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圖. 文 / 東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兵马俑的震撼,恐怕不是只是在当时那一刻和归来的日子;那种震撼,会延续我们的一生,以致不想再看其它古迹:参观兵马俑的震撼,其实在未参观前,在看到有关它的照片时已经产生,那数不清人数的兵俑,那么整齐地站着,个个栩栩如生、表情迥异,一站就是两千年!两千年,这是怎样漫长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种磅礴的阵势,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地下,形成了那么庞大的军团,站成一种整齐的阵势,已经不仅是不可思议了,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单单这种冥间卫戍部队的设计,就需要一个超级脑袋,那么大气,那么气吞云河,那么独一无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我就孕育了其它地方可以不看而兵马俑一定要看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西安,就是冲着兵马俑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兵马俑,不能只说参观;尤其不能过于走马看花;匆匆行色将与没来无异!兵马俑,需要用读,能细读更好,细读每一具兵马俑的脸部表情,细读所有文字说明,细听每一个导游几十年来滚瓜烂熟的依然不减当年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句句解说词;再把形成品字型的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全部走完,细细想一下那细密心思下的布局,会再度感到第二次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这之前,给我最大震撼的是印度尼西亚日惹的婆罗浮屠。那座矗立在我少年时期成长居住过的国家土地上的大型佛塔,是无与伦比的庞大石块建筑群,一直到离别几十年后才有机会去瞻仰。那是我第一次的震撼,甚至比望长城更甚。那时我想写写我的震撼,我的感触,整整花了大半年,读了尽量能找到的有关资料,才写下了《致婆罗浮屠》,终于找到了能与一座大佛塔对话的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论面积,婆罗浮屠占地五万五千平米,比诸兵马俑三个坑的两万平米大了一倍有多,然婆罗浮屠上面只有七十二座钟型塔和佛龛下的四百三十二座一种固定表情的佛像,完全和每一个都有丰富细腻个性的、严阵以待、蓄势待发的八千个兵马俑无法抗衡!论面积,也许汉武帝的陵墓会超过它,但秦皇的惊人设计,就令许多帝王甘拜下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是的,八千个兵马俑,不是天上飞下来的,确确实实是从地上“冒出来”的!当我们站在一号坑的入口处,放眼遥望过去,在约一万四千平米的坑里密密麻麻地站满了这庞大的地下军团,实在不能不啧啧连声,不能不哇哇惊叹,每个陶俑基本上都朝着一个方向,他们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长相,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姿态,他们在做什么呢?如果不是四个挖井的农民发现,他们不会出土,不会见光,会从两千年前一直站到现在。他们在地下站岗,保卫,却又好像有其它任务在身;他们有所等待似的,他们是在等待什么呢?他们又好像处在出发的一刹那,可是那最重要的号令就是迟迟没有下来,他们就这样等待了两千年。有人说,兵俑们神态那么逼真,就好象每一个陶俑外壳内藏着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兵俑体内都有一个不死的灵魂,那种感觉确实不假,一想到此就会毛骨悚然,我也有这中触目惊心的感觉。再深层地想下去,我们就会不寒而栗,震慑感涌上心头,布满全身。如果说,长城也曾经令我们震撼和感动,那是因为它的长度,西起甘肃的岷山,东至辽东,秦国当政者将各个时期修建的城墙连接起来,长达一万多里,但石块没有体温,感觉还是冰冷的;如果说,婆罗浮屠也曾经令我们震撼和感动,那是它的构筑,完全不需要一颗钉,一块钢,一粒螺丝,为历史的大地制造了一顶完美的巨大皇冠!但它的佛像也没有兵马俑那么多,表情也没有那么生动。八千个兵马俑,给人的感觉是生动、温热、静中有动,延续了和重现了秦朝生活的一个庄伟的画面。究竟是谁,布局了这震撼人心的地下庞大军阵呢?那么多的兵马俑,又在三个坑里站了两千年,又为了什么事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于是,后人不能不都像我们一样,抱着很多的悬念和疑惑,寻求答案。这和那个始终没有露面的主角——秦始皇有关,奇怪的是,明明专家们在应该发现安放他棺椁的地方就偏偏没有发现他的棺椁和遗体,究竟他藏到那里去了?连西楚霸王项羽想挖尸鞭尸复仇也不可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陵墓距离西安35公里,在骊山北麓,背山依水,风水绝佳。整个陵园的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用了几乎39年的时间和72万的人力建成,其动用民工之众,就多了埃及金字塔所用的人力的九倍。当时听说秦国的人口也不过两千万,他就动用了约一百万老百姓来从事与他个人有关的劳动,差不多就是十分之一的百分比吧!《秦始皇帝陵探秘》一书开场白有一段文字比较简练地概括了这秦陵的特点:“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丰富、保存较好的大型陵园之一,其占地面积之广、陪葬内容之多、出土文物之精令世人惊叹。秦陵兵马俑、彩绘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青铜之冠”。随着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的发现,神秘的地下王国被揭开了一角,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去认识伟大的中华文明。”兵马俑坑就在距离西安三十公里的潼关,距秦陵1.5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毫无疑问,它是秦陵的一部分。兵马俑就跟这个千古一帝的死亡有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兵马俑发现于1974年3月,发现者为4人,大部分是农民,其中一人叫杨继德,我们那天参观时,他坐在兵马俑馆一个售书处侧,配合各种兵马俑图书、出版物,为读者和游客签名。在2013年7月相识于绍兴的旅友雪莲2013年8月17日游览兵马俑时买了一本《秦始皇帝陵探秘》请他签名,就从宝鸡寄了给我们。这一次雪莲趋前与他说我们来自香港,东瑞是作家,希望与他拍照留影,他爽快地答应了。我和瑞芬分别站在他左右,我们一起拍摄了一张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