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走张堰</p><p class="ql-block"> 小勇 2024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图文介绍,张堰有“千年古镇,百年风骚”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自明代至清末,张堰出了139位状元、举人、贡生。其地名中的“张”及留溪、张溪因汉朝的留侯张良隋赤松子游曾居此,故而留名至今。此外,还有秦始皇、海瑞等历史名人与张堰有着那么点牵涉,于是经不住介绍的诱惑,慕名而往。</p><p class="ql-block"> 既然称古镇,少不得有老街,名张堰大街,其实就是一条巷道,六尺来宽,水泥铺路,两边的民居房半新不旧,商情萧条,市井清淡。沿街散开,有几处景点,于是缓行清赏。</p><p class="ql-block"> 著名文化团体南社后期主任姚光的故居,现在挂牌是南社纪念馆,其规模虽比不上苏州七里山塘的南社纪念馆,但当时是南社在上海的主要活动场所。馆内陈列的展品,散发着历史年代感,沉浸其中,让人不知今夕何年。</p><p class="ql-block"> 南社一千多位成员名录,用金粉镌刻满整堵墙面,个个是人中龙凤。不由得想起我在社区工作过的卜邻里,其中有栋楼曾是南社重要成员李叔同的寓所。为此我策划在该楼墙面上树了一块铭牌,以志纪怀,并作为小区青少年的教育点。</p><p class="ql-block"> 姚光号复庐,他的藏书楼就叫“复庐”,见此我若有所思,因为我们的家庭文化沙龙名称“俗庐”,不敢攀比,但两“庐”确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大境堂也是一处打卡点,门面一开间,大门无人看守,进门台桌上放一本册子一支水笔,意思是来者自便登记。庭院景深,一直通到张泾河畔。此处现是上海市华侨书画院,布展以书画为主,我门外汉看看哪帧都是佳品,可惜问津者廖廖,驻足人更无。借宝地沾光,留照露个脸。</p><p class="ql-block"> 出大境堂,到白蕉艺术馆。白蕉是书法家、画家、诗人,与黄宾虹、高二适、李志敏合称为“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其书法作品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限制出境。艺术馆不大,庭院小巧,有先生雕像一尊,供人瞻仰,像座上书有先生一段话:“艺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为它代表了真理。”或与文人墨客气质相仿,先生爱画兰花,画技有独到之处,故而展馆中安置摆放着各品种的兰花,兰馥馨香。</p><p class="ql-block"> 邓散木艺术馆是本月20日刚开放的,油漆铮亮,一尘不染。工作人员仅两名,一位是五十多岁的大妈,守门,一位约三十岁女士管理员。大哥习惯每到一处与人交谈以深入了解详情。据管理员介绍,邓散木是一位被遗忘冷落的书法纂刻家,他有一枚纂刻印章奉送毛泽东,现这枚印章被国家收藏。他出版了不少的书法临摹、纂刻学习的专业著作,启功先生还为他的集本题名。</p><p class="ql-block"> 不求功利,耐得住寂寞,守成为艺术大家,真的不容易,但是生活还得靠经济维持啊。见展物中有邓先生真迹自叙写到:“1947年,我在上海。那时通货膨胀,物价一日数涨,市面混乱。本来专靠卖字刻印的我,由于求书刻的人一天天减少,收入锐减,生活渐成问题。急于想弄几个钱来,渡过难关。经过一个时期的穷思极想,创作出一个活动历。当时仅有星期表和24个农历节气表,经送华美烟公司审查,认为可用。”看到该文,唏嘘不已。艺术之尴尬、窘迫,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邓散木艺术馆北邻张泾河,一艘艘大驳船如黑云压城,贴着眼脸碾过去,留下河面激起的层层波痕。</p><p class="ql-block"> 我俩还探访了张堰镇上的历史人文风情馆和张堰公园。历史人文风情馆介绍了张堰自先秦起人文荟萃,经济发展的光辉史迹,走过路过,也算没有错过。冰月霜叶下的张堰公园,乏味可陈。已近中午,吃饭回家。</p><p class="ql-block"> 回眸张堰半日游,澹然空水对斜晖,张堰的“古韵”不在于街路、河道、民房,而正是那些艺术馆撑起了张堰的脸面。物华配天宝,地借人扬名。</p><p class="ql-block"> 是为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堰公园)</p> <p class="ql-block">(南社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卜邻里李叔同旧居,在此居住期间他加入了南社。)</p> <p class="ql-block">(大境堂)</p> <p class="ql-block">(白蕉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邓散木艺术馆•先生木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哥与工作人员交谈)</p> <p class="ql-block">(敦仁堂,由百岁老人夏征农题匾)</p> <p class="ql-block">(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