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5军政治部旧址-川西高原行6

蜀都闲人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蜀都闲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176625</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辞拉布藏家,前往参拜红军故地。车行千余米,路旁红军旗帜鲜艳夺目,红旗上白色五星中有镰刀斧头图形,旗杆上有“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番号,恰如毛公“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诗意。旗帜下刻石云:“铁流后卫”,乃红5军之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边一碉楼似春笋拔地而起,直插云天。一侧刻石曰“红5军政治部旧址”,另一侧为浮雕墙,翔实介绍上世纪工农红军第5军进驻丹巴之历史风云。该旧址前身为巴旺土司下属头人组合碉房,主要用于存粮,殊料因红军曾进驻而声名鹊起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浮雕墙对面即红5军政治部旧址及丹巴县红军旧址陈列馆。红5军为原红五军团,1931年底成立,下编13、14、15三个军。总指挥季振同,副总指挥董振堂,政委肖劲光,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为红军劲旅。旧址今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旧址院内,一老树枝繁叶茂,盖因红5军驻留丹巴,与藏胞建立深厚军民鱼水情谊,书写民族团结光辉一页。红军离开不久,村民为铭记历史,纪念难忘岁月,自发在此种下象征团结、美满之石榴树。今此树不仅为长征遗迹热门打卡点,亦为民族团结之新象征,弥足珍贵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华将军《长征组歌》云:“王明路线滔天罪, 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 战略转移去远方。”1934年10月“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红5军团受命全军后卫。多次出色完成阻击任务,为保护中央红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赢得“铁流后卫”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旧址碉楼地处半山腰,仰观巍巍群峰连绵卓立,俯察美人河谷逶迤如翡。果如毛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诗意。遥想当年红5军进驻丹巴,将其政治部设立于此,李卓然、杨克明等皆曾立于此碉楼上,凭栏临风四顾远眺,深情凝望大好河山,抒发红军豪情壮志,憧憬中国革命前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碉楼内陈列大厅,红军曾用之步枪、机枪、驳壳枪等琳琅满目,引人遐思。长征中李先念率红9军一部占领三岔河,与丹巴县城守敌对峙。红军乘木筏皮船强渡,遭敌三面夹击,一木筏被敌打翻,十余名红军英勇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此战即红军进入丹巴后之首战﹣﹣强渡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军驻留丹巴十个月中,建立甘孜州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组建红军史上第一支少数民族建制部队﹣﹣丹巴藏民独立师;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董振堂等,先后在丹巴组织指挥巴底黄经寺、独狼沟、强渡大渡河、巴底南街、围攻顶锅山与五里桥伏击等多次战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厅一角有杨克明居室。1933年,杨克明任红四方面军第33军政委。1935年8月,红33军与红五军团合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杨克明任政治部主任。红军攻占丹巴后,杨克明随红五军留驻丹巴,为方便宣传发动群众,遂将政治部设此碉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室内除简易板床、挂墙木格、草鞋外别无他物。余观此极简居室,颇有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意涵。1935年7月,杨克明随红四方面军西进康北与红二方面军甘孜会师北上,1937年1月,在甘肃高台同西路军一起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当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专为杨克明、董振堂建起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碉楼内各层有木楼梯或独木梯相连,墙体上广布射击孔,建有弹药储备库,以防民团或土匪骚扰围攻。亦设有隐秘地下通道直通后山,以备情况危急时撤离。由是观之,碉楼虽小,然其设施设备及暗道机关俱备,且独立于半山腰,为易守难攻之坚固堡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碉楼二楼大厅中间,乃政治部会议室,其布置庄重大方。正面墙上中有马恩图像,两侧为中国工农红军旗帜;旁侧墙上,有一幅红军长征在丹巴活动情况草图;中间长方形木桌上,置电话机、若干卷宗、书籍、算盘、马灯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议室另一旁墙上有红军长征示意图,此乃迂回曲折之红线,亦为铁血之线。恰如肖华《长征组歌》云:“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红军兵锋所向,势如破竹。地图一侧为机要室,其内有红5军收发报机,此乃彼时最重要之通讯联络设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议室一角为李卓然居室,除多一个书箱及墙上所挂照片外,与杨克明居室别无二致。李卓然曾与周恩来等赴法勤工俭学,后赴苏联学习。回国后曾任中央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并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与遵义会议,为确立毛泽东之领导地位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4年夏,李卓然任红五军团政委,同董振堂、刘伯承等率军掩护党中央撤离江西。进入丹巴后任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在甘肃高台殊死搏斗中谱写悲壮篇章,为西路军极少数幸存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宣部副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1982年9月当选中顾委委员。1989年1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出之木油灯、糌粑盒、电筒等红军遗物勾人回忆。1936年初,反动民团夜袭黄经寺红军医院与苏维埃政府。战斗自黎明至下午,百余名红军伤病员仅16名突围,一部分牺牲,大多弹尽援绝携手跳入大金川,河水尽红。陈仲弘诗云:“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红军无惧牺牲之精神惊天地泣鬼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7月初,红5军与31军91师组成右纵队,由董振堂率领沿大金川向绥靖方向挺进。红军离开丹巴时,“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丹巴乡亲含泪送别红军北上抗日,国民党反动派及反动土司与民团随即掀起腥风血雨,对参加革命组织者残酷杀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旧址内有红歌赛,主题为“红歌传唱,燃情永续”。丹巴苏维埃政权仅存十个月,然其已将劳苦群众唤醒。毛泽东曰:“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红军使劳苦大众懂得,唯在中共领导下,齐心协力才能推翻反动统治,过平等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5军编入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1937年1月,红5军在甘肃高台县同六倍于己之国民党马家军激战九天八夜,董振堂及3000多红军壮烈牺牲,何其惨烈悲壮!毛公诗云:“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红5军虽败,然红军主力已在陕北扎根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辞旧址,不舍回望山下之碉楼,历经岁月风云,依旧挺拔俊秀,历久弥坚。红军虽已远去,然长征之艰苦卓绝辉煌业绩,早已彪炳史册功垂万代,长征精神已成中华民族宝贵财富。领导人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实乃金玉良言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