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商贸、港埠为主要功能性质的街区。虽为院落式的组织肌理,但上下杭街区大部分建筑为两层,其北面还有一个山地,依山就势的院落与平地院落组合起来的街区空间形态更加多元而丰富。</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早来这儿,没几位游人,但十几米以外社区在搞活动却是人声鼎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北宋以前,上下杭地区还是“江广三里,扬澜浩渺”的闽江前沿水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只往来穿梭于此。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载,这里的航道上甚至能看到印度人,航运发达由此可知。</p> <p class="ql-block">因处于大庙山的南麓,经过多次洪水大潮的冲刷,泥沙堆积,这里形成了沙洲,船沿着沙洲向上航行或向下航行,故称上航、下航。随着沙洲的面积扩大,这里便成为了闽江停泊船只和起卸货物的水运码头。有了码头,便有了商铺,有了商铺,商贸随之兴起。古代,航行的“航”和杭州的“杭”发音相通,久而久之,此地命名就渐渐成为 “上杭”和“下杭”。</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修复规划设计工作于2012年启动,保护修复工程于2014年全面启动。保护修复工作遵循“修旧还旧,保持总体街区格局、风貌、肌理不变”的原则,采取“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方式,把该街区打造成具有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景区,让上下杭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延续。</p> <p class="ql-block">下杭路203号。</p> <p class="ql-block">老街巷子,有住户。</p> <p class="ql-block">万人空巷。</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白墙灰瓦。</p> <p class="ql-block">似水流年与君把酒欢。</p> <p class="ql-block">尚书庙。</p> <p class="ql-block">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五星红旗插遍了祖国的毎寸山河。</p> <p class="ql-block">南方的街道一尘不染,且能照出人影来。</p> <p class="ql-block">紧邻八一七南路。</p> <p class="ql-block">中午这里的当地居民都在匆匆忙忙往家赶,有给孩子做饭的,有给老人送饭的等等,大都心事重重,同时也很充实,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