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古城,古韵流芳——八闽潮汕行(4)

怀子

<p class="ql-block">八闽潮汕自由行第5天,我们从闽西北山区进入福建,首站泰宁。它地处武夷山脉中段的杉岭东南,两省三地市的交界处,不但享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还是全国21个原中央苏区县和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更是世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丹霞六个提名地之一,被誉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冲泰宁厚重的历史人文和世遗丹霞而来。早在5000多年前,闽越人的祖先就在这里刀耕火种;西汉初闽越王无诸在此开基;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泰宁正式建镇;自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升归化场为归化县,便开始了其辉煌的历史。宋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状元叶祖洽奏请朝廷更改县名为“泰宁”,隶属邵武军,为闽中之大邑,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溪河由东向西绕城而过,与山东曲阜泗水同流,这灵异现象吸引了宋哲宗的注意,他在1086年,状元叶祖洽奏请朝廷更改县名时,就将曲阜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为县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泰宁县创造了科举的辉煌,出现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为泰宁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泰宁古城,遗存在泰宁县城关、金溪河畔。据介绍明嘉靖三十九年(1559),县令熊鹗依水环山筑城墙御敌,城墙长约二百六十余丈(约900米),设四大四小城门。古城形似龟背,街道、巷道东西南北交错纵横,民居错落有致,孔庙、城隍庙、衙门、学宫等重要建筑各占其位。如今明清古城遗存10余万平方米,进士街、九举巷、尚书第、世德堂、别驾、崇仁井等明清布局古风犹在。</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尚书街,丹霞<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板路铺在鹅卵石中间,山泉水渠穿街过户,古井当街,民居青砖黛瓦、花格窗、封火墙…恍若一梦到徽州。尚书街为古城的中心,完好保存着我国江南地区规模最宏大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尚书第。</span></p> <p class="ql-block">尚书第,又称“五福堂”,是明末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第,建于天启三年至七年,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以南北向角道为基线,设南门楼、北仪仗厅、坐西朝东的五幢主体建筑,以及书院、辅房、马房、后花园等附属建筑。现已辟为泰宁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五福”的五幢院落,坐西朝东一字排开,每幢三进,用封火墙相隔,有廊门相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一座典型的泰宁传统“三厅九栋”砖木结构的建筑群。第一栋是膳厅,吃饭的地方,现为“泰宁古城与尚书第”展厅。前厅摆放着泰宁古城沙盘,展现了泰宁明清时期的古城风貌,后面是绣楼。</p> <p class="ql-block">第二栋是明末兵部尚书李春烨夫妇的起居之所,现为“李春烨与尚书”展厅。李春烨,泰宁人,16岁中秀才;36岁中举人;46岁中进士,10年中从一个人微言轻的行人司八品行人,奇迹般的擢升至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兵部尚书;56岁在崇祯肃整朝纲、清除魏忠贤党羽中论罪,后诏令回乡为民;这座与其身分匹配的尚书第成为他人生辉煌时的见证,和黯然叶落归根之所,他在尚书第里度过安祥而寂寞的最后十年,66岁辞世。</p> <p class="ql-block">第三栋现为“李氏家族生活馆”展厅。李春烨为官最辉煌时,晋爵为少保兼太子太师,准其回家奉母。天启帝特嘱大学士张瑞图代皇上书“孝恬”二字匾相赠,匾额上的“玉音”二字为天启皇帝口授。黯然罢官回乡的李春烨,在尚书第里含饴弄孙,静享天伦,低调安详的度过晚年。</p> <p class="ql-block">第四栋,现为“泰宁民俗馆”展厅,后有李府花园。</p> <p class="ql-block">第五栋,现为“泰宁传统建筑工艺和福建名宅名府”展厅。另外五幢院落前有“尚书第书院”展厅。尚书第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既有京派官邸的恢宏,又糅合闽西北民居的精巧,享有“江南第一民居”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进士巷,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这条街出过“一门四进士”的邹家,至今还遗存着邹家高宅大院——世德堂。世德堂建于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典型的泰宁“三厅九栋”民居建筑,是南宋状元邹应龙的后裔所建,后卖给了陈氏后裔。目前住着陈氏、李氏、梁氏等姓人家。辟有“杉阳建筑馆”。</p> <p class="ql-block">邹氏老宅、进士故居都闭门谢客。古泰宁最显赫家族是邹氏,唐末五代时邹氏的先祖守护、开发了归化(泰宁),被百姓铭记,尊为“开泰公”;‌南宋时邹家一门一状元、8进士,9举人,盛极数代。进士巷据说得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朝进士江日彩</span>所建的进士门楼。江日彩,泰宁城关人,官至太仆寺少卿,为官清正,上书《议兵将疏》死荐袁崇焕,成就了一代抗清名将。其子江豫、江复在明朝覆亡时,率众在泰宁石辋寨起义抗清,先后殉国,被誉为“满门忠烈”。</p> <p class="ql-block">进士巷的非遗博览苑、梁氏祖居等深宅大院都是看点。进士巷荟萃了历代高官老宅。</p> <p class="ql-block">九举巷位于尚书街西侧,因“一巷九举人”而得名,巷内酒馆、茶馆等特色店铺冷冷清清;中央苏区银行斑驳沧桑。</p> <p class="ql-block">状元街,古城北第一条大街。泰宁出过2个状元,一个是住金溪河北岸的北宋状元叶祖洽,一个是住南岸的南宋状元邹应龙,世称“隔河两状元”。此街以状元冠名,寄望后世莘莘学子要有状元之志!</p> <p class="ql-block">出尚书街牌坊,公路到红军街。历史上的泰宁古城,共出2位状元、54名进士、117位举人,是李春烨、江日彩、李应机、何道晏等历代高官的故里,朱熹、杨时、李纲曾在此读书讲学,可谓名噪一时。</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原名岭上街,1931年至1934年间,红一方面军在此设指挥部。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指挥战斗,建立红色政权,泰宁苏区因此成为全国中央革命根据地二十一个苏区县之一。</p> <p class="ql-block">泰宁苏区,曾是中央苏区向东挺进的战略门户,也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泰宁全县曾有5600余人参加红军,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只有3位活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红军街口,大型青铜群雕《泰宁赋》,反映泰宁的战斗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炉峰山脚下百余米长的红军街,更加冷清、破旧、沧桑。街边一口明代古井,当地人称之为“红军井”,它是当时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街巷斑驳的砖墙上,仍保存着当年所写的革命标语和文告,烙印着红色岁月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陈家大院门楣上,高悬着“朱德、周恩来同志故居”的牌匾,门侧挂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旧址牌。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来率领的红军总部及红一方面军总部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住进陈家大院。陈家大院现辟为“朱德周恩来在泰宁展陈馆”。</p> <p class="ql-block">陈家大院中,周恩来住前厅左侧,朱德住后厅左侧,非常简陋。朱周跃马泰宁,巩固红色政权,组建东方军,指挥东方军和西抚河以东地域的战斗。泰宁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和联结闽浙赣苏区的交通枢纽,成为红一方面军的战略指中心、兵源及物资重要补给地、向东线挺进的重要门户及向闽北、闽中方向发展的前进基地。</p> <p class="ql-block">陈家大院后,展陈泰宁苏区政权的建立,1931年6月4日,泰宁成立红色政权。展陈泰宁境内五大战斗。另辟有滕代远专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口,辟有英勇东方军主题纪念馆。用丰富的图文与文物,展陈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从1933年7月组建到1934年2月收归建制,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连续转战闽西、闽北,扩大了中央苏区的版图,推动福建地区革命形势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后山炉峰山,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是泰宁县城保卫战的主战场,山上至今保存着红军战壕。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忠魂不泯,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朱周跃马”(铜雕塑)泰宁,带领泰宁人民走向解放和胜利。泰宁,这个皇帝赐名的丹霞秘境小城,承载着厚重辉煌的历史,古韵流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