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来仍风流—长沙游

傻傻

<p class="ql-block">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的17号到20号我们三个人到长沙旅游。我首先要介绍的是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于2011年中扩建工程开工,历经六年四个月的扩建,于2017年11月29日重新开放。开放的第一天在半个小时内进馆人数就高达1200多人次,可见其声望之大,人气之旺。博物院陈列展览的建筑面积达2.8万平米,分三层。</p> <p class="ql-block">湘博主要陈列的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参观从三楼开始,乘电动步梯上到三楼,电动步梯是窄窄的。为什么是窄窄的?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是湘博的设计者。他说要让人们在这窄窄的漫长的电动步梯有切换心态情绪的时间,掬着一颗敬畏的心去与两千多年前的辛追夫人家族对话</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迎面而来的是一铜制浮雕壁画,正中刻着“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字体来自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四周的浮雕图案来自一号墓出土的帛画中的“天界”部分。我们在湘博参观和体验的时间不短于7个小时,直到闭馆才被“赶”离馆。</p> <p class="ql-block">7个小时的参观,我想要重点讲述的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和帛书。从这图开始,触目所见的都是丝织品。</p> <p class="ql-block">这个木人俑是个美人,但请你把视线移到她的身上,40公分高的人俑,穿着的是丝绸直裾服</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俑比其他的人俑要高大,高76公分,头上戴着长冠,叫“冠人”。辛追夫人的丈夫姓名利苍,西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惠帝封他为侯,利苍获封的是最高一级:列侯,食邑七百户,后来人口增加为千户,相对于与皇族同姓的万户侯他微不足道,但他的地位也依然显赫。当时的诸侯国犹如独立的小朝廷,机构与官员设置完全参照中央。所以辛追夫人的墓葬可用“冠人”,相当于内丞。注意,这“冠人”身着深蓝色菱纹罗绮袍,领袖及衣襟皆为锦缘,罗绮锦这些可是高档丝织品。</p> <p class="ql-block">请看本图是罗。在汉代罗是高级丝织品,它的经线和纬线相绞互缠形成网孔,质地轻薄。我想,以前广东的黑香云纱的底子用的就是罗,开放前的老广州人以能有一套黑香云纱衣裳为梦,称之为“饮衫”,只在婚庆春节或重要场合才穿。</p> <p class="ql-block">本图就是菱形纹绮,出土于辛追夫人的棺里。你撑大这画面就可见菱形中还织有鸟形。绮的织法比罗的织法难度高,是在平纹上斜织花纹,需要一种特殊的提花织机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高贵的织物叫“锦”。锦是用多种彩色蚕丝织成的提花织物。它需要多套经线和纬线,代表着古代纺织技艺的最高水平。研究人员曾作实验,由两名专业技工配合,一天也仅能织出约五厘米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香囊。香囊绣有写意的燕子配以卷枝花草,在出土的遣策上称之为“信期绣”。</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长寿绣药枕,为辛追夫人生前所用。它集中了当时最奢侈的几种面料,上下两面是茱萸纹锦,前后面是长寿绣娟,两端为绒圈锦,绒圈锦是天鹅绒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辛追夫人的陪葬品从一条枕巾,到鞋子、袜子、手套等等,都是丝织品。本图菱纹罗手套掌部上下两侧都饰有篆文“千金”二字。以篆文为饰属考古史上首次发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朱红菱纹罗丝锦袍,是曲裾袍,相对的是真裾袍,直裾袍宽松自在,是居家服,曲裾袍绳子一系有腰身,是朝见或礼仪场合的礼服,我们在汉剧中常常可见到。这件朱红菱纹罗丝锦袍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曲裾袍实物。</p> <p class="ql-block">将印花与彩绘相结合是汉代丝绸工艺的一次重大革新。为保护丝织品,“生活与艺术”馆的灯光非常昏暗,但昏暗的灯光仍然不掩印花与彩绘工艺品的熠熠光芒。</p> <p class="ql-block">这是件黄纱地印花敷彩直裾丝锦袍,十分华贵。可惜我的手机无法给你还原。“印”指的是印刷,敷指的是彩绘,印花敷彩纱共要用八道工序。据粗略统计,马王堆汉墓衣物染印颜色足有36种之多,有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图的袍上一个4厘米左右的图案的放大图。印的图案是花草样的,而像花蕊的是绘上去的,还有是印出轮廓再绘色彩的。</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素纱单衣”,它是国宝级文物,永久不能出国展览。这衣服体现了汉代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准。</p> <p class="ql-block">整件衣服重49克,除去袖口衣领处的绒圈锦,纯素纱只有25克左右,可放进火柴盒。真是轻若云雾,薄如蝉翼。它为何如此轻薄,经研究人员反复研究终于找到原因,原来西汉时养的是经过三次休眠与蜕皮的“三眠蚕”,吐出来的丝比现代的丝更细。</p> <p class="ql-block">辛追夫人墓和她的儿子利豨墓各出土“T形帛画”一幅。帛画名为“非衣”(即“飞衣”),全长2米许,应该是葬仪中必备的旌幡,是引导墓主灵魂升天的媒介。画面自下而上可分为4重空间。</p> <p class="ql-block">第一空间是“非衣”,最下方的死亡重生之地,大鱼和蛇都有生殖和重生的意象,力士托着平台象征大地,也构成阴与阳,生与死的界线。</p> <p class="ql-block">向上第二个空间表现的是人间。</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空间以璧为中心,两条巨龙穿璧而过,似乎是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平台上的拄拐杖的是辛追夫人灵魂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第四空间即最高的空间,就是天境。</p> <p class="ql-block">辛追夫人在儿子利豨去世后不久也猝然长逝。她去世得最晚,有充足的时间修建自己墓寝和准备葬品,她的墓比她丈夫的儿子的都要深很多,有16米之深,棺有4个,一个套一个,4个棺放进椁里,椁用千年古木打造,椁下有3根枕木架起,防浸防湿防蛀都做到极致。所以2千多年,辛追夫人尸身还有弹性,头发没掉。</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参观完三楼的展厅后乘电动步梯走到湘博地下一层就是为了走近长眠了2100多年的辛追夫人。</p> <p class="ql-block">人们鞠躬瞻仰辛追夫人</p> <p class="ql-block">在三号墓出土帛书和帛图,这对历史学家来说才是无尽价值的源泉。帛书共13万多字,28种书籍。其中除《周易》和《老子》有今本传世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有人说,看来秦始皇的焚书还是有漏网之鱼的,没焚尽。</span></p> <p class="ql-block">帛书13万文字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医学、军事等方面,但儒家作品相对少,因为西汉初期尊从老子学说,让国家和百姓休养生息,直到汉武帝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 <p class="ql-block">这是帛图《军事图》。是现存的三色彩绘军事地图,被国际制图学界认为采用科学图绘技法绘成。所绘主区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九支军队的驻地、番号、防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p> <p class="ql-block">湘博还有特展馆和专馆,就不一一介绍了。我在特展厅打八段锦操,希望我也永生!(哈哈)</p> <p class="ql-block">特展馆展陈的是用现代科技制作的影视作品,其中一个厅可以让观众感觉到下地升天的感觉。影视取材于辛追夫人的T形帛画和她的漆棺图案的元素,表达的是死是生的继续的理念,求的是能升天以达永生的祈愿。影视作品的创制者是哈佛大学美术系的一位教授。</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麓的千年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唐代,“岳麓书院”四字是宋真宗题写,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其余三座,两座在河南省,一座在江西。</p> <p class="ql-block">书院在吴三桂反清后被损毁,嘉庆年间修缮,山长袁明曜说山门应有一对联壮威,便说出了“惟楚有材”的上联,要学生对下联,一位学生张中阶马上高喊道“于斯为盛”。虽然显得有点张狂,但在从乾隆到嘉庆13年间,就罗典这位山长就培养了数百名成名成业者。</p> <p class="ql-block">而在光绪年间中兴四大名臣中曾国藩、左中堂、胡林翼都是岳麓书院的学生。还有中国的第一位大使的郭嵩焘,《船山遗书》的作者、大思想家、大史学家王夫之,近代思想家魏源等等,都出自岳麓书院。</p> <p class="ql-block">康熙手书“学达性天”匾额,乾隆题写“道南正脉”,不到60年的时间,两次被皇帝赐匾,足以彰显岳麓书院的巨大影响和崇高地位。可笑我前两次到岳麓山都与岳麓书院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以为一个书院而已,广州城区也有书院群,比如南伦书院就够大了,够有名气了,何必看湖南的书院。</p> <p class="ql-block">但走进岳麓书院才知岳麓书院面积之大,名声之大,人才之宏。书院的院长不叫院长,叫山长,由巡抚任聘,是公认的饱学之士,品行端正之人,官员都要以晚辈身份待之。山长不止管书院,整个岳麓山都归他管,包括寺庙。从地图看,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爱晚亭加起来都只占岳麓山一丢丢大。</p> <p class="ql-block">要说景观,岳麓书院绝对是打卡地。粉墙黛瓦,绿树翠竹,雕廊花窗,飞亭楼阁,高堂书斋,院训对联,处处都可入镜。</p> <p class="ql-block">穿过岳麓书院就可见爱晚亭了。如今的爱晚亭不是乾隆57年建的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因唐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得名。但14年前的12月我到爱晚亭见到的不是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而是包围亭子的小摊档,当时我掩面离去。</p> <p class="ql-block">而如今,爱晚亭边上的这棵枫树可比本溪关门山的枫王。</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红于二月花的枫树下一个多小时,尽情享受这秋送给我们的美色。</p> <p class="ql-block">美如花的又岂止是红枫,金秋也应该是本图这个样。</p> <p class="ql-block">做美篇的今天是12月26日,这是毛泽东131周年的诞辰日,在10天前,我们来到橘子洲头,寻找那位近100年前站在湘江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伟人毛泽东青年雕像。</p> <p class="ql-block">雕像与伟人一样震撼我们的心!这蓝色蓝得那么正,那么纯粹,这是我三次到橘子洲的第一次遇到,我们刚下电瓶车时天还有点灰,几分钟后天就蓝到那么可人,学生说是因为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老天。</p> <p class="ql-block">1976年8月我领一群学生第一次走进橘子洲,那时除了橘子洲头有绿色,其余近4公里长的路都是黄土,跟走进荒漠的感觉无异,现在美得让我们处处打卡。</p> <p class="ql-block">为了这金黄我们跳下了电瓶车。</p> <p class="ql-block">直到落日</p> <p class="ql-block">为了追逐秋色我们追到湖南农大</p> <p class="ql-block">追到烈士公园</p> <p class="ql-block">烈士公园的年嘉湖美得像假的。</p> <p class="ql-block">追到毛泽东住过的蓉园</p> <p class="ql-block">连路边的也不放过。孩童般的玩耍是最减龄的,管他路人怎么笑话我们。</p> <p class="ql-block">当然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我们的所爱。湖南大学我们细细看了最老的一座建筑,又仔细观察发现湖南大学不同于国内的所有大学,它是没有围墙的,整个岳麓山都是它的,整个天地都是它的!</p> <p class="ql-block">隆平博物馆我们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黄兴广场逛了</p> <p class="ql-block">那步行街比我们的北京路步行街奢华,灿得我们不敢久视</p> <p class="ql-block">西园北里是因唐代宰相裴杜在这里修建西楼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属长沙六大公馆群聚集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有7处不可移动文物。我们看到有孙中山保镖号称“南北侠”的故居,有师从齐白石、潘天寿的篆刻大师的故居,有刘少奇老师的故居,有1926年入党,共和国建立后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女副部长的故居。还有周南创建的女中。</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的祠堂,火灾后只余下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从现代穿越到两千多年前,从两千多年前又回到现代,湖南在历史上从不缺席,风流几千年,直到永远依然风流!</p> <p class="ql-block">最后要告诉你的是,在长沙坐公交车和地铁老人都免费。我们住五一广场,离地铁三分钟路程,每次出行我们都首选地铁,方便得我们直叫爽,特留下存照。</p>