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战友聚会庆祝参军54周年

徐志海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26日是我们参军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拜别父母,离开家乡,奔赴军营。这一天是我们军人的起点,军旅生活的开始,铁路建设者的步入。这一天非同寻常,意义重大,烙印脑海,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连日来,湖北省蕲春县漕河城区、蕲州镇、刘河镇、原16连、18连的战友纷纷聚会,庆祝参军54周年。12月26日,蕲州镇的战友们在蕲州药缮宾馆聚会,参加人员26人,其中军嫂1人,庆祝参军54周年,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周年,迎接2025年无旦佳节到来,2024年12月25、27日,潘自成、孟跃良战友邀集漕河城区战友在蕲春新天地大酒店聚会,庆祝参军54周年。</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过,岁月不饶人,当年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如今都是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白发老人。人到老年,常常怀旧,难忘经历,难忘过去,难忘要事,特别是军旅生涯,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人数年龄。1970年12月,我县参军1500余人,在年度冬季征兵中,是参军人数最多的一年,就是春季冬季二次征兵,也没有超过这个数,是蕲春年度征兵之最。以当年漕河区付畈小公社为例,付畈小公社11个生产大队,一次参军57人,每一个生产大队有5至7人参军。参军年龄差別也比较大,年龄最大的是1946年出生,参军时24岁,年龄最小的是1956年出生,参军时14岁。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政审通过,能参军就很荣幸。这批兵都在铁道兵4师服役,其中16团1200余人,17团200余人。</p> <p class="ql-block">修筑铁路。我们这批兵,参军后先后修筑4条铁路:京原铁路(北京石景山——山西原平),通坨铁路(北京通县——河北坨子头),太岚铁路(山西太原——山西岚县),兖石铁路(山东兖州——山东石𦥑港)。二大突击任务:1975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部分官兵投入抗震救灾之中,舍生忘死,救助灾民,不屈不挠,做出贡献。1975年8月河南水灾,京广铁路河南段被严重毁坏,大部分官兵到河南驻马店投入到抢修之中,日夜苦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保证京广铁路短时间内畅通。</p> <p class="ql-block">军龄职务。我们这批兵,军龄长的14年,军龄短的2年,大部分都是服役5——7年,这个服役年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作为铁道兵,超过《兵役法》服役年限规定,也不足为奇,因为铁路建设需要技术,老兵是骨干力量。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情况,在部队提干的人数不是很多,仅仅16人。1978年底没有退役的老兵19人,转为志愿兵。1984年1月,铁道兵脱下军装,集体改工,并入铁道部。在部队的干部和志愿兵,除少数之前转业和复员的外,都转业到中铁建集团,他们的军龄也定格在14年。</p> <p class="ql-block">烈士伤残。我们这批铁道兵,在铁路施工中牺牲1人,是一名烈士。因伤或因病致残5人。1977年10月,在太古岚铁路隧道施工中,何汉春战友因塌方而牺牲,是这批兵中在铁路施工牺牲的唯一战友。1500余人入鿉,修筑4条铁路,参加2次抢险救灾,只牺牲1人,伤残5人,从这一个侧面,可以说明当时铁4师在铁路施工和执行特殊任务中,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意识极强,防范措施得力,把伤亡降到最低限度。</p> <p class="ql-block">军旅生涯,在人生中是一站历程,一种付出,一段奉献,一生荣誉。当过兵的人,才知道其珍贵。当过铁道兵的人,更能体验到流血流汗,生死伤残,艰难困苦,荒凉贫瘠的滋味。既然去当兵,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顺其自然,干一行爱一行,投入精力,英勇无畏,把革命进行到底。</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是一个特殊的兵种,是穿军装的修路工人,是铁路工人中的现役军人。我们这批铁道兵,对军营岁月,对修铁路的经历,刻骨铭心,没齿难忘。</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字 / 制作:步行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