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散文大赛获奖作品点评

人委荷塘

<h3>花开人生<br>——点评散文《藏红花开》<br><br> 无疑,这是一篇美文。<br> 灵动舒缓的笔触,行云流水般将藏红花与社会与人生关联。<br> 开篇,一个恬静澹然的生活岁月。作者于“树枝在寒风中摇曳,落叶亲吻着土地”的时分,“信步来到……藏红花研发基地”。<br> 作者以女性细腻的目光,打量与审视了藏红花基地的全景与主角藏红花的身姿容貌。也正因为作者的细腻目光与丰厚的知识储备,不仅栩栩如生地描摹了藏红花的形态,更典出了它名字的来源和特殊功效与“植物黄金”的名贵身价。<br> 正如“好酒也怕巷子深”一样,纵然娇美名贵的藏红花,初见也难为普通人所受。作者用自己曾经到了布达拉宫前的实例以证,即使有人临场叫卖,美言誉之,自己也并不为之所动,而当真正面临生长中的娇艳实物,且又于无意中承受了它的美妙,才恍然,才笃信。<br> 藏红花,迢迢万里,从西域到西藏,再落根茅坡,时空变易,不仅仅再现了其自身价值,更给当地农户带来了社会效益。赞美之情,丝滑盈溢。<br>  作者最后以女人特有的“托腮凝眉,花事勾魂”雅姿,为全文画龙点睛:“干脆在心里种一朵婀娜多姿的藏红花吧,葱荣了岁月,丰韵着优雅。”以其“把所有的心绪都放下,一个人,一支笔,一朵花,一杯茶……”<br>  一言以概之,花开人生。<br><br>(点评者:翟河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县作协原主席)</h3> <h3><br>花样少年的花样情愫<br> ——点评散文《悠悠藏红情》<br><br> 一首将藏红花泼洒在音乐旋律上的青春颂歌。<br> 如果说,斑斓烂漫的朝霞与晚霞是天空最激情的炫彩,那么,《悠悠藏红情》就是作者青春情愫的华丽诗文。<br> 作者对藏红花有着天然的独有情钟,“我与她的初次邂逅,一场注定要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遇见。”之后,便有了更多的交集,以便有了灵魂般的交融。它美的形态,它美的姿色,它美的花语,一一像清泉在少年的笔下婀娜婉约。这一切,都来得流畅自然,无不因为“心中对藏红花涌起了一股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的惊奇与倾慕之情。”<br> 难能可贵的是,少年能够于纷繁的美艳之中,细心地捕捉到“工人叔叔的手上满是龟裂的纹路,那皱纹又深又多,粗糙得如同历经风霜的老树皮。那双手,仿佛是岁月留下的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无数的辛勤与劳作。”这一眼,无疑同时敞开了作者的心灵窗户,从眼睛可洞悉纯真少年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br>  虽为中学学生,但作者的眼光与思绪却远远飞出了校园,不为黑板与操场所羁,有畅想,有遥望,有期冀,在赞美藏红花的同时,抒发青春激扬的花样情愫。<br>  文章唯美,但略显作者过于铺陈,繁缛花哨,有明显的堆砌。或许,这正是学生时代难以逾越的童声期;想必假以时日,一个才气横溢的青春作家,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br><br>(点评者:翟河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县作协原主席)</h3> <h3><br>好美丽的女人花<br> ——点评散文《藏红花,美丽的女人花》<br><br> 由花而女人,继而女人花,给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想。<br> 女人,天生是花,是上苍赐给大地最美的花。花与女人在某种程度与范畴,本身就是寓意美丽与美好的同义词。于是乎,有人感叹:人在花间走,魂醉九重霄。<br> 为给笔下的藏红花作铺垫,作者先是罗列生活中常见的花朵,一抖笔锋,异域他邦的女诗人与美女典故勾起了读者浓郁的兴趣。想探秘藏红花为何女人花的奥妙与玄机吗?由是,藏红花女主角翩然登场,惊艳感官。“像刚出浴的仙女,风姿绰约,美丽动人。”<br> 在作者不惜笔墨对藏红花进行全方位描摹与诠释后,不禁咏叹,“我那颗久经世俗纷扰的心,一点点地温润灵动起来。”<br>  由花,再及女人。也就是作者从花棚里走出来,其目光与笔触从诗行与典故里走出来,目光所及,是现实中妖娆俏媚的女人花。“田间地头,有正在辛勤劳作的侗家姑娘,她们就似藏红花一朵朵,美不胜收。”由此而及,“蓦然想到了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姐妹们,她们总是那么繁忙,在各自岗位,奉献她们的热情与责任心。她们,就是一朵朵温婉美丽又坚韧的女人花!”<br>  女人花,一朵比藏红花更美丽的花。<br><br>(点评者:翟河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县作协原主席)</h3> <h3><br>追寻在浩渺的时空岁月里<br>——点评散文《刻在心底的名字》<br><br> 别致的创意,编织别致的爱情。超脱的形式,于千篇一律中让目光蓦然一亮。<br> 作者用泛散文的小说笔法,以泛意识流的形式,娓娓叙述着主人公——小蜜蜂与藏红花前世今生的不解情缘。<br>  作者以小蜜蜂的口吻,忧悒而又有些疲惫的神情,追述着从烟云岁月深处的伊朗故地,到华夏西南㵲阳河畔的一路风尘和情牵意随。其间,有藏红花在大明使者的精心呵护下,来到了屋脊西域,而逐爱的小蜜蜂,却又万般无奈于皑皑冰雪的喜马拉雅。求风风无奈,问雨雨摇头。不知多少光阴岁月流逝,主人公才辗转魂随。但见“茅坡村里花正香,延绵无垠自成海。”“你将在金黄时节,伴晨曦而起,入采者之筠篮。馈微利济困,度四季与三餐。”也不免自告欣慰,“愿今后的岁岁年年,我都会与你如影随行任四季更迭,你是我的同岁花。”哈菲兹那伟大诗人,“将你我塑造成爱情的绝美模样,供后人传颂。”于是,在文章结尾,作者眷恋而又深情地写道:将它刻在心底,好好呵护!<br>  整篇文章构思奇妙,文笔娴熟,思绪流畅,情感真挚。碍于时空跨度大,思绪跳跃跌宕,表述较为晦涩,以致阅读时略显枯燥。<br><br>(点评者:翟河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县作协原主席)<br></h3> <h3><br>怀念亲情<br>——点评散文《藏红秋风生》<br><br>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藏红花小院里祖孙浓情的生活画卷。<br> 一位尚未踏入社会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能借物传情,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深深思念,难得。让人欣慰,他同时向人们传递一种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现时价值取向。<br> 作者的构思是巧妙的,通过秋叶飘零,昭示天凉了,傲寒的藏红花绽放了,而珍爱藏红花的奶奶亲切和蔼地走进了眼帘。于是,关于藏红花关于奶奶关于作者自己的故事,就此开启了视频的直播键,一幕幕一帧帧场景与画面,开始深情与生动地演示。奶奶对藏红花的喜爱,溢于言表,“每每看着那些藏红花,眼角总会笑成弯弯的月牙,那笑容里,满是对这些花儿的宠溺与疼爱。”“她总会俯下身去,轻轻地靠近那些花儿,仿佛在聆听它们之间那细微而美妙的呢喃。”此时,作者也会静静地打量着奶奶,“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着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藏红花一般,灿烂而温暖。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里,仿佛藏着岁月的故事。她的目光,如同繁星柔和的光芒,那光芒里,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我们的关怀。”画面切换,可惜奶奶走了,深秋里藏红花绽放正艳,而慈祥的奶奶却烟云缥缈。尾声处,作者以深深的寄情结束全文:“藏红秋风依旧年年生起,只是,那风中的思念与惆怅,却如同这深秋的寒意,愈发浓烈起来……”<br>  作者以插叙的方式,并在边叙边议中交织着藏红花与奶奶与我的画面和情感,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br>  一篇情景交融的好作品。倘作者能阅读更多储备更多,写作中会更得心应手,少一些稚嫩,多一些成熟。<br><br>(点评者:翟河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县作协原主席)<br></h3> <h3><br>紧扣玉屏产业新窗口主题<br>——点评散文《红花万里香如故》<br><br> 作者以老到洗练的笔触,以其稳重实在的口吻,向人们展示了藏红花基地的精要与重点,从而让读者收获了探究藏红花的基本知识。<br> 文章并不追求一般作者对花形的艳丽描述与赞美,而笔墨工于藏红花的成品制作与价值比配上,让名贵的“软黄金”从消费心理层面,被普通人家欣然笑纳。<br> 作者反复地提到红花。红花,本意为藏红花,但基地大山下的红花地名,却是玉屏人所家喻户晓的所在。此红花与彼红花,有关联乎?红花引人注目,而将藏红花产业引进玉屏的贵人,不是“外来和尚”,而就是我们玉屏本地人。玉屏人,是完全能够念好产业经的,自己的经,自己的和尚照样念。“公司的种植规模已达到一万亩,采取室内外交叉培育,实现了二次开花,增加产能,正在向着二十万亩的生产规模跃进。”这一本经,不是正念得钟响磬鸣吗?红花能在异域他乡香万里,而今,在玉屏也能照样红花万里香如故。<br>  基于本次采风与创作,作者更多地扣紧了主题,但不流于在广告的层面,既有对藏红花知识的探究与思考,又不露山水地推介了玉屏新兴的产业,实在不乏双赢的佳作。<br>  作品可读性强,口感好,如品茗。<br><br>(点评者:翟河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县作协原主席)</h3> <h3><br>奉献便是光芒<br>——点评散文《一抹藏红花》<br><br> 一抹,很小也很细微,常不为人所在意;但若一抹带了光亮,它便陡升价值。<br> 作者以小见大,以斑窥豹;少年的眼眸里,有广阔无垠的天地。在他笔下,藏红花是美得娇艳欲滴的,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它一直在不懈地“我在生长!”“在向这世间宣告着它们的存在与活力。”这生长与活力的奥秘在哪里?在花蕊中“三根红得耀眼的花丝。那花丝,细长的身姿宛如灵动的丝线,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很细,也很小,细微得就是一抹。<br>  当采花女工小心翼翼采撷了那三根花丝,“那一瞬间,终于读懂了这一抹红。”再观藏红花,“它永远都展现出那灿烂的笑颜,毫无怨言,只是一心奉献给人类那无价的珍宝。”它因为奉献而“保持微笑,在这世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br>  作者显然读了不少书籍,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有一定文字驾驭能力;但还是略显单薄,不够深厚,只要潜心以力,定上层楼。<br><br>(点评者:翟河贵,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县作协原主席)<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