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民情结

资伊客

<p class="ql-block">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常常以此而感到自豪: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农民的基因,承载着农民的血脉;农民也把坚韧如牛、质朴无华和勤劳肯干、极易满足的品质传承给了我。正如此,我深爱着农民,在内心深处。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总是绕在我心头。</p><p class="ql-block"> 老实说,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写他们,是因为我郁于校园之内,很少离开校园,去接近泥地,亲近农民。所幸我的父母和岳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这使得我有机缘离农民更进一步,离土地更近一步。我只要有机会,便去帮他们搭把手,参加一些我力所能及的田间劳作。这样的田间劳作使我获得了农民的亲身体验,虽然劳我筋骨,我却内心中充满了快乐――我仿佛还是他们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我对农民,一直都那么倾注我的热情。农民和土地不可分割。土地养育了农民:他们的勤劳、朴质、善良、好客、说一不二;他们的保守、落后甚至有些愚味,都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乃至融进我的血脉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近年写成的几篇关于农民题材的小说,都与我对农民的喜怒哀乐的关切休戚相关。我想随着农村的变动节奏来更深入地写一写他们的生活,但我的思想惰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增强,亲近他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的难度加大,新生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比前一代农民有着天壤之别,更使我与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隔膜,凡此等等,欲提笔续写农村在改革开放的巨变,就有了相当大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尽管困难很大,关注农民的热情我依然不会改变。我定会继续努力去克服种种不足,把他们的生活图景用我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我力图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我觉得:独木难支,我想获得想关注农民生活的人士支持。</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把我前段成绩介绍一下:前段时间我写成了《骂贼》、《蚂蝗风波》、《祸福》、《到手的鹅飞走了》、《狗威狗患》、《丁汤嫂之子》等几篇小说。这些小说,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夕或初期的农村面貌。我正计划着写改革开放中期的农村变化,现已完成《王盛翻身记》一篇,接着是丁汤嫂的脱变史,王盛回乡创业史和农村其他变化,这些故事将连贯起来,反映农村的发展变迁过程。我想用我自己的相对匮乏的资源来完成这件大事比较困难,希望能得到各位美友的支持,我将不胜感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