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2024年12月1日开始,编辑美篇“走进青藏高原”,截止12月21日,共编辑发表10篇。本集收录“走进青藏高原”美篇1—10篇刊头与游记文字,美篇小标题如下:</p><p class="ql-block">1、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拉脊山 </p><p class="ql-block">2、日月山</p><p class="ql-block">3、塔尔寺 </p><p class="ql-block">4、贵德的山、水、城</p><p class="ql-block">5、青海湖</p><p class="ql-block">6、察尔汗盐湖与万丈盐桥</p><p class="ql-block">7、昆仑山垭口</p><p class="ql-block">8、沱沱河与唐古拉山口 </p><p class="ql-block">9、羊八井遇险 大昭寺进香</p><p class="ql-block">10、西藏拉萨之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以上10篇,阅读量超过1.2万的9篇。被美篇网平台加“精选”的10篇。</p><p class="ql-block"> 说起青海,由于岗位工作的缘故,已去过多次;说起西藏,只是从格尔木出发,沿着国道109,走过了唐古拉山口、那曲、羊八井、拉萨。</p><p class="ql-block"> 不过,拉萨的主要寺庙都去到了。在拉萨,我要乘飞机返回北京,那时不是每天都有航班,在等航班的时候,我再一次进入布达拉宫,带上干粮和水,从早开门到晚关门,在布达拉宫里,整整待了一天。凡是开放可参观的,差不多都看到了。更有意思的是,还与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喇嘛聊了聊,他怀里揣着英语书在学习英语,这让我非常惊讶。</p><p class="ql-block"> “走进青藏高原”美篇发表后,有朋友问我“有没有再游西藏的计划“。我真想去啊,真想西藏自驾游,从川藏线进,从青藏线出,顺便再游历久违的大美青海!</p> <b>走进青藏高原</b><br><br><div>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br>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br>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br>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br>哦<br>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br>一座座山川相连<br>呀啦索<br>那可是青藏高原?<br>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br>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br>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br>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br>哦<br>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br>一座座山川相连<br>呀啦索<br>那就是青藏高原<br>呀啦索<br>那就是青藏高原</div><div><br></div><div>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div><div>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羌塘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div><div> 青藏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div><div><br></div><div><b>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拉脊山</b><br> 拉脊山藏语称“贡毛拉”,意为嘎拉鸡(石鸡)栖息的地方,亦称“拉鸡山”,位于青海省东部,处于湟水谷地与黄河谷地之间,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拉脊山东西走向绵延约260千米,宽度范围在20至40千米之间。其山峰多在海拔4000~4500米之间,最高峰野牛山海拔高达4832米。</div><div> 拉脊山有高山牧场。拉脊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多种生态类型相间。既有高山草甸,又有高山湿地,还有高山灌木和山腰乔木,山下农田生态。山上出产著名的冬虫夏草。</div><div> 山上气候类型多样,同日内可以多次体会雨、雪、雾、岚、阴、晴、崧、霰等气候景观。</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与青藏高原的缘分</b></p><p class="ql-block"> 2000年8月,我与两位同事,奉CPP之命,到位于西宁的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部帮助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涩宁兰管道工程前线工作了一个月,我们从西宁出发,先后去了拉脊山、贵德古城、日月山、塔尔寺、倒淌河、青海湖、橡皮山、德令哈、锡铁山、大柴旦、茶卡、万丈盐桥、格尔木;从格尔木出发,去了昆仑山口、进入西藏、唐古拉山口、那曲、羊八井、拉萨,雅鲁藏布江峡谷等地。</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弹指十年。十年之后,国家决策建设涩宁兰复线。2009年5月,我应邀再上涩宁兰,为复线工程策划项目文化和对外宣传。故地重游,逢友进酒,触景生情,拙词几句,写下了《重上涩宁兰》。</p> <b>神奇的日月山</b><br>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div><b>日月山的地理意义</b><br>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br>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br>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br>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div><div><b>日月山的历史意义</b><br> 日月山,历来是内地赴西藏的咽喉。是历史上“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堵塞而开辟的“丝绸南路”,即经日月山、青海湖,过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开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东北入境,从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萨,贯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经是会盟、和亲、战争以及“茶盐”、“茶马”互市等等众多历史事件的见证。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 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div><div><b>日月山的凄美传说</b><br> 相传,唐朝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br> 今天的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经幡飘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画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种种情景。山上是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山下是文成公主庙,矗立着巍峨的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藏歌悠悠,牛羊如云,无数经幡和高昂的藏歌迎着日光漠风飘扬,表达出一代又一代人们对那美丽灵魂的深深崇敬。</div><div><b>日月山的主要景观</b><br><b>唐蕃古道</b><br> 穿过日月山坊,是当年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走的道,叫唐蕃古道。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纪念馆和日月山神牛塑像,纪念馆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div><div><b>文成公主雕像</b><br> 沿古道上行到一个平台,正中是高达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公主身着披风,怀抱宝镜,目视前方。她的背后,是一组再现她进藏故事的青铜浮雕。浮雕长20米,宽6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古都送别。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众王公大臣送别。第二部分赤岭摔镜。第三部分藏王迎亲。松赞干布率众臣、僧侣、头人,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举行盛大的迎亲仪式,而后和文成公主一同进藏。</div><div><b>日亭和月亭</b><br> 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的轶事。<br>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div><div><b>文成公主庙</b><br> 为中轴对称建筑布局,二进院落。由庙门、中殿、后殿、廊房组成。均以黄琉璃瓦覆顶。庙门为重檐歇山式顶建筑。前院有公主衣冠冢。后殿祀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塑像。2016年7月31日,由塔尔寺活佛主持,依照仪规,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div><div><b>中华地理界碑石</b><br>高15米,重180吨<br>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br>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br>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br>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水岭</div><div><b>古道博物馆</b><br> 展陈内容以古道文化为背景,反映古代各民族在共同推动青海社会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所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现象;反映内地与青海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反映历史上与日月山相关的人物、事件等。</div>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br> 作为一般的旅游者,来到塔尔寺,或许应该有如下认知:<br><b>1、塔尔寺的由来</b><br>塔尔寺的由来,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塔尔寺所在地一带),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br> 宗喀巴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16岁赴卫藏学法,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他对佛教密乘教典有很深造诣,到处讲经讲法,在佛教界有很高地位。<div>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家看看。<br> 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br> 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在他出生的地方,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信众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佛教信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br><b>2、塔尔寺的宗教地位<br></b>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寺庙之一,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div><div> 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div><div> 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br><b>3、塔尔寺的建筑格局与特点</b><br> 塔尔寺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br> 塔尔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寺庙独具匠心的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br><b>4、塔尔寺的主要建筑与功用</b></div><div> 塔尔寺主要建筑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b><br></b> <b>5、塔尔寺的艺术三绝</b></div><div> 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青海塔尔寺的艺术三绝。<br><b>6、塔尔寺的展佛节(晒大佛)</b></div><div> 塔尔寺最吸引人的当数一年一度的“展佛节”。 “展佛”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b></b></div> 您知道贵德吗?<br>您去过贵德吗?<br>走进贵德,才知道,青海还深藏着这么个美丽的地方。 <br>贵德,隶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部,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县城驻河阴镇,距省会西宁120公里。<br>贵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们在这片热土上耕耘放牧,繁衍生息。西汉(公元前60年)时期,贵德归属金城(兰州)郡管辖。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在境内交错延伸,是当年沟通中原与西域的纽带。<br>贵德素有“高原小江南”和西宁后花园”之美誉。贵德旅游:一山,一水,一古城。山,即国家地质公园观赏丹霞山;水,即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欣赏“天下黄河贵德清”;古城,即始建于明代的、明代青海三大卫所之一的、至今保存完好的贵德古城。<div><b>七彩地貌如丹霞</b><br>——贵德国家地质公园<br>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包括阿什贡园区、黄河河谷园区、麻吾峡园区三个主园区。园区面积大55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13.6平方公里。公园内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麻吾峡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黄河景观美轮美奂,如花似锦。贵德的丹霞地貌完全可以与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相媲美。<br><div><b>天下黄河贵德清</b><br>——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br>您在哪里看到过黄河?</div><div>老牛湾,壶口瀑布,三门峡,小浪底,东营黄河入海口,还有哪里?<br>您看到的黄河水是什么颜色?是混浊还是清澈的?<br>我们可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看见的黄河水黄色的、混浊的、裹着大量泥沙的。<br>可是,我要告诉您:贵德的黄河水是蓝色的,是清澈的,“天下黄河贵德清”!</div><div><b>巍巍古城今犹在</b><br>——始建于明代的贵德古城<br>贵德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万历十八年增修,。它是明王朝在黄河上游的军事重镇,属于青海地区河湟三卫城 之一 ,有700多年历史。城楼、城墙基本保存完好。</div></div> 青海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青海湖、喀纳斯湖、纳木错、长白山天池、西湖)。<br> 青海湖,烟波浩淼、碧波连天,就像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山、草原间,构成了一幅群山、湖水、草原相映成趣的绮丽景观。<div><b>青海湖概说 </b><br> 青海湖,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东西最长106公里,南北最宽63公里,周长360公里,湖水面积4600多平方公里,湖水容量740多亿立方米。<br> 青海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湖面海拔3196米。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其水体形状很像一只“翱翔的雄鹰”。四周山峦起伏,河流纵横。</div><div>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br>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div><div> 青海湖,属藏文化区,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包括祭海、转湖等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以及昆仑文化、西王母文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地区的文化发展,构成了青海湖独有的文化氛围。这些特色文化在民族节庆活动、环湖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体现。</div><div> 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div><div><b>青海湖祭海仪式</b><br> 我们来到青海湖游览(2000年7月14日),正赶上寺庙的活佛带着一队僧侣,举着经幡伞盖,在青海湖举行祭海仪式。闻讯赶来的信众,人山人海,将仪式现场围得水泄不通。<br> 青海湖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清代以来对青海湖的祭祀活动更具规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间包含着众多民风民俗,同时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iv><div><b>青海湖畔油菜花</b><br> 七月中旬,青海湖畔油菜花竞相怒放,花景与当地的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林海草原和独有的民居、蜂农等交相辉映,变幻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迷人风光,令无数游客迷醉其间。</div><div> 站在河岸上向两边看,铺天盖地的都是金黄色,在高原上常见的蓝天白云衬托下,一望无际的金黄显得异常斑斓,令人慨叹,大色块的简单构图给人丰富的遐想。喜欢油菜花的人都是喜欢那种强烈的色彩,喜欢那种扑面而来的恢宏气势。</div><div> 常言道: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当人步入花的世界,花迎花送,伴君千里。花香沁人心脾,观之闻之似能解人苦乐。踏青赏花,领略到大自然的美,确是快乐无比。</div><div><b>青海湖畔牛羊成群</b><br>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div><div><b>青海湖的鸟岛</b><br> 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场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div><div> 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为保护鸟类供人观赏,1975年8月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iv><div> 鸟岛还是候鸟类南来北往的中继站,有近20种水鸟迁徙途经此地,数量达7万多只。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殖场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就在区内湿地草甸地带栖息、繁殖。每年还有约4000只左右的大天鹅在区内的沼泽地越冬。</div><div><b>青海湖环湖自行车赛</b><br> 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提出并发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青海省政府联合打造环湖赛,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div>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因湖内高浓度卤水逐渐结晶成盐而形成于数亿年前。察尔汗盐湖由涩聂湖、达布逊湖、北霍布逊湖、南霍布逊湖、大别勒湖、小别勒湖、达西湖、协作湖、团结湖、东陵湖10个常年性卤水湖和季节性卤水湖,以及大片干盐滩组成。东西长160多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盐层厚约为2—20米,总面积5856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盐湖。<div>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氯、溴、铷、铯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其中,钾、镁、锂资源储量居中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其储量达500亿吨,是中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1000年。</div><div> 数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脉隆起,形成了青藏高原。又因为海水的流失大大小小的湖泊就此形成。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不断向湖泊内汇聚,盐分也随着径流流入湖泊,同时在干旱气候的作用下,湖内高浓度卤水逐渐结晶成盐,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察尔汗盐湖。</div><div><br></div><div><b>万丈盐桥,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察尔汗盐湖之上。</b></div><div> 南距格尔木约60公里,北距锡铁山约30公里,公路就像一座桥浮在卤水上面,盐桥全长为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俗称“万丈盐桥”。</div><div>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div><div> 它是举世罕见的一种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玉带似的盐桥,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察尔汗盐湖原生态的美景已成为西北大环线此生必游之地。2023年8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div><div><br></div> 9月6日清晨(2000年),我们一行10人,开着两辆丰田越野4500,从格尔木出发,沿着109国道,去西藏拉萨。我们背诵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来到了昆仑山垭口。<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font color="#ed2308"><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念奴娇·昆仑</b></div></b></fon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font></b></div>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br>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br>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br><br>注:<br>此词始作于1935年冬。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b>横空出世莽昆仑 </b><br> 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东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div> 昆仑山脉,是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2500余千米;南北最宽处达350千米,最窄处为150千米。昆仑山脉山势宏伟峻拔,峰顶终年积雪,屹立在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南。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div><div>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div><div><b>青藏线上第一桥——昆仑桥</b><br>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桥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格尔木到拉萨千里青藏线上的第一桥。该桥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四米。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div><div><b>世界屋脊之咽喉—昆仑山垭口</b><br> 格尔木市到昆仑山口的路程只有150公里。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六月雪观光的重要景点。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div><div><b>冰山甘露——昆仑泉</b><br> 纳赤台,进入昆仑山的第一站。纳赤台清泉又称“昆仑泉”,位于格尔木市西南约94公里的青藏公路边。清泉从地层喷涌而出,如瑶池琼浆般清澈透明,人们在泉池四周用花岗岩石板砌成一个多边形图案的池台,称纳赤台清泉。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但从不会封冻,是昆仑山中第一个四季不冻的冷泉。</div><div><b>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玉虚玉仙</b><br>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div><div><b>万山之祖——昆仑山</b><br>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着“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千年以来,莽莽昆仑编织出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例如在中国民间世代相传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因而,昆仑山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是闻名海内外的仙山圣地,是中国第一神山。</div> <p class="ql-block"><b>长江源头—沱沱河 </b></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昆仑山垭口游览一番后,沿着109国道继续上行260公里,到达长江源头沱沱河。令人诧异的是,“天下黄河贵德清”,黄河源头的水是清澈的;而在沱沱河看到的长江源头,水是有些儿混浊的。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吗?</p><p class="ql-block"> 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它从格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公里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西源——沱沱河。</p><p class="ql-block"><b>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b></p><p class="ql-block"> 长江上的第一座铁路桥—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全长1389.6米,共有42孔。大桥旁,驻有全国海拔最高的基层政权——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政府。 “唐古拉”,藏语意为“平坦之境”。唐古拉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乡镇,辖区面积多达5.1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2006年,青藏铁路实现了全线通车,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线路有965公里,最高点为唐古拉山口。</p><p class="ql-block"><b>翻越唐古拉山</b></p><p class="ql-block"> 离开沱沱河,一路向上,翻越唐古拉山。行车190公里,到达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下车前,老大哥宋书记提醒我们:下车慢点,站稳了再往前走。上坡时,更要慢。海拔有点儿高,觉得不舒服,就赶快回车上吸氧(出发时特意从医院购买了大枕头状的氧气袋)。真让宋书记说着了,我下车刚走两步,就感觉身体前倾,有点儿要摔倒。赶紧站住,喘喘气,定定神。感觉没事了,才慢慢的向唐古拉山口石碑走去。无论如何要照个相,要留个念想。</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口,青海与西藏的天然分界线。 其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地势较西段要低,海拔5231米。 它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育这一地带。</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口立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雕像纪念碑、海拔高度碑等具有纪念的石碑,西北方向是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则是可可西里无人区。</p> <p class="ql-block"><b>羊八井遇险 大昭寺进香 </b></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口,海拔高,风大,寒冷。在山口石碑旁站了一会儿,有点儿打哆嗦。我们没有久留,照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就继续“一路向上”,向拉萨方向前进。沿着109国道,行进220公里,穿过那曲。再前行240公里,到达羊八井。此时,天已完全黑了。</p><p class="ql-block"> 羊八井到拉萨,还有90多公里,好像是胜利在望了。按照车行的方向,路的左边是一座座的高山,由于此地连日大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的山水,顺着山势,湍急而下,不停的冲刷着109国道的路基、路面,将道路多处冲断,路面形成了一道道的水沟。路的右边是堆龙曲河,本来就水量充沛的河,再汇入峡谷中流入的山水,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河浪撞击山体的轰鸣声,在黑夜沉沉中更加令人心惊。</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黑漆漆的夜里颠簸着前行,走着走着,只见前面有3辆车停在路边,几位司乘在车前比比划划的说着什么。我们也停下车,走向前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前面二、三十米长的路面被山洪冲出了多条水沟,水哗哗流着,看不清水沟沟有多深。</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是赶路心切,觉得我们的丰田霸道4500底盘高,马力大,穿过去不会有问题。我们的1号车沿着道路的左上沿谨慎前行,眼看着就要到完好的路面了,突然被沟底的大石块卡住,无论怎么倒腾,就是不能前进,也退不回来。左边高山峡谷的山水还在下泻,右边堆龙曲河的河水还在咆哮,水深将没车轮,车上的人赶紧下车淌水退回到安全的路边。</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怎么办?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看见对面有一串灯光,一闪一闪的向我们走来。待他们走到近前,我们终于看清这是解放军的一个十几辆大解放卡车组成的车队,前面开路的是一台单斗挖掘机。</p><p class="ql-block"> 救星来了!解放军车队领队马上指挥施救。他们将一根大绳子拴在单斗挖掘机斗臂前端,让我们的人拿着绳子另一端,下水拴在车前的保险杠上。只见单斗挖掘机将绳子拉直,然后把车头抬起来转体90℃,从另一个方位将车拉了出来。紧接着,将我们的2号车和另外的三辆车也都拉了过来。我们无比感动,关键时刻,危急之中,还得是人民子弟兵。没有解放军的救援,我们的1号车随时都有被山洪掀翻、冲进堆龙曲河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车是脱险了,但1号车怎么也打不着火。我们决定2号车先去拉萨,找汽修厂请师傅回来修车。我们赶到拉萨城区,已是凌晨三点,这个时辰,到哪里去找修车师傅呀?正当我们苦无对策时,1号车的朋友打来电话,他们将车修好了,正在向拉萨进发。凌晨五点,我们在拉萨城区汇合了。我们敲开了一家挂着24小时营业的四川饭店的门,一人半碗酒,一人一碗牛肉面。</p><p class="ql-block"> 天就要亮了,全无睡意。到宾馆短暂休息后,我们就去大昭寺进香了。</p> 回到拉萨<br>回到了布达拉<br>回到拉萨<br>回到了布达拉宫<br>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br>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br>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br>牵着我的手儿我们回到了她的家<br>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br>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br>雪山青草<br>美丽的喇嘛庙<br>没完没了的姑娘她没完没了的笑<br>雪山青草<br>美丽的喇嘛庙<br>没完没了的唱我们没完没了的跳<br>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萨<br>感觉是我的家<br>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萨<br>我美丽的雪莲花<br>纯净的天空中有着一颗纯净的心<br>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br>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br>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br>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br>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 <b>1、布达拉宫的始建与演变 </b><br>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海拔3700米。 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于631年。松赞干布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br> 9世纪后吐蕃王朝解体,由于战乱、火灾、雷电等原因,红山宫遭受了严重破坏,至清初,吐蕃时期建造的布达拉宫只剩法王修行洞和圣观音殿两处。<br>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第巴·桑结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以后,在中央政府支持与资助下,后世达赖喇嘛展开修复扩建工程,增建了多座金顶和附属建筑。<div>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布达拉宫建筑及宫藏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iv><div><b>2、布达拉宫的建筑格局与特点 </b><br> 布达拉宫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共计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 建筑主体工程有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红宫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白宫围绕红宫的建筑形制,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div><div> 布达拉宫同山体有机地融合,其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br> 依山垒砌、群楼重叠,红、白、黄三色对比鲜明,突出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魅力。而金碧辉煌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又具有汉族建筑风格。整座建筑高大巍峨、特色鲜明,融合了藏、汉、满等民族的建筑工艺和审美风格,成为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div><div><b>3、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与功用</b><br> 布达拉宫是主要由红宫、白宫、四大堡和僧舍,以及山脚下的方城和北面的龙王潭共同组成的城堡群。建筑主体工程有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div><div><b>白宫</b><br> 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西有寂圆满大殿,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第5、6两层是摄政的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7层有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div><div><b>红宫</b><br> 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供奉之地。红宫建筑平面近似方形,总高九层,下面四层为地垄墙基,第五层中央为西大殿司西平措,大殿上面四层为天井,其余灵塔殿、佛殿均沿天井的周围布置。西大殿是红宫的中心,在其四周布置有三个佛殿和一个灵塔殿,灵塔殿中央部分供奉有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上下贯通,直至屋顶。</div><div><b>4、布达拉宫的珍贵文物</b><br>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div><div>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br>近千座佛塔<br>上万座塑像<br>上万幅唐卡(卷轴画)<br>8座金质灵塔<br>5座的立体坛城<br>《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6万余函(卷、部)<br>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br>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藏高原示意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