爬山崖了。</p><p class="ql-block">5、 寻找泰山四大名药</p><p class="ql-block"> 泰山不仅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风景优美,而且受地理环境、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植被和繁多的植物物种,可谓天然的中药库。泰山及其周围药用植物有一千多种,其中常用药材300余种,加上动物和矿物药材,常用药材达400余种。在泰山转悠的久了,对这些药用的植物,应该说比较熟悉了。</p><p class="ql-block"> 一日,有人来访,谈及泰山药用植物,又说及泰山四大名药,我们听了也很有兴趣,泰山四大名药有几种说法,有说是泰山何首乌、泰山紫灵芝、泰山四叶参、泰山紫草为四大名药,亦有说不是灵芝是黄精。我们便立了一个小课题,探寻这四大名药,寻找他们的分布和蕴藏量。先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药用植物。</p><p class="ql-block">1.何首乌</p><p class="ql-block">不管哪里产的何首乌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为何首乌,一种是箩藦科植物戟叶牛皮消的块根为白首乌,泰山何首乌为箩藦科的白首乌。据说,乌发作用何首乌强于白首乌,而滋补强壮作用,则白首乌为好。</p><p class="ql-block"> 2. 灵芝</p><p class="ql-block">灵芝又名赤芝、灵芝草。为多孔菌科植物灵芝的子实体。泰山产的灵芝紫色很甚,故又称紫灵芝。灵芝人们对它很崇拜,有着很多的美好故事,现代研究证明,灵芝含有很多的生物活性成份,在抗癌和保健作用方面有很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3.四叶参</p><p class="ql-block">四叶参又称羊乳,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地下根入药,通常一个叶柄上长四片小叶,故称为四叶参。四叶参也称为泰山参,是很好的滋补强壮药物。</p><p class="ql-block"> 4.黄精</p><p class="ql-block">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属的多种植物的地下根茎入药,通称为黄精。泰山分布有轮叶黄精和热河黄精两种。黄精味甘、性平,是补药的一种。具有健脾、补肾、润肺、生津等功能,是一种常用中药。</p><p class="ql-block"> 5.紫草</p><p class="ql-block">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的地下根入药,亦叫紫草。分为硬紫草和软紫草两种,山东产的为硬紫草。紫草味苦、甘, 性寒.入心、肝经.功能: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等作用,也是一味常用中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容易找到的是泰山何首乌,在山崖下,石缝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但找到容易,要把他们的根挖出来可就难了。多数长在碎石中,要挖很久才能找到那膨大的根,往往一天也挖不到几块。泰山何首乌在上泰山的沿途有很多卖的,那黑呼呼的,刮去外皮呈淡黄色的就是,但卖的价格一般都很高,还有很多是假的,就是把一般栽种的蓼科何首乌当白首乌来卖。泰山人也称为山葫芦。</p><p class="ql-block"> 灵芝似乎很神奇,但要找到它也并不难,找的地方要对,一般的山上是没它的踪影的。灵芝是一种菌类,喜欢生长在阔叶树槲树的腐烂的老根上,槲树,也就是橡子树及柞树,在那些很老的槲树下往往就能发现。</p><p class="ql-block"> 黄精也和容易找到,在山沟的背阴处,那松软的土层中,能找到成片的黄精,黄精很容易挖,有时候不用镐头,用手拽住那植物的茎,慢慢抖着往上提,就可以将根茎提出来。</p><p class="ql-block"> 最难找到的是四叶参,几乎跑遍了每个山头与山沟,仍不见它的影子,最后在泰山的山后很陡的一个山崖下发现了仅仅一棵,我们想把它挖出来移栽到我们的药园里,费了好大的劲,也没将其挖出来,这植物长在一个石缝中,无法再往下挖了,很遗憾,只得放弃,这是在泰山发现的唯一一株四叶参。也不知道后来这棵四叶参被挖断以后,还能不能再长出来。</p><p class="ql-block"> 泰山上有很多卖泰山参的,但几乎都是一种叫荠苨的植物的根,荠苨,桔梗科,根发达,形似人参,也药用,药材名称为南沙参,具有润肺止咳功能,无滋补作用。</p><p class="ql-block"> 泰山紫草几乎没见踪影,几年来就没有发现紫草。后来在泰山林业学校的种植园内发现几棵,据说是他们那里的工作人员从泰山移植过来的。</p><p class="ql-block">这次调查证明,泰山四大名药有几种几乎绝迹,希望以后的做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们,能继续寻找,并把他们给于保护,给后人们留下这珍贵的宝库。</p><p class="ql-block"> 待续…………。</p> <p class="ql-block"> 山后急行军</p><p class="ql-block"> 接到领导指示,要我们立即到泰山山后去寻找一种类似“扇叶铁线蕨”的植物。在早先的采集活动中找到一种疑似“扇叶铁线蕨”的植物,扇叶铁线蕨是亚热带植物,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如果能证实我们发现的这个植物就是扇叶铁线蕨,说明这个物种是一个新的分布。一个新的物种分布,对生态学,植物分类学都很有意义。由于以前采集的标本份数不够及植物的特征不明显,需要重新采集,领导让我们快去快回,时间只有两天,因为回来后还要参加学校的春季运动会,都不得耽搁。</p><p class="ql-block"> 早晨一早我与胡岩松两人就赶到长途汽车站,那时候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必须去长途站坐车,买好八点的票,就耐心的等待着,八点过去了,九点过去了,…..十一点了还不见车来,我们都焦急的等待着,快12点了,那车才来,我们急忙登上了车。可上了车等了好久也不见开,这时候一个家伙摇摇晃晃的来了,看样喝了不少的酒,看来这家伙和司机是朋友,上来就和司机说着什么话,最后转过脸来对着满车的人说开了:“你们得感谢我!本来今天是没有这趟车的,为了送我,才加的这车。”没想到这家伙这样无耻,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凭钱买票坐车,为啥要感谢你?!,大家也都不作声,估计心里都有气。</p><p class="ql-block"> 到达麻塔已是下午快四点了,没法登山,就住在麻塔公社招待所,第二天上山。</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带上一军用水壶水,几个凉馒头,一块咸菜,这就是我们的午饭了,开始向山后的目的地出发。从麻塔到那和尚村比较好走,我们也走过多次了,甩开大步,很开就到和尚村的林场驻地,在那里和熟人说会话,稍微休息里一下,就往山里去了,山后很美,植被茂盛,初夏的山野一片翠绿,我们也来不及欣赏这美景,一心想尽快赶到那里采集的那标本。</p><p class="ql-block"> 野草已经很深了,将那看山的小道遮得几乎看不见,我们对这里已是很熟了,凭感覚就可以走,茂密的树林几乎不透风,温度又高,不一会我们就汗流浃背了,顾不上休息,一直急速的走着,走着。</p><p class="ql-block"> 穿过天牢狱,走过铜器行,到达卖饭棚子,然后东拐进入一个大山沟,在那大山沟的深处,一块巨大得石崖下,我们找到了这扇叶铁线蕨,这扇叶铁线蕨只有这个地方有,我们印象也很深,所以找到它也没费太多的劲。山崖下,就那几棵,我们还不能全部挖走,只采集了几株较大的,有明显孢子叶的,这是规矩,如果全采集了,怕这种就要灭绝了。</p><p class="ql-block"> 采集到标本,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坐下休息一会,吃完那馒头,喝口水就急忙下山了,再步行几个小时返回麻塔。</p><p class="ql-block"> 到达麻塔已是下午快四点了,找到一个小饭店坐下,我们两人对视了一下,每人都是满脸的通红,心脏急促的跳着,浑身的衣服几乎湿透。饭店的伙计过来问要吃点啥,我们是又累又渴,看了下菜谱,啥都不想吃,对那伙计说,“给做点汤吧,要多一点,榨菜肉丝汤,行不?”“好来!”伙计说完就忙乎去了。</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那一大盆榨菜汤就端上来了,真是一大盆。“再来六个馒头。”“好,一共5块钱。”</p><p class="ql-block">这汤那叫个香呀,酸酸的,辣辣的,真是好吃,可惜,以后再没吃到这样好的汤了。俩人不一会就全吃完了,赶紧收拾一下,搭最后的长途赶回济南。</p><p class="ql-block"> 回来计算了一下,这一趟跑的,估计有近百十里地。</p><p class="ql-block"> 回到济南已经很晚了,浑身酸臭,很想洗个澡,可学校的公共浴室是周六才开放,那时家里也没洗浴条件,咋办?两人一商量,济南有个铭心池,是24小时开放的,就在大观园附近,八点后公交也停运了,我们又急忙步行到那铭心池,痛痛快快的泡了个澡,再步行回来,这时,已是夜里12点多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有我的运动会项目,五千米长跑,我接着就去参加这个项目,五千米要绕那个四百米的标准跑道跑十二圈半,我跑在那跑道上,听着广播员喊着:“同志们,给跑在最前面的那个爱国同志加油!爱国同志昨天刚从泰山采集回来,现在跑在最前面,加油!爱国加油!”我更来劲啦,使劲的跑着,这次我拿到学校教工青年A组五千米第一名,成绩记得很清楚,16分50秒。</p><p class="ql-block"> 那时真是年轻,年轻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